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國學知識 > 古代知識 > 古代行政機構(gòu)

古代行政機構(gòu)

時間: 穗嘉1084 分享

古代行政機構(gòu)

  大家平時會關(guān)注古代行政機構(gòu)嗎?關(guān)于古代行政機構(gòu)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行政機構(gòu),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行政機構(gòu)(一)

  隋文帝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尚書、門下、內(nèi)史、秘書和內(nèi)侍)。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五省之中,只有尚書、門下、內(nèi)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樞權(quán)力機構(gòu)(秘書省掌圖書典籍,職任較輕;內(nèi)侍省掌侍奉宮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確分工。 內(nèi)史省(后改為中書省)

  古代行政機構(gòu)(二)

  中書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設,掌管機要、發(fā)布政令的機構(gòu)。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隋代改為“內(nèi)史省”。中書省掌握行政大權(quán),它與掌管軍事大權(quán)的樞密院,合稱“二府”。元代以中書省總領(lǐng)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jiān)察三權(quán)。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書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廢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統(tǒng)領(lǐng)六部。明永樂帝時設內(nèi)閣,機要之任開始歸“內(nèi)閣”。負責起草詔令。

  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東漢時即設侍中,秩比二千石,屬于少府,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gòu),南北朝時權(quán)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權(quán)機構(gòu)的重心。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并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quán)。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jiān),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書省

  官僚機構(gòu)。南朝宋得名,前身為“尚書臺”。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guān)尚書發(fā)展而來。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gòu),為中央政府最高權(quán)力機構(gòu)之一。“尚書省”的組織機構(gòu)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為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zhí)行詔令。

  六部

  六部,三省的長官納言、內(nèi)史令、尚書令相當于秦漢時期的宰相。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guān)。其下設吏、禮、兵、度支(后改為戶)、都官(后改為刑)和工六部,與諸寺、臺分別處理各類事務。每部設尚書為最高長官,總管本部政務。

  吏部

  中國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diào)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diào)、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鼊姿菊莆穆毠賳T守制、終養(yǎng)、辦理官員之出繼 、入籍、復名復姓等事??脊λ菊莆穆毠僦幏旨白h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jīng)的機關(guān),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nóng)等。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nèi)部辦理政務按地區(qū)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

  古代行政機構(gòu)(三)

  禮部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技?、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兇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

  兵部

  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源于三國魏五兵制。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騎、別、都)尚書,另有有關(guān)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各曹設郎。隋始合為兵部,以尚書為主官,侍郎為次官。迄至清末,歷代沿襲,職權(quán)則不盡相同。宋、遼、金、元兵部不轄兵政。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quán)最重,凡武衛(wèi)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清光緒三十二(1906),廢兵部,改設陸軍部。

  都官(刑部)

  中國古代官署。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主官為尚書;次官,煬帝定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zhì)的大理寺并列。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gòu),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jiān)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qū)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

  工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guān),六部之一,長官為工部尚書,曾稱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三曰民曹。后漢以民曹兼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之事。西晉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后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長官為大司空。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gòu)。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為后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quán)的固定制度。

熱門文章

357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