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關于地理圖形試題
地理圖形包括氣候類型圖,地形圖,行政圖,礦產(chǎn)分布圖,降水分布圖,溫度濕度差異圖,民族分布圖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地理關于地理圖形試題,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關于地理圖形試題及參考答案
圣勞倫斯河(下圖a)是一條著名的“冰凍之河”。下圖b示意蒙特利爾年內(nèi)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9、蒙特利爾附近河段結冰期大致為( )
A、2個月 B、3個月 C、4個月 D、5個月
10、據(jù)圖示信息推測,冬季可能不結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
C、蒙特利爾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減少該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
①加深河道 ②綠化河堤 ③分段攔冰 ④拓寬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C 10.B 11.C
【解析】
試題分析:
9.根據(jù)蒙特利爾氣候資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月份從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爾河段結冰期為4 個月,答案選C。
10.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現(xiàn)結冰現(xiàn)象,故答案選B。
11.分段攔冰,可以避免浮冰過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過拓寬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減少凌汛的發(fā)生,減少對沿岸地區(qū)造成危害,故答案選C。
考點:本題組主要考查氣候類型的綜 合運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識。
【名師點晴】本題組以加拿大圣勞倫斯河為材料抽樣考查氣候知識,河流水文特征,檢測學生的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第一小題河流當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時開始出現(xiàn)結冰期,結合給出的氣溫變化曲線不難讀出蒙特利爾市一年有四個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第二小題要注意調(diào)運學過的知識,影響河流結冰的因素除了氣溫以外還有水流速度、河水鹽度等,當水流速度過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難結冰;鹽度高,誰的結冰溫度會降低。讀圖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布局有水電站,說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結冰;第三小題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過程是浮冰不斷累積,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應對措施應想辦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壩,避免洪水溢出。
(2015•新課標全國1)海冰含鹽量接近淡水,適當處理后可作為淡水資源。圖3示意渤海及附近區(qū)域年平均氣溫≤-4℃日數(shù)的分布。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
7.圖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 ,單位面積海冰資源最豐富的是( )
A、葫蘆島 B、秦皇島 C、大連 D、煙臺
9、推測目前沒有大規(guī)模開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資源量不足 B、破壞環(huán)境 C、成本 過高 D、市場需求不足
【答案】7、B 8、A 9、A
【解析】
試題分析:
7、氣溫越低,低溫期持續(xù)時間越長,海冰越厚。圖中四地氣溫低于4°C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為甲、乙兩地。甲地位于渤海內(nèi)部,海水深海水體積巨大。乙地位于大陸附近,故乙海水較淺,海水體積較小,易結冰且結冰期更長。B正確。
8、冰層厚度越大,單位面積海冰資源量越大。圖中葫蘆島市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當?shù)睾1穸茸畲蟆9蔄正 確。
9、受全球變暖的影響,目前渤海海岸地帶冬季結冰期短,冰層薄,海冰資源數(shù)量有限。故A正確。
考點:海洋環(huán)境。
【名師點睛】該試題情境新穎,重點考查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地理原理及自然資源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本組試題以一幅等值線圖,考查了海冰形成的影響因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不同生產(chǎn)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shù)量、質(zhì)量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意義等。
(七)(2015•上海卷地理)等高線圖可以反映一個地區(qū)的地貌特征。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m)圖。
15、圖中兩條400米等高線之間部分表示的地形單元是( )
A、山脊 B、陡崖 C、斷塊山脈 D、峽谷
16、圖中310米等高線相鄰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俦浪逊e物 ②突出小基巖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D 16、A
【解析】
試題分析:
15、圖中兩條400米等高線處以陡崖的圖例進行標注,則兩條等高線之間為兩側坡度陡峻的峽谷。D正確。
16、310米等高線位于圖中陡崖下方,部分與圖中代表陡崖的圖例重合。圖中灰色部分是導致310米等高線與陡崖圖例斷斷續(xù)續(xù)分開的原因。此灰色部分應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積物或突出的基巖形成。A正確。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判讀。
【名師點睛】該題以等高線圖為材料,考查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判斷基本的地形類型和地形單元,屬于基礎題,難度不大。解答此題的關鍵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規(guī)律。同一條等壓線上各點海拔相同;一般等高線地形圖上任意相鄰的兩條等高線相對高度是一個定值(等高距);等高線均為閉合曲線,只是有的不能再一幅圖上完全呈現(xiàn)出來;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但在懸崖峭壁處,等高線可以重合;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緩,兩條等高線之間間距愈大,等高線愈稀疏,表示坡度緩;反之坡度愈陡。
(2015•浙江卷)逆溫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xiàn)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xiàn)象。某校氣象興趣小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對我國南方山區(qū)谷地進行逆溫測定。下圖為該小組多次觀測所得的逆溫時空京華平均結果。完成下列各題。
9、下列關于該地逆溫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逆溫強度接近地面較大,向上減小 B、逆溫強度午夜達到最大,后減弱
C、逆溫現(xiàn)象日落前出現(xiàn),日出前消失 D、強逆溫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存在晝夜差異 B、大氣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異
C、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 D、下墊面反射率在時間上存在差異
9、A
10、C
【解析】
試題分析:
9、讀圖,根據(jù)圖中曲線,逆溫上界,強逆溫上界,判斷所以逆溫強度接近地面較大,向上減小,A對。一天中氣溫最低時在日出前,所以逆溫強度日出前達到最大,后減弱,B錯。逆溫現(xiàn)象日落后出現(xiàn),日出后一般逐漸消失,C錯。讀圖,根據(jù)曲線,強逆溫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錯。
10、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輻射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C對。與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存在晝夜差異,大氣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異,下墊面反射率在時間上存在差異無關,A、B、D錯。
【考點定位】:逆溫現(xiàn)象及特征,影響逆溫層上界峰值時間的因素。
【名師點睛】根據(jù)材料,逆溫在一定條件下出現(xiàn)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xiàn)象通過讀圖,要注意到圖中下面曲線表示強逆溫,相對來說,上面的曲線逆溫較弱。對流層氣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現(xiàn)逆溫主要是近地面降溫太快,導致出現(xiàn)下冷上暖的穩(wěn)定的大氣結構。白天有太陽輻射時,地面增溫,逆溫逐漸消失。所以逆溫最強的時在日出前后。地面輻射時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熱量的傳遞有時間差異,所以距離地面近的強逆溫層先到達峰值。
(2015•安徽卷)下圖表示一年中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隨緯度的變化,單位為MJ/m2,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完成下列問題。
32.圖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3. a、b兩點太陽輻射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為( )
A、太陽高度 B、白晝長短 C、海陸位置 D、天氣狀況
32.B
33.A
【解析】
試題分析:
32.從圖中可以看出為北半球,題干中提到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可知沒有太陽輻射的區(qū)域為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并且根據(jù)沒有太陽輻射區(qū)域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和范圍變化規(guī)律可知該圖原點處和最右側的日期應為冬至日,依次類推,a處對應的日期為春分日,M處對應的日期為夏至日b處對應的日期為秋分日,故B正確。
33.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有①緯度位置:緯度低則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經(jīng)過大氣的的路程短,被大氣削弱得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反之,則弱. ②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由于云層少且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陰雨的天氣,由于云層厚且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弱.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反之,則弱④日照長短:日照時間長,獲得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短,獲得太陽輻射弱.夏半年,高緯地區(qū)白晝時間長,彌補太陽高度角低損失的能量.故C先排除;據(jù)上題分析,ab處都為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晝夜等長不存在日照時間長短問題B排除,天氣狀況該圖無法判斷D排除;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ab所處緯度不同而導致太陽高度不同a緯度較b低,所以太陽直射赤道時離直射緯度近,太陽高度大,被大氣削弱的少,太陽輻射強故A正確。
【考點】: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意在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名師點睛】該題以一年中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為材料,考查學生讀圖、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對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綜合分析能力,難度較大。第1問,關鍵要找到突破口,根據(jù)“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說明在該時期內(nèi),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該時期包括冬至日,因而可推測出圖中M日最接近是夏至日;第2問,可以使用排除法,結合選項來分析,a點太陽輻射大于b點,圖中只有兩點緯度差異,其他海陸位置、天氣狀況都不能確定,所以可以很快推出A答案正確。
(2015•福建卷)圖4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9.圖中X地的地質(zhì)構造地貌最可能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兩河的支流相連,則流量顯著增大的地點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9.A 10.B
【解析】
試題分析:
9. 從巖層的新老關系分析,X地屬于中間老,兩翼新,判斷為背斜,從地貌分析,屬于河谷,因此X地為背斜谷。故選A。
10.從等高線分析,兩河支流相連處,c河的地勢高,河水應由c河流向a河,又②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會顯著增加;而①④位于上游,水量不變,③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會減小。故選B。
考點:地質(zhì)構造、等高線。
【名師點睛】根據(jù)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背斜和向斜,背斜為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向斜為中間巖層新,兩翼巖層新.依據(jù)等高線判讀地形名稱:①山頂:也可稱山峰,山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高四周低,則中部為山嶺。②山脊: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③山谷: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④盆地: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低四周高,則中部為盆地。⑤鞍部: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⑥陡崖: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相交的地方 ⑦陡坡與緩坡: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處為陡坡;等高線稀疏處為緩坡。不同等高線地形圖中,要根據(jù)比例尺確定。
(2015•廣東卷)1.數(shù)字高程模型是對地貌形態(tài)的虛擬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圖1為某旅游區(qū)的數(shù)字高程模型圖,圖中甲、乙、丙、丁四處觀景平臺視野最廣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圖例信息可知,顏色越亮,高程越高,即可丙地海拔最高,是圖示區(qū)域的最高點,在此處設立觀景平臺視野最廣,甲乙丁三處海拔低,位于山谷或山坡處,受兩側山頂?shù)淖钃?,視野差一些?/p>
考點:地形圖。
【名師點睛】此題難度不大,屬于直視問題,根據(jù)數(shù)字高程模型判斷該區(qū)域地形特點和地勢起伏。直視問題可以通過作地形剖面圖進行判斷,在地形剖面圖上由觀測點的投射點向目標點的投射點繪直線,若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斷,表示直視良好,否則不能直視。如下圖所示,由點s′向點c′繪直線,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斷,表示直視良好。而圖中b′位于陰影區(qū),說明s點不能直視b點,所以村落b對于s點為不直視。
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先密后疏,為“凹形坡”;等高線先疏后密,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
(2015•天津卷)某礦物形成于上地慢軟流層,后隨巖漿活動到達地表。人們在圖2所示古火山的巖漿巖及河灘泥沙中均發(fā)現(xiàn)了該礦物。讀圖文材料,回答3-4題。
3.使該礦物從上地幔軟流層到達河灘泥沙中的地質(zhì)作用,依次應為( )
A.巖漿噴發(fā) 巖層斷裂 風化、侵蝕 搬運、沉積
B.巖漿噴發(fā) 巖層斷裂 搬運、沉積 風化、侵蝕
C. 巖層斷裂 巖漿噴發(fā) 風化、侵蝕 搬運、沉積
D.巖層斷裂 巖漿噴發(fā) 搬運、沉積 風化、侵蝕
4.剖面圖中繪制的火山坡度,與實際的火山坡度相比( )
A.變陡了 B.變緩了 C.無變化 D.無法判斷
【答案】3.C 4.A
【解析】
試題分析:
3、首先巖層斷裂,然后從上地幔軟流層的礦物沿斷層上升到地表,稱為巖漿噴發(fā),形成巖漿巖,再經(jīng)過外力作用,依次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形成河灘泥沙。故選C。
4、圖示縱坐標單位為米,橫坐標的單位為千米,兩者比例尺差距較大,所以繪制火山剖面圖坡度比實際坡度要大。故選A。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考查巖漿活動、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地形剖面圖判讀。
【名師點睛】巖漿來自上地幔的軟流層,在高溫高壓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噴出地表后,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出露地表的各類巖石,受外力作用的影響,首先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蝕,使破碎巖石離開原來的地方,被搬運到其它地區(qū),最后沉積下來,形成松散的沉積物,經(jīng)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
圖片來源:學科網(wǎng)
高考地理關于地理圖形試題
上一篇:高考地理關于海洋地理試題
下一篇:高考地理綜合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