春秋伍子胥是誰
伍子胥,本名伍員,字子胥,本是楚國椒邑人。下面是有春秋伍子胥個人簡介,歡迎參閱。
春秋伍子胥個人簡介
伍子胥的父親姓伍名奢,是楚國太子建的太傅,后來太子建受到太子少傅費無極的陷害,被牽連處死。伍家兄弟二人只有伍子胥一人逃脫楚兵的追捕,他的兄長和父親都被楚平王處死。歷經(jīng)艱難逃出楚國的伍子胥來到吳國,剛來吳國的伍子胥苦于沒有人引薦,再加上生活艱辛,只能上街頭賣藝求生,在賣藝的過程中他結(jié)識了專諸,兩人性情相投,隨后結(jié)拜為兄弟。
后來,伍子胥被公子姬光收為門客,伍子胥幫助公子姬光奪回了本屬于自己的王位,姬光即位后稱為闔閭。闔閭當上吳王后,重用伍子胥和孫武二人,勵精圖治,發(fā)憤圖強。終于在十幾年后,吳國開始強盛起來,隨后吳軍在孫武和伍子胥的指揮下,攻入楚國的國都。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尸三百下,報了父兄之仇。
吳國滅越之后,俘虜越王勾踐,他和吳王夫差在勾踐的處理上發(fā)生了分歧,夫差主張留下勾踐,伍子胥則極力主張立刻殺掉勾踐,君臣之間開始有了間隙。后來兩人又在先滅越還是先滅齊的問題上發(fā)生了巨大的分歧,夫差認為越國被滅,會一蹶不振,不足為慮。而伍子胥則認為越國離吳國太近,吳國要想滅掉強齊,就必須先掃平周邊的障礙。恰巧此時有讒臣誣告伍子胥投齊,夫差聽到了大怒,立刻賜死伍子胥。
農(nóng)歷五月初五,伍子胥在吳國自刎而亡,可以說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吳國大地。
伍子胥諫吳王
伍子胥在吳王夫差即位后,由于政見和軍事方面的不和,兩次進諫出差,這兩次都是以伍子胥的進諫失敗而結(jié)束。
伍子胥第一次進諫是要夫差殺死越王勾踐,因為在他的眼中,一個男人如果能夠忍受對自己尊嚴的侮辱,那么他必定有著很大的圖謀。而早已被勾踐哄得開心的夫差根本就不停伍子胥的勸告,他認為像越國這樣的小國,國君被俘和被滅沒什么區(qū)別,再加上勾踐進獻了美女西施,把夫差迷得神魂顛倒的,哪里聽得進伍子胥那逆耳的忠言。
伍子胥的第二次進諫是和夫差在軍事上的分歧,夫差在滅越之后,有了爭霸天下的決心。他先是起兵伐魯,打敗魯國,和魯國簽訂了和約。夫差聽聞齊國新立國君,國家不太穩(wěn)定,就有了討伐強齊的主張。伍子胥根據(jù)當時的大勢,沒有同意夫差的想法,但是后來夫差跳過伍子胥,任命大將討伐齊國,大敗齊國十萬大軍。在慶功宴上,伍子胥建議夫差見好就收,應該先掃平離吳國最近的越國,這樣吳國攻齊的時候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吳王夫差沒有聽信伍子胥的勸告,仍然決定繼續(xù)伐齊。伍子胥意識到了吳國將不久存矣,在出使齊國的時候,伍子胥自己的獨子托付給了齊國好友鮑牧。有人將這條消息告訴了夫差,并污蔑伍子胥之所以不同意滅齊是因為他早已投靠了齊國。夫差居然聽信了小人的讒言,懷疑教導自己多年的恩師,下令賜劍伍子胥,讓他自殺。
伍子胥救主故事
伍子胥救主是一個歷史小故事,講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這里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后世又將他稱為白公勝,據(jù)傳為白姓始祖。
楚國太子建被平王下令處死之前,得到當時邊城司馬的幫助,逃出了楚國,后來又和一同逃出楚國的伍子胥相遇,太子建和伍子胥一路躲過楚平王的追殺,來到了鄭國。鄭國是太子建生母的故國,所以,鄭國國君收留太子建在自己的國家之中生活。
生活在鄭國的太子建一心想要報仇,他開始打起了鄭國的主意,太子建在鄭國廣收門客,結(jié)交鄭國的一些大臣。太子建想暗中殺死鄭國的國君,然后自己掌控鄭國的大權(quán),最后再率領鄭國大軍殺回楚國,為自己報仇。但是,想法是好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太子建的反叛計劃還沒有實施就被鄭國君王知道了,鄭國馬上開始圍剿太子建,太子建被殺害。
伍子胥帶著他太子建唯一的兒子公子勝和公子勝的生母馬氏逃到一座寺廟內(nèi),被鄭國士兵重重包圍。伍子胥對馬氏說:“以我的能力只能保護幼主公子勝一人突圍出去,不能帶你一起走了,如果我?guī)е鴥扇说脑捒矗赡芏紩?。為了確保幼主能夠活命,只能犧牲你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馬氏當然不肯自己去死,她試圖說服伍子胥帶著自己一起突圍出去,但是不管她運用什么方法,伍子胥就是不肯帶她一起走。無奈,馬氏只得投井自盡,最終,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的包圍圈,來到了吳國。
來到吳國的公子勝改名叫白公勝,后來楚國令尹子西將白公勝召回楚國擔任大夫。
猜你喜歡:
春秋伍子胥是誰
上一篇:長勺之戰(zhàn)獲勝的原因
下一篇:春秋時期的老子是什么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