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觀后感
《感動中國》被媒體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觀后感,歡迎閱讀!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觀后感1
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人杰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
他從小家貧如洗,14歲時就毅然參了軍,1949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血與火的戰(zhàn)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zhàn),先后參加了戰(zhàn)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
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zhàn)。
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
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
最后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
朱彥夫在戰(zhàn)場上是個勇士,在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zhàn)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
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戰(zhàn)爭這個雕塑大師,把沂蒙山雕塑得更加凝重、莊嚴、顯赫。
朱彥夫回到山溝里,才知道全村許多戶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當響。
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兇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
弗洛伊德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不斷搏戰(zhàn)的過程。
朱彥夫為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斗。
他終于成為勝者!他是一個成功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
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著雙拐,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著大干苦干,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
他躺在地里,跪在溝里,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
修道路、搞副業(yè),全村用上了電…… 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zhàn)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觀后感2
他是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在長津湖戰(zhàn)斗中獨自堅守陣地,打退美軍多次進攻,為主力部隊圍殲美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此他身負重傷,膝蓋以下和雙手雙臂全部截肢,而且失去左眼。
在幾年戰(zhàn)斗生涯中,他先后三次立功十次負傷,尤為在長津湖戰(zhàn)斗中負傷最為嚴重,回到地方后,他直言,不想成為部隊的負擔,他要帶領鄉(xiāng)親們致富,走出貧苦,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和“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獲得者——朱彥夫。
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人杰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淄博沂源縣張家泉村。幼年喪父,家中清貧如洗,朱彥夫小小年紀就懂得幫助母親承擔家中的重擔,他和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干活,卻也不能糊口,他明白農民要想翻身就得打破舊的社會制度。
朱彥夫14歲那年,沂蒙山區(qū)來了解放軍,也帶來了重生的希望,領導鄉(xiāng)親們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他覺得解放軍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希望,此時沂蒙山區(qū)進行紅紅火火的擴紅參軍熱,
于是14歲的朱彥夫瞞著母親,虛報年齡參了軍。
剛剛到部隊,他還沒有槍高,班長先要他進行簡單的通訊工作,他也無條件服從班長的安排,后面隨部隊參加魯西南戰(zhàn)役和孟良崮戰(zhàn)役等,在這些戰(zhàn)役中,朱彥夫每次都是沖在最前面,戰(zhàn)友們都對這位小戰(zhàn)士刮目相看。
隨后朱彥夫隨部隊參加解放濟南的戰(zhàn)役和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等戰(zhàn)役,他先后三次立功,但身上早已多次負傷。雖然他年齡比較小,但他在長期的戰(zhàn)爭中養(yǎng)成鋼鐵般的戰(zhàn)斗意志和戰(zhàn)斗作風。為了適應全國解放一盤棋,各解放區(qū)的部隊進行統(tǒng)一的整編,
朱彥夫所在部隊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
渡江戰(zhàn)役后,他已經做好復員轉業(yè)的準備,好回家去孝敬母親,過上平靜的生活。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嚴重威脅著中朝邊境的安全,就好像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樣。主席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決定,就這樣朱彥夫再次告別了母親和親人們,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部隊緊急集結開拔,登上北上的火車,部隊去哪,上面領導沒有說,只是說有緊急任務,朱彥夫和戰(zhàn)友們在北上列車懷著興奮的心情等待新的戰(zhàn)斗任務。
火車一到中朝邊境鴨綠江大橋,部隊馬上下發(fā)了一些單薄的棉衣和棉褲、以及棉帽,因為第9兵團接到的緊急命令,是讓他們快速而秘密地入朝,快速插入長津湖地區(qū),在長津湖地區(qū)密設空袋陣以待美軍的王牌部隊。
為了快速出發(fā)到長津湖地區(qū),9兵團上上下下只攜帶少量的物資,朱彥夫只分到一件單薄的棉衣和秋褲,以及少量的炒面和土豆。當時長津湖地區(qū)非常寒冷,下得厚厚的積雪,地面溫度達到零下40多度。
這里先介紹一下背景情況,抗美援朝第一次戰(zhàn)役,英勇的志愿軍戰(zhàn)士把不可一世的美軍從鴨綠江邊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斃敵1.5萬余人,粉碎了以美軍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在感恩節(jié)前后占領全朝鮮的戰(zhàn)略企圖,初步穩(wěn)定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局。
本來美軍在第二次戰(zhàn)役應該是穩(wěn)扎穩(wěn)打,可麥克阿瑟不這樣認為:
他認為中國軍隊出動小規(guī)模兵力在邊境地區(qū)襲擾一下美軍,不可能出動大規(guī)模兵力與美軍硬碰硬,更沒有膽量和世界上第一等軍隊較量,
但麥克阿瑟想得大錯特錯,彭老總正是抓住對手的麻痹大意,命令前線部隊故意丟棄一些糧食和槍支彈藥,造成志愿軍大潰敗的痕跡,西線美軍果然上當,被志愿軍引入德川、寧遠一線的預設戰(zhàn)場。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觀后感3
1950年11月25日黃昏,志愿軍在西線率先發(fā)起全線攻擊,把美軍從清川江趕回到三八線以南。而東線志愿軍主力正是朱彥夫所在的志愿軍第9兵團,他們窩在寒冷的長津湖地區(qū)雪地里三天三夜一動也不動,當時美軍覺得在這么寒冷的長津湖地區(qū)不可能有志愿軍的埋伏,為什么呢?
長津湖的寒冷早已超過人類耐寒的極限!
美軍為了再一次確定長津湖地區(qū)沒有志愿軍,他們對長津湖進行火力偵察,用機關槍進行火力偵察,在美軍火力偵察中志愿軍戰(zhàn)士或多或少中彈負傷,志愿軍戰(zhàn)士為了不暴露位置,繼續(xù)趴在雪地里一動也不動。
就這樣朱彥夫和戰(zhàn)友們趴在雪地里,剛開始餓了,戰(zhàn)友們和朱彥夫他們啃一些土豆,被冰雪凍住的土豆比石頭還要硬,到了后面志愿軍只有靠雪水充饑,趴在雪地里很快就會被凍得失去知覺,但志愿軍戰(zhàn)士為了不暴露位置,趴在雪地里三天三夜一動也不動。
據參戰(zhàn)老兵事后回憶,當時長津湖的溫度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40多度。
我們不妨比較一下雙方的后勤保障:
志愿軍的御寒物資,穿的只有單薄的棉衣和膠鞋,根本談不上什么耐寒物質,食物就更簡單了,只有少量炒面和凍土豆。
美軍的耐寒物資有成套棉衣棉褲、羽絨大衣和棉鞋、定制的雪地靴。食物有從美國本土運來的火雞和牛排,還有喝不完的洋酒和可樂。
美軍為了突圍,不惜一切代價向朱彥夫所在連隊的陣地進攻,動用坦克大炮等重武器炮轟朱彥夫所在的連隊,朱彥夫他們在連長指導員的帶領下用手榴彈和沖鋒槍、機槍對美軍進行阻擊,雙方在這個無名山地里打得異常的激烈。
為了快速突破朱彥夫他們連隊的陣地,美軍甚至動用了汽油燃燒彈投到這片陣地中,朱彥夫他們連隊的陣地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朱彥夫看著戰(zhàn)友被活活燒死,那種生死離別的瞬間讓他永生難忘。
在戰(zhàn)斗的間隙,連長指導員和戰(zhàn)士們圍在一團,給大家鼓勁,并對戰(zhàn)士們說道:
誰要是能活著走出戰(zhàn)斗,誰就把我們連的戰(zhàn)斗經歷寫出小說或者回憶錄,把我們的戰(zhàn)斗精神告訴世人,我們可以全部壯烈犧牲,但我們戰(zhàn)斗精神永存!
在美軍飛機大炮的輪番轟炸下,朱彥夫全連除了他幾乎全部犧牲,指導員臨犧牲之前拉住朱彥夫的手:
一定要守住陣地,堅持到主力部隊的到來,一定要把我們戰(zhàn)斗精神傳播出去。
說完指導員壯烈犧牲,整個陣地只剩下年僅17歲的朱彥夫。他顧不得悲傷,也顧不得難過,只壓滿了三挺機槍的彈夾,分別排放在不同的位置,再把手榴彈蓋打開。
面對美軍瘋狂的進攻,朱彥夫打完一桿機槍的彈夾就變化位置,打另一挺機槍,還不停地向美軍扔出手榴彈,一人獨自打退美軍的多次進攻。
美軍惱羞成怒,向朱彥夫投來手雷,他就抓起美軍投來的手雷向美軍扔去,在站起來扔的過程中卻被美軍的子彈打中手臂,手雷在身邊爆炸,朱彥夫被炸得昏迷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朱彥夫醒了過來,只覺得后背被冰雪覆蓋,迷迷糊糊覺得自己的腸子流了一地,左眼看不見任何東西,他視線模糊不清,好不容易摸索著把在體外的腸子塞回肚子里,雙手早已被凍僵而失去知覺。
過了一會兒,美軍上來了,朱彥夫使勁全身的力氣開動機關槍向敵人射去,又被敵人的炮火打中昏迷了過去,再醒來發(fā)現(xiàn)肚子早已餓得前胸貼后背,他雙手摸到一個類似于食物的東西,他來不及多想,他把這東西放進嘴里吃了進去,他覺得味道怪怪,
事后朱彥夫才明白這是那是自己被炮彈炸出來的左眼珠。
雖然此時的他早已身負重傷,不能站立起來,但聽到沖鋒號響起時,他還是下意識向前爬,因為失血過多,朱彥夫再一次昏迷過去。事后戰(zhàn)友們打掃戰(zhàn)場時,才發(fā)現(xiàn)了奄奄一息的朱彥夫,把他抬回戰(zhàn)地醫(yī)院里接受治療。
這次戰(zhàn)斗朱彥夫傷得非常嚴重,四肢早已凍僵壞死,左眼已經嚴重失明。
戰(zhàn)地醫(yī)院醫(yī)療條件有限,朱彥夫被送回國內,到長春軍醫(yī)大學附屬醫(yī)院里接受治療,
醫(yī)生們?yōu)榱司然钪鞆┓颍瑸樗隽?7次手術,在醫(yī)院里整整昏迷了93天,朱彥夫才奇跡般活了過來,遺憾的是朱彥夫雙手雙腳被截肢,只剩下大腿根部和胳膊。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觀后感4
朱彥夫同志是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zhèn)張家泉村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級傷殘軍人。1956年,他主動放棄榮軍休養(yǎng)所的特護待遇,開拓新的人生之路。1957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群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fā)展教育,經過25年的艱苦奮斗,使全村群眾逐步擺脫貧窮落后狀態(tài),過上溫飽殷實的好日子。2014年3月31日,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5月16日第二次被授予“全國自強模范”榮譽稱號。
(一)自費辦起山村圖書館和第一所夜校
1957年,那時的張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窮村,老老少少識字的沒幾個。朱彥夫意識到要改變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必須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朱彥夫決定在村里建個圖書室,但是,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他拿出微薄的撫恤金,置辦圖書,創(chuàng)辦圖書室。又辦起了山村里的第一所夜校,教群眾識字。他親任教員,為了在黑板上寫字,他把粉筆上套上彈殼,用兩只殘臂夾著寫字,彈殼扎進殘臂鉆心的疼。夜校離家很遠,朱彥夫每天拄著雙拐,拖著17斤重的假肢,天天晚上風雨無阻。
他的心血沒白費,在2年多的時間里,100多名學生從夜校走出,成為張家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此后各生產隊、大隊的歷任會計,都是夜校的“畢業(yè)學員”。
(二)棚溝造地,向山溝要良田
張家泉村兩山夾一河,村邊的趕牛溝、臘條溝、舍地溝,把農田分得七零八落。尤其是最大的趕牛溝,常年洪水沖刷,溝里亂石如陣,寸草難生。
要脫貧,先改地。朱彥夫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棚溝造地,用石頭把溝棚起來,上面填土,讓農田連成片;下邊淌水,洪水來了也沖不了地。朱彥夫說:“不干,溝還會一年年荒下去;整起來,就是咱村的糧囤子。講困難,我這個殘廢都不怕,你們還怕啥?”一番話,說得人人面露愧色。士氣鼓起來,發(fā)展就有了希望。忙完秋收,張家泉人開進了“趕牛溝”。镢刨鍬挖,筐抬車推,一干就是一個冬春。
一個冬春下來,搬了2萬多方土石,建成了1500多米長的暗渠?;膹U了的趕牛溝,變成了40多畝平展展的良田,當年增產糧食5萬多斤。舍地溝、臘條溝也變成了70多畝良田,直到現(xiàn)在仍給村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修建大口井,解決山村缺水問題
張家泉是個缺水村,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別說澆地灌溉,吃水都是難題,為了吃水,村民得跑幾里山路。
朱彥夫請來水利專家,翻山越嶺,數(shù)不清摔了多少跟頭。水源找到后,他天天靠在打井工地,現(xiàn)場指揮。數(shù)九寒天,張家泉的打井工程熱火朝天。打到10米多,井底開始見了水。朱彥夫放心不下,非要下井看看,混合了斷肢創(chuàng)面上磨出的血水,生生把假肢和斷肢凍在了一起。
經過一個冬天,一眼深6米、東西寬24米、南北長33米的大口井終于竣工了,張家泉村有了歷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后的兩個冬天,朱彥夫帶領鄉(xiāng)親們一鼓作氣,又打出兩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長的水渠,徹底解決了村民用水匱乏和無水澆田問題。
(四)奔波7年,張家泉村用上電燈
1971年,朱彥夫開始為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lián)系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著殘疾的身體,先后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陜西聯(lián)系材料來解決村里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xiāng)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觀后感5
張德良問過朱彥夫,當年在榮軍休養(yǎng)所里頤養(yǎng)天年,不是很好嗎?即使回到村里,也是吃國庫糧,衣食無憂,為什么非要干村支書這個苦差事呢?
朱彥夫回答:雖然我沒手沒腳,但有心有腦,哪能吃閑飯?鄉(xiāng)親們連飯都吃不飽,哪能袖手旁觀?干就有困難,但再難,能比戰(zhàn)場上拼刺刀還難嗎?
他說:“我這一生做過三件事,從軍,務農,寫書,有人形象地叫“三桿子”。雖然都是盡最大努力做的,但結果不盡如人意。我內心感到愧疚?!?/p>
但朱彥夫,實在是無愧于張家泉村民,無愧于這片熱土。
兒子朱向峰從儲藏室里找出了當年父親穿過的假肢,17斤重,健全人提在手里走幾步都覺得很沉,朱彥夫卻穿著它,為張家泉村奔波了幾十年。如今,假肢的綁帶和套著的黃軍鞋上,還隱約看得見他留下的斑斑血跡。
屋里的電視機,聲音可以清晰地傳出來。朱向峰告訴記者,電視就放新聞頻道,除了睡覺,幾乎一直開著。有次從電視上看到一名貪官落馬,老人大呼痛快:“又挖出一個蛀蟲”,興奮得一夜沒睡。
朱彥夫的大女兒朱向華,現(xiàn)在已年過六旬。當年她出嫁時,很多受過朱彥夫接濟的鄉(xiāng)親想借機會來還人情,但他一份禮也不收,連件新衣服也沒給女兒做。鄰居看不下去,偷偷將兩塊錢塞到朱彥夫妻子手里,他知道后,硬是讓妻子把錢退了回去?!拔覀冩⒚昧鶄€結婚,父親從沒擺過宴席,沒收過一份禮。當時心里不理解,但現(xiàn)在想想,這樣父親和我們才安心、踏實。”朱向華說。
臥室的桌子上,擺著一個小方鏡,鏡框上一圈圈纏滿了細線,一塊已經發(fā)黑的膠布,粘住了鏡面的一個角。這塊破舊的小方鏡,是50多年前朱彥夫用兩個雞蛋換回來的,修修補補,就是不舍得丟。采訪過他的淄博市文廣新局原局長曹慶文說,一個功臣,一個吃“國庫糧”的人,節(jié)儉到這種程度,不可思議。
朱彥夫的外孫女魏玉姬在青島大學讀書,利用周末回到沂源,把自己和母親朱向欣的舊衣服收拾出來,寄往一所希望小學。朱向欣說,女兒受姥爺影響很大,上學時除了學習就是去做義工,現(xiàn)在已被保送到清華大學讀碩士。
小魏第一時間關注了外公的微博,并在自己微博上說:“外公的故事好像離我們很遠,但他的精神點燃了我的青春!”
一位干部由衷地評價朱彥夫:他缺手缺腳,但從不缺“鈣”;他渾身是傷,渾身有病,但就是沒有“軟骨病”。他是永遠的時代楷模。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