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1500字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分享的關(guān)于國學(xué)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1500字的相關(guān)文章,歡迎閱讀!!!!
國學(xué)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1500字篇一
儒家文化是具有鮮明的以“人”為中心的倫理型文化。《論語》把人分為圣人、賢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眾人、野人、小人等,但實際上又可大致可分為圣人、君子、眾人、小人四類。圣人很難做到,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做得到,大家都是眾人,甚至是小人。小人不是我們所推崇的,我們所推崇的是君子。君子是我們做人的目標,是我們努力要做成的一種人。所以在《論語》里提到君子的就有80余處。那么,《論語》里崇尚的“君子”是怎樣一種人呢?
君子是一種道德高尚的人
君子的美德之一就是要寬容。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坦”即平;“蕩蕩”即寬廣的樣子;“長”指常;“戚戚”是憂愁、悲傷的樣子。意思是說:“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小人常是憂愁悲傷。”
寬容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能得到百姓擁護,有親和力的條件??鬃诱f“寬則得眾”(當權(quán)者寬容就會得到百姓的擁護)。所以,商湯說:“如果我本人有罪請不要牽連天下萬方;如果天下萬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擔。
君子的美德之二就是要謙讓。孔子認為君子有四種道德品行。其中之一就是謙遜。
君子的美德之三就是講仁義。君子明白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私利。正因為如此,君子厭惡傳揚別人壞處的人,厭惡處在下位而誹謗地位在他以上的人,厭惡勇敢卻不懂得禮節(jié)的人,厭惡固執(zhí)任性頑固不化的人。
君子是一種能力高強的人
《論語·為政》記錄了孔子的話“君子不器”。意思是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僅僅具有一才一藝就行。“文質(zhì)彬彬”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論語·里仁》記錄孔子的話:“君子之于天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無適: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一定要這樣。無莫: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不能這樣。義:宜,適合。比:挨著、靠近。意思是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情,沒有固定不變的要怎樣做,也沒有固定不變的不應(yīng)該怎樣做,而是怎樣適合情理,就怎么去做。這里所說的情理,實際上表現(xiàn)了作為君子的一種智慧,一種分辨是非的能力。
君子是一種勤勉自律的人
君子是使自己修身養(yǎng)性恭敬謙遜。君子的自我修養(yǎng)正如《詩經(jīng)》里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說,君子的自我修養(yǎng)就像加工骨器,切了還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還得磨。
國學(xué)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1500字篇二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xué)貫中西的學(xué)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xué)、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xué)方面,孔子的“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xué)態(tài)度嗎?治學(xué)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他覺得學(xué)而實習(xí)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可見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治學(xué)是仁信的基礎(chǔ)。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xué)習(xí),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rdquo;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xué)習(xí),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xué)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國學(xué)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篇三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于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長弄個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于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仿佛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煙熏繚繞間,細細品茗。《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nèi),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蕩胸壞。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感受著儒學(xué)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fēng)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向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xué)習(xí)。在品讀間,學(xué)習(xí)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熏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tǒng)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么?于感悟中,學(xué)習(xí)修身治學(xué)之法,那是“溫故而知新“,是”學(xué)而時習(xí)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 “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xué)的甘霖以滋養(yǎng),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yǎng)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干的內(nèi)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lǐng)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內(nèi)涵。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
國學(xué)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15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