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學化妝 > 美容知識 > 排毒養(yǎng)顏 > 腸道排毒喝什么茶

腸道排毒喝什么茶

時間: 保燕704 分享

腸道排毒喝什么茶

  正確的飲食,能有效清除腸道毒素,平時喝茶也能給腸道排毒,那么清腸排毒茶有哪些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腸道排毒茶,希望對你有用!

  腸道排毒茶

  1、陳皮烏梅普洱

  陳皮3-5片、烏梅1顆、杭菊普洱茶包1個。將陳皮與烏梅洗凈,陳皮剝小塊、烏梅剪開或壓扁,茶包加500ml滾水泡開,茶色轉為黃色,再加入陳皮與烏梅后蓋住,燜約5-7分鐘即可。陳皮促進腸胃道消化,有助行氣止腹痛,緩解腹脹,烏梅與陳皮偏酸,可促進唾液分泌,有助解渴、改善口鼻干燥。

  2、山楂陳皮決明子

  決明子10克,山楂、陳皮各6克、甘草2片。將陳皮和山楂洗凈,并剝小塊,茶包加500ml滾水泡開,然后再加入陳皮和山楂燜約5分鐘即可飲用。決明子潤腸通便,山楂有助降血脂、幫助消化,陳皮消除腹部脹氣,甘草可使茶飲甘甜,并能保護腸胃。

  3、溫潤清腸茶

  新鮮檸檬1個,黑芝麻10克,核桃仁4個,胡椒粉2克,紅糖適量。檸檬放入加了面粉的清水中浸泡10分鐘,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將黑芝麻、核桃仁搗成粉末,將粉末倒入杯中,加入胡椒粉和適量紅糖,沖入溫水攪拌一下。把檸檬切成兩半,檸檬汁擠入杯中,即可飲用。第二次沖泡的時候,將擠過的檸檬切成片放入杯中,改用沸水沖泡,燜5分鐘后即可飲用,可反復沖泡多次。

  4、桃李清腸茶

  桃仁30個,李仁30個,冰糖10小粒。把桃仁和李仁放入鍋中,用小火翻炒出香味,然后取出搗成粉末。將粉末分成均等的10份,每份配1粒冰糖,分別裝入10個小茶包袋中。每次取一小袋,用沸水沖泡,燜20分鐘后即可飲用。

  5、決明子飲

  決明子6克、麻子仁、綠茶、薄荷3克、麥芽3克。決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氣溢出時取出,候涼。將所有藥材放入杯中,加入500ml滾水浸泡3-5分鐘即可飲用。決明子與麻子仁具潤腸通便效果、綠茶去油解膩、薄荷疏風清熱降火氣、麥芽幫助消除脹氣。

  6、三花陳皮清腸茶

  玫瑰花60克,金銀花60克,茉莉花30克,陳皮60克,甘草30克。全部材料一同分成10份,分別裝入10個小茶包袋中。每次取1袋放入杯中,沖入沸水,馬上倒掉水。再次沖入沸水,燜20分鐘后即可飲用。金銀花和茉莉花可以平肝火、清胃熱,不僅能清腸排毒,還能抑制痘痘的爆發(fā)。

  最好的腸道排毒食物

  1.木耳

  味甘,性平,是排毒解毒,消胃滌腸,和血止血的最佳食物。木耳含有一種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tǒng)內的灰塵、雜質吸附,再排出體處。

  適合癥狀:從事粉塵環(huán)境中工作的人,非凡應多食。

  2.苦瓜

  味甘,苦,性平,是解毒,養(yǎng)顏美容的稀有食物??喙虾幸环N具有顯著抗癌功效的活性蛋白質,能夠煥發(fā)體內免疫系統(tǒng)防御功用,增加免疫細胞活性,掃除體內有害物資。

  適合癥狀:苦瓜雖口感略苦,但余味甘甜,女性應多吃,以利經血調順。

  3.水蘇糖

  是從植物里面提純出的一種功能性低聚糖,非常天然安全。被稱為“體內環(huán)保專家”的身德堂水蘇糖沙棘飲品中含有大量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增強腸胃蠕動和腸內水分,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修復腸道粘膜系統(tǒng),清理腸道內的垃圾,使腸中常清,從而減少消化道問題和皮膚斑點,還您清新口氣。

  4.胡蘿卜

  味甘,性良,養(yǎng)血排毒,健脾健胃的有效解毒食物。與體內的汞離子結合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體內的汞離子的排除。白蘿卜、紅蘿卜、小蘿卜也具有上述功效。

  適合癥狀:用于鉛、汞超標的化妝品或飲食中鉛汞引起的黃褐斑、蝴蝶斑等皮膚問題。

  5.海帶

  味咸,性寒,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排毒食物。海帶中的碘能被人體吸取后,促進有害物資,病變物和炎癥滲出物的排除,同時海帶含有一種叫硫酸多糖,能吸取血管中的膽固醇,并排出體外。

  適合癥狀:甲狀腺腫大和碘缺少而引起的病癥,高血壓、動脈硬化,藥物中毒、浮腫。

  6.糙米

  糙米就是全米保留米糠,有豐富的纖維,具吸水、吸脂作用及相當的飽足感,能整腸利便,有助于排毒。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或來一杯糙米豆?jié){是不錯的清腸排毒方法。

  7.燕麥

  燕麥能滑腸通便,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fā)揮通便排毒的作用。將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打時也可加入其他食材,如蘋果、葡萄干,營養(yǎng)又能促進排便!

  如今環(huán)境污染、電腦輻射、不良飲食習慣等都有可能導致人體產生各種生理垃圾,毒素長期在體內堆積,則會導致面色灰黃、便秘、痔瘡等系統(tǒng)疾病。因此,怎么排毒讓你氣色更好,成為不少女性關注的健康話題。

10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