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故事大全 > 故事 > 比從前更誠惶誠恐的董倩故事(2)

比從前更誠惶誠恐的董倩故事(2)

時間: 盈承633 分享

比從前更誠惶誠恐的董倩故事

  越做越覺得如履薄冰

  憑著勇于挑戰(zhàn)的拼搏精神,經(jīng)過十幾年的磨煉,董倩才有了今天的睿智、成熟和干練。

  1999年,董倩第一次參加澳門回歸大型直播節(jié)目,她以鎮(zhèn)定自若的心理素質出色地把握了現(xiàn)場。2000年,她加入“新聞調查”當記者,照例做得很好。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只有完成了‘東方之子’的積淀,通過在‘東方之子’的鉆研、訓練、提高,才能進入‘新聞調查’這一更高的層次,我才有相對自如一些的采訪功力。”

  現(xiàn)在,她成了“新聞1+1”的當家主持人。

  “從做現(xiàn)場記者到進入演播室做主持人,我的速度比別人可能快了些,但既然受命于此,就要盡力干好。”這是董倩的一貫風格。

  看她的節(jié)目既不大起大落,也不驚心動魄,但是很有厚重感。鏡頭前覺得很平淡,看完以后卻覺得有深度。不懂就問,不懂就學,每做一期節(jié)目,在所涉及的專業(yè)領域內做足準備,這體現(xiàn)了董倩科學、客觀、理性的工作態(tài)度。

  面對一些批評的聲音,董倩笑著說:“有了批評,這說明有人看我的節(jié)目了,有人注意我了!人應該換一個角度看待批評,把它貼到墻上,隨時提醒激勵!”

  生活中的董倩,真誠樸素,仍帶著些“學生氣”。

  “我只是電視節(jié)目制作眾多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實,電視有時候挺不公平的,有那么多人參與了電視節(jié)目的選題、策劃、編輯工作,最后觀眾記住的卻往往只有露臉的公眾人物。”

  那天,董倩應邀與網(wǎng)友進行在線交流。她對網(wǎng)絡主持說:“你瞅我的頭發(fā),我自己剪的,一剪子下去就成這樣了!”主持人樂了。又有網(wǎng)友問她一個問題,她脫口而出:“我這個豬腦子,我怎么想不起來那時候采訪的是誰了呢?”

  從重點大學到新聞評論部,一路在“人尖”中打拼的董倩,雖然親歷了眾多重大事件,越來越被觀眾和業(yè)界認可,但董倩卻有著出乎意料的謙虛。

  董倩的父親是從山東農村出來的,他經(jīng)常用一些農諺教育董倩:稻子熟了腰彎著。

  董倩曾說自己“不如張泉靈聰明,不如柴靜有口才,不如白巖松深刻”,“我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才能維持跟那些優(yōu)秀的人一樣的水平。”

  她說這些話,沒有絲毫的矯情。

  她坦言:“真是越做越覺得如履薄冰。按說每做一個節(jié)目我都應該增加自信,但問題是兩方面的:一方面,的確是培養(yǎng)了自己的自信,知道在面對采訪對象的時候,應該調整到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我比以前自信了;另一方面,我比以前更誠惶誠恐、謹小慎微,因為我知道要采訪得好太難了!怎么能深入事情的本質、核心,挖掘到真實情況,其中的學問太深了!”

  讓對方覺得你配坐在他面前

  董倩是一個很用功的人。

  董倩覺得要想采訪成功,首先氣勢上不能輸,一定要讓被采訪者眼里有你。為了做到這一點,采訪前的功課便不能不做足。“如果你的提問不準確,或者說你的提問不夠水準,讓對方覺得你不具備與他們對話的資格,那么他們很可能就會敷衍你。”

  董倩從不吝惜花在工作上的時間。為了做好一期節(jié)目,董倩常常“預習功課”到深夜。有一次,她把編導準備的半尺厚的資料帶回家,眼看著天黑了,又到了天漸明,人們又離家上班了,她還在工作。整整一天一夜,董倩從材料堆里完成了滿意的采訪提綱。

  “一個節(jié)目成功與否,跟你的準備是成正比的。再得心應手的片子,你輕視了它,一樣效果不好,因此我會重視每一個片子。”

  她不給自己任何懈怠和輕慢工作的理由。

  “當面對專家的時候,沒有任何東西為你遮丑:他們的目光直視你,讓你無處躲藏。如果你沒有能力與他們對話、過招,那就是一場不對等的談話,根本沒有辦法深入探討問題。”董倩這樣解讀自己的工作,“當主持人能夠把問題最核心的東西抓住,引導專家去分析,專家的精彩,就是主持人的精彩。”

  董倩已經(jīng)成為一個名記者,但她并不想把自己營造成一個明星,她甚至本能地抗拒著這種可能。十幾年面對面的采訪經(jīng)驗,董倩總結出一句話:讓對方覺得你配坐在他面前。

  “不管什么人,部長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謂‘配’,就是讓對方感到‘你懂我說的話’。不因為他是高官就仰視他,也不因為他是普通人就俯視他,心態(tài)要平和。要了解他的處境和他講的內容,要設身處地地站在他的角度考慮。”

  即使是采訪一個犯人,她都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因為她知道,人只有處在被尊重的狀態(tài)下,他才會感覺雙方是平等的,也才會有與人溝通、交流的愿望。

  從最初的迷茫到現(xiàn)在的成功,董倩感觸頗深。不是所有得到機會的人都會成功,因此屬于自己的應對機會的資本一定要雄厚。她告誡年輕人:“你是一個小蘿卜,沒有你的坑,你就得去努力尋找你的坑,找不到,你就變成了蘿卜干。”

22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