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吃青團是為什么
清明節(jié)吃青團是為什么?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那么,清明節(jié)吃青團是為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吃青團是為什么
清明時節(jié)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寧波叫青團,蘇州叫青團子,杭州叫青團子或清明團子,南京稱清明團或春團,溫州叫清明餅兒,金華叫清明果兒(月牙形的叫清明餃兒)。
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nèi)牖\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吃青團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jié),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nóng)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nóng)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位農(nóng)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nèi),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吃青團注意事項
1、務必先加熱后食用。因為青團中的糯米冷卻后輕易反生,極不利于消化,而且其中的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也會被破壞。
2、最好與竹筍或馬蘭頭一起吃,這些食物在一起吃可以加快青團的消化和營養(yǎng)的吸收。
3、絕對不要和肥肉混吃,糯米這樣的難消化食品假如與油脂混雜在一起則會加重腸胃負擔,極輕易引起消化不良。
4、最好食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因為這些食品可以減少腸胃道消化青團等糯米食品的消化負擔,有利于青團在體內(nèi)的吸收。
還要吃什么
1、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jié)客家人必備的傳統(tǒng)小食。首先是將采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放鍋中煮熟后撈起,瀝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后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后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后即可出爐。
2、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當?shù)厝朔Q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曲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時節(jié),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節(jié)。在泰寧,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鮮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guī)矩。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