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歷史網(wǎng)>歷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之范姓

時間: 藍(lán)俊22 分享

  范姓位居大姓行列,位列新百家姓第51位,約有468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36%。下面學(xué)習(xí)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范姓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之范姓

  以邑為氏,是晉國六卿之一,據(jù)《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滅唐,遷之杜邑(陜西 西安東南),時稱杜伯。周宣王殺杜伯,其子隰叔奔晉為士師,其玄孫士會擔(dān)任晉國上軍主將。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戰(zhàn)功升為中軍元帥,執(zhí)掌朝政。士會先得到封邑隨(今山西介休),后來又得到封邑范(今河南范縣),所以又稱隨會、范會,死后追謚武子,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稱范氏。范姓尊范武子士會為范姓的得姓始祖。范姓位居大姓行列,位列新百家姓第51位,約有468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36%。中國范姓一支遷居越南,現(xiàn)今范姓已是越南第四大姓,占越南總?cè)丝诘?.5%,約678萬。

  范姓歷史發(fā)展

  起源

  范,在漢族文字學(xué)專著《說文解字》中是一種草,產(chǎn)范草的地方也稱為范。小篆中范的字型是從草、從水。

  范姓是蛇圖騰,以蛇為氏族族徽,由表木、水、蛇組成。是巳,為蛇圖騰,丫”是表木,“十”是“四方”,[1] 代表四時。汜人居范邑,也以地為姓。

  范氏部分起源于河南 范縣 東南高碼頭鄉(xiāng)老范莊村。

  范氏授姓地位于河南 范縣境內(nèi),原授姓之地范邑位于現(xiàn)范縣張莊鄉(xiāng)東舊城村。

  范(F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祁姓,東周時期杜伯之后,以封邑名為氏。明朝姓名名典《姓觽》[2-4] :“杜伯無罪見殺,其子隰奔晉,為晉士師,子孫以職位為氏,遂為士氏。晉上卿士會佐文公,襄公,又滅赤狄有功,食邑于范,為范氏。” 據(jù)《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滅唐,遷之杜,為杜伯。杜伯無罪見殺,其子杜隰叔奔晉,其孫杜蒍在晉國擔(dān)任士師(步兵),遂為士氏,稱士蒍,其玄孫士會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縣),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稱為范氏。士蒍后世大宗世代稱士氏,士蒍有二子,長子士缺、次子士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會,是為范武子。士會后累遷至?xí)x國正卿,封于隨邑,為隨氏之祖,又封于范邑,立范氏,為范氏始祖。士會嫡子范文子士燮,為國之賢臣;次子士魴,立彘氏,士魴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復(fù)劉氏,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后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執(zhí)政晉國。士匄生范獻(xiàn)子士鞅,又為晉國執(zhí)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為前497年趙氏發(fā)生內(nèi)亂,趙鞅殺死了中行氏的姻親邯鄲趙午,也作為中行氏姻親的范吉射幫助中行氏和邯鄲趙氏一起對趙氏進(jìn)行圍攻,但最終被四卿打敗為趙簡子所驅(qū)逐,范氏才退出了晉國政壇。此時,士蒍已是子孫滿天下。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顯赫萬分,自士會范武子以后,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獻(xiàn)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可以說是曾經(jīng)左右早期的世家鉅族之一。

  源流二

  出自楚國,以地為姓:楚國有范地,左傳文公九年,有范山。

  源流三

  源于西南夷,出自晉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晉朝時期,南蠻有林邑王(亦稱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范文。林邑,在漢朝時期為象林郡,“林邑”就是象林之邑的省稱,其地境在占城一帶(今越南中部地區(qū))。

  秦、漢時期,林邑為象郡象林縣地。東漢末期,象林功曹之子區(qū)連殺了縣令自立為王,到公元八世紀(jì)后改稱環(huán)王,公元九世紀(jì)后期又改稱占城。其后王無嗣,由外孫范熊代立。范熊逝世后,其子范逸繼立,稱林邑王。

  史書記載,“林邑國民果于戰(zhàn)斗,便山習(xí)水,不閑平地。四時暄暖,無霜無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為美。貴女賤男,同姓為婚,婦先娉婿。居喪翦鬢謂之孝,燔尸中野謂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纓絡(luò),每聽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至?xí)x武帝司馬炎太康中期(西元285年),復(fù)來貢獻(xiàn)。晉咸康二年(公元336年),范逸逝世,由其輔臣范文繼位。

  范文,原來是日南郡西卷縣(今越南垣雍城)夷人首領(lǐng)菩跋摩的奴仆,為古安南土著夷族,原本不姓范。后來由范逸賜他名為范文,并將其故主人菩跋摩改稱為范椎。

  范文從小就經(jīng)常隨商賈往來,曾多次進(jìn)入中原地區(qū),了解晉朝社會制度,后來到林邑王范逸的屬地,教范逸“上國制、作宮室、城邑及器械。逸甚愛信之,使為將”,成為了林邑王范逸的重要輔佐大臣。到林邑王范逸逝世后,因無子,范文隨即其位,成為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林邑王。

  范文自立為王后,把原來范逸的妻妾悉數(shù)關(guān)押在樓里,愿意轉(zhuǎn)而成為自己妻妾的,就放下來伺候自己,不從者就絕其食,將其活活餓死。

  后來,范文率林邑國之兵攻伐周邊的大小部落,如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魯、扶單等諸國,然后將其兼并,最后擁眾四、五萬人。待勢力達(dá)到一定程度后,范文遣使通表入貢于晉帝。

  至?xí)x永和三年(公元418年),東晉王朝瀕臨滅亡,范文率其眾乘機攻陷日南縣,殺太守夏侯覽,并屠殺居民五、六千人,然后奔九真(今越南河內(nèi)順化以北清華又安),讓國人參觀所殺人尸,并以其祭天。隨后,又率兵鏟平了原來自己為奴時的西卷縣城,占據(jù)了整個日南地區(qū)。之后書告交州刺史朱蕃(今越南河內(nèi)),要求以日南北鄙橫山為界,割據(jù)地區(qū)勢力。

  其后,中原大亂,五胡十六國戰(zhàn)亂紛紛,誰也無暇再顧及林邑國之事,林邑國遂日漸坐大,這使范文一族逐漸強勢,該支范氏族系不斷繁衍壯大,成為今天越南范氏一族的主源。如當(dāng)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副范家謙,就是范文的后裔子孫。該支范氏族人在歷史上多有進(jìn)入中國廣西地區(qū)定居者,是今廣西地區(qū)瑤族、苗族、京族范氏的主流,并有復(fù)歸至廣東、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者,皆已經(jīng)漢化為漢族。

  源流四:源于滿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為女真孛術(shù)魯氏,以姓為氏,滿語拼音為Boduri Hala,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qū))。清朝中葉以后多改漢字姓為范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滿族范佳氏,滿語拼音為Fan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fā)(今吉林柳河、輝發(fā)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清朝中葉以后約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漢姓為范氏。

  源流五:源于鄂溫克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鄂溫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稱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稱孛術(shù)魯氏(孛魯術(shù)氏),以姓為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市以西廣大地區(qū))。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Boduri Hala。清朝中葉以后,鄂溫克族、滿族布利托天氏多改漢字姓為范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源流六:源于其他各少數(shù)民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今彝族、京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范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文化上流改為漢姓范氏,世代相傳至今。

  部分始祖

  范士會(約前660年-前583年)即范武子(隨武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士蒍之孫。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封于隨,稱隨會;封于范,又稱范會;以大宗本家氏號,又為士會。

  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國,河曲之戰(zhàn)中為秦國獻(xiàn)計,成功抵御晉軍。后被趙盾用計迎回晉國。邲之戰(zhàn)中看到晉軍內(nèi)部不和,主張班師。荀林父死,升任執(zhí)政,專務(wù)教化,使晉國之盜皆逃于秦。郤克使齊受辱,請求伐齊不得,士會擔(dān)心晉國發(fā)生內(nèi)亂,告老讓郤克為執(zhí)政。二十年后,晉悼公猶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后,趙武、叔向等猶追思士會,欲從之游。范姓尊士會為范姓的得姓始祖。其后,又有范獻(xiàn)子,在晉國六卿中。后來,范氏和中行氏一同被智、韓、趙、魏四氏所驅(qū)逐、消滅,此乃三家分晉之前夜。

  范姓遷徙分布

  范氏是一個很大的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六十六萬一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35%左右。范姓在堯為伊祁氏、在舜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

  先秦時期,范姓活動的地區(qū)主要在山西、河南和湖北地區(qū)。秦漢時,范姓已經(jīng)分布到、河北、山東、江蘇等長江以北地區(qū),隨后進(jìn)入江南地區(qū)。唐安史之亂時,有河內(nèi)人范坤舉家十八口遷杭州,又遷南京,再遷福建寧化黃竹逕,是為范姓入閩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后裔)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孫范隋在唐懿宗時調(diào)任浙江麗水縣丞,后因戰(zhàn)亂不得北歸,遂定居蘇州吳縣。 宋時,入閩的范姓有移居廣東 海陽縣、嘉應(yīng)、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平等地,此期范隋的后裔出了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后葬河南府洛陽縣尹樊里萬安山下(今河南伊川縣彭婆鄉(xiāng)許營村北),其子孫因守墓之故居洛陽。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孫大舉外遷避難,有嫡孫范正國開基江西臨川,明時有其十四代孫范昌期從蘇州回中原主祠.[1]

  宋朝時期,范姓大約有6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9%,為宋朝第二十一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河南、江蘇,這四省范姓大約占范姓總?cè)丝诘?7%,其次分布于山東、山西、湖北、江西、陜西,這五省的范姓又集中了31%。四川為范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范姓總?cè)丝诘?0%。全國形成了四川、冀豫、蘇魯三大塊范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范姓大約有4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7%,為明朝第五十二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范姓人口增長是負(fù)值,600年中范姓人口凈減少了26萬。面對戰(zhàn)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yīng)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群,范姓是北方地區(qū)的姓氏,自然遭到嚴(yán)重的沖擊。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福建,這三省范姓大約占范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山東,這三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5%。浙江省的范姓人口約占范姓總?cè)丝诘?0%,為范姓第一大省。全國范姓中心由北、由西向東南漂移,形成了浙蘇閩贛的范姓人口聚集中心。

  當(dāng)代范姓的人口已近460萬,為全國第五十一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7%。在全國的范圍內(nèi)主要集中于河南、安徽、山東三省,大約占范姓總?cè)丝诘?3%,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蘇、四川、遼寧、黑龍江、山西,這六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9%。河南省是范姓第一大省,約占范姓總?cè)丝诘?7%。全國形成了以河南為中心的四川、遼寧三大塊范姓人口聚集地區(qū)。范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晉豫魯、冀京津、皖蘇滬浙大部,范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4%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dá)0.9%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0.3%,居住了大約72.5%的范姓人口。在四川東部、重慶、云南北端和西南、貴州西北、甘肅大部、寧夏南部、陜西西南、湖北西南、湖南東北部、廣東大部,范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3%一0.4%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7.8%,居住了大約18.4%的范姓人口。

百家姓之范姓

范姓位居大姓行列,位列新百家姓第51位,約有468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36%。下面學(xué)習(xí)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范姓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之范姓 以邑為氏,是晉國六卿之一,據(jù)《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滅唐,遷之杜邑(陜西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上一篇:百家姓之方姓

下一篇:百家姓之馮姓

精選文章

  • 百家姓之方姓
    百家姓之方姓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歷史, 出自方雷氏。下面學(xué)習(xí)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方姓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之方姓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

  • 百家姓之段姓
    百家姓之段姓

    段姓,大理國國姓,部分先祖出自周王族支系,部分源于姬姓鄭氏。下面學(xué)習(xí)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段姓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之段姓 段

  • 百家姓之杜姓
    百家姓之杜姓

    杜姓,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記載,并注為黃帝時人。下面學(xué)習(xí)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杜姓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之杜姓 在《世本》

  • 百家姓之董姓
    百家姓之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下面學(xué)習(xí)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董姓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之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2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