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端午節(jié)煮粽子多長時間
2023端午節(jié)煮粽子多長時間-端午節(jié)煮粽子
2023端午節(jié)煮粽子多長時間推薦大家進行采納。而端午節(jié)在中國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是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各地會籌備各種民俗活動,那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端午節(jié)煮粽子多長時間,歡迎大家查閱。
2023端午節(jié)煮粽子多長時間
粽子煮四十分鐘到兩個小時能煮熟。
煮粽子時冷水下鍋即可。粽子煮熟后將其放置在鍋中燜上十分鐘,粽子的口感更軟糯。粽子的粽葉在使用前需要放入熱水中浸泡十分鐘左右,在用刷子刷洗干凈其表面的雜質(zhì)。煮熟的粽子,過夜保存時要將其放入冰箱中冷藏。
煮粽子注意事項
1、水面高出粽子。在煮粽子的時候,水一定要瞞過粽子以上2寸左右的位置,因為粽子在加熱的時候會膨脹,若是水面不夠高的話,粽子很容易高出水面,從而高出水面的部分會煮不熟。
2、不要急于出鍋。煮完粽子之后,先不要將粽子急于出鍋,可以用鍋中的余溫繼續(xù)加熱粽子,加熱大約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拿出來了,這樣煮出來的粽子口感會更加綿軟,而且可以確保粽子已經(jīng)熟透。
包粽子的葉子叫什么?
1、蘆葦葉
蘆葦葉,禾本科蘆葦屬,一般生長在河邊,沼澤,海灘等有水的地方,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蘆葦葉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用于包粽子的一種葉子。在北方,蘆葦葉可以說是承擔(dān)起了包粽子的大任。
2、箬竹葉
箬竹葉,禾本科箬竹屬,該屬大約有35種,大部分都可以用來包粽子,比較常見的有闊葉箬竹,粽粑箬竹,湖南箬竹,廣東箬竹等。箬竹葉是長江流域及以南的廣大地區(qū)最常用的粽葉。
箬竹葉自帶竹子的清香氣味,而且葉片寬大,柔韌性好,一般用一兩片就能包粽子,并且箬竹葉本身含有殺菌防腐的物質(zhì),使得包好的粽子在常溫下能保存3-5天,具有如此多的優(yōu)勢,箬竹仿佛就是為包粽子而生,在端午節(jié)前后都是比較搶手的。
3、玉米葉
玉米葉是包裹在玉米表面的葉子,一般有多層,玉米葉帶有獨特的香味,人們經(jīng)常將其清洗干凈,保存下來,用在平時制作美食的過程中,常見的有玉米烙,有的人甚至將玉米葉代替籠布來使用,天然又環(huán)保。
玉米葉也是可以用來包粽子的,其本身具有質(zhì)地柔韌,葉片也比較寬,用來包粽子非常方便,而且包好的粽子煮熟后帶著玉米的香味兒。
4、竹筍殼
筍殼,一般是指毛竹筍殼,在浙江、福建、湖南、四川、重慶、河南等省份比較常見。在毛竹生長的過程中,外殼會自然脫落,散落在地上,端午前后,人們會到竹林里撿拾掉落的筍殼。回家以后,先在水中充分浸泡,然后洗干凈,再經(jīng)水煮,就可以用來包粽子了。筍殼的體型又寬又長,厚實而且柔韌性好,一張筍殼就可以包成一顆粽子。
用筍殼包好的粽子,帶有天然的竹子香味,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筍殼是可以反復(fù)利用的,吃完的粽子,再將筍殼沖洗清洗干凈,平時想吃的時候或是等到來年端午節(jié),還可以繼續(xù)使用。
5、一葉蘭
一葉蘭,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蜘蛛抱蛋,是百合科蜘蛛抱蛋屬,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由于其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所以在很多地區(qū)作為綠化植物或室內(nèi)綠植來養(yǎng)護。一葉蘭用來包粽子主要流行于云南地區(qū),當(dāng)?shù)氐娜藗兿矚g稱其為粑粑葉,在云南的很多大型菜市場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一般什么時候吃粽子?
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吃粽子。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咸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古時候在北方稱為“角黍”,北方產(chǎn)黍,用黍米做粽,角狀,稱“角黍”。由于各地飲食習(xí)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fēng)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粽子食用禁忌有哪些?
1、粽子不宜冷食,一定趁熱食。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鏈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熱后,支鏈淀粉會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卻,淀粉會老化回生,分子間凝固加強,不容易被消化。
2、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幫助吞咽和消化,有節(jié)制的食用,一次少吃一點,可選擇迷你粽子。
3、吃粽時應(yīng)該搭配涼拌青菜、水果沙拉,緩解腸胃不適。
4、如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選白米粽,別蘸糖,不要吃得太甜。
5、有膽結(jié)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黃粽等脂肪、蛋白含量過高的粽子。
端午節(jié)粽子的起源
千百年來,端午食粽的風(fēng)俗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粽屬于“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jié)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逢年過節(jié)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tǒng)習(xí)俗。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
史上跟粽子沾邊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西晉周處所寫的《風(fēng)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xié)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濒兆畛跏怯脕戆菁雷嫦群蜕耢`,具體起源年代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