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演講與口才>辯論技巧>辯論技巧>

如何戳穿論辯中的謬論

時間: 若木631 分享

  在論辯中,在觀點中“摻假”是謬論的鮮明特征,要快速有效地反駁這些謬論,就是把這些虛假成分鎖定并戳穿,讓它們明顯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其謬論也無所支撐。這里和大家分享的四種妙招,是從全新的角度“掃描”對手觀點,讓“虛假成分”無所遁形,令其陷入被動之中。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如何戳穿論辯中的謬論,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戳穿論辯中的謬論

  一、聯(lián)系對比

  “官員該不該對公眾透明化”的辯論上,反方發(fā)問:“對方辯友,現(xiàn)在民眾中‘仇官’思想太嚴重了,官員們公開一點信息就被大肆夸張,你們不覺得官員也很苦嗎?”

  正方:“反方辯友,我們不要用臆斷來證明您方論點好嗎?民眾真的是仇‘官’嗎?日前,武漢大學出現(xiàn)85后教授,或是該校最年輕教授,網(wǎng)友們對此成功表示敬佩。這不能不讓人想起,以湖南省湘潭縣副縣長徐韜等為代表的一批‘最年輕官員’,在被媒體曝光以后,迎接他們的更多是質疑、非議和指責。為什么同樣是‘最年輕’,所遭遇的社會評價就如此不同?難道僅僅是‘仇官’情緒在作怪嗎?武漢大學這位‘最年輕教授’,盡管年輕,但是他的履歷一目了然,完全經(jīng)得起公眾的檢驗。而‘最年輕官員’們,年齡造假、學歷造假比比皆是,所以民眾仇視的焦點還是官員們不肯透明化的作風,而談‘仇官’就本末倒置了。”

  反方想把自己的觀點隱藏在“仇官”思想之后,但被正方戳穿。正方用實例間的比較,把公眾心中的“仇官”思想進行新的解讀,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本質是對官員隱藏遮掩的抨擊。這樣的對比中,一聽便知“仇官論”的虛偽,以此為基礎的官員不透明觀點也不攻自破。賽場上對手鼓吹歪理,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比較而證明其虛假成分,以嚴密的邏輯取勝。

  二、假設情境

  近年的空氣質量調查和城市“水患”等事件把環(huán)保問題又推到人們眼前。某大學以“環(huán)保建設要以人為本還是以自然為本”為辯題展開辯論賽。反方說:“環(huán)境問題是因為人類向自然索取太多,所以我們著手的重點都是恢復自然環(huán)境,而不能人為打亂自然規(guī)律。”

  正方回擊:“我們要論的‘本’,平時是看不出來的,必須要人和自然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矛盾,我們看重誰,才知道誰為本。比如土地,過去每公頃土地只要養(yǎng)活3個人,可現(xiàn)在要養(yǎng)活10個人,如果以自然為本,你讓多出來的人何去何從?還有糧食問題,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表明,每天有2500人死于饑荒,這些人飯都吃不夠怎么去做環(huán)保呢?還有從人類價值角度,如果在野外發(fā)現(xiàn)獅子襲擊人,難道我們要以保護自然為本而犧牲人類生命價值嗎?所以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觀點不切實際,而以人為本的環(huán)境保護才是踏實可行的。”

  環(huán)境問題由來已久,爭論也不只一次。反方虛假的立論基礎是假定人是對自然“欠賬”的。而正方是把視角切入到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情境,以最終選擇哪一方“為本”。這樣的求“本”,把尋常的以人為本論點重新裝飾,以自然為本的可笑昭然若揭,攻對手不備。

  三、逐層分析

  “戒煙該不該列入醫(yī)保”的辯論賽上,反方進攻:“醫(yī)保資金也是救命的錢,本來就僧多粥少,戒煙再來分一杯羹,這讓自掏腰包的大病、重病患者情何以堪?”

  正方:“這些疑慮,聽起來道理鏗鏘,但其實未必站得住腳。一者,醫(yī)保或者養(yǎng)老金,所謂‘錢’的問題只是表象,僧多粥少也得看怎么去‘分’粥。就像養(yǎng)老金并軌的真正阻力未必來自財政薄弱一樣,醫(yī)保對戒煙的兜底性負擔,非不能也、實不肯也。校車遭遇過‘缺錢論’、營養(yǎng)餐遭遇過‘缺錢論’……可較真起來,好像又忽然都不缺這點錢了。二者,吸煙之害,不遜于大病。正如專家所言,我國每年在治療與煙草有關的疾病上耗費多達近3000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醫(yī)保資金。這樣看如果戒煙入醫(yī)保,也是另一個角度的節(jié)約。”

  反方的進攻也算是中規(guī)中矩,符合大眾的直觀價值取向。正方如果不另辟蹊徑,很難一次搬倒對手,于是正方著重把反方的觀點分成“缺錢論”“吸煙不算大病”,然后通過聯(lián)系現(xiàn)實,重新分析兩處都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這樣對手看似有理的觀點,變成了建立在失真假設之上的空中樓閣。

  四、細化闡述

  “自我成長中過程重于(輕于)結果”的論辯賽中,正方堅持過程更加重要,從今天的價值觀來看頗為不利。反方陳述:“這應該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左氏春秋》有言,立功、立德、立言,皆為人生不朽,這就是歸結于結果的積極人生觀。”

  正方反擊:“對方只有一點說對了——我們的辯題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所以我們要看過程對于人生的意義。第一,人生目標的調整是在過程中完成的,在座的各位小時候可能都想當科學家,現(xiàn)在還有多少在堅持?所以在過程中我們才能不斷優(yōu)化調整目標;第二,實現(xiàn)目標所采用方法的選擇存在于過程,比如說是用‘投機倒把’還是‘光明正大’,我們實現(xiàn)自我成長不能脫離善惡評判,而這種評判是著眼于過程;第三,人的潛能挖掘,是蘊藏于過程之中的,不相信殘酷的結局,不問收獲的耕耘,一向都是奮斗者的格言!所以,成長中看重過程的意義更加巨大。”條理清晰的論述贏得在場最熱烈的掌聲。

  在大眾的心里,結果先行已經(jīng)深入人心。反方也利用這個思維定勢,其中的虛假成分是忽略了操作過程對結果的意義。正方為了在大家的觀念中打開新思路,把過程的作用細化成三點,分別論述。反方怎么也沒想到,一條普通的道理,可以細化成三方面意義。相比之下,反方的觀點就有些“背書”感覺,無力反駁正方。所以,鎖定對手理論的虛假基礎,對于辯題不利己方時能起到力挽局面的效果。

  如果在論辯中讓對手“摻假”觀點蒙混過關,無疑給后續(xù)論辯埋下隱患,我們可以拓寬角度,從虛假成分入手,四兩撥千斤,這無疑是更智慧的處理方式,也更容易在現(xiàn)場得分。

1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