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wǎng)>歷史人物>古代歷史人物>文學居士>

朱熹的貢獻有哪些

時間: 學康27 分享

  朱熹是學習了儒家學說,并且形成自己的體系,后人稱他的學說為程朱理學。而他對后世的貢獻也多和他的思想和他為了宣傳思想所做的事情有關(guān)。那朱熹的貢獻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朱熹的貢獻有哪些

  他的學說很受后來的統(tǒng)治者歡迎,朱熹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收了許多弟子,還建造書院,朱熹當時建立的白鹿洞書院和修復(fù)的岳麓書院,如今都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宣講古代的“四書”是學者必讀的經(jīng)典書籍,使得“四書”成為封建社會的教科書,后世的科考也必定從中選取考點。

  以上這兩點在當時貢獻非常大,兩所書院為國家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后面的四書也使得當時的學子們可以有重點的學習。雖然到了今天,四書已經(jīng)不再適用,但是不得不說朱熹當時的思想還是非常先進的。

  并且朱熹還建立了理學。即使在今天看來是非常先進的,是一種唯物主義。他認為“理”是存在于社會之上,包括天地萬物、自然規(guī)律和倫理道德,是衡量人的行為是否得當?shù)臉藴剩蚱?ldquo;理”而隨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會受到懲罰。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事物的運動和靜止是無限的,二者密不可分。

  這種唯物主義的思想,是現(xiàn)在辯證法的主要思想,打破了以前錯誤的唯心主義,也是朱熹的重要貢獻之一。

  雖然朱熹有一些思想遭受后人詬病,但不得不說,他的很多思想都比較先進,即使在現(xiàn)在,也是值得學習的。

  朱熹九曲棹歌內(nèi)容介紹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個中奇絕處,掉歌閑聽兩三聲。”——節(jié)選自《九曲棹歌》。全詩共有二十句,每兩句一個意思。開頭兩句是說武夷山上應(yīng)該有神仙,山下流著清澈的溪水?! 〉谌⑺木湔f的第一曲,青色的山峰投影在溪水里,山峰叫大王峰,大王峰左邊是幔亭峰,傳說神仙踩著彩虹橋,聚集在這里,如今沒彩虹橋,只留下翠色欲滴的青山。

  第五、六句說的是第二曲,此處的山峰叫做玉女峰,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女子在溪邊是為誰整理容顏呢?傳說玉女峰和大王峰是苦苦相戀的情人,修道之人聽了都會難為情。

  第七、八句說的是第三曲,那里留著架壑船,停在這里已經(jīng)很多年,傳說是仙人在此修煉,成仙后就把船留在了這里。

  第九、十句說的是第四曲,溪水的兩邊都有巖石,巖石上長出的青苔垂下來,如同金雞的羽毛,傳說這里有金雞,但是沒人見過金雞,只看見一潭碧綠的溪水。

  第十一、十二句說的是第五曲,這里的云最厚、山最高,像籠在煙霧里,山林中的朱熹沒人認識,只聽見船夫搖船的聲音。

  第十三、十四句說的是第六曲,這里最為清靜,溪水環(huán)繞著蒼翠的山峰,落花的聲音很輕,連山上猴子聽見了都不害怕。

  第十五、十六句說的是第七曲,坐著小船到這里,溪水還是那么綠,回頭看見身后的山峰還是那么雄偉,想起昨晚山上下的雨,覺得此處的山泉都是涼幽幽的。

  接下來是第八曲,這里快要出山口了,這里的景色很普通,溪水變得很急,再厲害的人都游不上來。

  最后兩句是第九曲,這里就出山了,突然間天地開闊,一馬平川,真的是別有洞天。

朱熹的貢獻有哪些

朱熹是學習了儒家學說,并且形成自己的體系,后人稱他的學說為程朱理學。而他對后世的貢獻也多和他的思想和他為了宣傳思想所做的事情有關(guān)。那朱熹的貢獻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朱熹的貢獻有哪些 他的學說很受后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朱熹哲學思想是什么
    朱熹哲學思想是什么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在二程的理學基礎(chǔ)上繼承和發(fā)展了理學,屬于客觀的唯心主義,對于后世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那你知道朱熹的哲學思想是什

  • 朱熹的讀書方法是什么
    朱熹的讀書方法是什么

    朱熹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延承各家之長,把所有學問融為一體自創(chuàng)一派。朱熹做學問都有屬于自己一套的讀書方法,那你知道朱熹的讀書方法

  • 朱熹心性論是什么
    朱熹心性論是什么

    宋朝時期,朱熹的心性論在當時和其他人的思想是不同的,盡管后來有一部分人對于朱熹的心性論提出了質(zhì)疑和不同的看法,但是朱熹心性論在當時還是產(chǎn)

  • 朱熹的思想是什么
    朱熹的思想是什么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

2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