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楊絳的故事
楊絳先生是文化界的偉大人物,她是聰慧的 、博學的,同時也是個十分幽默的人,她的睿智人生讓人們感覺到了她的優(yōu)秀和偉大。楊絳文學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關(guān)于楊絳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guān)于楊絳的故事
不打擾父親午休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書,坐在父親房里,大氣不出,靜靜地翻,遇到要上廁所,或拿什么東西,也是如小貓行地,寂然無聲。父親一覺醒來,看到小天使般的楊絳默默陪侍在側(cè),心頭一個咯噔,瞬間的溫暖,豈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襖”所能比擬!父親就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只是別出聲。”從此午休,都要楊絳陪。
勇敢說穿高底鞋
楊絳在北京出生,還不到100天,就跟隨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歲,隨父母重返北京, 起初住在東城,房東是滿族,她因此見識了梳“板板頭”,穿旗袍,著高底鞋的滿族婦女。她們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樣嵌在鞋后根,而是位于鞋底正中,俗稱“高底鞋”,或依其形狀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滿族女子穿上這種鞋,不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來,前傾后仰,婀娜多姿。父親有一次問楊絳:“你長大了要不要穿這種高底鞋?”楊絳認真思索了一會,答:“要!” 。
懂事?lián)祜埩?/p>
楊絳六歲,進辟才胡同女師大附屬小學讀書。她中午不回家,在學校包飯。一天,小學生們正在用午餐,適逢一批客人進來參觀,主陪的不是別個,正是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她當時擔任女高師的“學監(jiān)”。貴客駕臨,飯廳一片肅然,小學生們埋頭吃飯,鴉雀無聲。楊絳背對著門,沒有看清形勢,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飯粒。三姑母見狀,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說了一句悄悄話,楊絳省悟,趕緊把飯粒撿起放進嘴里。旁邊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樣子辦。
楊絳是個怎樣的人
第一個方面就是從楊絳文學作品的寫作風格上來判斷,楊絳的寫作風格和語言特色大多數(shù)都是以簡潔明了為主,再加上她的很多作品都被納入了教科書,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的文章其實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因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她的文章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悟,所以說楊絳是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巨匠。
從第二個方面來講,她的愛情觀念和當時社會上大多數(shù)人的愛情觀是不一樣的。在很多的訪談中她都提到過她的愛情觀,從她的愛情觀中可以得出有關(guān)于楊絳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的第二個答案,那就是楊絳是一個不因循守舊的人,她覺得愛情不需要門當戶對,只要當事人愿意就行。
第三,楊絳還是一個敢于表達自己觀念的人,這一點其實從她非常小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她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街上的女人走路,因為她們都穿著高底兒鞋能看出來。她很喜歡這樣的穿著,所以在他的父親詢問她以后要不要這樣穿時,她堅定的回答了是。
關(guān)于楊絳的貢獻
楊絳的貢獻可以從兩方面來說起,首先先來說說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1942年的時候她創(chuàng)作出自己人生首個劇本,名字為《稱心如意》,這個劇本一經(jīng)公演就得到了人們的交口稱贊,在此之后她的《弄假成真》、《風絮》等作品相繼出世,也都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隨后,楊絳先生又發(fā)表了一些散文集,例如《將飲茶》等,而她的小說《洗澡之后》也被人們推上了最高峰。楊絳的女兒去世之前《我們仨》這部作品還沒有完成,之后接連遭受丈夫和女兒的去世,她便暫停了創(chuàng)作,在她九十二歲的時候她決定繼續(xù)創(chuàng)作,完成了這部作品,這也成為她最為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
另外在文學翻譯方面楊絳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的,她翻譯過許多的作品,而其中《堂吉訶德》則是最為出色的一部翻譯作品,翻譯這部作品的時候她已經(jīng)四十八歲了,為了能夠讓翻譯作品不脫離原文,她決定放棄所有的翻譯版本,而是選擇從原文直接翻譯,她甚至為此學習了西班牙語,用了十多年才完成了這部作品。
關(guān)于楊絳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1.楊絳一百歲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