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歷史人物>近代歷史人物>革命戰(zhàn)士>

黃繼光董存瑞邱少云簡介

時間: 學康0 分享

黃繼光

黃繼光(1931年2月24日~1952年10月20日),原名黃積廣,四川省中江縣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45師135團2營通訊員。

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10月19日,在朝鮮上甘嶺戰(zhàn)役中,黃繼光用胸膛堵住瘋狂掃射的敵機槍眼英勇犧牲。中國人民志愿軍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縣人民政府建立了“黃繼光紀念館”,朱德、董必武、劉伯承、郭沫若為之題詞。1982年,鄧小平為“黃繼光紀念館”的黃繼光塑像基座題字:“特級英雄黃繼光”。2019年9月2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等聯(lián)合授予黃繼光“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 ,男,漢族,河北省懷來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

董存瑞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抗日戰(zhàn)爭時期,當過兒童團長,曾機智地掩護區(qū)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任某部6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zhàn)機智勇敢,在一次戰(zhàn)斗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

1948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打響。他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順利完成了規(guī)定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但突然遭到敵人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鎖,部隊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連長批準了他的請求。他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在部隊攻擊受阻的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敵人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

邱少云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男,漢族,中共黨員,出生于重慶市銅梁區(qū)少云鎮(zhèn)(原四川省銅梁縣關濺鄉(xiāng))玉屏村邱家溝,革命烈士。

邱少云9歲喪父、11歲喪母、13歲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zhàn)士。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fā)落在邱少云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年僅26歲。

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決定為邱少云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他獲得“一級英雄”稱號 ,1953年8月30日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于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2019年9月25日,入選“最美奮斗者”個人名單。

黃繼光董存瑞邱少云簡介

黃繼光黃繼光(1931年2月24日~1952年10月20日),原名黃積廣,四川省中江縣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45師135團2營通訊員。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10月19日,在朝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趙登禹的人物評價
    趙登禹的人物評價

    人物評價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神圣任務當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范”。 馮玉祥親筆在照片上題寫了“民國七年

  • 抗日英雄邱少云人物評價
    抗日英雄邱少云人物評價

    人物評價最偉大的戰(zhàn)士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報》刊文稱之為——偉大的戰(zhàn)士邱少云。最堅忍的潛伏電視紀錄片《感動中國——共和國100人物志》解說詞:

  • 關于邱少云的人物生平
    關于邱少云的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苦難童年邱少云,1926年出生于銅梁縣少云鎮(zhèn)(原關濺鄉(xiāng))一個貧苦貧農家庭。幼年失去雙親,孤苦無依??繋腿送拼瑸樯母赣H就被船老板砍死在

  • 黃顯聲的人物簡介
    黃顯聲的人物簡介

    黃顯聲(1896年~1949年11月27日),男,漢族,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石廟子鎮(zhèn)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補習班,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五四”運動

4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