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生活課堂>節(jié)日知識>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情人節(jié)>

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美食

時間: 思欣0 分享

花朵的芬芳來自綠葉的奉獻,大地的溫暖來自太陽的撫慰,愛情的甜蜜來自你我的真心付出,七夕到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美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美食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古代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花瓜

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豆沙等制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七夕情人節(jié)由來故事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發(fā)展、演變,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情節(jié)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織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織云彩,也稱云錦天衣;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訴他,天上織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銀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織女的羽衣,這樣沒有了羽衣,織女就不能飛回天上了,就會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后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就會得到幫助。老牛死后,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來有一天,王母娘娘聽說織女“不守天規(guī)”,“私奔”凡間,大為惱怒,就派天兵天將捉拿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想起老牛告訴他急難時披上牛皮會得到幫助的話,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飛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織女的關鍵時刻,王母娘娘拔下頭簪,在織女身后一劃,那劃痕就成了波濤洶涌的天河。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兩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F(xiàn)在牛郎星旁的兩顆小星,稱扁擔星,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最后,牛郎織女的真情感動了天上的喜鵲,它們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麗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橋,讓這對相思一年的夫婦在這一夜相會。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閩南七夕節(jié)的習俗

在閩南地區(qū),七夕除了保留著與其他地區(qū)相同的乞巧、拜魁星等習俗外,還有其獨特的、帶著濃厚民間色彩的民俗。

閩南因其地處東南沿海宗教氛圍濃厚,加之該地區(qū)人們普遍認為傳說中的“七仙女”并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七娘媽”,所以人們將其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并將七夕衍化成“七娘媽”的生日,即“七娘媽生”。據(jù)閩南籍臺灣學者林再復的《閩南人》一書考證,閩南人過去越峽跨洋到臺灣或異國他邦經商、謀生,大都多年未能歸,婦女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氣。所以,七夕這一相思傳情的節(jié)日又演變成對保護孩子的“七娘媽”神的祈禱。每年這天,人們便三五成群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

另外,在閩南地區(qū)還有其別具一格的七夕傳說,即:當年天帝因七仙女與董永觸犯天條擅自成婚而大發(fā)雷霆,便施法以銀河為界將這一對夫妻隔開,但又念及其女兒的身份,加之其夫妻之恩愛,后則允其每隔七天相會一次,命喜鵲將命令傳給他倆,不料喜鵲不知何因竟把七天一相會誤報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會。至今,閩南地區(qū)還保留著“客鳥(喜鵲)報錯喜”的俗諺。雖然喜鵲報錯喜誤傳消息,但傳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須將錯就錯不得再次更改,于是天帝就罰喜鵲于每年七夕日為牛郎織女搭橋。據(jù)說,七月初七這一天之所以見不到喜鵲的影子,就是因為它們都搭橋去了。七夕過后,喜鵲頭部皆禿頂,那是牛郎牽牛過鵲橋時,牛蹄子蹂踏所致。民間還說,七月初七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會偶爾飄下一陣毛毛雨,那是牛郎織女流下的情淚。閩南民間也說是“七娘媽流眼淚”。

“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边@是唐代文人林杰寫的《乞巧》風情詩。七夕乞巧反映了勞動人民向勤勞手巧的織女學習勞動技能的強烈愿望,閩南也不例外。據(jù)《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這便是證明。按照這一習俗,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頭一個“七夕”要做“新契”,意為新拜“七娘媽”為義母(閩南話稱“契母”)。到了十六歲,當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對其長大成人、與“七娘媽”脫離關系進行洗禮。在漳州,乞巧顯的更復雜些,漳州婦女們陳瓜果七盤,茗碗爐香各七數(shù),用針七枚,取繡線于焚紙光下伏地俄傾穿之,以能否穿過多寡評巧。清代的《漳州四時竹枝詞》中“巧在天孫不用猜,女人乞巧刃;癡哉。一年一會牛郎話,那有工夫送巧來”寫的就是此民俗。而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城市家庭現(xiàn)已摒棄該民俗,但在農村中仍可見其遺存。

除了乞巧、七娘媽生、拜天孫外,七夕在漳州地區(qū)也有女兒節(jié)之稱。據(jù)說,這一天少女們都會準備胭脂、香粉、鏡子、茉莉花、水果等在月下設香案祭祀織女星,祈求良緣和美貌。此外,漳州也稱七夕為“婆姐生”,“婆姐”即娘媽的侍女,為直接守護兒童的搖籃和床的神明。按照這一風俗,家中若有未滿十六歲小孩,其父母便需于七夕日將糖飯、海蟹、芋頭、韭菜、龍眼、石榴擺在孩子睡的床上祭拜“床神”,并用“白酒”、肉酒和飯各一碗敬婆姐,并燒“婆姐銀”,以此祈禱孩子平安、聰明、健康成長。

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美食相關文章

2019古代七夕節(jié)的時令美食

2020古代七夕有什么美食

七夕節(jié)的傳統(tǒng)美食

七夕節(jié)各民族風俗習慣有哪些 古人怎么過七夕

七夕節(jié)傳統(tǒng)美食

七夕節(jié)的美食

七夕節(jié)的飲食文化

2019七月初七是什么節(jié)日 七夕節(jié)節(jié)日起源

七夕節(jié)吃什么食物

2019七夕情人節(jié)是中國的嗎,盤點七夕節(jié)品嘗的時令美食

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美食

花朵的芬芳來自綠葉的奉獻,大地的溫暖來自太陽的撫慰,愛情的甜蜜來自你我的真心付出,七夕到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美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美食雞為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過法
    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過法

    七夕又叫“乞巧節(jié)”,那么你知道七夕為什么又叫乞巧節(jié)嗎?一起來看看七夕節(jié)的相關知識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代七夕節(jié)有哪些過法,歡迎大家借

  • 七夕節(jié)的節(jié)日介紹
    七夕節(jié)的節(jié)日介紹

    不求門當戶對,但愿夫唱婦隨。不求愛情完美,但愿比翼雙飛。不求一生富貴,但愿夜夜相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七夕節(jié)的節(jié)日介紹,歡迎大家借鑒

  • 七夕節(jié)民間神話傳說故事
    七夕節(jié)民間神話傳說故事

    七夕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七夕節(jié)的由來是什么?七夕節(jié)有什么故事傳說?七夕乞巧,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七夕節(jié)民間神

  • 七夕節(jié)還有哪些別稱_七夕節(jié)傳統(tǒng)習俗
    七夕節(jié)還有哪些別稱_七夕節(jié)傳統(tǒng)習俗

    說到七夕節(jié),很多人都會想起牛郎織女的傳說吧,七夕節(jié)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情人節(ji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七夕節(jié)還有哪些別稱,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

106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