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wǎng)>歷史人物>外國歷史人物>外國軍事家>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四大戰(zhàn)役(2)

時間: 王燕648 分享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四大戰(zhàn)役之三:決戰(zhàn)高伽米拉

  前情簡述:伊薩斯大戰(zhàn)結(jié)束以后,大流士倉皇逃竄,將老媽、小妹、老婆、孩子都流給了亞歷山大做俘虜,同時還有帝國的西半部作為買一送一的精美禮品附贈。亞歷山大于是前往巴勒斯坦地區(qū)的提爾海軍要塞,攻陷之,扭轉(zhuǎn)了西地中海的制海權(quán)。在隨后的軍事大游行中,馬其頓國王輕松占領(lǐng)了肥沃富饒的埃及,參拜了阿蒙神社,并自稱為阿蒙之子(神武天皇???),成功的神化了自己的英雄形象。來年(BC332年)春季,年輕的國王又踏上新的征程,去征服龐大的波斯帝國的東半部?;ㄩ_兩朵,各表一支,且說倒霉蛋大流士,自從從伊薩斯卑怯地逃跑以后,這時發(fā)現(xiàn)自己手里還有一些牌:他還有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兩條大河天險做屏障,還有波斯本部、米底亞、巴克特利亞作為后盾,手下兵士百萬,尚可一搏!可惜這個倒霉蛋只想著劃江而治,從未想過退敵良策,結(jié)果,讓亞歷山大地部隊在薩普薩卡斯附近架橋輕易地渡過了幼發(fā)拉底河,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絕世大戰(zhàn)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單位轉(zhuǎn)換(工程師的臭脾氣):1斯臺地=180至185米;

  從那里,他繼續(xù)向內(nèi)陸推進,左邊是幼發(fā)拉底河和亞美尼亞山脈,通過的地區(qū)叫美索不達米亞。但他離開幼發(fā)拉底河之后,并未直接進軍巴比侖。因為他發(fā)現(xiàn)走另一條路,從各方面看對部隊都較方便:從這一帶取得馬匹的草料和其他物資都比較容易;更重要的是,走這條路不那么炎熱難忍。當時有大流士的幾個偵察兵離開大部隊進行偵察活動被馬其頓部隊捉住。據(jù)他們的口供,大流士的營地就在底格里斯河邊。他已下定決心,如果亞歷山大要過河,他就進行阻擊。他們說:,現(xiàn)在大流士的部隊比在西里西亞打仗時多得多。亞歷山大聽到這個消息后,就急忙向底格里斯河進軍。但到達時,既未發(fā)現(xiàn)大流士,也未發(fā)現(xiàn)他留下的守衛(wèi)部隊。雖然水流湍急,過河確實困難,但他們還是克服了困難渡過河去,并

  未遇到任何抵抗。

  過河后,他讓部隊稍事休息。晚上發(fā)現(xiàn)月亮幾乎全食。亞歷山大向月亮、太陽和大地獻祭,因為據(jù)說月食跟這三者都有關(guān)系。阿瑞斯坦德斷定,這次月食對馬其頓部隊和亞歷山大有利,而且大戰(zhàn)即將在本月以內(nèi)發(fā)生,所獻的犧牲也預示亞歷山大將獲勝。于是亞歷山大就離開底格里斯河,通過阿圖瑞亞地區(qū)向前推進,高地亞諸山在左,底格里斯河在右。渡河后的第四天,他的前哨報告說已發(fā)現(xiàn)平原上有敵人的騎兵,但推測不出他們的人數(shù)多少。于是亞歷山大把部隊擺好陣勢,以投入戰(zhàn)斗的隊形前進。后來又有些偵察兵把敵情進一步了解清楚后,騎馬回來報告說,他們估計敵人的騎兵超不過一千人。

  然后,亞歷山大率領(lǐng)皇家中隊、地方部隊一中隊以及從先頭偵察部隊中抽出來的培歐尼亞偵察兵迅速前進,命令其余部隊以步行速度跟上。但當波斯騎兵看到亞歷山大親自帶領(lǐng)部隊迅速逼來時,立即逃跑。亞歷山大在后面緊追。敵騎大部雖跑掉,但也有些馬匹因過度疲勞,被希臘部隊追上,殺了騎兵;連人帶馬活捉的也有一些。通過這些俘虜了解到大流士率領(lǐng)大部隊離此不遠。

  大流士的部隊之所以這樣龐大,是因為有大批援軍。有巴克特利亞邊境上的一些印度部族,加上索格地亞那人和巴克特利亞人。以上這些部隊都由巴克特利亞督辦柏薩斯指揮。和這些人一起前來支援的,還有居住在亞洲西徐亞人當中的一個叫薩卡的部族。他們所以來支援,并不是因為他們附屬于柏薩斯,而是因為他們和大流士結(jié)了盟。這批部隊是馬上弓箭手,指揮官叫馬那西斯。還有阿拉科提亞督辦巴散提斯率領(lǐng)的阿拉科提亞人和所謂的印度山地人、阿瑞亞督辦薩提巴贊斯率領(lǐng)的阿瑞亞部隊、帕西亞指揮的赫卡尼亞和塔普瑞亞部隊。所有騎兵都由福拉塔弗尼斯指揮。還有阿特羅帕提斯率領(lǐng)的米地亞部隊。跟米地亞部隊在一起的,還有卡杜西亞、阿爾貝尼亞、薩色辛尼亞等部隊。還有奧康多巴提斯、阿瑞歐巴贊斯和奧坦尼斯率領(lǐng)的由紅海地區(qū)各部族組成的部隊。攸克西亞和蘇西亞部隊承認歐克薩色瑞斯(阿包萊提斯之子)的領(lǐng)導。還有布帕瑞斯指揮的巴比侖部隊。遷居的卡瑞亞人和西塔辛尼亞人組成的部隊和巴比侖部隊編在一起。亞美尼亞部隊由歐戎提斯和米色勞提斯指揮。卡帕多西亞部隊由阿瑞亞西斯指揮。下敘利亞部隊和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所有部隊都由馬扎亞斯指揮。據(jù)說大流土統(tǒng)帥的部隊總數(shù)是:騎兵四萬、步兵一百萬、車輪上安裝大刀的戰(zhàn)車二百輛,還有一些大象,來自印度河這邊的印度部隊有大象約十五頭。

  大流士帶著這些部隊在布摩達斯河邊距離阿柏拉城約六百斯臺地的高伽米拉扎營。這一一帶四望一片平地。原來有些地方高低不平,不適于騎兵活動。后來波斯部隊把大部分都收拾得適于戰(zhàn)車和騎兵馳騁。因為有些人對大流士說,伊薩斯戰(zhàn)役之所以失敗,歸根結(jié)底就是因為戰(zhàn)場太窄,極為不利。大流士覺得很對,欣然同意了。

  亞歷山大從俘虜?shù)牟ㄋ箓刹毂炖锪私獾竭@些情況之后,就叫部隊在原地停下來,在長途跋涉之后休息了四天。在營地四周挖了溝,設(shè)了柵障,以加強防守營地。因為他決定把輜重牲口和士兵中的非戰(zhàn)斗人員留下,自己只率領(lǐng)作戰(zhàn)部隊開赴戰(zhàn)場,除武器外,什么都不帶。于是,他在夜間就把部隊調(diào)度好,剛二更左右就出發(fā),以便在拂曉時和敵人會戰(zhàn)。大流士那方面,聽到亞歷山大已率部前來,就把自己的部隊擺好了戰(zhàn)斗陣勢。這時亞歷山大也把部隊以戰(zhàn)斗隊形帶上來。兩軍相距約六十斯臺地,但互相都看不見,因為雙方陣前都有小山阻隔。

  等到雙方相距三十斯臺地時,亞歷山大正率部下山,這時就看見敵人了。于是,他下令方陣停止前進,把伙友、、騎兵司令、盟軍和雇傭軍指揮官等召集一起,討論這樣一個問題:應(yīng)當象多數(shù)人催促的那樣,立即從當?shù)刂笓]方陣前進呢;還是象帕曼紐建議的那樣,最好暫時就地扎營,把整個戰(zhàn)場進行一次全面?zhèn)刹椋词欠裼锌梢芍幓蛲ú贿^的地方,有沒有溝渠,地里有沒有暗藏的木柱等等;還要對敵軍的部署作周密的偵察。帕曼紐的建議得到了贊同,于是他們就就地扎營,但宿營地仍按戰(zhàn)斗序列部置。

  亞歷山大帶著輕裝部隊和地方騎兵偵查了整個未來的戰(zhàn)場?;貋砗?,他又召集了原來那些將領(lǐng),對他們說,對這場戰(zhàn)斗,用不著他再來動員鼓勵。大家過去英勇地創(chuàng)造的許多光輝業(yè)績已經(jīng)是很好的鼓勵。但他號召每位將領(lǐng)回去鼓勵自己的部下。步兵鼓勵自己的連隊,騎兵指揮官鼓勵自己的中隊,旅長鼓勵自己那個旅,步兵指揮官鼓勵各自的方陣。他指出,他們這次作戰(zhàn)不同于過去,不是為了奪取下敘利亞或腓尼基,也不是為了占領(lǐng)埃及,而是要在當時當?shù)亟鉀Q整個亞洲的主權(quán)問題。因此,他用不著發(fā)表長篇演說去鼓勵大家作出崇高的業(yè)績,這種英勇氣概應(yīng)是大家固有的英雄本色。他寧愿對大家說,每個人在遇到危險時要想到紀律;進軍中需要安靜時要作到鴉雀無聲;需要歡呼時要喊得響亮;必要的時候,要喊出驚天動地的殺聲。每個人都要機敏地服從命令,還要機敏地向部下傳達。每個人都要牢記,全軍都要牢記:個人的疏忽會造成全軍的危險;個人的努力也有助于全體的成功。

  亞歷山大講的這番話以及一些類似的話雖然簡短,但對在座的人已是很大的勉勵。將領(lǐng)們也紛紛表示要他放心,相信他們。于是他下令部隊吃飯休息。據(jù)說這時帕曼組走進亞歷山大的帳篷,勸他趁黑夜攻打波軍。因為夜間攻擊會更加出敵不意,易于引起敵人更大的驚惶,造成更大的混亂。亞歷山大卻回答說(因為當時有人在場聽著),偷來的勝利是不光彩的。他不會借助于任何奸詐手段,而是要正大光明地去奪取勝利。他這種崇高的姿態(tài)似乎并不是只由于過份虛榮,而是出于對戰(zhàn)勝危險的充分信心。我想,他這樣考慮問題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過去歷次夜戰(zhàn)中,曾發(fā)生過不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不論對事先已有很好準備的一方還是對準備不好的一方來說都是這樣。有事實證明,較強的一方也曾因此而失敗,反而把勝利奉送給較弱的一方。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亞歷山大在戰(zhàn)斗中照例是不怕冒險的,但他還是認為在夜間作戰(zhàn)風險太大。更何況,即使就這樣再一次打敗大流士,但由于希臘人是在黑夜掩護下進行偷襲的,就會給大流士一個借口,使他不認輸,不承認自己是率領(lǐng)著壞部隊的一個壞統(tǒng)帥。而且,萬一希臘自己這方面遭到意想不到的挫折,那時,敵方的周圍都是友好地區(qū),他們熟悉;而希臘部隊則勢必置身于陌生的異域,到處都是敵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都是俘虜,這些人在黑夜中一定會大沖大殺。不但在打敗仗時會招來這種后果,即便在打了勝仗但還不是明顯壓倒一切的大勝利時,也可能會發(fā)生這種事情。由于這些道理,我贊成亞歷山大決定不進行夜襲而在白天交鋒。

  大流士的部隊最初擺好了戰(zhàn)斗陣勢之后,一整夜都保持不變。所以這樣,一因他們的周圍沒有挖好防御溝的營地,二因他們害怕敵人隨時都可能夜襲、在這樣的關(guān)鍵時刻,這件事對波斯部隊起了極其不利的作用。他們?nèi)蔽溲b整整站了一夜,而且一直在擔驚害怕,實在夠受。在巨大危險到來之前,恐懼本來是難免的。但他們的恐懼并不是突發(fā)的事件引起的,而是老早就開始折磨他們,搞得他們喪魂落魄、毫無斗志。

  據(jù)阿瑞斯托布拉斯記述,戰(zhàn)役結(jié)束后曾搜獲大流全部署部隊作戰(zhàn)的書面材料。根據(jù)這份材料知道他的部署是這樣:巴克特利亞騎兵掌握左翼。跟他們在一起的有達海人和阿拉科提亞人組成的部隊。挨下去部署的是波斯步兵騎兵混編部隊。挨著波斯部隊的是蘇西亞部隊,再往下是卡杜西亞部隊。從左翼直到整個方陣中央。右翼部署的是下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部隊,他們右邊是米地亞部隊,從他們往里是帕西亞和薩西亞部隊,然后是塔普瑞亞和赫卡尼亞部隊,再過去是阿爾貝尼亞和薩色辛尼亞等部隊。從右翼直到整個方陣中央。在全軍中央,大流士國王所在處,是國王的親屬組成的波斯部隊(他們的長矛上安裝著金蘋果。這些“蘋果”,可能指的是石榴。不過,蘋果是象征太陽的。),還有印度部隊、所謂“移居的”卡瑞亞人組成的部隊以及馬地亞弓箭手。由攸克西亞人、巴比侖人、紅海地區(qū)各部族以及西塔辛尼亞人組成的部隊,以縱深隊形擺在他們后邊。在左翼之前,即面對亞歷山大右翼的地方,部署的是西徐亞騎兵、一千來名巴克特利亞部隊和一百輛刀輪戰(zhàn)車。在大流士的皇家中隊之前還部署了象隊和五十輛戰(zhàn)車。在右翼前方部署的是亞美尼亞和卡帕多西亞騎兵以及五十輛刀輪戰(zhàn)車。緊靠大流土兩測的是希臘籍雇傭兵和波斯部隊。他們對面就是馬其頓方陣。這是大流士僅有的能夠?qū)Ω恶R其頓方陣的部隊。

  亞歷山大全軍作了如下部署:伙友騎兵掌握右翼,克雷塔斯(德羅皮第斯之子)指揮的皇家中隊在他們前邊,挨著他們的是格勞西亞斯的中隊,再挨下去就是阿瑞斯托、索坡利斯(赫摩多拉斯之子)、德米特利亞斯(阿塞米尼斯之子)、邁立杰等中隊,最后是赫格羅卡斯(希坡斯特拉塔斯之子)指揮的皇家各中隊。菲羅塔斯(帕曼紐之子)為全部伙友騎兵總司令。在挨著騎兵的馬其頓步兵方陣中,首先是近衛(wèi)部隊中最精銳的軍團,然后才是其他近衛(wèi)隊。這些統(tǒng)歸尼卡諾(帕曼組之子)指揮。然后是科那斯(坡利摩克拉提斯之子)、坡狄卡斯(歐戎提斯之子)、邁立杰(紐普托利馬斯之子)、坡利斯坡康(西米亞斯之子)、阿明塔斯(安德羅米尼斯之子)所率各旅,統(tǒng)歸西米亞斯指揮,因為阿明塔斯已被派回馬其頓召集部隊去了。馬其頓方陣左翼由克拉特拉斯(亞歷山大之子)旅掌握,克拉特拉斯本人則指揮步兵左翼。跟在他們后邊的是由埃瑞吉亞斯(拉瑞卡斯之子)指揮的聯(lián)軍騎兵。再過去,直到左翼,是菲利普(邁尼勞斯之子)指揮的塞薩利騎兵。整個左翼由帕曼紐(菲羅塔斯之子)任司令。在他周圍是發(fā)薩利亞騎兵部隊。這是塞薩利騎兵中最出色的、人數(shù)最多的一支部隊。

  這就是亞歷山大在他的陣地上部署的各部隊的順序。但為了加強方陣的力量,他又部置了一條后備線。他下令第二線各指揮官,如果他們看見第一線被波斯的大部隊包圍,就要迂回過去進行迎擊。如果方陣突然需要疏開或收縮,在右翼挨著皇家中隊并由阿塔拉斯率領(lǐng)的阿格瑞安部隊的半數(shù)要和布瑞蘇所率的馬其頓弓箭手一起斜著向前插過去;克連德指揮的、被稱為老衛(wèi)隊的雇傭兵就要去支援弓箭手。在阿格瑞安部隊和弓箭手前面是阿瑞提斯和阿瑞斯托所率騎兵偵察隊和培歐尼亞部隊。在整個大部隊之前是米尼達斯所率雇傭騎兵。在皇家中隊和其他伙友部隊前面部署的是阿格瑞安部隊另一半和弓箭手以及面對波方刀輪戰(zhàn)車的巴拉克拉斯率領(lǐng)的標槍手。米尼達斯所率部隊奉命.如果敵人以騎兵包抄他們的側(cè)翼,就要迂回打擊其側(cè)面。亞歷山大的右翼就是這樣部署的。在左翼也斜著部署了西塔西斯率領(lǐng)的色雷斯部隊,接下去就是科拉納斯率領(lǐng)的聯(lián)軍騎兵,再挨下去的是阿伽僧(提瑞米斯之子)所率歐德利西亞騎兵。在這一片大部隊之前,還部署了安德羅馬卡斯(海羅之子)所部外籍騎兵部隊。色雷斯步兵已被派去看守輜重牲口。在亞歷山大全部兵力中,步兵約有四萬和騎兵七千。

  兩軍漸漸接近,大流士和他的直屬部隊已經(jīng)歷歷在目。有波斯“金蘋果長矛手”、印度部隊、阿爾貝尼亞部隊、“移居的”卡瑞亞部隊和馬地亞弓箭手。這些部隊都面對亞歷山大和他的皇家中隊擺好了陣勢。但亞歷山大卻帶著他的部隊向右移動。對此,波斯部隊也采取了對應(yīng)的行動,使他們的左翼遠遠伸展到希臘部隊右翼之外,形成包抄之勢。和希臘部隊平行前進的西徐亞騎兵已與部署在亞歷山大主力前邊的部隊接觸。但亞歷山大仍沉著而堅定地繼續(xù)朝右翼伸展,幾乎走過了波軍踏平了的那片戰(zhàn)場。大流士看到這情況,深恐馬其頓部隊開到不平整的地方去,使他的戰(zhàn)車失去作用,于是就下令他的左翼前沿部隊包抄亞歷山大率領(lǐng)的希軍右翼,以阻止他們再向右延伸。針對大流土的這一著,亞歷山大下令米尼達斯所率雇傭兵向他們沖擊。于是大流士的西徐亞騎兵和跟他們編在一起的巴克特利亞騎兵就同時向他們撲來,以其數(shù)量上壓倒的優(yōu)勢把他們趕了回去。這時亞歷山大命令阿瑞斯托旅、培歐尼亞部隊和雇傭部隊去攻擊西徐亞騎兵,于是波方遲疑起來。但其余的巴克特利亞部隊,一經(jīng)和培歐尼亞部隊以及外籍部隊交手,馬上就使開始往后逃跑的友鄰部隊壯了膽,重又投入了戰(zhàn)斗。于是一場近距離的騎兵會戰(zhàn)展開了。亞歷山大的人馬大批倒地,這是因為波軍占有數(shù)量上的壓倒優(yōu)勢,也是因為西徐亞的騎手和馬匹都有較好的護身甲。即使如此,馬其頓部隊還是堅決頂住了敵軍的沖擊,而且一隊接著一隊地英勇沖擊敵陣,還是把敵軍陣線突破了。

  同時,波軍出動刀輪戰(zhàn)車,沖向亞歷山大,企圖把他的方陣沖破。但在這方面他們顯然是失敗了。這些戰(zhàn)車剛一接近希臘戰(zhàn)線,部署在最前列掩護伙友騎兵的阿格瑞安部隊和由巴拉克拉斯率領(lǐng)的標槍手首先以齊發(fā)的排箭進行截擊,然后又一齊沖上去揪住他們的韁繩把車夫拖下來,圍住拉車的牲口大砍大殺。個別戰(zhàn)車確實突破了馬其頓陣線,因為馬其頓部隊事先就曾受命當戰(zhàn)車沖來時,他們就閃開一條路。結(jié)果沖進去的戰(zhàn)車全無損失,它們沖擊的對象也一樣,未受損失。后來沖進來的這幾輛戰(zhàn)車也被亞歷山大部隊里的馬夫和皇家近衛(wèi)隊收拾了。

  這時大流士已把整個方陣都調(diào)上來。亞歷山大派阿瑞提斯去攻擊企圖向希臘右翼迂回包抄的波斯騎兵。他本人率部短時間以縱隊形式向前推進。在此之前,他曾派騎兵去截擊向希臘右翼迂回的波軍,當他知道這些騎兵已將波軍方陣前沿稍有突破時,他立即轉(zhuǎn)向突破口,命令伙友騎兵和面對突破口的方陣一部兵力組成楔形突擊隊,親自率領(lǐng)朝突破口快速沖去,高喊殺聲,直撲大流士。轉(zhuǎn)瞬之間就形成肉搏戰(zhàn)。亞歷山大親率騎兵奮不顧身撲向波斯部隊,亂推硬擠地沖殺,用長矛狠扎猛刺他們的臉。馬其頓方陣嚴整堅實、長矛如林,也已緊緊逼來。不一會,本已提心吊膽的大流士,這時看到四面八方已陷入險境,于是他頭一個撥轉(zhuǎn)馬頭,溜之大吉。那些企圖包抄希臘右翼的波斯部隊,也在阿瑞提斯所率部隊猛沖之下,嚇得喪魂落魄。

  確實,這個地方的波斯部隊真正徹底敗北了。馬其頓部隊尾隨追擊,不停手地砍殺。但西米亞斯的僚屬和他的旅不能跟亞歷山大會合參加追擊。因為據(jù)報馬其頓左翼遇到困難,他們只好把方陣停下來在原地戰(zhàn)斗。就在這個地方,希臘陣線被突破,一些印度部隊和波斯騎兵從突破口沖入,一直沖到馬其頓部隊的輜重牲口那里。于是那里的戰(zhàn)斗又激烈起來。波斯部隊向前猛撲,而這些后勤部隊大都沒有武裝,也無思想準備,萬沒想到會有人把雙重方陣沖破,而且一直沖到他們這里。更糟的是,那些波斯俘虜一看見他們自己的部隊沖了進來,也跟他們一起行動,沖擊馬其頓部隊。不過,第一線方陣后邊的預備隊的指揮官知道了發(fā)生的情況之后,就按照原先的命令,立即機敏地向后轉(zhuǎn),在波軍背后出現(xiàn),大批砍殺圍攻馱馬隊的敵兵。不過有些向后撤的敵人也就逃跑了。這時,波軍右翼還不知大流士已逃跑,還在向亞歷山大的左翼包抄,從側(cè)面攻打帕曼紐所部。

  這里的馬其頓部隊起初受到兩面夾擊時,帕曼紐就派了騎兵通訊員飛馬向亞歷山大匯報他的部隊處境危殆、急需支援。亞歷山大接信后,立即停止追擊,帶著伙友騎兵回馬疾馳波斯右翼。首先沖擊了潰逃中的敵人騎兵、帕西亞部隊和一些印度部隊,然后攻擊波軍最強大的主力。于是整個戰(zhàn)役中最激烈的騎兵會戰(zhàn)展開了。波斯部隊一中隊一中隊地成縱隊擺開;然后轉(zhuǎn)過來跟亞歷山大的部隊面對面地沖擊。雙方都沒有象一般騎兵會戰(zhàn)那樣投擲標槍和調(diào)動馬匹。而是人人力圖向前沖擊,以沖破對方一切阻撓,仿佛只有這樣才是一條生路。因此,雙方都毫不留情,拚命砍殺。各人再不是為別人打勝仗,而是為了自己的性命拚死拚活。亞歷山大的伙友大約有六十人戰(zhàn)死;赫菲斯提昂本人、科那斯和米尼達斯都負了傷。

  即使對付這一部分敵人,亞歷山大也還是戰(zhàn)勝了。于是那些企圖突破亞歷山大防線的波斯部隊也無心戀戰(zhàn),只好落荒而逃。亞歷山大現(xiàn)在已準備好和敵軍右翼交鋒,而過去從未落后于亞歷山大一步的塞薩利騎兵,現(xiàn)在也英勇投入戰(zhàn)斗。事實上,亞歷山大一出現(xiàn)在敵軍面前,他們的右翼就已經(jīng)開始逃跑。于是亞歷山大又回兵追擊大流士,一直追到天黑為止。帕曼組也率部追擊他們剛才打敗了的敵人。亞歷山大渡過萊卡斯河即扎營,讓他的人馬稍事休息。這時帕曼紐卻率部占領(lǐng)了波斯營地,俘獲了運輸隊、大象和駱駝等。

  亞歷山大讓他的騎兵休息到半夜,然后就向阿柏拉疾馳,打算在那里捉住大流士,并奪取他的財寶和皇室其他財物。他在第二天到達阿柏拉,作戰(zhàn)以來,至此已追擊了六百斯臺地。但他在阿柏拉并未提到大流土,因為他一直在逃,沒有耽擱一點時間。不過財寶和其他東西都在那里擄掠到手。其中包括再次俘獲的大流士的戰(zhàn)車、弓箭等,此外還有他的長矛。

  亞歷山大的部隊有一百多人戰(zhàn)死。但馬匹損失了一千多。因為在追擊中有的馬匹過度疲勞,還有的負了傷,其中包括伙友馬匹的近半數(shù)。據(jù)估計波軍戰(zhàn)死的達到三十萬,俘虜?shù)臄?shù)字比打死的還多。戰(zhàn)斗中未打死的大象和未毀壞的戰(zhàn)車都被俘獲。

  這次大戰(zhàn)役就這樣結(jié)束了。為時正值阿瑞斯托芬在雅典執(zhí)政期間的十月間(BC332年10月)。阿瑞斯坦德的預言應(yīng)驗了:亞歷山大這次的戰(zhàn)役和勝利確是在出現(xiàn)月食的那個月份里發(fā)生的。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四大戰(zhàn)役之四:強渡印度河[終章]

  前情簡述:規(guī)模巨大的高伽米拉戰(zhàn)役結(jié)束之后,亞歷山大成為新的馬其頓-波斯王國的大王,為使兩族團結(jié),他娶了大流士的妻子,并鼓勵部下與波斯人通婚。剩下的任務(wù)雖然沒有前面的那么輝煌壯麗,卻也是頗為艱難,亞歷山大帶領(lǐng)他的軍隊又一次向東方開拔,去征服帝國東部邊境的蠻夷。遲至BC326年,他終于來到印度河畔,面對英勇的印度國王波拉斯,亞歷山大進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的會戰(zhàn),充分體現(xiàn)了他天才的爐火純青的指揮藝術(shù)——這次戰(zhàn)役也被視為機動-佯攻,調(diào)動敵人各各擊破的光輝戰(zhàn)役的典型載入史冊和軍事學院的教科書中。此后,亞歷山大不得不在雇傭兵們的暴動要挾下回師西返巴比倫,并在酒色逸樂中郁郁寡歡地結(jié)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天生就是一位偉大的斗士,歌舞酒宴又怎能留住他桀驁的靈魂?

  單位換算:1斯臺地=180米;1庫比特=2市尺;

  且說亞歷山大把部隊運過印度河去之后,按慣例進行了祭掃。然后就離開印度河朝那座繁華的大城太克西拉前進。這座城確實是印度河和希達斯皮斯河之間諸城市當中最大的一座。該城總督太克西利斯帶著那個地區(qū)的頭面人物前來迎接,表現(xiàn)友好。他們要求把鄰近地區(qū)的一些土地劃歸他們,亞歷山大批準了他們?nèi)恳蟆_@時,印度山區(qū)各部族土司阿比薩拉斯也派代表團前來謁見,其中包括他弟弟和一些最高級的首領(lǐng)。該地區(qū)總督多克薩瑞亞斯也派人帶著各種禮物來見。在太克西拉,亞歷山大也舉行了例行祭典以及體育和騎兵競賽。他任命菲利普(馬卡塔斯之子)為這個地區(qū)的督辦。留下駐軍和病殘人員,然后出發(fā)向希達斯皮斯河進軍。

  進軍的原因,是得悉坡拉斯在希達斯皮斯河彼岸集結(jié)了他全部兵力,決心阻止亞歷山大過河,至少是要在他試圖過河時進行阻擊。得到這個消息后,亞歷山大就派科那斯(坡利摩克拉提斯之子)回到印度河,把已在印度河渡口準備好的那些船只拆卸,運到希達斯皮斯河邊去??颇撬挂懒畎汛徊鹦哆\去。較小的船拆成兩段,那些三十槳大船截成三節(jié),然后裝在大車上運到希達斯皮斯河岸。到達后再重新安裝起來放到水里。于是這些船又在希達斯皮斯河上形成一支完整可觀的艦隊。這時,亞歷山大率領(lǐng)他原分帶到太克西拉的那些部隊,另外加上由太克西利斯和該地其他官員率領(lǐng)的五千印度部隊,向希達斯皮斯河挺進。

  到達后,亞歷山大就在河岸扎營。在營地就可以看見對岸的波拉斯和他所率全部軍隊以及,一中隊大象。波拉斯看到亞歷山大扎營的地點,就親自率部在對岸防守;在沿河其他可以渡過的地點,也都派兵守衛(wèi)。各處都派有軍官指揮,決心阻止馬其頓部隊過河。亞歷山大看到這個情況,就想了個好主意,叫部隊向不同方向移動,使波拉斯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就把部隊分成幾部分,自己帶著一部分來回活動,一方面破壞敵方的物資供應(yīng),一方面?zhèn)刹燧^好的渡河點。其余各隊他也都派軍官帶著,一隊接一隊地也是朝不同方向出動。在希達斯皮斯河這邊,供應(yīng)物資從四面八方朝營地運來。這樣,在波拉斯看來,很明顯,亞歷山大已下定決心要在河岸長期駐扎下去。要等到冬季河水下落,以等待在許多地點可同時渡河的機會。他的船隊也在河上朝不同的方向航行,,把皮筏里塞上谷殼(關(guān)于這種皮筏,請參見下文。谷殼顯然是起海綿的作用,形成浮力),河岸上都有部隊,不是騎兵,就是步兵。不給波拉斯任何喘息的機會,也不允許他選擇一個最適宜的地點來防守和集中兵力。此外,當時印度所有的河流都水漲流急,因為當時正是夏至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印度大地上到處大雨連綿,而多數(shù)河流的發(fā)源地高加索山上的積雪也在溶化,從而大大地增加了各河的流量。但一到冬季,各河水位普遍下降,河身縮小,河水清澈。到那時,不少河流就可涉水而過。只有印度河、恒河(也許還有個別其他河流)是例外。不論如何,到那時希達斯皮斯河總是可以涉水過去的。

  至于在當前這個夏季,亞歷山大公開宣布,如果這時他受阻過不了河的話,他可以等待。明里雖這么說,暗中卻在窺伺,準備一旦有機可乘,就出其不意迅雷不及掩耳地偷渡過去。他看清楚,波拉斯本人駐守的那一帶河道是不可能渡過去的,那里不但兵力雄厚而且還有許多大象,那些部隊裝備齊全、陣容嚴整。如果在那里渡河,對方已準備好進行阻擊。他還想到,他那些馬匹甚至連登上對岸都不敢,因為馬匹一靠岸,那些大象將立刻向它們沖來,而且那些大象的巨大而奇怪的形狀和任聲怪氣的吼叫定會把馬匹嚇壞。甚至當他的馬匹在皮筏上渡河的過程中,老遠地看見大象,就會嚇得跳進水里,不敢站在筏子上。于是他就考慮了一個偷渡的辦法;在夜間,他帶領(lǐng)大部騎兵在河岸上來回奔跑,高呼希臘沖鋒口號,人聲喧嚷,還用其他各種辦法搞得亂哄哄,一片喧囂,仿佛大軍馬上就要強渡的樣子。于是波拉斯就帶著他的部隊隨著聲響的方向在對岸平行奔走,把象隊也帶著。亞歷山大就是這樣牽著他的鼻子走,使他養(yǎng)成采取這種反行動的習慣。但這種事進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后,波拉斯除了聽見高聲喊叫和沖鋒口號之外,沒有任何別的行動,于是他就不再隨著這邊的騎兵東奔西跑了。原來這些喧嚷都是假的,于是他就呆在營房里,但在沿河各處派了偵察哨。當亞歷山大把波拉斯對付夜間行動的緊張狀態(tài)松弛下來之后,他又巧設(shè)了下述一計。

  希達斯皮斯河岸有一處象個半島似的岬角,河道在那里繞了一個大彎。這個岬角上生長著各種樹木,非常茂密。對面河中還有一個島,也是林木森森,從無人跡。亞歷山大看到這個岬角和對面的那個島上都是繁密的樹木,足以蔭蔽他的渡河活動,于是決定就在這里把部隊渡過河去。這個呷角和島嶼距離他的大本營大約有一百五十斯臺地。亞歷山大先在沿河各處布置崗哨,崗哨之間保持可以互相看得見的距離。不論從哪一個地點口傳命令也都容易聽到。晚上讓他們到處喧嚷不止,點起熊熊篝火。這樣搞了好幾夜。

  當亞歷山大決定強渡時,渡河的準備工作是在營地公開進行的。留下克拉特拉斯統(tǒng)帥營地駐軍,其中包括他自己那個騎兵團、由阿拉科提亞人和帕拉帕米薩斯人組成的騎兵部隊、馬其頓方陣中阿西塔斯和坡利斯坡康所率一個旅、以及附近一帶地區(qū)由各印度督辦率領(lǐng)的五千印度部隊等等。他命令克拉特拉斯先不要渡河,要等到波拉斯帶著他的部隊離開營地去攻擊亞歷山大時,或者等到探知希臘已打勝、波拉斯正率部逃跑時,再渡河追擊。亞歷山大接著說;“但如果波拉斯只率領(lǐng)他的部隊的一部分攻擊我,而把另一部分留下守衛(wèi)營地,而且還留下大象時,那你就仍然不動。不過,如果波拉斯率領(lǐng)他的全部大象向我攻擊,只有一部分軍隊留駐營地時,那你就可以全速渡河。因為馬匹下船上岸時,最怕的就是大象。其他兵力不會給馬匹造成多大麻煩。”

  克拉特拉斯接受的命令就是這樣。但在那個島和大本營之間,已經(jīng)部署了邁立杰、阿塔拉斯和高爾吉亞斯所率雇傭騎兵和步兵。他們也已受命當看到印度部隊卷人戰(zhàn)斗不得脫身時,就立即把兵力分批渡過河去。

  亞歷山大自己選擇了伙友特別中隊,赫菲斯提昂、坡狄卡斯和德米特里亞斯所率各騎兵團,由巴克特利亞、索格地亞那和西徐亞來的騎兵以及由達海人組成的馬上弓箭手,此外還有從方陣中抽出的近衛(wèi)隊,克雷塔斯和科那斯所率各一旅,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隊等。他帶領(lǐng)這些部隊與河岸保持一定距離秘密前進,以便在向已定的渡河點(那個岬角和島嶼)進軍中不致被發(fā)覺。到達后,還趁黑夜把早已運到的皮筏裝上谷殼,仔細縫好。當晚暴雨傾盆,亞歷山大的準備工作和渡河的企圖從而得到了更好的掩護。武器的撞擊聲和傳達命令的喧囂聲被隆隆的雷聲和嘩嘩的雨聲淹沒。大部分事先拆卸的船只,包括三十槳大船在內(nèi),都已運到現(xiàn)場,并已秘密地重新安裝好藏在樹林里。破曉前風雨已停,騎兵已登上皮筏,那些船也滿載步兵,沿島邊渡河,以便在他們繞過島嶼靠岸前,不致被波拉斯的哨兵發(fā)現(xiàn)。

  然后亞歷山大登上一艘三十獎大船開始渡河。跟他在一起的有他的近衛(wèi)軍官托勒密、坡狄卡斯、萊西馬卡斯,伙友之一塞琉古(公元前301年成為敘利亞國王)以及近衛(wèi)隊的半數(shù)。他們所率部隊則乘坐另一些三十槳大船。當他們繞過島嶼接近對岸時,已毫無遮掩、全部暴露了。岸上的敵哨發(fā)現(xiàn)他們來了,就飛馬馳去向波拉斯匯報。這時,亞歷山大第一個下船登岸,然后把其他三十槳大船上的部隊也都帶了上來。當騎兵正在陸續(xù)下船時(他事先已命令騎兵最先登陸),他就把部隊部署好,然后帶著他們以戰(zhàn)斗隊形前進。但未料到,由于地形不熟,登陸地點并不是河對岸,而是另一個島。確實,這個島太大,因而原先并未發(fā)現(xiàn)它是個島。但它和對岸之間那條水道倒不寬。不過,一整夜的大雨已使河水暴漲,因此騎馬的人找不到渡河點。亞歷山大因此擔心要想完成渡河任務(wù)可能不得不從頭再來一遍,那就要費大勁。但最后還是找到了渡河點。于是亞歷山大就不避艱險帶頭搶渡。水道最淺處已達步兵胸脯以上,馬匹只能把頭露出水面。這條水道雖深,但終于成功地渡了過去。然后亞歷山大就從其他騎兵團中抽出精銳組成一個騎兵中隊帶到右翼,把馬上弓箭手擺在整個騎兵線的前面Z在騎兵之后,部署了步兵中的皇家衛(wèi)隊,由塞琉古指揮;再往后是皇家團,挨下去是步兵衛(wèi)隊,都按當天規(guī)定的次序擺列。在方陣兩翼部署了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隊和標槍手。

  亞歷山大把部隊這樣調(diào)度好以后,就命令總數(shù)約六千的步兵隊伍以行軍隊形和步行速度跟進。由于他本人似乎更擅長于帶領(lǐng)騎兵,于是他就只率領(lǐng)總數(shù)約五千的騎兵全速前進。他還命令弓箭手司令陶郎率領(lǐng)所部也跟騎兵一起全速前進。亞歷山大已拿定主意,如果波拉斯率以全部兵力向他進攻,他就用騎兵沖擊 的辦法輕易地把敵軍打敗,或者就采取守勢等待步兵前來增援。但 是,印度部隊如果由于馬其頓人這樣大膽強渡而嚇得狼狽潰逃,他就緊緊追擊,趁敵人潰逃時大量砍殺,殺得越多,留給將來的麻煩 越少。

  不過,根據(jù)阿瑞斯托布拉斯的記載,說在亞歷山大的后續(xù)部隊從小島(關(guān)于島的大小,可參見上文。阿里安所依據(jù)的與托勒密和阿瑞斯托 布拉斯二位史家所記似有不同。)過河以前,波拉斯的兒子就帶著六十輛戰(zhàn)車來到了。而且,如果當時那些印度兵從車上跳下來攻擊最先登陸的那些馬其頓部隊的話,他們確實是有可能阻止亞歷山大過河的,因為即使無人阻擋,渡河已很困難??墒菍嶋H上波拉斯的兒子趕著戰(zhàn)車越過了渡河點,因此亞歷山大渡過時并沒遇到危險。后來亞歷山大派馬上弓箭手去攻擊這支戰(zhàn)車隊,沒費多大氣力就把他們趕跑,還打傷了不少。又有人說,實際上在馬其頓部隊登陸時,波拉斯的兒子所率部隊和亞歷山大所率騎兵之間就曾發(fā)生戰(zhàn)斗。他們說,波拉斯的兒子帶去的確實是一支優(yōu)勢的兵力,而且亞歷山大還被他打傷,他的戰(zhàn)馬(名叫布西發(fā)拉斯)也被打死。它是亞歷山大心愛的戰(zhàn)馬,而且是被波拉斯的兒子親手刺中的。但托勒密(拉加斯之子)的記述和這個不同(我同意他這個說法),他也談到波拉斯曾派他的兒子去了,但不是只帶著六十輛戰(zhàn)車。理由是:波拉斯從他的偵察兵了解到,不是亞歷山大親自率領(lǐng)部隊渡過了希達斯皮斯河,就是他的部隊的一部分過了河。在這兩種可能的情況下,波拉斯都不可能派自己的兒子只帶著六十輛戰(zhàn)車去迎敵。因為,如果他派這些戰(zhàn)車去是為了進行偵察,那也太多,而且這種車輛撤退時很不靈便;如果派他去的目的是要跟已過了河的敵人戰(zhàn)斗并且還要阻止尚未渡河的敵人強渡,這些車輛又遠遠不足以完成任務(wù)。托勒密所記的情況不是這樣,他說波拉斯的兒子帶到渡河點去的是二千騎兵和一百二十輛戰(zhàn)車。但由于亞歷山大行動太快,在他尚未到達渡河點時,亞歷山大早已從島上把最后一批部隊運過了河。

  下邊這一段情況是托勒密敘述的:亞歷山大先派弓箭手去攻擊波拉斯的兒子所率部隊,但由于估計到波拉斯本人正率領(lǐng)全軍前來,亞歷山大就仍率領(lǐng)騎兵繼續(xù)向前沿陣地挺進,叫其他,希臘部隊在后跟進。當偵察兵向他匯報了印度部隊的確實人數(shù)時,他就帶著騎兵立即向敵人猛撲過去。敵軍看到亞歷山大親自率領(lǐng)密集的騎兵大部隊不是以一條戰(zhàn)線的形式而是一中隊接一中隊地向他們沖過去時,他們就后撤了。印度方面有多至四百名的騎兵倒地,波拉斯的兒子也被打死。那些戰(zhàn)車和車上的各小隊敵兵在撤退中也一起被俘。因為道路泥濘,車輛難于運轉(zhuǎn),因而在戰(zhàn)斗中毫無用處。

  波拉斯聽到逃回來的騎兵匯報說,亞歷山大本人已率全軍過了河,他的兒子在逃走時已陣亡,還說已發(fā)現(xiàn)在河對岸的大本營留守的克拉特拉斯也率領(lǐng)部隊正在渡河。這最后一條消息使波拉斯立即陷入猶豫不決。但他終于下定決心,不論如何,都要以全部兵力向亞歷山大進軍,要跟馬其頓主力和他們的國王決一死戰(zhàn)。盡管如此,他還是留下幾頭大象和少數(shù)兵力駐守營地以便把克拉特拉斯的騎兵從河岸嚇跑。然后他就率領(lǐng)全部約四千騎兵、約三百輛戰(zhàn)車、二百頭大象和步兵精銳約三萬人,朝亞歷山大開來。到達一片無泥濘的、平坦而堅硬的沙地時,他認為這里便于騎兵的調(diào)度和沖鋒,于是就叫部隊在這里停下來。最前線布置一列大象,每隔大約十來丈擺一頭,以便在整條步兵防線之前再形成一條防線,這樣到處都可以嚇唬亞歷山大的騎兵。他估計在任何情況下,任何敵人都不敢在大象之間的空隙中沖進來。騎馬的當然不行,因為馬一見大象就驚,步兵更不行。因為在列隊向前推進的重裝部隊面前,他們無法前進,而且大象也會沖擊和踐踏他們。在這些大象后面部署的是步兵,處于第二線。實際上這些步兵縱隊或多或少填補了大象之間的空隙。此外,波拉斯還在兩翼部署了步兵,甚至延伸到大象防線以外。在兩翼的步兵之外又部署了騎兵,騎兵之前還部署了戰(zhàn)車。

  波拉斯的部署就是這樣。亞歷山大看到印軍已擺好了戰(zhàn)斗陣勢,就命令騎兵停止前進,等待后邊的步兵跟上來。當方陣迅速到達并與先頭部隊會合后,亞歷山大并未立即把他們組成戰(zhàn)斗隊形帶領(lǐng)他們前進,以避免在他們累得還未喘過氣來的時候就驅(qū)使他們?nèi)咕耧枬M的敵軍;而是先把騎兵調(diào)過來,讓步兵休息,一直到他們恢復了戰(zhàn)斗精神為止。當他看清了印軍部署之后,決定不從中央突破敵陣,因為那里有一排大象擺在最前面、方陣也以密集隊形部署在大象的間隙中。正是由于波拉斯在作這種部署時事先已預料到的原因,亞歷山大才猶豫不前。因為亞歷山大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在于騎兵,于是他就率領(lǐng)大部騎兵奔向敵人左翼,想在那兒發(fā)動攻擊。派科那斯率領(lǐng)他自己那個騎兵團和德米特里亞斯的那個團一起到右翼去。命令他;當敵軍發(fā)覺亞歷山大率領(lǐng)密集的騎兵部隊時,將立即把他們自己的騎兵調(diào)上來應(yīng)戰(zhàn)。這時,科那斯應(yīng)當率領(lǐng)所部保持在敵軍之后。亞歷山大又命令塞琉古、安提格尼斯和陶郎帶領(lǐng)步兵方陣,但先別投入戰(zhàn)斗,而是要等到看見他本人所率騎兵把敵軍步兵主力和騎兵都打亂時再出動。

  現(xiàn)在雙方已經(jīng)在射程以內(nèi)。于是亞歷山大就命令他的馬上弓箭手共約一千人沖向印軍左翼,以難于招架的排箭和馬匹的沖撞把部署在那里的敵軍打亂。然后他本人率領(lǐng)伙友騎兵,趁敵軍已紊亂但仍保持橫列隊形、而騎兵尚未組成大編隊之前,就飛速奔向其左翼進行猛烈沖擊。

  這時印軍也從各處把騎兵集中,在其側(cè)翼與亞歷山大所率騎兵平行移動以防其沖擊。同時科那斯也已率所部依令行動,開始在敵后出現(xiàn)。印軍看到這個情況,被迫將騎兵改為雙重隊形,以數(shù)量較大、戰(zhàn)斗力最強的那一部分面對亞歷山大,另一部分則迂回對付科那斯的部隊。無疑,這樣就立即把印軍的陣勢和盤算全都打亂。亞歷山大看到這個時機,恰恰在敵人騎兵向后轉(zhuǎn)時,就發(fā)動了對正面敵軍的攻擊。以致印軍甚至還沒等到亞歷山大的騎兵攻上來,就急急忙忙向他們自己的大象靠攏,好象是要尋找一堵友好的避風墻似的。這時,印度象倌趕著大象去阻擊亞歷山大的騎兵。馬其頓方陣也不甘落后,立即奮勇向前,迎擊大象,向趕象的印度人投擲標槍,跟著就把大象包圍,從四面八方向它們投槍射箭。于是,這場戰(zhàn)斗就形成了過去任何戰(zhàn)役都未曾有過的局面。情況是,盡管馬其頓方陣異常密集,而那些大象左沖右撞,把馬其頓陣線撞了個亂七八糟。那些印度騎兵看到這里的戰(zhàn)斗已形成步兵對陣,就又繞了出去攻打馬其頓騎兵。但當他們在亞歷山大面前再一次吃敗仗時(因為不論在戰(zhàn)斗力和戰(zhàn)斗經(jīng)驗方面,他們都遠遠不是亞歷山大的對手),他們就又朝大象那里撤退了。這時亞歷山大的騎兵已集中成一個整體——這不是用命令能調(diào)集一起,而是戰(zhàn)斗過程本身把他們逼到一起。他們不論沖到哪里,都是先給印軍重大殺傷然后才撤走。這時大象已被擠到一個狹窄的范圍。這些大象胡沖亂撞,踐踏破壞。不管是敵是友,都受害不小。而擠在大象四周狹窄地帶的印度騎兵卻是兩面受沖擊,因此損失也就更大。很多象倌和大象被打死打傷。有些大象由于厭煩,又已無人駕馭,于是在這場混戰(zhàn)中也不再躲避,仿佛被臨頭大禍刺激得發(fā)了狂,不停地左奔右突,橫沖直撞,踐踏破壞,不遺余力。但馬其頓部隊,由于有回旋余地,可以視情況自行決定攻擊:大象沖來,他們就退;大象一逃,他們就追。一直不斷地用標槍投射它們。而印度部隊卻與此相反:他們夾雜在大象之間往后退,正在受到大象更大的傷害。當大象精疲力竭,不再猛沖直撞,而是一面吼叫一面象船那樣慢慢后撤時,亞歷山大就親自率領(lǐng)騎兵把這一大幫團團圍住。然后向步兵發(fā)信號,叫他們把盾牌連接起來盡量互相靠攏,形成極其密集的隊形,整個方陣一齊前進。因此,印度騎兵除極少數(shù)逃脫之外,在方陣的進攻下全軍覆沒。印度步兵也是從四面八方受到很大殺傷,因為這時馬其頓部隊已緊緊地向他們壓過來。到后來,只要馬其頓騎兵哪里有個空隙,印度兵就蜂擁而至,從空隙中往外逃竄。

  這時,留在希達斯皮斯河邊的克拉特拉斯和其他指揮官,看到亞歷山大已取得顯著的勝利,也都率部渡河,頂替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亞歷山大率領(lǐng)的部隊,精神飽滿地參加追擊撤退中的印度人,繼續(xù)給他們以大量殺傷。

  印度步兵死亡近二萬,騎兵約三千,戰(zhàn)車全部被毀。波拉斯的兩個兒子、本地區(qū)的印度總督斯皮塔西斯、大象和戰(zhàn)車的指揮官們、騎兵全部指揮官、以及其他部隊不少指揮官,都被打死。所有幸存的大象都被俘。在亞歷山大的部隊方面,在起初進攻時為數(shù)六千的步兵中,戰(zhàn)死的只有大約八十人;騎兵方面,只有在戰(zhàn)役一開始就投入戰(zhàn)斗的馬上弓箭手陣亡十名,伙友騎兵約二十名,其他騎兵二百名。

  在戰(zhàn)斗中。波拉斯表現(xiàn)得很出色。他不但是一位統(tǒng)帥,而且也是一名勇猛的戰(zhàn)士。當他看到他的騎兵和象隊遭受屠殺,有些大象倒下,有些則由于無人駕馭因而到處奔馳,猶如喪家之犬,而且他的步兵也已經(jīng)大部犧牲時,在這種情況下,他并未照抄大流士大王的榜樣,在士卒面前率先逃命;而是相反,只要那怕還有一部分部隊仍然堅守陣地繼續(xù)戰(zhàn)斗。他本人也繼續(xù)英勇作戰(zhàn)。但當他的右肩負傷之后—,——他在戰(zhàn)場上到處奔馳時,全身都由極其堅固非常合身的鎧甲保護著(這種印度鎧甲后來人們都見過),不致受到投射武器的傷害,只有右肩一處無遮蓋——,他才把他騎的大象掉頭撤退。亞歷山大看見他在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得極其偉大而英勇,就不忍殺他,想保留他的性命。于是,他首先派那個印度首領(lǐng)太克西利斯去找他。太克西利斯騎馬來到波拉斯乘坐的那頭大象附近,在射程以外停下來,要求波拉斯也把大象停下,告訴他再逃也無用了,要他聽聽亞歷山大托他帶來的口信。波拉斯回頭一看,原來是他的老仇敵太克西利斯。于是立即撥轉(zhuǎn)象頭朝他沖來,想投他一槍把他扎死。真的,要不是太克西利斯及時撥轉(zhuǎn)馬頭趕緊跑開,波拉斯也許早就把他結(jié)果了。盡管波拉斯態(tài)度如此,亞歷山大仍然不生他的氣,而是不斷地派其他人去找他。最后派去的是一個叫邁羅斯的印度人,因為亞歷山大已了解到邁羅斯是波拉斯的老朋友。波拉斯聽到邁羅斯帶來的口信,當時他正渴得難受,于是就讓大象停步,從上邊下來。喝完水,精神恢復后,就讓邁羅斯立刻帶他去見亞歷山大。

  于是波拉斯就跟著邁羅斯來到亞歷山大面前。亞歷山大知道他快來時,就帶著幾個伙友騎馬到陣線前邊來迎接。亞歷山大把馬勒住,欣賞著波拉斯魁偉的身材(他身高有五庫比特以上)和英俊的儀表。從他的風姿看來,他并未降服。而是相反,他表現(xiàn)了一個勇士面對著另一個勇土,在為自己的王國進行了光榮的戰(zhàn)斗之后,面對著另一個國王。后來還是亞歷山大首先開口,他要求波拉斯說出他希望對他該怎么辦。據(jù)說波拉斯回答道:“亞歷山大,要象對待一個國王那樣對待我。”亞歷山大聽了他這個回答很高興,又說:“波拉斯,在我這方面,是會象你希望的那樣辦的;在你那方面,也提出你的要求吧。”波拉斯又回答說,一切都已包括在這唯一的要求之中了。亞歷山大聽了他這句話更加高興,于是就把波拉斯原有王國的主權(quán)交還給他。此外,還把甚至比他原來的國土更大的地區(qū)也劃給他。他就是這樣,象對待國王一樣對待一個勇士。從那時以后,他發(fā)現(xiàn)波拉斯在各方面都很忠誠。于是亞歷山大和波拉斯在希達斯皮斯河彼岸進行的那一場大戰(zhàn)就這樣結(jié)束了。時為賀季蒙在雅典執(zhí)政期間的四五月間(公元前326年)。


猜你喜歡:

1.但愿事情成功的短句

2.世界上最大的洲

3.亞歷山大的英文怎么讀

4.埃及最大的海港叫什么

5.小故事大道理

6.世界最大的是什么洲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四大戰(zhàn)役(2)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四大戰(zhàn)役之三:決戰(zhàn)高伽米拉 前情簡述:伊薩斯大戰(zhàn)結(jié)束以后,大流士倉皇逃竄,將老媽、小妹、老婆、孩子都流給了亞歷山大做俘虜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歐洲四大軍事天才是哪些
    歐洲四大軍事天才是哪些

    在戰(zhàn)爭不斷的歐洲上,有四位叱咤風云,橫掃歐洲的軍事天才下面學習啦小編分享了歐洲四大軍事天才,一起來制作吧。 歐洲四大軍事天才 歐洲軍事天才

  • 西方五大帝國的歷史發(fā)展情況
    西方五大帝國的歷史發(fā)展情況

    在西方國家的歷史里程碑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許多輝煌一時的大帝國,這些帝國的發(fā)展歷程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來給大家一一介紹。 西方五大帝國

  • 三國東吳皇帝孫休生平簡介
    三國東吳皇帝孫休生平簡介

    孫休,字子烈, 是吳大帝孫權(quán)的第六個兒子,三國時期東吳的第三位皇帝。孫休在位期間,誅滅孫綝,奪回皇權(quán)。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東吳

  • 吳大帝孫權(quán)之子孫和生平簡介
    吳大帝孫權(quán)之子孫和生平簡介

    孫和,字子孝,是三國時期吳大帝孫權(quán)的第三個兒子,生母為王夫人。公元264年,孫休去世,孫和的兒子孫皓繼位,追謚父親為文皇帝,將孫和改葬到明陵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