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國學知識 > 國學經典 > 國學經典對社會的影響作文(2)

國學經典對社會的影響作文(2)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國學經典對社會的影響作文

  國學經典對社會的影響作文篇二

  何謂國學?本人認為國學就是自華夏民族產生以來人民群眾在生產實踐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受到社會普遍認可的文學。中國歷史號稱上下五千年,自原始社會,到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在華夏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產生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文化瑰寶,而國學就是這其中一顆閃亮的明珠。

  要了解國學,首先要了解它的歷史。國學的記載最早應出現(xiàn)在竹簡、帛或器物上,中國較早的文學著作有《詩經》、《楚辭》,謀略類的書籍有《素書》、《鬼谷子》等,這些先秦時代的書籍歷經千年而不衰,難道不值得我們去研習嗎?秦朝前期由于焚書坑儒、春秋大一統(tǒng),使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百家爭鳴時期產生的許多文化著作付于一炬,這是國學的巨大損失,但還是有一些國學經典保存了下來。秦漢時期是中國的大一統(tǒng)時期,這時候出現(xiàn)了賦文辭藻華麗,語句流暢,顯示了盛世的文學特點。這時候的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后來東漢時期政治凋敝,文人士大夫們片面追求語句的工整對稱,而內容空洞,文學創(chuàng)作走向了下坡。到建安時期,中國北方地區(qū)一統(tǒng),生產生活避免了戰(zhàn)亂的干擾,因而文學創(chuàng)作走向高峰,以三曹和建安七子為首的文人們寫出了大量的詩篇,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抒發(fā)了其雖已晚年仍將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的志向,成為了千古名句。隨后又進入南北朝時期,這時期國學發(fā)展較慢。到了隋唐時期,國家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達,但文化領域的不良風氣已嚴重影響了國學發(fā)展,于是韓愈率先發(fā)起古文運動,肅清文化之風氣,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文人和作品,如《師說》、《將進酒》等。宋

  元以后,國學進入緩慢發(fā)展時期。以上是國學發(fā)展歷史的概況。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的國學經久而不衰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看,國學的存在符合中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和歷史意義,例如在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占據(jù)主導,因而法家學說盛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韓非子 、商鞅。而在和平時期,儒家的“仁、禮”學說受到統(tǒng)治者推崇,漢武帝采取”天下合歸儒“的主張,太學生曾達到三萬之眾。之所以這么做,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統(tǒng)治者教化人民的需要,但總體來說,這時期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國學尤其是儒家學說進入正統(tǒng)地位。由此可見,國學的存在是有其社會基礎的。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未斷絕,雖然在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并且在歷史上有幾次大規(guī)模的文化摧殘現(xiàn)象,但總體上國學根本未曾動搖,中國的國學代代人才濟濟,使國學很好的繼承和發(fā)展下來。而觀其它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羅馬等都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了。國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是中國的軟實力,我們這一代人必須充當好接班人的角色,讓國學傳承下去,這是歷史的要求、時代的要求,或是說中國的脊梁。

  中華文化的存在或者說是國學的存在,是由其自身特點決定的。國學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中華文化本身就固有兼收并蓄的特征。歷史上的孝文帝改革、蒙古族入土中原,都使中華文化呈現(xiàn)出新的特

  征,而不是被消滅或遺棄,因而國學的發(fā)展與之息息相關,國學的存在也是其自身決定的。那么再深究下去,為什么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呢?從地理環(huán)境上看,中國古代文化產生在黃河流域因而被稱為大河文明,該地區(qū)幅員遼闊,土地肥沃,水草出足,而存在決定思維,古代人民樂于生產,愛好和平,反對斗爭,因而我們的文化在受到沖擊時,總是愈發(fā)頑強,國學的發(fā)展恰恰就是明證。

  國學的傳承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而研習國學則是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 責任。無論是從社會來看,還是從歷史或是其自身特點來看,國學的存在都具有合理性。那些認為國學早已過時或不實用的觀點是錯誤的,存在即合理,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事物的產生或滅亡要辯證的否定,事物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需要人為的干涉,試觀今日之“孔子學院“,已遍布全球,難道我們有理由去回避國學嗎?

  國學在21世紀的今天是具有強大的現(xiàn)實的。盡管中國目前在經濟和科技實力上遜色于美國,但中國的文化實力應遠勝美國才對,可事實上卻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有人會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美國的文化有其強大的經濟作為支撐,確實如此,但并不是根本原因。個人認為,自五四運動以來,或新文化運動以來,當時處于對傳統(tǒng)思想徹底決裂的考慮,國人對國學的認識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因而國學的傳承遭到了嚴重的打擊。直到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在意識到傳承國學的價值,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國學大師,如崔鴻褬、

  錢文忠等人。但這時開放的國門使歐美的西方文化滲透到我國,使人們受到了強烈的視覺和心靈沖擊,尤其是資本主義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意思想嚴重危害了人民的思想認識,污濁了社會風氣,使國學的復興受到了很大的挑戰(zhàn)。

  國學,或者說是經典國學,在當今中國應積極發(fā)揚。由于國學有許多都是對人的沒在修養(yǎng)提出要求,如《道德經》、《弟子規(guī)》、《論語》,這在以“和平與發(fā)展作為二十一世紀主題”的今天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它們能夠使社會輿論向更加人性,更加道德的方式去邁進,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但人人都將以法律為界進行社會活動的話,那么社會還有什么人性可言,還有什么道德可言。人人都應有敬畏之心,這敬畏就是對于道德的尊崇,當今中國人在道德上的缺失使人們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不安全感,而國學的復興恰好是解脫這不安全感的最好良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些千古名句就是我們要追求的心靈的那一份安寧?!洞髮W》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心靈上的富足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國學的現(xiàn)實意義就在于對外可以弘揚中華之文明,使國學之優(yōu)秀思想惠及更多的人,對內則是強健國人思想之困弱,以求社會風氣的改變。

  “國學熱”是當今中國人的熱議話題,是啊,我們已將國學棄置了那么多年,是該將它從書柜找出來的時候了。但國學的精神實質被世人真正所接受,還需要我們去沉思,不管怎樣,讓國學被當今時代

  的大多數(shù)人們所認可,其本身就是具有偉大意義的。我們可以想像,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孩子在課堂吟誦詩詞,一座城市以一句千古名言為城市精神,商人們也不再把國學當作文學,而是理解為管理學,這是一派讓人欣喜的景象啊。

  國學之存在合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是由歷史和時代證明和檢驗的,其傳承和弘揚是國人光榮的責任,而國學作為中國的標志,也深深地烙在每一位國人的心中。國學的復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過程可能是曲折的,但明天必將光明,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我們時代才能有更優(yōu)秀的文化產品出現(xiàn),以滿足當代人的心理需求和時代要求。同時,對國學的傳承要擇而優(yōu)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代相符合,否則便會泥沙俱下,損多益少,要懷有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和虛心的態(tài)度去學習,唯有如此,經典國學才會煥發(fā)出其應有的光芒。

  看了“國學經典對社會的影響作文”的人還看了:

1.國學經典對人的影響作文

2.國學經典對我的影響作文

3.國學經典對我的啟示作文

4.國學經典感想作文

5.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作文

6.傳承國學經典作文800字

7.國學經典傳承文明作文

8.弘揚國學經典800字作文

252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