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生活課堂 > 節(jié)日知識 >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 除夕 >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嗎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嗎

時間: 芷若1077 分享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嗎

  除夕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象征著團圓、和諧。你知道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嗎?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告訴你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嗎,一起看看吧!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嗎

  除夕,也稱大年夜,舊語也稱為“年關(guān)”,是農(nóng)歷歲末的最后一晚,與歲首正月初一相連。除夕是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國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日,因常在農(nóng)歷(夏歷、陰歷等)臘月三十,民間俗稱“年三十”,這天晚上稱為“除夕”。

  除夕節(jié)的來歷

  除夕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指農(nóng)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jié)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qū)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據(jù)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fēng)土記》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qū)的農(nóng)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各地除夕的風(fēng)俗

  北京:祭祖、接神、接灶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臺灣:過年日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后,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后,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湖南:“朝財進寶”

  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后出門拜年。稱為“拜年無大小”。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準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征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征魚米豐收、五谷豐登;紅棗、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會招財進寶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yù)先弄熟,稱為“壓歲”。

  福州

  做小歲、祭拜至少一整天

  福州人都知道,除夕又叫“做大歲”,而在除夕的前一天晚上,是老福州們“做小歲”,也就是祭祖宗拜天地的時候。依伯依姆們說,祭祖宗,擺祭品是件很繁瑣的事,要一整天的時間,做小歲為的就是一家人能在年三十的晚上好好團聚。

  “做小歲”這天一項重要的活動是(祭拜),早上到祠堂的大廳祭、中午到家里的大堂祭,下午還要到房間里祭……在厚厚的蒲團上,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拜”好像沒完沒了,屁顛屁顛跟在大人后面的小孩童卻樂此不疲。

  祭灶

  臘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節(jié)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即官家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祭灶”要供灶糖、灶餅,按傳統(tǒng),灶糖灶餅是外公外婆送的。有幾個外甥就送幾包,還要加“花面殼”。

  分年。祭灶后,春節(jié)便拉開了帷幕,廿五日后開始蒸年糕,置辦年貨,備雞、鴨、魚、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謂之“分年”。

猜你喜歡:

1.2017年春節(jié)有大年30嗎

2.2017年除夕祝福語

3.除夕時間是幾號

4.關(guān)于除夕夜的說說

367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