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關(guān)于立春的由來
每年的公歷2月4日左右為立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jīng)315度,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表示春季開始,萬物有了勃勃生機,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2關(guān)于立春的由來,希望大家喜歡!
立春的由來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氣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jié)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在氣候?qū)W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C—22°C的時段。
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只知道打獵,不知道種田,常常是饑一頓飽一頓,生活很苦。后來,出了個神農(nóng)氏,嘗百草分五谷,人們才開始種莊稼,生活慢慢好起來。所以,前后五帝都很關(guān)心農(nóng)事,到了周朝的時候更把務(wù)農(nóng)的事提到朝議上,責令地方官每年舉行迎春儀式,與民同耕。
傳說那時的儀式很隆重,在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洗完澡,穿上素服,不坐轎子不騎馬,步行到郊外,聚集鄉(xiāng)民,擺桌上供,燒香磕頭,并在供桌前做一個象征春牛的土牛,讓衙役扮做象征豐收的勾芒神舉鞭去打,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
立春的特點
到了立春的時候,人們明顯感覺到白天變長了,溫度升高。這個時候剛好處于冬春交際的時間,農(nóng)作物長勢很快,對于水的需求很大。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
立春的習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yù)演,俗稱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立春后,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喜歡外出游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送春
立春這天,民間藝人會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送往各家各戶,謂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nóng)事。
3、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jù)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
4、籍田禮
古代在立春日舉行的籍田禮,籍田的內(nèi)容包涵有對地母的祈求。在籍田儀式后聚飲,這是后世“團拜”和“賀年”的一種雛型的儀俗。
5、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tǒng)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涂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shè)立香案,頂禮朝拜。
6、鞭春牛
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后來一直保存下來,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7、吃春餅、春卷
立春這一天,潮汕民間還有吃春餅、春卷一俗。據(jù)《四時寶鑒》說:“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春餅是以麥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餅,以豆芽、韭黃、粉絲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著食用。春餅的特點是薄而軟,形狀根據(jù)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8、咬春
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講究要買個蘿卜來吃,叫做咬春。因為蘿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講究時令吃食,立春這天要吃春餅,吃春餅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盤的,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里吆喝:蘿卜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卜給孩子咬咬春。
2022關(guān)于立春的由來相關(guān)文章:
2022關(guān)于立春的由來
上一篇:2022立春養(yǎng)生食物
下一篇:立春節(jié)氣的寓意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