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中藥方
黃疸以身黃、目黃、小便黃為主癥,其中目睛黃染尤為本病的特征。西醫(yī)的肝細(xì)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均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黃疸中藥方,希望能幫到你。
黃疸中藥方
黃疸的診斷要點(diǎn)
臨床癥狀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特征,其中目黃為確診本病的主要依據(jù)。
患病初期,一般是黃疸還未出現(xiàn),常以畏寒、發(fā)熱,食欲不振,疲乏等類似感冒癥狀為先驅(qū),3~5日后才出現(xiàn)黃疸,故應(yīng)注意早期診斷。
檢查血液膽紅素升高。
黃疸的辨證分析
黃疸外因多由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所致,內(nèi)因多與脾胃虛寒,內(nèi)傷不足有關(guān)。病機(jī)關(guān)鍵是濕邪為患,病變部位為脾胃肝膽。
本病辨證以陰陽為綱。陽黃以濕熱為主,病程較短,黃色鮮明如橘色;急黃為陽黃之重癥,濕熱夾毒,郁而化火,熱毒熾盛、黃色深褐如金,病情兇險(xiǎn);陰黃以寒濕為主,病程較長(zhǎng),黃色晦暗如煙薰。本病治療以化濕邪利小便為法.
黃疸的辨證論治
I.陽黃
熱重于濕型
【證見】 身目俱黃,黃色鮮明,發(fā)熱口渴,腹脹滿,口干口苦,惡嘔,尿短赤,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
【治法】 清熱化濕,佐以泄下。
【方藥】
1.主方茵陳蒿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綿茵陳30克,梔子12克,大黃10克,雞骨草30克,車前草2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因砂石阻滯膽道者,可加柴胡、枳實(shí)、郁金各12克,金錢草30克。
2.中成藥
(1)雞骨草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
(2)溪黃草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
3.單方驗(yàn)方
(1)廣益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綿茵陳、金錢草、丹參、板藍(lán)根、茯苓、薏苡仁各30克,郁金、柴胡、敗醬草、甘草各10克。水煎服。
(2)退黃方(湖南中醫(yī)學(xué)院驗(yàn)方)
處方:赤芍30—60克,大黃10~30克,綿茵陳、板藍(lán)根各30克,澤蘭、車前子各15克,郁金12克。水煎服。
(3)茵田虎湯(李振瓊等《奇效驗(yàn)秘方》)
處方:茵陳30克,田基黃30克,虎杖30克,柴胡9克,茯苓15克,梔子9克,布渣葉15克,山楂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處方:茵陳30克,蒼術(shù)10克,木通9克,梔子10克,赤小豆20克,連翹20克,板藍(lán)根10克,厚樸9克,車前子15克,金銀花15克,石菖蒲5克,青皮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濕重于熱型
【證見】 身目俱黃,頭重身困,胸脘痞滿,納呆,惡嘔,腹脹,便溏。苔厚膩微黃,脈弦滑。
【治法】 利濕化濁,佐以清熱。
【方藥】
1.主方茵陳五苓散(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綿茵陳30克,茯苓、豬苓各15克,白術(shù)、澤瀉、藿香各12克,薏苡仁20克,布渣葉15克,厚樸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參照熱重于濕型中成藥。
3.單方驗(yàn)方
(1)肝四方(鐘耀奎驗(yàn)方)
處方:茯苓15克,白術(shù)12克,澤瀉15克,郁金12克,山楂18克,丹參15克,白背根、綿茵陳、雞骨草、虎杖各30克。水煎服。
(2)白術(shù)厚樸湯(漆浩《良方大全》)
處方:白術(shù)5克,厚樸5克,豬苓5克,澤瀉5克,茯苓9克,陳皮3克,砂仁3克,藿香6克,廣木香3克。水煎服,每日l劑。
?、?急黃
【證見】 發(fā)病急驟,黃色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熱煩渴,脅痛腹?jié)M,神昏譫語,或見衄血、便血,或肌膚出現(xiàn)瘀斑。舌質(zhì)紅絳,苔黃燥,脈滑數(shù)。
【治法】 清熱解毒,涼營(yíng)開竅。
【方藥】
1.主方清瘟敗毒飲(余師愚《疫疹一得》)加減
處方:水牛角30克,黃連、梔子、黃芩各15克,生地黃20克,玄參18克,石膏30克,牡丹皮、知母、赤芍各12克,大黃15克,金銀花20克,人工牛黃3克(沖),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清開靈注射液,40毫升加入于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2)大黃廑蟲丸,每次2丸,每日2次。
3.單方驗(yàn)方
(1)退黃下急湯(漆浩《良方大全》)
處方:茵陳60克,梔子10克,大黃30克,郁金15克,連翹15克,枳殼15克,金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金錢草30克,薏苡仁30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牡丹皮10克,青黛3克(沖服)。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劑。
(2)急黃湯(李玉瓊驗(yàn)方)
處方:茵陳30克,虎杖30克,梔子15克,金銀花30克,板藍(lán)根30克,龍膽草10克,柴胡10克,黃芩15克,黃柏15克,赤芍15克,丹參20克,金錢草30克,大黃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Ⅲ.陰黃
【證見】 身目俱黃,黃色晦暗如煙熏,或見腹脹,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膩,脈濡緩。
【治法】 健脾和胃,溫化寒濕。
【方藥】
1.主方茵陳術(shù)附湯(程鐘齡《醫(yī)學(xué)心悟》)加減
處方:綿茵陳30克,白術(shù)15克,熟附子12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陳皮6克,黨參18克,澤瀉12克。水煎服。
若脅下有痞塊,可加丹參20克、土鱉蟲10克、鱉甲30克。
2.中成藥
(1)鱉甲煎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紫參保肝沖劑,每次l包,每日3次。
(3)消炎利膽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單方驗(yàn)方陰黃方(李寶順等《名醫(yī)名方選》)
處方:綿茵陳、黨參、黃芪各30克,冬瓜皮、木通各15克,茯苓、當(dāng)歸各12克,熟附子、雞內(nèi)金、枸杞子、干姜、白術(shù)、澤瀉各10克,石菖蒲6克。水煎服。
黃疸的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數(shù)次,黃水流盡則愈。
(2)茵陳蒿1把,生姜1塊,搗爛,擦于胸前、四肢。
2.針灸療法
針刺章門、太沖、脾俞、肝俞、勞宮、脊中等穴。若嗜臥、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飲食療法
(1)雞骨草煲紅棗:雞骨草60克,紅棗8枚,水煎代茶飲。適用于陽黃、急黃。
(2)溪黃草煲豬肝:溪黃草60克,豬肝50克,水煎服。適用于陽黃、急黃。
(3)丹參靈芝煲田雞:丹參30克,靈芝15克,田雞(青蛙)250克。將田雞去皮洗凈同煲湯,鹽調(diào)味飲湯食肉。適用于陰黃。
4.五絕指針療法(周身調(diào)理加局部選穴刺激)
5. 預(yù)防調(diào)護(hù)
飲食有節(jié),勿嗜酒,勿進(jìn)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
黃疸病人應(yīng)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