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生活課堂 > 節(jié)日知識 > 24節(jié)氣 > 小滿 > 關(guān)于24節(jié)氣中小滿時節(jié)的文章

關(guān)于24節(jié)氣中小滿時節(jié)的文章

時間: 炳卓1222 分享

關(guān)于24節(jié)氣中小滿時節(jié)的文章

  在小滿的那一天你身邊有發(fā)生什么讓你有感觸的事情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滿文章相關(guān)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關(guān)于小滿的文章篇一

  節(jié)氣小滿到了,豫東天氣暖和起來,午后時可以用“熱”這個詞了。你看看,風(fēng)南一場北一場,雖不是多大的沙塵暴,熟麥的雛形干熱風(fēng)已暫漏頭角。

  早起,走一段路程,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爽人啊!中午天氣很干燥,人們多么渴望下一場喜雨,農(nóng)時已過播花生的時候了。

  春地和麥田到處都是風(fēng)刮的煩死人的楊絮棉,白花花的,玩童火機一嚓,頓時火苗意風(fēng),一場烈火盡現(xiàn),多可怕啊,后果無法想象。

  公路旁臨時蜂蜜場的人不見了?;被ㄌY了,落下一地。院內(nèi)的老楝樹鮮花正綻放著,盡顯別致風(fēng)彩。村頭大桑樹,椹果已上色,吸引很多山貓嘴小朋友。南地的兩塊油菜已熟,哥嫂忙于收割。鄰里的大蒜棵黃了,去中牟刨蒜打短工的時候到了。

  房前屋后的野草莓紅果鮮艷,惹得鳥兒爭先搶食,正襯和貓兒戲鳥,都湊著熱鬧。微風(fēng)一吹,楊葉嘩啦嘩啦,麥田里有小麥浪,漩渦出現(xiàn)。鳥兒唧唧喳喳地叫著。

  陰歷四月十二到了,下起了中雨,“四月十二濕了老鴰毛,麥打水里撈”。其實農(nóng)民想要雨,心理忌諱這一天。但暫時可以緩解楊絮棉對我們的危害。平時路上到處都是澆麥的塑料水管,橫三豎臥不見了。換來了電動車,機播花生耬。地里人頭攢動,熱鬧極了。

  一道陽光照射,東鄰家的一棵雜交珍珠紅大櫻桃,格外引目。石榴花開了。院墻上的雄雞高聲叫,炊煙漫天飄。

  黃昏,兒童在新路燈的照耀下,捉迷藏,玩花燈,獅滾秀。

  說起街路燈,那是村領(lǐng)導(dǎo)為大家辦的一件大好事。還有村村通公路,抗旱機井,等等!真可謂是小康路上記憶長,前進路上放思想,生活步步高升,好著呢!今小滿有說不完的好事……

  春風(fēng)得意暖神州

  農(nóng)民日子有奔頭

  惠農(nóng)國策連不斷

  咋不瀟灑竟風(fēng)流

  ……小滿真是好心情,喜雨潤無聲

  愿我們的日子,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好起來。

  關(guān)于小滿的文章篇二

  泉水叮咚

  山路彎彎

  我在溪水里抓魚

  你在山崗上放牛

  ——

  昏黃的燈光掛起來

  熱鬧的田野、靜幽的夜晚

  滿天的星星眨著眼

  遠遠的

  閃電照亮天邊,隱約有雷聲

  夜了,人們都休息了

  ——

  這個季節(jié)

  空氣變得濕潤起來

  河水漸漸豐滿起來

  干枯的雙眼淚水朦朧

  豐收的喜悅映在臉上

  關(guān)于小滿的文章篇三

  小滿這天,我正在老家的地里澆麥子。麥子已經(jīng)灌漿,嶺上的已經(jīng)開始泛黃。我掐了幾穗,放在手里搓啊搓,麥芒扎在手心里,開始有些痛癢,禁不住兩手的用力,麥芒和麥糠漸被搓碎,脫離了麥粒,雙手捧著,放在嘴邊輕輕一吹,麥芒與麥糠飄走,剩下綠綠的、綿軟的、飽脹的麥粒,填進嘴里輕輕一嚼,汁漿流淌,滿嘴清香。

  如果身邊有把柴火,把青麥放在火上一燎,麥芒燒掉,麥糠薰黑,里面的麥粒青中泛黃,放在手里或簸箕里一搓,去除麥糠,放進嘴里,細嚼慢咽,會有麥的清醇,汁的甜潤,火的焦香,很是美味。

  水在輕輕流淌,細細地滋潤著麥下的土地,一個個的汽泡從泥土里鉆出來,在水里露個臉兒,又倏地破滅了,就這樣一個個地你擁我擠,你爭我搶地順著水流跳躍著,熱鬧著。麥子貪婪地汲取著這涼爽的滋潤,瞬間來了精神,紛紛直起頭來,噌噌地向上生長。水是用水泵抽出的井水,用膠皮水管漫山遍野地引過來,放在麥垅的地頭上,任其流淌。水涼涼的、清清的、爽爽的,在這艷陽高照的夏日里,掬一捧放在臉上,那種透進骨子里的舒爽,令人神往。

  家里的麥子三分多地,規(guī)則而狹長。家里一共三畝多地,是父母的。父母八十多歲了,身體狀況很不好,幾年前就動員他們轉(zhuǎn)包給別人,可父親就是不同意,只把嶺上較遠的兩塊給哥種,剩下的三分麥地,六分花生地要留著。收種的時候哥和外甥們齊上陣,半天工夫就忙完了。

  父親每天到地里轉(zhuǎn)一轉(zhuǎn),松松土,拔拔草,一上午或一下午的時光也就磨完了。等到收了花生,父親和母親常常在堂屋門口的屋檐下剝花生,剝完的花生米除了自己留下點打油吃,剩下的就你一袋他一袋地分給在城里的我和外甥們啦。至于麥子,就留著碾糊涂面或換燒餅饅頭吃。

  麥子很快就澆完了,我和哥蹲在地頭上抽煙,說些家長里短的話。二子兩口子去了北京干裝修,把地和孩子都留給了咱叔嬸。小偉家?guī)е⒆舆M城做生意,孩子花錢進了城郊的小學(xué)校,花生到現(xiàn)在沒種上,地一直荒著,辣辣蒿、薊薊芽之類的野草長滿了地。

  現(xiàn)在村里人都不待見土地了,種麥子又麻煩,又勞累,很少有人愿意再種。能澆上水的好地塊也都栽上了楊樹,省事,基本上不用侍候它,過上個七、八年也就能伐掉賣錢了。哥說,咱爹的這塊麥地多象這到處是荒草,到處是閑地的田野上的一片獨特的風(fēng)景呀!我說,在這小滿的節(jié)氣里,再也看不到麥浪翻滾,看不到磨鐮霍霍的景象啦。

  舍不得地的也就是咱爹這輩人啦!哥說,也難怪,咱爹從七、八歲開始就趕牛犁地,解放后跟著生產(chǎn)隊在地里勞累了半輩子。八O年起,終于分得了自己的自留地,可繳公糧,繳三提五統(tǒng)的,一年到頭的也剩不下什么,加上咱姊妹幾個相繼結(jié)婚成家,花銷大,沒指望。

  娘沒黑沒白地喂豬羊、養(yǎng)雞鴨,爹不讓自留地里長一棵雜草,見到一棵荒苗趕緊補上,不舍得丟掉一寸地,哪怕是田間地頭,哪怕是壩頂溝底。在山后的那個石坑里,廢了多大勁,出了多少汗,把大到上千斤,小到雞蛋般的石頭一一清走,開出那塊分把大的荒地,一種就是十多年,給咱家收獲了多少土豆、地瓜,多少蕎麥、棉花?哥說著說著哽咽了,我也抹起了溢出眼眶的眼淚來。

  摁滅了煙頭,點燃第二顆煙的時候,哥說,你大順哥春上的時候說沒就沒了,正在地里用薄膜種甜瓜呢,說不行就不行啦,才四十六歲吧!金嶺他爹得了肝上的壞病,從查出來到走也就三、四個月的時間,五十二啦,比我還小一歲呢,屬小龍的。二洪家的群子不聽話,初中沒上完,就跑到青島去打工,四、五年了也沒掙到錢,談了個對象是河南的,三天兩頭地問二洪要錢,最后也沒成,耽誤得這么大年齡了,恐怕媳婦是不好說下了。

  哥就這樣恕恕叨叨地說著,我看著不遠處蹦蹦跳跳,邊玩耍、邊覓食的幾只麻雀,問哥,都小滿了,怎么聽不到布谷鳥的叫聲呢?哥說,這幾年就很少有布谷鳥飛來了。好好的麥地都栽上了楊樹,麥子少了,布谷鳥也不來了。甚至野兔、青蛙、蛇什么的,也很少見了。就是這些以前一年到頭成群飛舞的比地里的坷垃都多的麻雀,現(xiàn)在也只是三、五一群,稀稀拉拉地不多了。

  以前溝邊地頭到處都是,魚蝦伸手就抓的水溝和水坑,也都被慢慢地填平了?,F(xiàn)在漫山遍野的,那里還看得到水溝和水坑?就連以前年年夏天發(fā)大水,一年到頭不斷流的南沙河,也是四、五年沒見洪水啦,沙子被村里賣光了,深坑成了垃圾場。倒是知了龜,也許是地里栽楊樹的多了,要比以前多得多。每當(dāng)夏至一過,家家戶戶吃過晚飯,就拿著手電筒去樹林里摸知了龜,有的一晚上能摸上一、二百個,第二天一早一毛五一個賣給前來收購的人,一個夏天能得不少錢呢!

  我沒有仔細地想過這些動物為什么會減少,更沒有想過有一天它們會不會消失。就象我小時候熟悉的布谷鳥,在這小滿的節(jié)氣里,本該是“布谷布谷”的日夜鳴唱的,現(xiàn)在在這山野麥地旁卻聽不到任何的聲響,因此心里總象少了些什么似的,象翻山越嶺地去見老朋友,老朋友卻不告而別地遠走了。也象久等該來沒來的老同學(xué),心里總是失落落的。

  知名作家孫繼泉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小麥日記》里寫道:“布谷是與北方的麥子有血親的一種鳥。每到麥子泛黃時節(jié),它就準時飛來了。布谷叫起來,像鼓點似的,急急切切,不舍晝夜。小麥是在布谷的叫聲中成熟的。人們在布谷聲中割麥揚場,吃散發(fā)著新麥醇香的饃,在樹下的蔭涼里打瞌睡。布谷是人們夏日生活的背景音樂。在這樣的背景中,人們活干得下勁,汗出得舒暢,呼嚕打得均勻,夢做得甜美?!?/p>

  孫先生在《歸來吧,布谷》一文里說:好幾次到麥地里去,看到空中飛翔的喜鵲,心想布谷該來了。要是布谷在空中飛,一路飛一路叫“布谷——布谷——布谷布谷?!痹摱嗝春?

  十年前, 孫先生在寫《小麥日記》的時候,到麥地里去了很多次,孫先生說:“曾經(jīng)連續(xù)三年,我都是在5月8日這一天聽到布谷鳥的叫聲。后來,我留意了一下,有時候是9日,也有時候是10日,最遲13日?!笨墒?,今天已是5月20日,小滿節(jié)氣,正該布谷鳥歡唱的時候,怎么不見布谷的影子呢?

  布谷鳥是從哪里來的,麥收之后,它又會去哪里呢?這神奇的鳥兒,就象這小滿節(jié)氣一樣,該哪天來就哪天來,該哪天走就哪天走,多少年了,一點也不耽擱的!只是現(xiàn)在小滿到了,布谷鳥卻失約不來了。是怨這老朋友爽約,還是怪人們不珍惜土地,不好好種糧呢!

  我不知道,哥也不知道,當(dāng)我們接上最后兩顆煙的時候,哥說,走吧!于是,我們站起,拍拍身上的麥芒和草屑,向村里走去。身后,是父親堅持留下來的那片窄窄的、孤單的麥地。麥地的不遠處,那片荒蕪的土地上,蒺藜秧、野地黃、掃帚草正在瘋長。幾只麻雀站在小樹般高的野莧菜上嘰嘰喳喳地鳴叫著,并不停地四處張望,不知它們在盼望著什么,還是在尋找著什么。

1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