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口才:順應顧客
銷售口才:順應顧客
都說顧客是上帝,的確,多數(shù)顧客都會有一種權威感,在買賣和交易時,不希望自己被忤逆和駁斥。在銷售中,我們應該怎樣去順應顧客,贏得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從而推動營銷的成功呢?
順著提供的信息說話
張斌是某家用電器的銷售員。一天,店里來了一位中年男子:“我要買一個×牌×型號的洗衣機。”張斌反問:“您為什么一定要選那款洗衣機呢?”“這款洗衣機,我已經(jīng)用了幾十年,它的性能很好,不僅省水省電,而且一般洗衣機洗不干凈的袖口、領子都能洗得很干凈!”張斌說:“您喜歡的那款洗衣機確實不錯,不過它在兩年前已經(jīng)停產(chǎn)了。要不我給您介紹一款洗衣機吧!這款洗衣機不僅省水、省電,而且衣領袖口洗完之后沒有任何污漬的殘留,就像新的一樣,最主要的是噪音很小,在我們這里賣得非常好,很多顧客之所以選擇并信賴這個產(chǎn)品,是因為這些優(yōu)質(zhì)的性能打動了他們,還有好多顧客用了之后推薦朋友來買呢!”中年男子笑了笑,沒有作答。張斌說:“要不您買回去試試,如果不喜歡,一個月之內(nèi)可以來調(diào)換。”張斌真誠地推薦,中年男子說:“好吧,我就買一臺試試。”
有的顧客喜歡某種產(chǎn)品,就難以割舍。張斌順著顧客提供的信息說話,肯定顧客的喜好和洗衣機的質(zhì)量,并順勢拋出功能品質(zhì)更優(yōu)的產(chǎn)品,同時表示不滿意可以調(diào)換,最終打動顧客,營銷之初,我們往往不了解顧客的需求和品性,所以需要順著顧客提供的信息說話,如果他喜歡的那種產(chǎn)品售罄,可以順著他提供的信息,投其所好,推薦新的類似的產(chǎn)品,讓顧客感到我們一直想方設法地滿足他的需求,才會給他們留下好印象,從而促使營銷談成。 營銷中,在“上帝”面前,我們要多站在顧客一邊,順情說好話,巧妙地順應,努力地爭取,才會建立融洽的關系,從而促使營銷取得成功。
順著他人的思路說話
哈伯向顧客介紹一種不銹鋼鍋,這種鍋非常結(jié)實耐用,顧客對鍋的質(zhì)量非常滿意,但是他說:“價錢太高了,比起一般的鍋,它起碼要貴兩百美元”。“的確如此,”哈伯說,“我們的鍋比一般的鍋就是貴一些。先生,一分錢一分貨,你認為這種稍微貴一些的鍋可以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嗎?”“我想它能夠用那么久。”“那么,”哈伯說,“我們假設你能夠用十年,也就說,它每年多花二十美元。是這樣嗎?”“是的。”“那么每個月就是一美元七十五美分”。哈 伯接著說,“請問你太太一天做幾次飯呢?”“一般來說,兩三次。”“一個月至少六十次,是嗎?這樣一來就很清楚了。在每頓飯上,你只不過多花了三美分而已。三美分對質(zhì)量如此好的鍋來說,應該不算是太多吧?”“一點兒沒錯。”顧客不再猶豫,當即掏錢買鍋。 盡管鍋的質(zhì)量上乘,但顧客卻因為鍋的價格而內(nèi)心糾結(jié),遲遲沒有下單。哈伯很快理解了顧客的顧慮,并順應對方的思考方向,和對方積極溝通,經(jīng)過哈伯的引導,顧客認識到,與鍋的質(zhì)量相比,價格并不重要,交易就此成功。銷售時,當顧客心懷顧慮而遲遲不肯出手時,我們要敏銳地去捕捉顧客的思維方向,并因勢利導,順著他人的思路去交流,幫助對方衡量利弊得失,才會促使營銷的成功。
順著他人的心情說話
1864年10月,時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奉旨創(chuàng)建福州船局,他按照傳統(tǒng)福船的樣式建造了一艘小型蒸汽機船模。試航那天,陪同左宗棠觀看輪船試船的洋人中間,有法國軍官德克碑和寧波稅務司的日意格。左宗棠詢問他倆的觀感,見識多廣的德克碑雖然對這艘所謂的船嗤之以鼻,但想到左宗棠對建船的執(zhí)著和熱愛,還是很真誠地說:“雖然沒有高級專家的技術指導,也沒有熟練工人的加入,但左大人能在這么短時間內(nèi),取得如此成績,也著實令我等佩服。如假以時日,左大人定可以造出世界頂級的艦船。”左宗棠聽了很高興,趁此機會,德克碑建議從西洋購買輪機,可提高船速,并拿出法國造船圖冊給左宗棠看。左宗棠當即答應購買請求,并聘請德克碑為監(jiān)督,負責建造輪船。
左宗棠的處女作開始試船,蹣跚在海面上。面對對方的詢問,德克碑沒有“實話實說”,而是充分照顧到左宗棠的心情,說了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并趁對方信心滿滿之際,提出為他承擔進一步發(fā)展的任務,自然得到左宗棠的首肯。和對方交易時,一定要“澆油”,而不是“潑水”,順著他人的心情說好話,才能贏得對方的好感和關注,進而獲得一拍即合的營銷機會。
順著事理說話
王成海是一位廣告藝術家,一次,剛完成一位藝術編輯安排的急活,就被催交了過去——活兒出錯了。被指責了一通后,王成海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說:“郭先生,如果你的話不錯,我的失誤一定不可原諒。我為你工作了這么多年,實在應該知道怎么畫才對。我覺得慚愧。”誰知,郭編輯開始為他辯護起來:“雖然這樣,不過畢竟這不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不管什么錯誤,代價可能都很大,都會叫人不舒服,我應該更小心一點才對。”王成海繼續(xù)說:“你給了我那么多的工作機會,照理應該使你滿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來。”“不!不!”郭編輯反對起來,“我不想那樣麻煩你,你的作品很優(yōu)秀,不過是需要一點小小的修改,而且這點小錯不會花他公司多少錢,你不值得擔心。”分手前,郭編輯給他開了一張支票,并交代了另一件工作。
自己擔負的工作出現(xiàn)紕漏,面對編輯的一力指責,王成海并沒有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而是依據(jù)事理,道歉、認錯,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從而消除了郭編輯的怒火和埋怨,并主動安慰他、鼓勵他,更是用支票和業(yè)務表達對他的欣賞和信任。和顧客交往時,過分強調(diào)客觀理由只會讓對方對你失去信任,只有明白事理,積極順應事理所在,勇于擔責,才會激起對方和你合作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