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交際態(tài)度:惡意預設對方的意圖
在交際中,惡意預設他人意圖的代價是昂貴的,錯誤的預設將危害你與他人的關系,甚至危害事業(yè)。我們承認,不良意圖的確存在,但這樣的情況比想象的少很多,而且在沒有聆聽對方描述之前,我們根本無法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那么,怎樣才能糾正這種錯誤的交際態(tài)度呢?
在電影《愛情呼叫轉(zhuǎn)移》里,有這樣一段經(jīng)典臺詞。
徐朗和高菲在餐館里一邊點菜一邊聊天。
高菲:“清蒸鱸魚,為什么離婚啊?”
徐朗:“果珍紅薯,我覺得沒勁。”
高菲:“雀巢鳳梨炒蝦球。男人怎么才能覺得有勁?”
徐朗:“開褒支竹東山羊,她實在沒有辦法讓我再忍受了。”
高菲:“招牌飄香乳鴿黃,男人就沒有責任嗎?”
徐朗:“日式金菇牛肉卷,我已經(jīng)盡力而為了。”
高菲:“一份生煎包,反正都是女人的錯就對了。”
徐朗:“兩聽可口可樂,其實我不是這個意思。”
高菲:“夠了,就這樣吧,男人都這樣。”
在高菲看來,“男人都這樣”:覺得沒勁、推卸責任,無論徐朗說什么,高菲總把徐朗的意圖往這幾點上靠攏。換句話說,高菲已經(jīng)惡意設定了徐朗的意圖,無論他怎么說,高菲都認為他在“推卸責任”。
與人交往,我們常會惡意預設對方的意圖,認為對方“就是這么想的”,并擺出一副未卜先知的樣子。事實上,我們不會“讀心術(shù)”,意圖藏在對方腦子中。我們的判斷,只是一種假設,而且這種假設基于主觀臆斷,缺乏溝通,往往是錯誤的。這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彼此之間會產(chǎn)生誤會。到那時,這種錯誤交際態(tài)度的危害就顯現(xiàn)出來了。
蔡強是某市法院院長,一向剛正不阿,清正廉潔。
這一天,多年不曾登門的老同學周文賓突然打來電話,說要登門造訪。
蔡強妻子打算準備一桌子好菜,好好招待他。蔡強卻說:“不用忙活了。他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法院這幾日正在審理一起經(jīng)濟官司,被告叫梁杰,正是周文賓的外甥。這幾年,他從來不登門,逢年過節(jié)連個電話都沒有,現(xiàn)在求我了,倒來登門了。”
周文賓如約而至,手里還提兩瓶好酒,一進門就說:“嘿,老同學,別來無恙啊!”
“還不是老樣子,坐吧。”蔡強一邊說,一邊禮節(jié)性地把他讓進家里,接了一杯水。
周文賓笑著說:“現(xiàn)在你都當院長啦,不愧是咱班的班長啊。想當年,你在學校就是風云人物……”蔡強打斷他:“嗨,都過去的事了,不提它了。”
幾年沒見,每當周文賓想敘舊時,蔡強總說“嗯”“好”,并不怎么搭腔,敷衍了事。周文賓見他態(tài)度冷淡,心里很不是滋味,便起身告辭。蔡強客氣了幾句,也不強留,周文賓嘆口氣,轉(zhuǎn)身便走。
事后,周文賓向同學談起此事,說自己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蔡強了,到市里開會,專程去看他,卻碰了一鼻子灰,真令人傷心。
蔡強得知后,這才明白,原來周文賓根本不是來為外甥求情的。他誤會了周文賓,對他十分冷淡,傷透了老同學的心,真是追悔莫及。
蔡強事先并沒有與周文賓溝通,就匆忙下結(jié)論,先入為主地惡意預設了周文賓的交際意圖,認定他此行目的是為外甥求情,因而處處擺出防范、冷淡的態(tài)度。而周文賓的真實意圖卻很單純,僅僅登門看望老同學而已。預設意圖與真實意圖之間有很大差別,蔡強錯誤地將周文賓的每個行為都看作“求情”的一部分,也不嘗試了解真相,從而讓雙方的交往變得復雜和微妙起來,誤會因而產(chǎn)生,以致傷害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三國時期的孫權(quán),也持有這樣錯誤的交際態(tài)度。
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被諸葛亮氣死了。集團里失掉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業(yè)務骨干,總裁孫權(quán)很是傷心,整日悶悶不樂。
這一日,號稱“鳳雛”的龐統(tǒng)前來求見。
孫權(quán)心想:“哼,龐統(tǒng)號稱‘鳳雛’,與諸葛亮齊名,可他到現(xiàn)在還是個無業(yè)游民,說明他不過是徒有其名。因此,他此行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趁吳國集團沒有能人,來找個靠山,謀取個職位,混口飯吃罷了。”
見到龐統(tǒng)后,孫權(quán)問:“龐先生,您平時學的東西,以哪方面為主?”
龐統(tǒng)答:“我什么都學過,不拘泥于一樣工作,什么都干得了。”
孫權(quán)又問:“那你的才學,跟周瑜比一比,怎么樣?”
龐統(tǒng)不假思索,答道:“我與周瑜的本領,大不相同。”
孫權(quán)很不高興,更加認定他只會吹牛,就是來混飯吃的,便說:“你先回去吧,等集團有空閑職位了,我再去請你。”
龐統(tǒng)走后,魯肅連忙問:“總裁為什么不用龐統(tǒng)?”孫權(quán)說:“他就會吹牛,想來咱這兒混口飯吃,我用他有什么用?”魯肅說:“赤壁之戰(zhàn),獻上連環(huán)計的,就是龐統(tǒng)啊。”孫權(quán)說:“那是曹操自己愿意把船鎖在一起,跟他有什么關系?我決定了,不用他。”
就這樣,孫權(quán)失掉了與諸葛亮齊名的人才龐統(tǒng)。
當時,大街小巷流傳一首童謠:“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見,龐統(tǒng)并非等閑之輩??上O權(quán)惡意預設了龐統(tǒng)的意圖,認定龐統(tǒng)是來“混口飯吃”,此次前來無非是找棵大樹好乘涼罷了。所以,無論龐統(tǒng)說什么,都會被拿來證明孫權(quán)的“預設”。換句話說,孫權(quán)認定自己看穿了龐統(tǒng),當他再做出評判時,就不自覺地帶上了這副有色眼鏡,以致做出錯誤的判斷,危害由此而產(chǎn)生,失掉了人才,對事業(yè)發(fā)展不利。
以上事例表明,在交際中,惡意預設他人意圖的代價是昂貴的,錯誤的預設將危害你與他人的關系,甚至危害事業(yè)。我們承認,不良意圖的確存在,但這樣的情況比想象的少很多,而且在沒有聆聽對方描述之前,我們根本無法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
那么,怎樣才能糾正這種錯誤的交際態(tài)度呢?答案是,與對方開誠布公,說說對方做了什么或說了什么,并告訴對方這種言行對我們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并且向?qū)Ψ浇忉屇銚?jù)此對對方意圖所作出的假設,切記,一定要明確表示是假設,而非你確認的事實。如此一來,雙方“打開天窗說亮話”,把事情擺在桌面上談,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減少或消除誤會,從而促進彼此之間關系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