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資料簡介相關(guān)信息
北京天安門是我國的首都,在我國天安門是一處很出名的旅游景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北京天安門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北京天安門簡介
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藝術(shù)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設(shè)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筑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萬歲”的大幅標語。
民國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月,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里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由此被設(shè)計入國徽,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北京天安門歷史沿革
元朝
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詔令以燕京作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為大都。元大都從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興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成,歷時18年。大都城從里至外分別是宮城、皇城和大城。
明朝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大將徐達統(tǒng)率軍隊攻克元大都,更名為北平。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燕王朱棣將北平改稱北京,暫稱“行在”(皇帝在外時的行都)。就位后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
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征召全國各地能工巧匠,開始大規(guī)模重建北京城。其時,江蘇省蘇州府吳縣香山人蒯祥奉命設(shè)計建造皇宮,負責設(shè)計和組織施工作承天門。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承天門建成,為一座黃瓦飛檐的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因建造時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門,故命名承天門。牌坊正中高懸“承天之門”匾額。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頒詔正式遷都北京。
明天順元年(1456年),承天門遭雷擊起火被焚毀。
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由蒯祥設(shè)計并領(lǐng)銜重建了承天門。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門,只是由原來的東西寬5間、南北進深3間,擴大為寬9間、進深5間,形制上由原來的牌坊式改建成宮殿式。承天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是當時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門樓。本次重修,也奠定了今日天安門的形制。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軍攻占京城再次被毀。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門。
清朝
清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臨下令在原址廢墟上大規(guī)模改建,并更名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滴跄觊g又經(jīng)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轟天安門。
建國以后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一致決定:整修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 當時的北平市政府動員全市人民對市區(qū)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清理,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國誕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 毛澤東率領(lǐng)黨、政、軍和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的負責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2年,北京市第四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會,決定較全面地修繕天安門城樓。這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近260年以來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工程。
1956年,對城樓東北翼角及劈裂、脫樣的角梁進行了翻修,接長了城臺欄桿扶手。為確保天安門的絕對安全,1957年8月至9月,有關(guān)部門在對天安門城樓進行防雷工程全面檢查的基礎(chǔ)上,在頂部安裝了避雷設(shè)施。
1966年4月,邢臺地震發(fā)生地震后,政府組織力量對城樓內(nèi)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腳木、草架柱進行了加固,將部分傾斜的梁柱等構(gòu)件進行了拉結(jié),并增加了鐵箍。
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為徹底解決天安門城樓幾百年來積存下的種種問題和不安全隱患,國務(wù)院和北京市委決定將舊城樓拆除,按原規(guī)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天安門城樓。重建的天安門城樓實際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此次重建將原勾頭滴水瓦頭的龍紋改為葵花紋,將原大點金旋子彩畫改為金龍和璽彩畫,枋心繪西番蓮,且將大木改造。
1980年,又一次大修,按9度抗震能力設(shè)計施工。
1984年,有關(guān)技術(shù)部門對城樓防雷設(shè)施進行了重點檢查和遙測,增加了防雷引下線。
1988年,城樓開始對公眾開放。
1991年,天安門城樓上裝置了238組立面泛光照明設(shè)備。
1992年,為迎接黨的“十四大”勝利召開,又在城樓上安裝了14道光芒四射燈。
1994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對天安門及兩側(cè)紅宮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粉刷,新式大紅燈籠取代了舊燈籠,更換了城樓地毯和大廳內(nèi)壁畫,廳內(nèi)的紅漆木柱、菱花格窗也全部進行了油飾。
2009年,天安門城樓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展開修繕。此次天安門城樓修繕工程將主要以對梁柱、屋頂?shù)炔课坏闹匦路鬯⒑?a href='http://regraff.com/huahua/caihui/' target='_blank'>彩繪為主。
2011年國慶節(jié)前,天安門進行每年例行圍擋施工,通過施工,工人還將檢查天安門城樓主體部分是否有開裂、漏水等情況,然后進行修補。此外,還將對天安門城樓、東西紅墻等進行外墻粉刷。
2012年,為迎接國慶節(jié)和黨的“”的召開,天安門城樓紅墻將被重新粉刷。
2013年5月2日至6月6日,經(jīng)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天安門地區(qū)管理委員會對天安門城樓實施“琉璃瓦屋面除草、清壟維護保養(yǎng)工程”施工。院內(nèi)地面將進行鋪裝改造,解決地面防滑和破損問題。
北京天安門建筑特點
結(jié)構(gòu)形制
天安門位于北京城的傳統(tǒng)的中軸線上,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大。 明清時,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高為33.87米;1970年翻建后高達34.7米。
城樓
天安門城樓為中國傳統(tǒng)的重檐歇山頂建筑,即由四個傾斜的頂面、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垂脊下端折向的一條)和兩側(cè)傾斜層面上部轉(zhuǎn)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墻面組成,形成兩坡和四坡屋頂?shù)幕旌闲问?。故?ldquo;八檐九脊”之稱。 城樓為木結(jié)構(gòu)建筑,大殿飛檐下是排列有序的斗拱和梁枋。斗拱為中國傳統(tǒng)木構(gòu)架體系中獨有,是斗形木弓形橫木組成的具有翹、昂、拱特點的木制構(gòu)件。梁枋又分額枋、檐枋,斗拱下面是額枋,上面彩畫和金龍圖案,柱子之間的構(gòu)件叫檐枋,會有金龍和璽圖案。
城樓的主體建筑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重檐歇山式,黃琉璃瓦頂?shù)奈《氤菢?,東西面闊九楹,南北進深五間,取“九五”之數(shù),象征皇帝的尊嚴。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門窗。城樓內(nèi)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大殿內(nèi)有60根直徑為92厘米的紅漆木柱,承受著屋頂建筑大部分重力。排列整齊,柱頂上有藻井與梁枋,繪著金龍吉祥彩畫和團龍圖案。正面的36扇門窗為中國傳統(tǒng)的菱花格式,屋頂上的天花藻井畫的是團龍圖案,在殿廳堂縱橫交錯的梁枋上繪的是金龍和璽彩繪;17盞古雅的大型宮燈,最大的那盞稱為主燈,有8個面,全高6米,直徑2.8米,重約450公斤;其余16盞為6個面的輔燈,每個高6米,直徑2.2米,重約350公斤。每盞燈上的角各有一盞傘形小燈。地面鋪的全是金磚,面積約2000平方米。屋頂?shù)恼古c垂脊上裝飾著螭吻、仙人、走獸。
下層是高13米的朱紅色城臺,四周環(huán)繞琉璃瓦封頂?shù)陌珘Γ虏渴?.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須彌座臺基,座上為高10多米的紅色墩臺,以每塊重達43千克的大磚砌成。城樓基座周圍有漢白玉欄桿、欄板,雕刻著蓮花寶瓶圖案。
城臺
城臺的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東西兩側(cè)各有一條長達百級供上下城樓用的梯道,俗稱馬道。還有5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最大,高8.82米,寬5.25米,唯有皇帝可以進出。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巨大的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兩幅大型標語。
城門特征
天安門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萬歲”的大幅標語。懸掛的毛澤東畫像造型典雅,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的代表作。
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
每天天色漸亮時,《歌唱祖國》樂曲響起,由36名國旗護衛(wèi)隊隊員和62名軍樂隊隊員組成的升旗隊伍走出天安門、踏上金水橋、穿過長安街。
當?shù)谝豢|陽光掠過地平線,照耀天安門廣場,國旗班戰(zhàn)士在此刻按下電動按鈕,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 2分零7秒后,在太陽躍出地平線的一剎那,五星紅旗升至旗桿頂端。
自2012年元旦起,每月1日各界游客均可報名在觀禮臺觀看升旗。據(jù)北京市旅游委統(tǒng)計,來自民主黨派代表、高等院校學生和中外游客的3000多人在這里觀看升旗儀式。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