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的國學知識
關于學習的國學知識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國學,很多人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很多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良好教育的熏陶,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學好呢?關于學習的國學知識我們又可以干嘛呢?那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了解。
關于學習的國學知識
國學有許多方面,如果是學習文言文,首先你需要有很好的文言文的功底,直接看白話文,別人的意見會強加到你的頭上,最好先自己理解,有文言文的工地能夠讓你很好的讀懂經典國學的內容
了解一部國學,先了解他的背景,你需要先了解坐著的寫作背景,只有這個樣子你才能夠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才能更好的了解問題,學會知識
由簡到繁,比如學習易經,需要一些五行八卦以及術數(shù)學知識,那么你最好由簡到繁,先學習基礎知識,《弟子規(guī)》,<《三字經》《百家姓》等都是很好的開始,別看不起他們,很有大智慧哦
學會基礎的閱讀方法年可以開始看一些四書五經了慢慢的在加深理解與建議
要學會適當?shù)谋痴b,學習的知識越多,越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在,想當一個有氣質與氣場的人嗎?那么從現(xiàn)在就開始吧。
關于學習的國學知識,我們要知道一定是很有用的。例如: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yǎng)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園長,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個園長的權威,說到底就是"權力+人格"。盡管園長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學者,但是園長要想管理好幼兒園,就要真正地為教職工辦實事,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幼兒園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我鎮(zhèn)組織了對幼兒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兒文明禮貌、愛心、孝心細則,并發(fā)放到家長手中,讓孩子在園在家對照執(zhí)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營造“孝”的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與教育相適應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內外環(huán)境,形成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氛圍。三是圍繞“孝心獻給父母”進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動。
(1)利用重大節(jié)日、生日音樂會等舉行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兒在一周內聽一個“孝”的故事、“愛”的歌曲、“為父母做一項洗刷家務”、“幫父母做一種農活”、“給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務”等。使幼兒學有榜樣,愛有行動,真實的感受父母養(yǎng)育之恩,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的優(yōu)良品質。
(3)做小小“孝子”。組織幼兒開展“我自己進教室”、“我是媽媽的小乖乖”等幼兒活動,讓幼兒通過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形式,學會孝敬爸爸媽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4)評“孝”星。通過一定階段的活動后,組織幼兒及家長召開家園聯(lián)誼會,由教師、家長、幼兒溝通參與為每個幼兒以打星的方式評出最佳“孝”星,進行表彰獎勵。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學習了國學經典后,我認為還可以在我們的活動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guī)》《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幼兒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huán)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布置幼兒園的環(huán)境、氛圍;三是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每個節(jié)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各地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幼兒在接受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促進幼兒園特色辦園。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了解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
學齡前可學哪些國學知識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為一個乖巧、懂事、有修養(yǎng)的人,與其天天教導孩子“這個要這樣做,那個不能那樣做”,重復嘮叨引起孩子反感,還不如讓孩子讀一讀教人“出門在家、待人接物、求學做事”的禮儀規(guī)范——《弟子規(guī)》,俗話說“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教孩子一事怎么做,還不如教孩子一世怎么處。有親子共讀的家庭,因為有了共同的行為準則作語言基礎,親子溝通也不容易出現(xiàn)問題。
再比如《三字經》,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容易記住且有興趣反復誦讀,并能從中學到不少好品質,而且書中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道德等等,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百科全書。
國學啟蒙的發(fā)起者認為,兒童猶如一張白紙,處于生命中吸納力與記憶力最強的階段,而這一階段的人文教育,將形成其一生為人處事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國學經典對寶寶進行道德教育,要有選擇地吸收。畢竟,數(shù)千年積淀形成的倫理道德體系中,也有一些不能與時俱進的內容,“有鑒別”地吸收,才能使寶寶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其次,根據(jù)寶寶的實際情況講國學,并讓他在特定的場景中理解國學。
在給寶寶講解國學時,我們根據(jù)他的理解能力,解釋的深度和廣度也應不一樣。比如“凡是人,皆須愛”,三歲孩子能明白“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就夠了;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跟他講懂得愛就是替他人著想;而十歲左右的孩子應明白尊重和理解一個人也是愛他的表現(xiàn),愛不需要回報。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實實地用國學規(guī)范寶寶的言行,或者說用國學里的格言指導我們做事。因此,讓寶寶跟讀、聽爸爸媽媽講解、背誦國學不是終極目的,關鍵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場景,讓寶寶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當寶寶說話不算數(shù)時,就可以講“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寶寶原本答應媽媽的事,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動畫片后不再看第二集,結果又反悔、耍賴。這時候媽媽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來教育寶寶,意思是說話要講信用,做事要果斷。還有《弟子規(guī)》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即凡是說出去的話,都要以誠信為先,欺騙蒙混或花言巧語是絕對不可以的。這些格言言簡意賅,讀來朗朗上口,寶寶在記誦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接納它們、逐漸養(yǎng)成美德。等到寶寶六七歲時,再系統(tǒng)地教他們誦讀《論語》、《千字文》等典籍。讓孩子明白: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道德的根本,正如荀子所說:“養(yǎng)心莫大于誠”。
最后,沒有寶寶天生就喜歡國學,興趣是需要培養(yǎng)的。
有人說國學很枯燥,很難學,可是學刷牙、學如廁很枯燥,學英語、學彈琴也很枯燥,為什么寶寶也得學呢?為什么寶寶也能學會呢?
興趣是靠培養(yǎng)的,沒有哪個寶寶天生就喜歡認字、彈琴?,F(xiàn)在,大多數(shù)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沒有讀過這些國學經典,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沒有父母的以身作則,家中沒有學習的榜樣,寶寶自然興趣也不大。如果父母能夠靜下心來,每天情感豐富、抑揚頓挫地讀半個小時書,每次都叫寶寶一起來讀,并配上古典音樂,雖然有些調皮的寶寶開始不配合,但是時間一長(父母一定要堅持,而且不能對寶寶發(fā)脾氣),寶寶一定會開始愿意跟著讀了,哪怕他只跟讀5分鐘、10分鐘,家長也要給予適當?shù)谋頁P、肯定,讓他有成就感。平時,可以隨身攜帶《笠翁對韻》、《唐詩三百首》等口袋書,在路上、在車里就可以給寶寶讀,充分利用這些時間,讓路上的時光也能進行國學教育。
如果寶寶對于誦讀不感興趣,家長還可以改變一下策略,將國學教育融入故事和游戲中,設計一些國學手指操、國學武功操;爸爸媽媽還可以表演一些國學故事情景劇,如孔融讓梨、黃香溫席,寶寶一定會興趣大增,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加入。
如此,寶寶就被你慢慢地“哄”進了文化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