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姓的來源介紹
金姓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9位。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金姓的來源介紹,希望你喜歡。
金姓簡介
金姓的姓源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金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六十七萬六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29%左右。金氏發(fā)源地主要有山東和陜西及浙江、江蘇間地。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二省,大約占金姓總?cè)丝诘?1%,浙江為當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金姓總?cè)丝诘?0%,全國形成了東南皖蘇滬浙、中原豫鄂、東北三省三塊金姓聚集區(qū)。
金姓源出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后被尊為西方大帝;即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東夷部落首領,東夷部落以鳥為圖騰,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nóng)正,管理手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
2.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漢時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3.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時期吳越國劉氏一族,屬于因謚改姓為氏。唐朝末期至五代時期,吳越大豪錢镠創(chuàng)建了吳越國,他成為開國第一任君主。
4.相傳古有金國,國人以金為氏,伏羲臣金堤為其后。
5.賜姓而來。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干,元人額森圖克、阿爾哈特實哩等受賜金姓;清乾隆帝賜臺灣土著七姓有金姓。
6.改姓或其他。元人金履祥、清人金圣嘆均系改姓;景頗族金劈氏、恒滾氏,達斡爾族索曲氏、德力根氏等漢姓為金;南北朝時羌族,唐時新羅國,金時女真族,今日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7.朝鮮族中源自“王”姓。公元1392年,高麗王朝大將李成桂廢黜高麗王自立為國王,改國號為“朝鮮”。朝鮮王欲將蒙古血統(tǒng)很濃的原高麗王朝王室家族(王姓)斬盡殺絕,于是朝鮮王姓之人紛紛改姓金、全、玉。
8.源于地名,出自漢朝時期西北金城郡,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9.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執(zhí)金吾,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10.源于官位,出自三國后期曹魏時期官吏金曹,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11.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蒙古王室,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12.源于改姓,屬于冒改姓為氏。元朝時期有個金覆祥,原先本為劉氏,后改為金氏,其后裔子孫遂皆為金氏,世代相傳至今。
13.源于景頗族,出自明朝時期景頗族諸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明朝時期,西南地區(qū)景頗族中有復姓金劈氏、恒滾氏。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嚴禁胡姓,因此多取漢姓為金氏。
14.源于達斡爾族,出自明朝時期達斡爾族諸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15.源于滿族,出自清朝時期滿族諸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得姓始祖
少昊氏、熊卓、金日磾、孛爾只斤·也先土干、易卜拉欣·先錫、胡達哩、金圣嘆(張采、張人瑞)、愛新覺羅·塔石。
金姓繁衍播遷
金姓發(fā)源地主要有山東和陜西及浙江、江蘇間地。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北)即為山東金姓(少昊一支)所建,戰(zhàn)國時被吳所滅,國人有向南遷徙者,后在彭城(今屬江蘇)形成望族。西漢時匈奴人金日石單歸附漢室,族人繁衍于陜西西安一帶,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職,與西漢大臣張湯后世并稱"金張",為功臣世族之家。南北朝時,甘肅等地有金姓足跡。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人。唐代時金姓即為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三姓之一,亦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一帶)四姓之一??梢?,這一時期,金姓已是南北并齊發(fā)展,分布點日益廣泛。五代是金姓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當時劉姓在吳越國本是大姓,為避""諱而改姓金,大大增強了金姓族人,特別是南方浙江、江蘇一帶金姓勢力,后世南方金姓的發(fā)展,也大多以這一帶金姓為繁衍源頭。宋元之際,北方金姓有躲避兵禍而南遷者。明代洪武、永樂年間,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樹金姓移民。另有眾多少數(shù)民族姓氏被賜姓金,萌發(fā)了更多新生支脈。清代從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姓陸續(xù)有人入臺,進而僑遷海外??傊髑逯H,史冊所載名人層出不窮,且多出自南方,說明這一時期金姓已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鼎盛階段,而南方又是這一鼎盛之典型。今日金姓分布以河南、浙江、江蘇、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多此姓,這六省市金姓約占全國漢族金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南北朝時,金氏有遷至今甘肅省境者,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人。唐朝貞觀年間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時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蘇一帶發(fā)展外,還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遼寧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點。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氏陸續(xù)有人遷至臺灣,此后,有的再遷海外,僑居于新加坡等國家。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金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一。
金姓家族文化
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為西漢時期的楚國所置。漢宣帝地節(jié)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西漢朝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復名楚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復為彭城郡。隋開皇時期(公元581~600年)廢郡,隋朝大業(yè)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為徐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tǒng)轄范圍大致包括今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范圍上有部分重疊。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qū)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nèi)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qū)內(nèi)。西晉時仍置京兆郡于長安,轄區(qū)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后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qū),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qū)。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tǒng)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余縣。唐朝以后,長安城不復為都,發(fā)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陜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guān),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qū)。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麗澤堂:宋朝的時候金履祥最長濂洛之學,進入元朝,元帝召他任國史館編修,沒到任就死了。他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所以稱“麗澤堂”。
金姓家族名人
金日磾:(前134~前86)字翁叔,西漢人。西漢時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從昆邪王歸漢,任馬監(jiān),遷侍中。其后世代官宦,且多為侍中。歷7世皇帝為內(nèi)侍,與西漢大臣張湯后世并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他可以說是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的人物。
金剛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來中國傳教,來中國傳教,曾譯《金剛頂經(jīng)》,與善無畏、不空唐玄宗時并稱"開元三大士"。
金幼孜:(今江西省峽江縣羅田鎮(zhèn)人):明朝官吏。撰有《北征前錄》、《北征后錄》,又與胡廣、楊榮共撰《五經(jīng)四書。性理大全》。宣宗時命修兩朝實錄,充總裁官。
金圣嘆:明末清初文學評論家。評天下才子書有六,一《離騷》、二《莊子》、三《史記》、四《杜詩》、五《水滸》、六《西廂》,其評語流傳甚廣。
金農(nóng):清代書畫家兼詩人。善詩文,精于鑒別金石、書畫。工隸書。尤以楷書自創(chuàng)一格,號稱"漆書"。為"揚州八怪"之一。
金之俊:清代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
金旋:字元機,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京兆人,擔任過黃門郎、漢陽太守,也當過拜議郎,中郎將等官職,最后成為荊州的武陵太守。
金祎:東漢末期人物,金旋之子。
金岳霖:(1895-1984)字龍蓀,浙江諸暨人,生于湖南長沙。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
金樹仁:民國時期新疆軍閥。
金立群:歷任世界銀行中國副執(zhí)行董事、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亞洲開發(fā)銀行副行長,現(xiàn)為中國投資公司監(jiān)事長
金世遺:民國時國民革命軍軍長
金仲華: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上海市副
金耀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
金姓的來源介紹相關(guān)文章:
3.金姓女孩名字推薦
金姓的來源介紹
上一篇:華姓的來源介紹
下一篇:魏姓的來源介紹_是怎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