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jié)的五大習俗_農(nóng)歷十月一吃紅豆飯的由來
每年農(nóng)歷十月一是我國的傳統(tǒng)祭祖的節(jié)日寒衣節(jié),而在寒衣節(jié)的時候人們也有一些講究和習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寒衣節(jié)的五大習俗,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nóng)歷十月一為什么吃紅豆飯
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jié)”。為送寒衣節(jié)。亦稱冥陰節(jié),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秋季的中元節(jié),并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jié)”。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
后人把十月初一當?shù)客龉?jié)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p>
農(nóng)歷十月初一的五大習俗
陰歷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送寒衣節(jié)、授衣節(jié)。
這一天,與清明節(jié)、七月十五一樣,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而且,因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僅有的兩個能在墳地動工的日子(另一個日子是清明節(jié))。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與此相關(guān)的十月初一特有的習俗。
一、送寒衣,為先人御寒
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氣變冷,人們準備好棉衣過冬。想著地下的先人也需要御寒,就用紙折疊成衣物的模樣,燒化后讓先人穿著,謂之“送寒衣”。
送寒衣很有一些講究
1、寒衣以自己親手疊的最好。
2、燒化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
3、凡焚化的衣物、冥鈔等物,一定要焚燒充分,都化成紙灰。
相傳,只有充分燃燒,都變成紙灰,這些紙鈔、衣物,才能在陰曹地府使用。不燒盡的話,亡人拿著也沒用。
4、如果不能回家上墳,可在十字路口,沖著家鄉(xiāng)方向燒化紙錢
5、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濟
為親人送寒衣的同時,另外再焚燒一些五色紙,以打發(fā)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搶先人們的。
二、上墳,表達哀思
1、必備供品
香、水果、點心、菜蔬、酒、冥鈔、黃表紙、五色紙、包袱
2、最佳上墳時間
上墳祭祖、掃墓,最好在上午9點---中午13點這個時間段,這時候陽氣充足。
3、禁忌
天黑以后不要去墳地;不要在墳地嬉笑游戲;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
三、合葬,讓逝去的先人團圓
生要同衾死則同穴,曾經(jīng)是古代人對愛情婚姻的誓言。由此可見古人是把同穴當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征。
民俗中一直很重視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親屬也要盡量想方設法為其結(jié)“鬼親”,讓其死后不再孤寡。
夫妻先后去世后,如果因為當時墳地山向不開無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山向開了之后的十月一,再進行合葬事宜。
四、遷墳,為先人尋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于某些原因,墳墓需要遷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節(jié)進行。比方說,原來墳地風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為墳地被占原因被迫遷墳的,也都不可在平時日子隨意遷移,而要在十月初一進行。
五、修繕墳墓
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動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墳墓進水、塌陷,攪擾先人底下的安寧。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墳墓進行修繕。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進行墳墓修繕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節(jié)、十月一這兩個日子才能進行。
所以,十月一,很多人會為墓地拔草、清理樹木、修葺,以保證先人在地下不受風吹雨淋之苦。
關(guān)于十月一的詩句
【七律·思故人】
人間萬事陰陽隔,但能前知不會癡
悲苦自當君自曉,歡欣可共故人思。
悲淚但隨寒衣寄,冷霧惟怯紙箔濕。
莫訴人間凄苦狀,惹得離人泉下哭。
【七律·雪憂】
鵝毛久見折天顏,鴻雁何曾過北關(guān)。
怎奈雪娥揚海浪,難為單櫓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門暖?賦象依然百樹彎。
袖手大言爭桂魄,襄王再莫戀巫山!
【五言·寒衣節(jié)】
幽明隔兩界,冷暖總凄凄。
處處焚火紙,家家送寒衣。
青煙升浩渺,別緒入云霓。
舊貌應難忘,慿誰問老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