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專項訓練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為何只有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專項訓練,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2017•新課標Ⅰ卷)圖2示意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干,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fā)量可達2 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厚鹽層,據(jù)此完成6—8題。
圖2
6.鹽湖面積多年穩(wěn)定,表明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fā)量
A.遠大于2 000毫米 B.約為2 000毫米
C.約為210毫米 D.遠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實際蒸發(fā)量差異顯著,實際蒸發(fā)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積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該流域大量種植耐旱植物,可能會導致
A.湖盆蒸發(fā)量增多 B.鹽湖面積縮小
C.湖水富營養(yǎng)化加重 D.湖水鹽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7.此題需要區(qū)別理論蒸發(fā)量和實際蒸發(fā)量,理論蒸發(fā)量大小與氣溫關系密切,實際蒸發(fā)量與下墊面關系密切。從圖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勢最高,坡度最大,下滲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處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實際蒸發(fā)量最小;且由于該流域氣候干旱,坡面沒有植被生長,缺乏植物蒸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從圖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巖性硬,地表與地下水儲存條件差,下滲少,地下水埋藏深,此處的實際蒸發(fā)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積扇和河谷三地種植,不論在哪種植均會攔截到達鹽湖的水量,
破壞原有平衡,使湖水減少,但由于此湖水鹽度已成飽和狀態(tài)(材料中有關鍵信息鹽度飽和),所在湖水鹽度并不會增高,只能使湖面縮小。而湖水富營養(yǎng)化與氮磷物質相關。故正確選項為B。
考點影響蒸發(fā)的因素農作物種植對環(huán)境的影響
【點睛】由于氣溫高,理論上可蒸發(fā)量很大,但實際上,受到下界面影響,如巖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實際蒸發(fā)量可能遠遠小于理論上的可蒸發(fā)量。從該流域看,鹽湖面積多年穩(wěn)定,說明該流域多年實際蒸發(fā)量與該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7•新課標Ⅲ卷)一般情況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數(shù)量與營養(yǎng)鹽、光照、水溫呈正相關,但在不同的季節(jié)、海域,影響浮游植物生長繁殖的主導因素不同。圖3示意長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據(jù)此完成7~9題。
7.夏季圖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東
A.遞減 B.先減后增
C.先增后減 D.遞增
8.導致夏季圖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水體營養(yǎng)鹽 B.太陽輻射
C.水體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與夏季相比,冬季圖示海域浮游植物
A.總數(shù)量減少,密度高值區(qū)向陸地方向移動
B.總數(shù)量增多,密度高值區(qū)向外海方向移動
C.總數(shù)量減少,密度高值區(qū)向外海方向移動
D.總數(shù)量增多,密度高值區(qū)向陸地方向移動
【答案】7.D 8.C 9.A
【解析】7.結合圖例可以判斷,8月份,在長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東逐漸增大,故選D。
9.與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溫低,浮游植物總數(shù)相對減少,河流徑流量降低,攜帶泥沙能力降低,流速減慢,河口地區(qū)泥沙淤積量少,所以總體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總量減少。因泥沙量變小,河口處水沒夏季那么混濁,故密度高值向陸地方向移動,故選A。
考點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規(guī)律和成因。
【點睛】該題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根據(jù)圖中浮游植物密度圖例信息,判斷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規(guī)律。
(2017•江蘇卷)A.[海洋地理]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擱淺于紐芬蘭島東南部小鎮(zhèn)費里蘭,小鎮(zhèn)突然成了擁擠的旅游景點。圖19為“擱淺冰山照片”,圖20為“北大西洋中高緯度洋面年平均水溫圖”?;卮鹣铝袉栴}。(10分)
(1)每年春季紐芬蘭島附近會出現(xiàn)大量冰山,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對附近海水性質可能產生的影響有_______。(3分)
(2)冰山分布范圍與大洋表層水溫狀況有關。北大西洋中高緯地區(qū)水溫分布特點有_______,主要影響因素有_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現(xiàn)的時間、數(shù)量還受氣溫變化影響。隨全球氣溫轉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現(xiàn)的變化趨勢有_______。(2分)
【答案】
(1)極地地區(qū)(格陵蘭島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溫降低;鹽度降低
(2)同緯度西低東高;隨緯度增加水溫降低;西部溫差大,東部溫差小洋流(西部寒流,東部暖流);緯度
(3)時間提前;數(shù)量增多
【解析】
(3)隨著全球氣溫轉暖,春季氣溫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現(xiàn)的時間提前,數(shù)量增多。
考點海水性質、海水溫度分布特點和全球變暖對冰山的影響。
【點睛】冰山是一塊大若山川的冰,脫離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約為917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約1025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們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體積沉在海水表面下。冰山非常結實,加之極地的低溫環(huán)境下金屬的強度降低,金屬板很容易被冰山損壞,因此冰山為極地海洋運輸中的極端危險因素。
(2016•江蘇卷)圖13 為華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對比圖。讀圖回答25~26 題。
25.2013 年
A. 水資源循環(huán)利用率提高 B.增大
C. 用水結構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調對該市的影響有
A. 利于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B. 水資源短缺得到解決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減少地下水的開采
【答案】25.AC 26.AD
【解析】
試題分析
考點水資源的利用和解決辦法。
【名師點睛】
水資源的稀缺,因為地球上水的總量一定,飲用淡水的總量則更少,隨著利用和不合理浪費越來越劇烈,水資源缺乏問題日益明顯。水資源缺乏可分為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
資源性缺水,是指當?shù)厮Y源總量少,不能適應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緊張,如京津華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遼河流域、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等地區(qū)。水質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廢污水造成淡水資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現(xiàn)象。水質性缺水往往發(fā)生在豐水區(qū),是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共同面臨的難題。以珠江三角洲為例,盡管水量豐富,身在水鄉(xiāng),由于河道水體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響,清潔水源嚴重不足,因此節(jié)約用水、珍惜和保護好水資源已是一個迫切的問題擺到了我們的面前。
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目前看來最有前景的解決辦法是開發(fā)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開發(fā)和采集,以及兩極冰川的利用等。另外,號召人們解決用水和重復利用也是一個辦法。此外還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導致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有些同學在回答解決華北地區(qū)水資源短缺時會用南水北調來代替跨流域調水,這是錯誤的,南水北調只是跨流域調水的一個實例,我們還可以有多個跨流域調水工程用來解決華北地區(qū)水資源短缺。
(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種類型的洋流。
13.7月,一艘貨船從日本橫濱出發(fā),沿圖中路線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會遇到風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種洋流。貨船遇到這三種洋流的海區(qū)位置分別是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輪在E海域發(fā)生石油泄漏,則油污可能漂向
A.我國東海海域 B.我國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亞海域 D.菲律賓海域
【答案】13、D 14、A
【解析】
試題分析
考點考查洋流知識。
【名師點晴】這道題重在考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風洋流,夏季吹西南風,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風海流;風海流是盛行風吹拂下形成的,學生做題時,不僅要知道洋流分布,還要知道盛行風的影響范圍;風海流是東西方向運動的;而補償流都是在陸地沿岸流動的,上升流多與離岸風有關;密度流多是封閉海區(qū)與外大洋間存在的,地中海與大西洋間因鹽度差異形成密度流。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專項訓練
上一篇: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氣專項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