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恒公姜小白歷史典故
齊桓公,春秋齊國第十五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期間,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在內(nèi)亂中餓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齊恒公姜小白歷史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齊恒公姜小白歷史典故:拜管為相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nèi)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xù)絕。這一時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早在齊桓公不記一箭之仇,欲拜管仲為相時,管仲便提出:“建成大廈,決不能單憑一根木材;匯成大海也決不能僅靠幾條涓涓細流。君欲成就大業(yè)必須任用五杰——舉動講規(guī)范、進退合禮節(jié)、言辭剛?cè)嵯酀?,我不如隰朋,請任命他為大司行,負責外?開荒建城、墾地蓄糧、增加人口,我不如寧戚,請任命為大司田,掌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在廣闊的原野上使戰(zhàn)車不亂、兵士不退,擂鼓指揮著將士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任命他為大司馬,統(tǒng)帥三軍;能夠斷案合理公道,不殺無辜者,不誣無罪者,我不如賓胥無,請任命他為大司理,負責司法刑律;敢于犯顏直諫,不避死亡、不圖富貴,我不如東郭牙,請任命他為大諫之臣主管監(jiān)察諫議。想要富國強兵有這五位就足夠了,想要成就霸王之業(yè),還要有我管仲在這里。”桓公聽從管仲建議,令五人各掌其事,并拜管仲為相,組成了強有力的領導集團。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領導集團決策英明,深得人民擁護。
齊恒公姜小白歷史典故:東征西討
齊桓公改革之后,齊國國力大為增強,齊桓公開始走上稱霸的道路。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魯國以前侵占的棠、潛兩邑,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歸還衛(wèi)國以前侵占的臺、原、姑、漆里四邑,讓衛(wèi)國成為西邊的屏障;歸還燕國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兩邑,讓燕國成為北部的屏障?;腹迥甏?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后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另外,齊桓公還滅了郯、遂等小國?;腹哪?前672年),陳歷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為工正。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聽,晃個不停。齊桓公出船,大發(fā)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國也不高興,把蔡姬又嫁給別人。桓公發(fā)怒,興兵討伐?;腹甏?前656年),齊桓公帶領魯、宋、陳、衛(wèi)、鄭、許、曹七國諸侯伐蔡,蔡國臣民反叛。又討伐楚國,楚成王起兵迎戰(zhàn),問:“為什么來到我國?”管仲回答說:護城河,和你決戰(zhàn)。你還能打贏嗎?”于是和屈完講和退兵。
齊恒公姜小白歷史典故:昏庸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管仲死后,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齊,齊令各國諸侯發(fā)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七日,齊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qū)Ψ?,齊國一片混亂?;腹w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蟲都從窗子里爬了出來。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斂。
齊桓公小白陵寢非常豪華、隨葬品極多。他的陵寢被人掘開之后,發(fā)現(xiàn)里面有殉葬者的骸骨,橫七豎八地躺在地宮里。小白死于宮廷政變,被豎刁、易牙、開方三個奸賊禁閉在寢殿里活活餓死,死后數(shù)十天,直到腐尸上的蛆爬出室外,才被人發(fā)現(xiàn)。死得如此悲慘,仍要殺人殉葬,可見當時以活人殉葬,是必不可少的喪葬禮制之一。
齊恒公姜小白歷史典故:管仲拜相
桓公雖然登上君主高位,但前景并不容人樂觀。襄公留下來的是一個爛攤子?!秶Z·齊語》中這樣寫道:“襄公筑臺以為高 位,田、狩、畢、弋,不聽國政。卑圣侮士,而維女是崇,九妃六嬪,陳妾數(shù)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繡。戎士凍餒,戎車待游車之裂,戎士待陳妾之馀。優(yōu)笑在前,賢材在后,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恐宗廟之不掃除,社稷之不血食。”真可謂齊桓公受命于危難之際。為了使齊國走出荊山棘海,桓公作出的第一個決定是 任管仲為相。 任用管仲,在當時既非一件小事,亦非一件易事,因為橫亙在桓公面前的有三大障礙。其一,管仲雖為姬姓,然而家道中落,早已喪失了貴族身份。他本人不過是一普通“四民”中的商賈。在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時代,管仲低賤的出身框定了他的仕途。這是制度障礙。其二,桓公姜姓,管仲姬姓。從大處看,姬姜固屬姻親關系,然具體到桓管個體而言卻無任何親戚瓜葛。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觀念占統(tǒng)治地位的古代社會,任用異姓的管仲 誠為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傳統(tǒng)心理障礙。其三,管仲作為糾的輔佐,是為桓公的政敵;又曾一箭射中桓公的帶鉤,差點要了他的命,是為桓公的仇敵。對身兼政敵加仇敵的管仲,非碎尸萬段不足以解其恨,怎談得上任為宰相呢? 這是桓公恩仇障礙。
然而管仲也有許多有利條件。其一,管仲有才,而且是匡世大才。當時魯國的大謀士施伯這樣 評價管仲說:“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在楚則楚得意于天下,在晉則晉得意于天下,在狄則狄得意于天下。”其二,齊桓公欲作中興之主,稱霸諸侯,非用管仲其才不可。對此,施伯看得很清楚:“管仲天下之大圣也,……”返齊、天下皆鄉(xiāng)之”(《大匡》)。鮑叔牙說得更明白: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 (《齊世家》)。其三,鮑叔牙的力薦。鮑叔牙既是桓公的心腹重臣,又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有這樣一個特殊身份的人從中斡旋,事情往往會發(fā)生戲劇性變化。其四,桓公其人,性急,且有遠慮。這種性格對改變管仲的命運也是有利因素。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改變了桓公誅殺管仲的初衷,堅定了他委之以重任的決心。于是囚管仲于魯,釋管仲于堂阜,齋祓三浴,桓公親迎之郊,厚禮相待,任為宰相。旋即又賦三權,即貴為大夫,富有三歸,親如仲父。齊桓公在任用管仲一事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豁達大度與知人善任。
齊恒公姜小白歷史典故:九合諸侯
最早稱霸的是齊桓公。齊是太公呂尚的封國,其歷代君主致力于整頓政治,發(fā)揮濱海魚鹽的優(yōu)勢,提倡家庭紡織業(yè),發(fā)展商業(yè)和手工業(yè),使其國力逐漸發(fā)展起來。齊桓公,于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在位。在位期間,他任用管仲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fā)展生產(chǎn),迅速成為當時最富強的國家。然后,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他助燕敗北戎,援救邢、衛(wèi),阻止狄族進攻中原;聯(lián)合中原各國攻楚的盟國蔡,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會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內(nèi)亂,多次會盟諸侯。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內(nèi)訌,齊桓公聯(lián)合諸侯保住了太子鄭的地位。不久,又擁立太子鄭為王,即周襄王。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宋、魯、鄭、許等諸侯在葵丘會盟,周襄王派代表參加,對齊桓公極力表彰。在葵丘之會上,齊桓公代表諸侯各國宣讀了共同遵守的盟約。其主要內(nèi)容是,不準把禍水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這些內(nèi)容,有些是各國在經(jīng)濟上互相協(xié)作的要求,有的是維護宗法統(tǒng)治秩序的需要。條約規(guī)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通過葵丘的盛會,齊桓公終于達到了聯(lián)合諸侯、稱霸中原的目的。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yè)達到了頂峰。
公元前651年的葵丘會盟是齊桓公稱霸的標志。在齊桓公稱霸的過程中,管仲至關重要,正如孔子所說:“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齊恒公姜小白歷史典故
上一篇:齊恒公姜小白奪位過程
下一篇: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