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語講義讀后感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但主要記載的還是孔子本人的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論語講義讀后感,歡迎閱讀!!!!!
論語講義讀后感篇一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論語》這本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但主要記載的還是孔子本人的言?!罢撜Z”的“語”,就是言;“論”讀作第二聲,就是整理、編撰的意思?!罢撜Z”也就是經(jīng)過整理和編撰之后的孔子的話。
《論語》有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共五百章左右,約一萬六千字?!墩撜Z》的前十篇稱為“上論”,后十篇稱為“下論”?!吧险摗敝械恼鹿?jié)比較短,“下論”中的章節(jié)比較長。不論是長還是短,都不太好理解,所以有人說:“上論下論難死人。”
《論語》五百章的記錄者,一般都認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墩撜Z》五百章的最后編撰者,從唐代的柳宗元開始,一般都認為是曾子的弟子。曾子弟子眾多,究竟是哪一位呢?有人說可能是子思。子思,姓孔,名伋,字子思,是孔鯉的兒子,孔子的嫡孫,曾受業(yè)于曾子。以子思這種特殊的身份,由他來編定《論語》是很合適的,但也不能完全肯定。
《論語》大概在曾子死后不久,也就是戰(zhàn)國初期,就已經(jīng)編成。后來秦朝建立,秦始皇焚書坑儒,《論語》也在禁毀之列,所以一度失傳。
西漢初年,秦朝的“挾書律”被廢除,先秦時期的書籍紛紛浮出水面,《論語》也重新流傳于世。這個時候的《論語》有三個不同的版本:一個版本流行于魯國地區(qū),稱為《魯論》;一個版本流行齊國地區(qū),稱為《齊論》;這兩個版本的《論語》都是用漢代通行的隸書書寫的。還有一個版本據(jù)說是在孔子老宅的墻壁中發(fā)現(xiàn)的,因為是用先秦的古文字書寫的,所以稱為《古論》。三個版本的《論語》在篇章和文字上都大同小異,不過有些“小異”的地方,對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卻能造成巨大的差異。
西漢末年,有一個叫張禹的儒生,學問和人品都不算好,但機緣巧合,做了太子的老師,教小太子讀《論語》??赡苁菫榱朔奖憬虒W,張禹在《魯論》的基礎上融合《齊論》,編成一部比較簡明的《論語》。后來太子做了皇帝,就是漢成帝,張禹官拜丞相,封安昌侯,這部《論語》也就被稱為《張侯論》。因為書以人貴的關系,《張侯論》成為漢代最通行的《論語》版本,當時曾有“欲為論,念張文”的說法。
東漢末年,出現(xiàn)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學者,叫鄭玄。鄭玄有感于《張侯論》的粗疏,在《張侯論》的基礎上,綜合《魯論》、《齊論》、《古論》,又對《論語》作了重新編定,并作了注釋。鄭玄重新編定的這個版本,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論語》。
從戰(zhàn)國初期子思的最初編成,到東漢末年鄭玄的最終編定,《論語》這本書的結集定型大約經(jīng)歷了六百年的時間。
從漢代開始,《論語》就是讀書人的必讀書?!墩撜Z》的文字比較平易,又有故事和人物,文學性很強,很適合初學。兒童學會認字以后,要先讀《論語》,然后才讀“五經(jīng)”,以后的人讀書都是按照這個順序。
到了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朱熹把《論語》《孟子》這兩部書,還有《大學》《中庸》這兩篇文章,合編在一起,并作了注釋,這就是“四書”?!八臅本幊梢院螅拔褰?jīng)”的地位開始降低。元、明、清三代的科舉考試,都從“四書”中出題,“四書”成了讀書人必讀必考的經(jīng)典教材,《論語》的地位也就空前提高了。
從漢代到清代,在這兩千多年的時間里,《論語》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論語》中的一些語句成了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a href='http://regraff.com/chengyuu/' target='_blank'>成語,《論語》中的一些思想觀念更成為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平民百姓,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論語》的影響和熏陶。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哪一部書像《論語》這樣,對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發(fā)生如此巨大的作用。從世界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來看,只有__的《圣經(jīng)》可以與《論語》相比肩。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
孔子是中國的圣人,《論語》是中國的圣經(jīng)。
論語講義讀后感篇二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這一段更有趣味了?!皫本褪邱R廄??鬃由铣チ耍Y果家里馬圈失火了??鬃踊氐郊依镞吘吐犝f了,他第一句話就問,傷人沒有啊?不問馬。這句話我們要分幾層去理解。在世俗社會,看守馬圈的人都是下人,一般人對這些人是不看重的,人們更看重的是馬。當時的名馬比人還貴重,所以一般人是重馬而不重人。一般人是問“傷馬乎?不問人”??鬃硬蝗唬谝痪湓捑褪莻饺藳]有啊?足見孔子悲天憫人之心,他是把人當人的圣人??鬃幼铌P心的就是人,他把人看作生命宇宙的本體,對人進行了全面的關懷,所以孔子問“傷人乎?不問馬”。這里的馬是被當作財產(chǎn)來對待的,后人有人說孔子沒有悲心,不慈悲眾生,馬就不管了,任它燒,不是這樣子的。這里是把馬當作財產(chǎn)來對待的,是說明孔子重人而不重財,說明孔子的仁者愛人之心,至于孔子的仁愛動物在第七篇《述而》的“不網(wǎng)”、“不射宿”中就反映過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是重財不重人的。在現(xiàn)代社會人被物化的情況更是嚴重。
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迸笥阎?,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殯”指收殮,即給死人安葬??鬃拥呐笥烟F了,死了沒有人去將他收尸,將他埋葬。這時孔子說由我來將他埋葬,幫他辦喪事。這里足見孔子的仁厚,仁者愛人。第二句是講孔子對朋友所送的禮物的態(tài)度。從這句可以看出孔子所崇敬的是什么。“饋”就是送,朋友送的東西、物品,即使是車、馬這樣貴重的東西,也不拜。春秋時候車、馬算是很貴重的。哪怕是送我貴重的車、馬,送房子,但是只要不是祭肉,我都不拜。感激,但不拜。如果送我的是祭肉,國君祭祀了天地、鬼神、祖先的肉送給我了,那我肯定要拜。從這里可以看出不管朋友是貴還是賤,孔子只拜祭肉,是表達他對于天地、鬼神、祖先的誠敬。這兩句是說孔子看重朋友之義。
寢不尸,居不容。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寢不尸”就是睡覺的時候不要像挺尸一樣,尸體是怎么躺的,直挺挺地躺在那里,睡覺的時候不要仰躺,要右側臥。你看人體五臟六腑的分布就知道了,俯睡壓迫你的五臟六腑;仰睡五臟六腑處于癱瘓狀態(tài),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左側睡壓迫心臟,所以右側睡是最好的。佛經(jīng)上講,臥需右側是吉祥睡。
“居不容”有兩種講法。一種講法說“容”就是客,在自己家里不要像客人那樣。做客是很局促的,你在家里邊就不必像做客那樣局促了,要放松。另一種講法認為“容”當儀容,你在家里就不要打扮得那么花枝招展,濃妝艷抹了。
“齊(zī)衰(cuī)者”,“齊衰”指孝服,這里指辦喪事的人,見到辦喪事的人,哪怕是很親近的人,“狎”就是指平時跟你關系非常好,很親密的人,你也要變色,改變?nèi)萆f嚴,要肅穆?!懊嵴摺本褪谴髅弊拥娜耍@個“冕”是指冠冕,是有地位的人,不是說一般戴帽子的人?!邦本褪茄劬ο沽说娜?,你見了這兩種人,即便是常見的和熟悉的,也要很有禮貌?!耙C”當熟悉講,“貌”當禮貌講。
“兇服”還是指辦喪事的人,“式”是車上的一塊橫木,古人在車上釘一塊木頭用于放手,式就是那塊木頭。如果你在車上遇到路邊有辦喪事的人,你要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橫木上,以表哀悼?!柏摪妗保婢褪堑貓D、戶籍這一類的東西?!柏摗本褪潜??!柏摪妗本褪潜池撝鴩业貓D、戶籍的人,對這種人你在車上也要微傾身體表示尊敬。因為他們背負著江山社稷之重。這些都深刻地反映出孔子對人的高度重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百姓民眾深切的關愛和尊重。愛人和愛民,人本和民本,在這里都體現(xiàn)出來了。而這些小事更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孔子那種悲天憫人的儒家情懷。
“盛饌”就是指豐盛的大餐。到人家家里邊,人家給你做了一頓豐盛的飯,你要知道感激?!白兩鳌?,“變色”是指改變臉色,也就是變得很鄭重,“作”是站起來,對主人,對請你吃飯的人,你要鄭重其事站起來表示感激,對人家的勞動成果表示尊重。別人給你做了一頓飯,你坐下就吃,吃了也沒反應,人家就很失望,這是孔子對人心的細膩的洞悉和體察。遇到打雷、刮大風、閃電,這種時候必須神態(tài)很鄭重。古人認為,打雷閃電是天發(fā)怒了,這肯定是人做了不好的事觸怒了天。這里都體現(xiàn)了一個“敬”字,對人敬,對天敬。
論語講義讀后感篇三
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p>
“篤”就是誠篤,是一種深厚的誠實,厚而有力之謂篤。“篤信”,就是信念很誠厚、很堅定。篤信好學是對你所學的東西有一種堅定的信念。你讀儒家的書,就對儒家的精神有一種堅定的信念,這樣的信念才能夠使你進而好學,你的學才會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吧频馈?,就是妥善地保存你的道?!笆厮郎频馈?,就是守住你的道至死。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危邦”指政局不穩(wěn)定的國家,這種國家你不要去。而混亂的城邦你不要去居住,進入危邦就說明你心術不正,進入亂邦是不是你想發(fā)國難財。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比绻煜率?a href='http://regraff.com/jierizhishi/xiaqingming/' target='_blank'>清明的,是政通人和的,你就出來,盡你的才能為國家做事;如果天下是混亂無道的,你就隱藏起來,守住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學者,把道傳下來。這時雖然你不能出來救蒼生,你只有在家里邊緊緊地守住你的學問,守住這個道,待到盛世明世的時候,你再把道拿出來為天下之人所用。你能夠守住它,就是你的了不起之處。前面講守死善道,前后是有因果關系的。因為你能篤信好學,你才能守死善道,故而你能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比绻麌矣械溃氵€貧賤,這說明你在清平盛世還完全無所作為,就說明你自己在情操、修養(yǎng)、道德上有問題,這是可恥的。“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如果在亂世你還既富且貴的話,那你也是可恥的。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冠曉荷、大赤包這些人,在抗戰(zhàn)期間國家混亂之時,投靠日本人,藉此而升官發(fā)財,這種人就是可恥的。自己的國家、民族都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了,他還在那里享受榮華富貴,這是可恥的。
這段話闡明信念、學問、操守與個人的出處去就,也就是一個人的人生選擇的重大關系。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kōng)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p>
“狂而不直”,我們一般認為狂的人可能還比較直爽,因為他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狂,而有一種人“狂而不直”,他很狂,但又不直爽,這種人就有問題了。“侗”就是無知,“愿”當誠厚講,無知而不誠厚?!皭!本褪菬o能,無能還不講信用。如果你無能但講誠信,還比較好,又無能又不誠信,又狂還不直爽,又無知又不誠,孔子說我簡直不知道這些人怎么會這樣。這是孔子極其鄙視的人的幾種品格:無知、無能、心狂、虛偽。
天下萬物,各自的稟性是不齊的,各有各的性。中等以下的人才,他有這種德行就有那種缺陷,利弊是相生的。一般的人,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錯誤是相伴的。比如,動作慢的人,他做工就做得很精細,動作快的人,他又容易馬虎粗糙,所以優(yōu)缺點一般總是相伴的,有是德必有是病。但如果你做得又慢又不好,這就是棄才了。頭腦反應比較慢的人一般比較忠厚,他頭腦反應又慢又奸詐,對這種人簡直就沒有辦法了。
這是孔子用精練短小的語言來概括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問題較嚴重的人的特點,目的還是在警醒大家,不要做這樣的人。
論語講義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