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川楝子的功效與注意事項
對于多人來說,川楝子這種中草藥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卻有很大的用處,那么大家知道炒川楝子的功效嗎?接下來學(xué)習(xí)啦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川楝子吧。
炒川楝子的功效
【英文名】 FRUCTUS TOOSENDAN
【拉 丁 名】Fructus Toosendan
【別名】金鈴子、川楝實
【來源】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
【源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可達10米。樹皮灰褐色,有縱溝紋,幼嫩部分密被星狀鱗片。葉互生,二至三回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夏季開紫色花,腋生圓錐狀排列的聚傘花序。核果大,橢圓形或近圓形,長約3厘米,紅色或栗棕色,有光澤,核堅硬木質(zhì),有棱,6~8室。種子3~5粒。
【制法】 川楝子: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炒川楝子:取凈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黃色。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2~3.2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少數(shù)凹陷或皺縮,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zhì),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松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zhì)堅硬,兩端平截,有6~8條縱棱,內(nèi)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氣特異,味酸、苦。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舒肝行氣止痛,驅(qū)蟲。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炒川楝子的治療功效
1、炒川楝子可以治肝胃脹痛
川楝子是一種中藥材,因為性寒,所以可以治療因為肝胃氣滯化熱而導(dǎo)致的肝胃脹痛的癥狀,可以行氣止痛去肝火,止脹痛的時候需要服用炒制的藥物,而殺蟲的時候,就需要生吃了,可以與檳榔、鶴虱等一同食用。
2、炒川楝子有驅(qū)蛔蟲作用
有效成分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強,與山道年相比,作用緩慢而持久。低濃度(1:5000-9000)川楝素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jié)段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xiàn)為自發(fā)活動增強,間歇地出現(xiàn)異常的劇烈收縮,運動的規(guī)律破壞,持續(xù)10-24小時。被認(rèn)為川楝素是對蛔蟲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還能使蟲體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謝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應(yīng)求而導(dǎo)致收縮性痙攣而疲勞,最后使蟲體不能附著腸壁而被驅(qū)出體外,因此臨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蟲時間較遲,約24-48小時,排出蟲體多數(shù)尚能活動。
3、炒川楝子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記錄膈神經(jīng)放電和膈肌肌電,觀察川楝素對呼吸的作用,結(jié)果表明,大劑量川楝素(2mg/只,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對中樞的抑制作用。延腦呼吸中樞部位直接給川楝素(0.01-0.15mg/只)的實驗支持上述結(jié)論。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對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輕微的對抗作用。川楝素對清醒家兔皮層自發(fā)電活動未見明顯的影響。
4、炒川楝子有抗肉毒中毒的動物的作用
川楝素對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時內(nèi)給藥治療,其存活率可達80%以上;對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時治療,可治愈半數(shù)以上;對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護作用;與抗毒血清合用,可明顯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經(jīng)一肌肉接頭處對抗肉毒的阻遏作用。山慈菇含秋水仙堿,作用與亞砷酸相似,出現(xiàn)類似砷中毒的癥狀。
食用炒川楝子的注意事項
川楝子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實。本品呈類球形,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少數(shù)凹陷或皺縮,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zhì),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松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
適宜人群: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適宜。
猜你感興趣:
1.川楝子的常用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