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寒露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大全
寒露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jié)氣,在每年10月7日~9日,這個時候人們明顯感覺到天氣越來越干燥,日益寒冷,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2寒露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大全,歡迎閱讀!
寒露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
氣溫降得快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jié)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qū)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
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qū)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qū)、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qū)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節(jié)氣6大習俗
1、吃花糕
由于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jié)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ǜ庵饕小安诨ǜ狻?、“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干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干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2、觀紅葉
寒露時節(jié)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游的重頭戲。秋風颯颯,黃護葉紅。寒露過后的連續(xù)降溫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3、飲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jié)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qū)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jié)。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釀制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yǎng)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4、登高
眾所周知,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由于重陽節(jié)在寒露節(jié)氣前后,寒露節(jié)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jié)氣的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壽”。古時登高源于“避禍”。
5、吃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四時養(yǎng)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于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6、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兒的高潮期。蟋蟀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蟋蟀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據記載,斗蟋蟀兒始于唐朝天寶年間,南宋權相賈似道,“少時游博無行”,掌權后尤喜促織之戲,還專門寫了一本書《促織經》。明朝宣德皇帝也愛斗蟋蟀兒,致使一只好蟋蟀兒價至數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兒,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寒露飲食禁忌
1、忌無病亂補
我們有些人會認為吃一些補身體的東西就對身體一定有好處,但其實這句話是片面的。我們在沒有病的情況下,還是不要亂補為好,既浪費錢,又對身體沒有好處,甚至對身體還會造成損害。所以切忌無病亂補。
2、忌虛實不分
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yǎng)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qū)別,但起碼用膳應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lZl干,口苦,口臭,大便于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4、忌以藥代食
雖然藥物作用快,但是,藥補是不如食補的。是藥三分毒,藥物雖然能夠快速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但是它還是隱藏著一些輕微的毒素,雖然對人體的影響不是很大,但長期如此,其影響便會加劇。而很多食物都是由治療作用的,比如芹菜可以治療高血壓,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注重食補才對。
寒露時節(jié)的飲食起居
1.適時添衣,腳不外露
諺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边@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jié)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jié)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時節(jié),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于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鞍茁渡聿宦?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yǎng)身之道,而“一場秋雨一場涼”,提醒我們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fā)季節(jié)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2.早睡早起,不要貪睡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初秋南方有些地區(qū)白天氣溫高,電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條件許可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讓環(huán)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其原因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于形成血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痹缗P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分時調養(yǎng),確保健康。
3.少吃辛辣,早粥晚湯
“寒露”時節(jié)起,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從中醫(yī)角度上說,這節(jié)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fā)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會毛發(fā)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yǎng)生的重點是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
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晚餐則最好喝點湯。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涂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干裂。
4.樂觀豁達,排除憂郁
精神調養(yǎng)也不容忽視,由于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wěn),易于傷感的憂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因勢利導,宣泄積郁之情,培養(yǎng)樂觀豁達之心是養(yǎng)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5.五形人的寒露養(yǎng)生
中醫(yī)的傳統理論以五行理念將人的體質分成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人。各種體質的人對季節(jié)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調養(yǎng)前應找準自己屬于哪種體質。絕對典型的五行人比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原理,大多數人可能兼具兩個臨近的五行體質特點。
寒露有什么吉祥寓意
寒露的寓意很簡單,指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氣溫逐漸下降。
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jié)氣,寒露節(jié)氣后,晝漸短,夜?jié)u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jié),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干燥;北方廣大地區(qū)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時節(jié)菊花盛開,為除秋燥,局地有飲“菊花酒”的習俗,又因與農歷九月重陽相近,這一習俗與登高賞菊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jié)。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jié)氣,“寒露”是深秋的節(jié)令,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出現“寒”字。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寒露節(jié)氣過后,晝漸短,夜?jié)u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氣較為干燥。寒露節(jié)氣一般與重陽節(jié)在時間上相近,寒露后有登高之俗。寒露時節(jié),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均已進入季秋,東北和西北地區(qū)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區(qū)一般已開始降雪。所以寒露這個節(jié)氣現實深秋已經開始冬天即將來臨。
2022寒露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