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陸地自然帶復習大綱
陸地自然帶指自然地理現(xiàn)象在地球表面的帶狀分布。它不僅存在于陸地,而且也表現(xiàn)于海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地理陸地自然帶復習大綱,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復習大綱 一 自然帶
(1)形成
(2)與氣候類型的關系
自然帶的分布和變化與氣候類型密切相關,具體分析如下(以北半球為例)
【典例】
1.下圖為“亞歐大陸部分自然帶分布模式圖”,讀后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帶名稱分別是(4分)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xiàn)__________。
(2)圖中各自然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然帶名稱相同,但對應的氣候類型不同;________和_______自然帶名稱不同,但對應的氣候類型相同(填字母代號)。(4分)
(3)圖中A、B所處緯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帶類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4)自然帶由A→E→D反映了自然帶的______________規(guī)律;E→G→F→G→C反映了自然帶的__________________規(guī)律。(4分)
(5)自然帶D在大陸東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在大陸西部其南界比東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6)圖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帶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這種現(xiàn)象是自然帶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響。(4分)
【答案】
(1)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帶荒漠帶
(2)C E F G
(3)A 、B兩處大氣環(huán)流形式不同,氣候類型不同(A為地中海氣候,B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別形成了與其水熱狀況相適應的植被、土壤等類型
(4)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
(5)受冬季風和千島寒流影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6)D 非地帶性或海陸分布
【解析】
(3)A 受副熱帶高氣壓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B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
(4) 自然帶A→E→D的變化主要因熱量的差異而變化的反映了自然帶的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E→G→F→G→C的變化是由水分的差異引起的反映了自然帶的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
(5)因受冬季風和千島寒流影響在大陸東岸氣溫較低,自然帶則向南擴展。在大陸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風的影響,沿岸氣溫升高,自然帶向北擴展。
(6)南半球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主要因南半球的副極地地區(qū)是海洋分布,沒有陸地,該現(xiàn)象屬非地帶性或海陸分布因素的影響。
【遷移訓練】
1.讀印度半島自然帶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圖中自然帶①②③類型可能依次為( )
A.熱帶雨林自然帶、熱帶季雨林自然帶、熱帶草原自然帶
B.熱帶雨林自然帶、熱帶草原自然帶、熱帶季雨林自然帶
C.熱帶草原自然帶、熱帶雨林自然帶、熱帶季雨林自然帶
D.熱帶季雨林自然帶、熱帶草原自然帶、熱帶雨林自然帶
甲地自然帶形成的原因是( )
A.處于東北信風迎風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東側,是西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C.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的影響,降水較少
D.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降水較多
圖中①自然帶分布規(guī)律反映了( )
A.從沿海到內(nèi)陸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垂直地帶分異規(guī)律
D.非地帶性現(xiàn)象
【答案】
A
B
D
帶。
甲地位于西高止山東側,位于西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形成熱帶草原自然帶。
①自然帶地處迎風坡,降水較多,形成熱帶雨林帶,是非地帶性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
讀澳大利亞大陸自然帶分布簡圖,回答下列各題。
2.圖中字母A、B、C、D代表的自然帶分別是( )
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B.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雨林帶
C.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草原帶
D.熱帶草原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熱帶荒漠帶
3.下列關于澳大利亞大陸自然帶分布特點和主要影響因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自然帶A—D—E的變化,水分差異是主要影響因素
B.自然帶A—B的變化,熱量差異是主要影響因素
C.自然帶E的分布直達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響
D.自然帶呈半環(huán)狀分布,熱量差異是主要影響因素
【答案】
2.C
3.D
【解析】
達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響,C正確。自然帶呈半環(huán)狀分布,熱量、水分差異都是主要影響因素,D不正確,選D。
【名師點睛】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自然帶呈半環(huán)狀分布,主 要是熱量、水分條件的差異。影響熱量、水分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等。半環(huán)狀分布的特點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記住澳大利亞東北部受緯度、大氣環(huán)流、洋流、地形等因素影響,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高考地理復習大綱 二 兩個地域分異規(guī)律
(1)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分析思路
?、儆沙嗟赖絻蓸O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②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2)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偕降卮怪弊匀粠纳铰吹缴巾?shù)淖兓?、更替?guī)律與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guī)律有些相似
一般情況下,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氣溫下降6℃,據(jù)此可知,從山麓到山頂?shù)淖匀粠Х之愵愃朴谟沙嗟赖絻蓸O的地域分異。緯度越低,山地自然帶類型越多;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類型越多。如喜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的相對高度大,自然帶多。山麓帶基本上與當?shù)刈匀粠嘁恢隆?/p>
?、谟绊懮襟w垂直自然帶海拔分布高度的因素為熱量和水分條件
一般來說,從山麓到山頂降水量呈“少—多—少”的變化,因此,有些基帶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現(xiàn)森林帶,如天山。
③同一山體兩側垂直地帶的高度比較
A.假設兩側水分相同,看熱量差異
一般同一山體的陽坡?lián)碛休^多的熱量,即陽坡的同一自然帶的分布上界比陰坡高。
B.假設兩側熱量相同,看水分差異
a.一般迎風坡降水較多,即迎風坡的同一自然帶的分布上界比背風坡高。
b.從降水與蒸發(fā)綜合考慮。如黃土高原陽坡降水大于陰坡,但陽坡蒸發(fā)也大于陰坡,綜合起來是陽坡的土壤水分條件往往比陰坡干旱,因此陽坡森林分布上界比陰坡低。
④不同地區(qū)的不同山體的同一自然帶的高度比較
A.一般緯度越高,同類型自然帶的分布高度越低。
B.一般距海越遠,同類型自然帶的分布高度越高。此種情況應為干旱區(qū)的山地,其基帶的降水量較少,但降水量由基帶向上增加,故森林帶開始出現(xiàn)的下界高度較濕潤地區(qū)的山地高。
?、菅┚€高度的分布
雪線是多年積雪區(qū)的下界,是降雪量與融雪量的平衡地帶,即降雪量與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帶。
山體所在緯度——緯度低,雪線海拔高;緯度高,雪線海拔低。
坡向
同一山體,陽坡雪線海拔高,陰坡雪線海拔低。
同一山體,迎風坡降水多,雪線海拔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海拔高。
【典例】
下圖為中國部分區(qū)域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時”,詩歌中描述的現(xiàn)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是由兩地的水分差異造成的
C.是由流經(jīng)兩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是一種非地帶性現(xiàn)象
2.從地理角度對“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理解正確的是
A.反映了冬季風到達不了玉門關
B.反映了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反映了玉門關的熱量條件不適合楊柳種植
D.反映了玉門關以西絕對無楊柳生長
【答案】
1.A
2.B
【解析】
下圖為亞洲東部某區(qū)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3.圖示自然帶的分布主要體現(xiàn)了
A.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D.非地帶性地域分異規(guī)律
4.自然帶P在大陸東岸分布緯度較低,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太陽輻射
C.洋流因素 D.大氣環(huán)流
【答案】
3.B
4.C
【解析】
3.圖示區(qū)域的自然帶東西延伸,南北更替,反映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4.P位于北半球中高緯度亞歐大陸的東岸,根據(jù)自然帶的分布規(guī)律判斷,P為亞寒帶針葉林帶,大陸東岸受千島寒流影響,千島寒流對沿岸氣候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導致P在大陸東岸分布緯度較低,故C項正確。
5.下列關于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說法正確的是
A.山麓自然帶與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帶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緯度、高度沒有關系
C.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shù)目越少
D.喜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數(shù)目要少些
【答案】A
【遷移訓練】
某探險隊在新疆某地形區(qū)進行考察,從某地出發(fā),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觀,如下圖所示。下圖中數(shù)據(jù)表示海拔(單位米)。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考察隊沿途所見自然景觀的變化反映了( )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2.圖中海拔2 100~3 000米的高度為云杉林,其成因為( )
A.位于向陽坡,熱量條件充足
B.位于迎風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風的影響,多夜雨
D.受副極地低氣壓帶的控制,多降雪
【答案】
1.C
2.B
【解析】
(湖北省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2017屆高三期中考試)下圖為我國季風區(qū)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圖。據(jù)此回答下列各題。
3. 該山地自然帶垂直帶譜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 1800~1900 B. 1900~2000
C. 2000~2100 D. 2100~2200
4. 該森林植被的生長習性是
A. 喜光 喜濕 B. 喜陰 喜濕
C. 好熱 耐旱 D. 耐寒 好旱
5. 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高山苔原帶中該森林植被增長趨勢明顯。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增強 B. 水土流失加重
C. 降水減少 D. 氣候變暖
【答案】
3、A
4、B
5、D
讀“不同緯度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
6.水平方向上植被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苔原的變化,體現(xiàn)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垂直分異規(guī)律
D.非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7.甲山地苔原帶分布的海拔高度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較高 B.緯度較低
C.降水較多 D.距海較遠
8.決定山地垂直自然帶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 熱量 B.降水量
C.大氣環(huán)流 D.太陽輻射
【答案】
6.A
7.B
8.A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
高考地理陸地自然帶復習大綱
下一篇:高考地理非地帶性地域復習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