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wǎng)>歷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識>古代樂器>

中國古代樂器簫

時間: 藍俊22 分享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古代樂器簫相關(guān)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簫 - 歷史

  簫的產(chǎn)生,其歷史可以追根溯源到遠古時期。中國考古學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發(fā)現(xiàn)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質(zhì)發(fā)聲器,考古學家稱之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現(xiàn)存浙江博物館)。這批骨哨是用鳥禽類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將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們長7厘米左右,管徑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開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幾個音來,于是就形成了骨哨。盡管考古學家們稱之為骨哨,但從它的形狀、結(jié)構(gòu)和發(fā)聲原理同現(xiàn)代簫笛作一比較,已基本上具備了樂器的雛形。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骨哨應(yīng)該就是簫笛的鼻祖呢?無怪今天有許多管樂大師們都認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干脆稱它為“骨笛”。那么用竹子做的吹奏樂器又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呢?《呂氏春秋》中寫有:“黃帝命伶?zhèn)惙ダ鲋駷楣?rdquo;的記載。據(jù)說遠古時期氣候較暖,中國黃河流域遍長竹子,只是因為后來氣候變化,竹子的生長線才南遷到長江流域。伶?zhèn)惙ブ駷楣艿挠涊d,充分說明了用竹子做樂器在新石器時代已經(jīng)開始了。據(jù)傳,后人將伶?zhèn)愃喌穆晒芫幣旁谝黄鹁托纬闪斯糯呐藕崱?/p>

  在虞舜時代,曾出現(xiàn)過一部稱之為“箾韶”的古代樂舞,“箾”即是今天的“簫”字。因為這部樂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簫來演奏的,所以我們認為《韶》的演奏使簫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洞笙摹肥枪糯嗣窀桧灤笥碇嗡疄閮?nèi)容的古代樂舞,它共分為“九成”(九段音樂),用“籥”伴奏,又稱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簫的前身。由此可見從《箾韶》到《大夏》,簫曾在中國音樂史上經(jīng)歷過多年的輝煌時代。周代,曾將我國古代樂器分為“八音”,它們分別是: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樂器,其中“竹”就是指簫和篪。自從國初期的曾侯乙墓的出土,簫做為古代樂器的實物才得以我們親眼所見。因此提起“絲竹”二字,人們自然會想到這種樂器。[2]

  唐代以前指多管“簫”,即“排簫”。

  單管簫的管體一般呈圓柱形,通常有6~8個側(cè)指孔,吹奏時,用手指按孔,可控制不同音高。多管簫為每管一音,無側(cè)孔。排簫的稱呼最初見于唐代趙璘的《因話錄》,《元史》中正式稱多管“簫”為“排簫”。

  現(xiàn)今單管簫,稱“洞簫”。

  《通典·樂器》引《世本》:“簫,舜所造。其形參差象鳳翼,十管,長二尺。”

  今之單管洞簫,唐代以前稱“笛”,宋代稱“簫管”。

  古簫(排簫)有大小之分,大簫稱“言”;小簫稱“筊”。簫的大小也以管數(shù)多少來區(qū)分,管數(shù)多則為大簫,管數(shù)少為小簫。

  《廣雅·釋樂器》:“簫,大者二

  十四管,無底;小者十六管,有底。”

  簫,古代用于宮廷雅樂邊棱音氣鳴樂器。“八音”分類屬“竹”。漢唐以來的石刻、壁畫以及墓俑保存了許多吹奏排簫的形象。排簫的種類繁多。從管數(shù)(也稱“彄數(shù)”)組成看,就有十到二十四管不等的十余種。從形制看編管參差排列如鳳翼,有呈單翼狀的;有呈雙翼狀的。從制作材料看,排簫除竹質(zhì)外,還有骨質(zhì)、石質(zhì)的。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質(zhì)排簫實物為曾侯乙十三管排簫,距今已2,400多年。最早的石排簫實物為淅川下寺1號楚墓出土的十三管石排簫,用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距今約2,500多年。河南省鹿邑太清宮遺址的商末周初長氏貴族大墓,出土的禽骨排簫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實物,距今約3000年。

  簫的起源有二說。一說,出自“籟”。《莊子·齊物論》:“女(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晉·郭象注:“籟,簫也。”二說,出自“籥”。龠,甲骨文作“”。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龢言》:“龠字既象編管。”籥古字為籥龜?!都?middot;平簫》:“簫,或作籥龜。參差象鳳之翼也。”

  唐宋時期的排簫因應(yīng)用場合或樂種的不同,衍生出“燕樂簫”、“鼓吹簫”、“教坊簫”、“龜茲簫”等。唐代十部伎中,除天竺、康國外,清樂、西涼、龜茲、疏勒、安國、高昌、高麗、燕樂等部伎都采用了排簫,足見它在當時宮廷音樂中的重要地位。一般認為,單管簫出自羌中,四孔,豎吹。漢代也稱“羌笛”,簡稱“笛”。后經(jīng)京房加一孔,為五孔。漢至唐代一直把橫吹和豎吹的兩種有側(cè)孔邊棱音氣鳴樂器統(tǒng)稱為“笛”。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五:“后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為之注云:‘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今之長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謂之‘橫吹’,非融所賦者。”

  魏晉時期,豎吹的單管簫已有六孔,仍稱“笛”。故在此以前的豎笛和橫笛常被后人相混淆,為了區(qū)別比兩者,樂家常稱排簫為“古簫”。

  宋·朱熹《朱子語類·樂》:“今之簫管,乃是古之笛,云簫方是古之簫,云簫者,排簫也。”

  直至宋元以后才逐漸把排簫、洞簫、橫笛三者較明確地區(qū)分開來。依制作材料來分,有竹質(zhì)(紫竹簫)、陶瓷(德化瓷簫)、玉(白玉簫)、金屬(鐵簫)、紙質(zhì)(紙簫)等。

  早在《尚書·益稷》中記載有“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當因韶樂伴奏樂器以簫(當時為排簫)為主而有此稱。

  西晉樂工列和、中書監(jiān)荀勖所改革的笛為6 孔(前5、后1),其形制與今天的簫已非常相似了。東晉的桓伊,擅長音樂,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簫),是江南數(shù)第一的吹簫名手,地位和聲望都已很高。他曾為素不相識的王徽之吹奏過三段樂曲(即流傳千古的《梅花三弄》),在歷史上被傳為佳話。

  魏晉南北朝時,簫已用于獨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樂隊中使用。

  清代,清《律呂正義后編》記載:“明時乃直曰簫,不復(fù)有豎篴。今簫長一尺八寸弱,從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橫吹,無后出孔。”

  品種

  簫一般為竹制,也有玉制的玉簫和銅制的銅簫等。簫的種類分為:

  洞簫:直徑為2.2厘米左右,開前五后一六 個音孔通常民間流行的就是這種簫。有種改良洞簫,開前七后一八孔,音量比較大,轉(zhuǎn)調(diào)比較方便),洞簫一般用于獨奏。

  琴簫:直徑比洞簫略細,開前七后一八個音孔,音量比洞簫小,通常用于與古琴合奏。一般琴簫會在中間接個銅節(jié),為兩節(jié)簫或三節(jié)簫,目的是為了在需要調(diào)調(diào)時可以更好地調(diào)整曲調(diào)以達到與古琴音調(diào)一致。方便。

  玉屏簫:直徑在1.05厘米左右,比琴簫還要細,開前五后一六個音孔,常采用貴州玉屏產(chǎn)的黃色竹子制作,這種簫音量更小,簫外有時雕龍刻鳳,一般用于自娛或作為工藝品。

  紫竹洞簫,管身較粗,節(jié)數(shù)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獨奏或合奏。

  九節(jié)簫,管身上有九個節(jié)并刻有各種圖案或文字雕飾,有的還在下端嵌著牛骨圈。管身外涂黑漆的又叫黑漆九節(jié)簫。這兩種九節(jié)簫,發(fā)音淳厚、音色優(yōu)美,適用于地方戲曲或輕音樂,有時也用于獨奏或合奏。

  現(xiàn)代八孔簫,有一種八孔簫,管徑采用洞簫的尺寸,音孔像琴簫一樣開了八個音孔,稱為八孔簫,吹奏方法與六孔簫(傳統(tǒng)洞簫)完全一致,僅在指法上略有不同。這種八孔簫的優(yōu)點是:音量大,轉(zhuǎn)調(diào)方便。一般在藝術(shù)院校最常用。

  構(gòu)造

  簫由一根竹管做成,較曲笛長,上端留有竹節(jié),下端和管內(nèi)去節(jié)中空,吹口開在上端邊沿,由此處吹氣發(fā)音。在簫管中部,正面開有五個音孔,背面開有一個音孔。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兩個圓孔是出音孔,可用來調(diào)音。在出音孔下面的兩個圓孔為助音孔,它起著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栓系簫穗為裝飾。簫不設(shè)膜孔,專業(yè)演奏的簫音孔增至八孔,并帶有銅插口,可調(diào)節(jié)音高音低,方便于樂隊的合奏。簫依據(jù)材質(zhì)和制作工藝以及音色的專業(yè)程度分為:普及簫,專業(yè)簫和精品簫。普通簫用紫竹制成,不論節(jié)數(shù),外漆樹脂漆。對材質(zhì)的要求低,適合于一般演奏和練習用。專業(yè)簫選用檔次較高的紫竹,制作工藝精良,適于音樂演出使用。精品簫的選材極為講究,對竹子的長相,老結(jié)度,竹子的發(fā)音,振動以及節(jié)數(shù)都有一定的講究,其中九節(jié)簫更是簫中珍品,都為演奏和收藏

  制作

  簫比曲笛長且細,竹制。

  制作時,首先要注意選材,吹口和音孔必須在一條直線上,音階必須準確。

  簫的構(gòu)造較簡單,用紫竹、黃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長70~90厘米,比曲笛稍長而細,管身內(nèi)徑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節(jié),下端和里面去節(jié)中空。吹口開在上端邊沿,由此吹氣發(fā)育音。在簫管中部,正面開有5個音孔,背面有1個音孔,用以控制音的高低,起著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拴系飄穗(裝飾絳帶)用。

  簫的音質(zhì)優(yōu)劣,與選用的竹材和制作關(guān)系很大。要選用冬至春分期間采伐的竹子,以生長期在三年以上的老竹為佳,竹質(zhì)應(yīng)堅實、分量較重,紫竹以竹花均勻,呈紫褐色的為佳,無蟲蛀、干縮、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圓滿、紋理細密順直。

  制作時,吹口和音孔須不一定要在一條直線上,尤其是E調(diào)以下,音孔應(yīng)根據(jù)手指較舒適的位置進行符合人體工學的開孔。吹口上方下圓,音孔要圓,并都掏成向內(nèi)的傾斜形,孔壁要光,內(nèi)膛應(yīng)光潔,竹節(jié)磨光,兩端平整,兩端口徑不能相差過大,漆飾應(yīng)美觀。在音質(zhì)上,音階應(yīng)準確,不論輕吹重吹,音響都應(yīng)清麗,不能有空洞或差異的聲響。音色應(yīng)淳厚、優(yōu)美、圓潤。

  定調(diào)

  簫的演奏技巧與笛類似,但不如笛靈敏。

  簫的定調(diào)不一,常見的為G調(diào),還有F調(diào)、C調(diào)等。6個音孔全閉時,筒音為(d1),通過超吹,音域由(d1~e3),有兩個八度另一個大二度。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區(qū)發(fā)音深沉,弱奏時很有特色;中音區(qū)音色圓潤、優(yōu)美;高音區(qū)發(fā)音緊張。簫的音量較小,樂隊用幾支簫同時演奏效果較佳。單用一支簫演奏時,配器上要注意音量對比適度。

  在簫傳統(tǒng)的調(diào)名稱呼上,不管簫的長短,還是調(diào)的高低,凡是六孔簫以第三孔作“1” ,八孔簫以第四孔作“1”,都稱為“小工調(diào)”,凡是六孔簫的第六孔作“1”,八孔簫以第八孔作“1”都稱為“正宮調(diào)”,凡是六孔簫以第四孔作“1”,八孔簫以第五孔作“1”,都稱為“凡字調(diào)”,凡是六孔簫以第五孔作“1”,八孔簫以第七孔作“1”都稱為“六字調(diào)”,凡是筒音作“1”,都稱為“乙字調(diào)”, 凡是第一孔作“1”,都稱為“上字調(diào)”,凡是第二孔作“1”,都稱為“尺字調(diào)”。

  笛和簫

  笛子橫吹有膜孔,簫豎吹且沒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簫亦稱“篴”、“箎”、“籥”等等。有的音樂詞曲是這樣說明的:古代樂器,竹子制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沒有說明是橫吹還是豎吹。也有短的豎笛,不貼膜,音色在笛簫之間,更接近笛子。那么,在遠古時代,不貼膜的橫吹樂器與豎吹樂器各方面區(qū)別不大,音色更接近簫。

  關(guān)于簫與笛的起源,說法不一,據(jù)《周禮》記載,周代的雅樂中已用到“篴”。與笛同音同義。但篴為豎吹,并非橫吹之笛。另相傳此種樂器原出于羌中,漢代稱“篴”。最初為四個指孔。西漢京房加1孔,成為5孔,晉代的篴已有6個指孔,與現(xiàn)代的簫相似。隨著考古專家的發(fā)掘,湖北隨州出土兩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橫吹。開6孔,形制與竹笛極為類似,只是一端封閉。魏晉時,已作為樂隊中的主奏樂器。唐時,出現(xiàn)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稱七星笛(《樂書》)。到了元代的龍笛,已與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與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橫吹為笛,豎吹為簫。那么,究竟哪種樂器最先為人們所創(chuàng)造并使用呢?從人體身體結(jié)構(gòu)來看,豎吹更符合人體正常的動作狀態(tài),而橫吹則需要一支胳膊向旁邊,而另一支胳膊則需要超過前胸到身體另一側(cè)。所以應(yīng)該豎吹在前,橫吹在后。但由于橫吹音量大。傳得遠,加上膜以后音色清脆,明亮,表現(xiàn)力強,吹笛子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簫的音量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適于獨奏和重奏。吹奏音量小是由于簫本身結(jié)構(gòu)所致。簫的吹孔很小,并且依管壁厚度向內(nèi)傾斜,這樣吹奏時氣流一大反而吹不響了。簫適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調(diào),寄托寧靜悠遠的遐思,表現(xiàn)細膩豐富的情感。幽靜典雅,回味無窮,知音難遇,陶醉其中。對我們當今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都市生活來說,它無疑能使諸君領(lǐng)略到質(zhì)樸的美,返璞歸真,松弛崩緊的神經(jīng),追求情緒中的安寧,使思維意識隨之升華,得到美的享受。

  簫的演奏知識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和打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現(xiàn)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適于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diào),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簫不僅適于獨奏、重奏,還用于江南絲竹、福建南音、廣東音樂、常州絲弦和河南板頭樂隊等民間器樂合奏,以及越劇等地方戲曲的伴奏。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一開始洞簫奏出輕巧的波音,配合琵琶模擬的鼓聲,描繪出游船上簫鼓鳴奏的情景,在整個樂曲中,簫聲綿綿,流暢抒情。

  此外,琴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動聽,更能表達出樂曲深遠的意境。

  簫的指法表

  分為八孔簫與六孔簫,六孔簫指法與竹笛類似,現(xiàn)多使用八孔簫,在六孔簫的基礎(chǔ)上添加二六孔,使筒音作3和筒音作6指法不必再按半孔,方便轉(zhuǎn)調(diào),目前初學都建議八孔簫,專業(yè)演奏領(lǐng)域也多是八孔簫。

  演奏姿勢

  簫的演奏姿勢有站式和坐式兩種,演奏時一定要保持身體的自然狀態(tài)。

  (一)立式

  獨奏或重奏時一般采用立式。兩臂自然向前,兩手持簫,手指自然彎曲,胸部和腰部要直,但不能挺胸鼓肚,頭部向前但不能前傾更不能后仰。雙肩和雙肘自然下垂,切忌聳肩。簫放在嘴上時與身體約成45度角,因為角度太小了容易低頭,太大了又容易揚頸,這樣不但姿勢不雅,也影響呼吸。兩腿站定,兩腳稍稍分開,身體重心落于兩腿之間。

  (二)坐式

  合奏或伴奏時一般采用坐式。坐式上半身和立式完全相同。座椅高低要合適,切忌一條腿架在另一條腿上,這樣不但姿勢不雅,同時也影響正常呼吸。簫尾忌搭靠在膝蓋上。

  吹簫姿勢是最符合人體生理結(jié)構(gòu)特點的,因此持簫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保持人體自然狀態(tài),便能很快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3]

  持簫方法

  八孔簫使用自然持簫法,上把位可用指尖按孔,下把位切勿四指都用指尖按孔,些方法手指手腕會非常累,也影響手指的靈活性,第一孔用指尖按孔,其余三指伸直自然按在孔上。如右圖

  呼吸方法

  正確的呼吸方法對于吹奏管樂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采用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

  正確的呼吸方法對于吹奏管樂是十分重要的,中國民間吹管樂非常重視用“氣”,氣息運用得當,才能較長時間的自由演奏,否則,吹一會就會感覺累,還可能有胸悶氣短的現(xiàn)象,時間長了,于身體不利,所以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至關(guān)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為三種:

  胸式呼吸

  完全用胸部控制氣息,氣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擠壓,這樣,吸氣量不能達到最大值,氣流不穩(wěn)定,氣息也不能持久,身體易感疲勞,這種方法不好控制氣息,也有損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

  吸氣時將橫隔肌下沉,盡量擴大腹部與腰部,民間說法叫做“氣沉丹田”。呼氣時,丹田要繃住勁,一點一點均勻地將氣吹出,經(jīng)過反復(fù)練習,這種呼吸方法是能夠掌握的。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氣流,均勻的將氣吹出,還可根據(jù)音樂需要增強或減弱氣流強度,做出強弱變化和腹顫音效果,是一種正確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

  吸氣時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時向外擴張,最大限度地將氣吸入,這樣肺吸入的空氣量比前兩種方法都要大。

  采用胸腹式呼吸時。當整個呼吸肌肉組織聯(lián)合工作時,呼吸肌肉所承擔的負荷分布得非常均勻,這樣,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綜上所述,初學者首先應(yīng)學會腹式呼吸,熟練后再加上胸部擴展動作,就是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

  練習時先用鼻子將氣慢慢吸入,這時就能體會到腹部自然向外擴張,腰部也有向外擴張的感覺,這就是正確的自然呼吸的感覺,以后逐漸加快吸氣速度,再試著不改變腹部、腰部動作的情況下而改用嘴吸氣,這樣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確吸氣方法。吹奏時隨著氣的呼出腹部逐漸收縮,但丹田一定要繃住勁,找向外拉的感覺,這就是控制。

  口形介紹

  口型是指吹簫時口的形態(tài),它包含了“風門、口風、口勁”三方面的因素。正確的口形才能發(fā)出良好的音色。

  風門是雙唇間橢圓形的空隙,供氣流通過。風門的形狀是決定口形的主要因素。口風也稱為氣的流速??陲L的急緩(氣的流速快慢)主要靠丹田氣控制??趧攀强刂骑L門大小和口風急緩時上下唇肌和面部肌肉收放時所用的力量。吹奏時的口形是千變?nèi)f化的,他的變化集中表現(xiàn)在風門大小、口勁大小及上下唇的移位上。

  吹奏時唇部肌肉自然貼住牙床同時兩邊嘴角稍稍收縮(像微笑一樣),使上下唇肌的力量點集中在中間使雙唇中央呈橢圓形風門,舌頭呈自然狀態(tài),口腔稍有擴張,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向前,吹奏時唇肌受氣流沖擊而自由向前游動,這樣在唇肌控制下的口形是正確的口形。風門應(yīng)對準吹孔,下唇貼住吹孔內(nèi)側(cè)的邊緣,蓋住吹孔約四分之一處,將氣流匯成空氣柱,以“嗚”的嘴形來吹奏,以求氣流的集中和穩(wěn)定??谛坞S著音的高低變化而變化。吹低音時風門放大,口風較緩,口勁較小;高音時則相反。

  掌握好風口、口風、口勁之間的關(guān)系是吹好簫的關(guān)鍵因素。

中國古代樂器簫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古代樂器簫相關(guān)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簫 - 歷史 簫的產(chǎn)生,其歷史可以追根溯源到遠古時期。中國考古學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發(fā)現(xiàn)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古代樂器四大類
    古代樂器四大類

    中國樂器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文化深遠,歷經(jīng)一代又一代的偉大音樂人的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樂器不斷完善,傳統(tǒng)文化樂器可以分為四大類。下面學習啦小編

  • 中國古代樂器瑟
    中國古代樂器瑟

    瑟,古老的漢族彈弦樂器,共有二十五根弦。古瑟形制大體相同,瑟體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體中空,體下嵌底板。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古

  • 中國古代樂器磬
    中國古代樂器磬

    磬是一種中國古代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懸石,右半像手執(zhí)槌敲擊。磬起源于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后來有多種變化,質(zhì)地也

  • 中國古代樂器琴
    中國古代樂器琴

    琴,一般意義上指我國古代一種樂器,亦泛指其他中國及西方樂器,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古代樂器琴相關(guān)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樂器--琴 琴,

2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