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歷史事件>中國歷史事件>古代歷史事件>

中國古代成語歷史講解_中國古代成語歷史介紹

時間: 煬煬21 分享

  成語俗語是一個國家或民族語言的精華所在,其中包含并反映著該國家或民族的特有文化,包括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成語歷史事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成語歷史事件一: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是發(fā)生于 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本指 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 和氏璧,完好地從 秦國帶回 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 歸還物品主人。

  【釋義】完: 完整無缺;璧:古代一種扁圓形的、中間有孔的玉器; 趙: 趙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國送回趙國都城。后來比喻把原物 完整無缺地歸還本人。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趙都給趙王一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壁w王問:“您根據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么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p>

  中國古代成語歷史事件二:毛遂自薦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名文武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十九人,尚缺一人。這時,門客毛遂自告奮勇,愿與平原君同往。平原君問:“毛先生至趙國幾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問“先生若為圣賢之輩,三年未曾被人稱誦,是先生無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平原君心悅誠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國。

  至楚國后,平原君贊頌毛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皩⒚煲暈樯峡?。

  楚國已至。平原君不敢怠慢,第二日一早,太陽剛剛升起,便上朝與楚考烈王商議合縱之事。楚王道:“合縱之事,當初先由趙國發(fā)起,后張儀游說各國,聯盟未能牢固。當年先是(楚)懷王為縱約長,率諸侯伐秦而不克;后又由齊緡王為縱約長,而列國皆背信棄義,合縱又敗。時至今日,各國皆以約縱為諱,六國合縱聯盟只不過一盤散沙,無濟于事。況且秦國今日之強六國皆不能敵,唯有諸國各自安保方為上策。再者,秦楚新近通好。楚若與趙合縱,豈不是背信棄義,自惹刀兵之苦,代趙受怨嗎?合縱之事還是算了吧!”平原君從容對答,陳說利害,但楚王終因懼怕強秦,猶豫不決。

  毛遂等二十人于朝下等候,眼見日上中天,約縱仍未成功。十九人便對毛遂道,“先生上?!泵煲嗖淮鹪?,按劍拾階而上,昂首走上朝來。對平原君說:“合縱之事,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五語便可解決,卻為何自日出談至日中,仍未商定?”

  楚王見有人竟敢按劍直闖朝堂,且出言不遜,不覺怒起心頭,但又不明此人底細,且懾于毛遂之威嚴,便轉身先問平原君道:“此是何人?”平原君道:“此乃勝之門客毛遂。”楚王便高聲叱喝道:“大膽狂徒,本王與你家主人談話會縱之事,豈有你說話之地,還不退下?”

  毛遂毫無懼色,按劍直前,說道:“合縱乃天下之事,天下人皆可議之,況在我家主人面前,你叱者何來?仗你人多勢重罷了。然如今你我相距僅十步之遙,你的性命便握于毛遂手中,還逞得什么威風!當年商湯憑借七十里之地而王天下,周文王僅憑百里地,卻使天下諸侯臣服,又有哪一個憑借了勢眾人多呢?”楚王臉色稍和,問道:“先生有何話說?”

  毛遂道:“先前,楚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陘塞、郇陽,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此乃霸王之資,天下諸侯哪個能當?然一泱泱大國竟為一乳臭未干之豎子白起率區(qū)區(qū)之數萬人連連挫敗,一戰(zhàn)丟鄢、鄧等五城,郢都劃為秦郡,再戰(zhàn)而燒夷陵,三戰(zhàn)則為秦兵毀先王之宗廟,辱沒先人,此乃百世之仇怨,趙國都為之羞愧,可大王卻偏安于一隅,但求茍安,不求報仇復地,怎對得起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呢?合縱之事,對楚實是有百益而無一害。想那秦國久存虎狼之心,并吞天下之意早已昭然若揭,趙亡,楚亦不會長久。想當年,蘇秦首倡合縱,六國結為兄弟,致秦十五年不敢東進一步。今秦雖圍邯鄲年余,二十萬精兵日夜進攻,卻未能損邯鄲毫厘。且魏素交好與趙,必遣救兵,若楚趙合縱成功,聯合魏、韓,滅秦精銳于邯鄲城下,乘勢西進,則楚可報先仇,收復失地,重振楚威,如此百利而無一害之事卻猶猶豫豫不能定奪,到底為了何故?”言罷,毛遂雙手按定佩劍,怒目而視楚王。

  楚王立刻連連稱是,道:“就依先生,就依先生?!泵靻枺骸爸饕饽枚藛?”楚王道:“定矣!定矣!”毛遂便呼楚王左右:“取雞狗馬血來!”左右取銅盤至。毛遂雙手托住銅盤,跪獻楚王道:“大王當獻血為盟,正式合縱之約,大王先飲,我家主人次之,毛遂再次?!庇谑怯诔弥响ρ?,合縱事成。

  毛遂左手托定銅盤,右手招呼朝下十九人道:“諸位就于朝下共同歃血吧!你們這些庸碌之輩,所謂‘因人成事’者,不就是這樣嗎?

  中國古代成語歷史事件三:圍魏救趙

  原指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 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 戰(zhàn)術?,F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zhàn)術。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zhàn)爭的解釋(參見 桂陵之戰(zhàn))。圍魏救趙是 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于,以 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舍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指戰(zhàn)國時期的趙、魏兩國;原指戰(zhàn)國時期齊國用圍攻魏國國都 大梁(今河南開封)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 邯鄲(今 河北邯鄲)部隊而使趙國得

  圍魏救趙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F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

  戰(zhàn)國時(公元前353年) 魏國圍攻趙國都城 邯鄲。趙國求救于齊國。齊將 田忌、 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于中途大敗 魏軍,遂解趙圍。事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此種戰(zhàn)略后來常為兵家所采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 三國演義 》第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 操既自出,寨心空虛,可 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 ’之計也。”

  《 水滸傳 》第六四回:“倘用‘圍魏救趙 ’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 梁山大寨,此是必然之理。”

  歇后語:孫臏救邯鄲——圍魏救趙

  成語典故 :戰(zhàn)國策·齊策一· 邯鄲之難

  邯鄲之難,趙求救于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鄒子曰:“不如勿救?!倍胃删]曰:“弗救,則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鄲,其于齊何利哉!”田侯曰:“善?!蹦似鸨?,曰:“軍于邯鄲之郊?!倍胃删]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于其郊,是趙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碧锖钤唬骸吧??!蹦似鸨瞎ハ辶辍F咴?,邯鄲拔。齊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看過“中國古代成語歷史事件”的人還看了:

1.反映歷史故事的成語4個

2.關于中國歷史故事的成語

3.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

4.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精選

5.中國古代成語典故大全

6.古代成語典故故事大全

7.歷史的成語典故大全

中國古代成語歷史講解_中國古代成語歷史介紹

成語俗語是一個國家或民族語言的精華所在,其中包含并反映著該國家或民族的特有文化,包括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成語歷史事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3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