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架子鼓的好處有哪些
孩子學架子鼓的好處有哪些
絕大多數(shù)價值都會要孩子學習一種樂器,那么你知道孩子學架子鼓的好處嗎?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孩子學架子鼓的好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學架子鼓的好處
1. 手腳配合,可訓練幼兒大小肌肉的協(xié)調能力,訓練思維反應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2. 強烈的節(jié)奏,巧妙的變化出無窮無盡的各種特色音響,對幼兒左右腦的開發(fā)和訓練起到良好的效果。
3. 架子鼓屬于節(jié)奏性強的樂器,音樂興趣發(fā)育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音樂基礎。
4. 培養(yǎng)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力。
通過學習打擊樂,讓雙手和雙腳相互配合,巧妙的變化出無窮無盡的各具特色的音響,尤其是對兒童的左、右腦的開發(fā)和訓練起到了其它樂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我們發(fā)現(xiàn)(從學齡前4、5歲的兒童至中學生)通過學架子鼓后,他們的性格從而開朗活潑了,同時增強了其自信心變更聰明了。
另一方面,因為鼓是節(jié)奏性樂器,它可以鍛練肢體的協(xié)調性、訓練思維反應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學鼓以后如果再去學別的樂器(如鋼琴、吉他等)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F(xiàn)在中央電視臺以及全國各省電視臺的現(xiàn)場音樂伴奏中、港臺內地明星演唱會中、交響樂團中……只要是您現(xiàn)在能聽到的所有音樂中95%都有架子鼓的存在。
衡量一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首先的條件是節(jié)奏感。通過對節(jié)奏感的記憶、模仿、領會和反映的測驗,便會了解到一個人的主要的音樂素質。一位中國音樂教育家說過:兒童最好先從打擊樂開始學習,因為打擊樂最容易發(fā)出聲音,沒有音律上的困擾,能滿足孩子制造音響的欲望,同時降低學習上的挫折。從當代教育理論的眼光來看,打擊樂教學已成為音樂教育的新趨勢。
正確學習架子鼓對孩子的好處
一、架子鼓培訓有利于幼兒身體健康發(fā)展。
1.首先注意鼓和鼓棒的選擇。最好選用質量較好,大小合適的兒童鼓,這樣音色較好,幼兒也比較容易敲,而成人鼓較大較高,太小的幼兒敲起來很不方便。幼兒手小力量小,鼓棒的大小、重量應便于抓握和自由揮動。踩錘和踩釵也要充分考慮幼兒力量,以輕巧為宜,既利于雙腳踏擊,也不至于傷害腳部。
練習場地室外最好,利于散音,室內則盡量選空曠、吸音較好的房子,訓練時把窗戶打開也可以把聲音散出去一點,室內同時敲鼓的人數(shù)不宜太多,持續(xù)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幼兒聽覺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可考慮采用鼓面墊橡皮圈,或戴上耳脈,以減少入耳音量。其實許多東西都可以做鼓的替代品,比如木制品上墊上薄海綿再繃上一塊橡膠皮,既有彈力,又不吵,非常理想。有時我甚至和幼兒在樓梯扶手的鐵管上敲,有上下左右還有不同的聲音,而且對敲擊點的準確性挺高,一不小心就會敲空。當然基本原則是材料不應太易損壞,一敲就破肯定沒啥意義,也不能太硬,太硬時就應注意讓幼兒不能太用力,否則易傷手。發(fā)動幼兒參與尋找或制作的代替物,他們敲起來的興致更高。有時為了練手腕,也可以敲沒有彈力的軟物,敲敲自己的大腿倒不錯,方便又不吵,而且太重了就疼,可以練習控制力度。
二、讓架子鼓學習促進幼兒智能發(fā)展。
架子鼓演奏要求幼兒注意力分配能力強,動作協(xié)調,手腳分家。一些輔助練習對此很有幫助,比如:“方圓互換”,兩手同時畫不同圖形,如左手畫三角形,右手畫正方形;又如“摩拍交互”即一只手上下拍,另一只手同時水平地前后摩動。本人曾匯成《有趣的雙手分離度練習游戲》一文,有興趣的朋友可翻閱《啟蒙》1996年10期。再如跺腳與徒手拍的各種組合練習以及體態(tài)律動活動等,可以訓練腳手配合,也有利于左右腦協(xié)同開發(fā)。
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是幼兒探索世界的高招。聽和看是常用的。摸一摸,按一按鼓皮,可以感覺到反彈的力量,再持槌敲擊體會這種彈力,并學習借彈力上拋鼓棒就會容易得多。敲擊時,感受鼓皮和釵片的振動,尤其大力擊釵后馬上手抓釵止音,幼兒更會感到驚奇,他們逐漸明白,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chǎn)生的。然后,把所聽、所看、所想、所感受到的說出來交流,敲一敲,畫一畫,表達出來。
只要教育適宜,學鼓和學其它樂器一樣,對于培養(yǎng)幼兒好奇心,探索精神,對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感受力、想像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于大腦的發(fā)育和靈敏性等大有好處。
三、讓學鼓利于幼兒心理健康,培養(yǎng)健全人格。
有人看過國內外搖滾樂隊極度投入的火爆演出,開始擔心鼓手的近乎瘋狂的狀態(tài),擔心那強勁的節(jié)奏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實,音樂有不同的風格,爵士鼓同樣有,歡快亦或抒情的,都可以進行演繹。只要選擇內容合適,教育方法適當,不但不會影響,反而會有利于幼兒心理促健康發(fā)展。目前不少幼兒園為幼兒擺脫煩惱特意設置了“心理發(fā)泄區(qū)”,爵士鼓正可以做這種道具,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工具,高興時敲,不快樂時也敲,有的孩子說:“敲了一通鼓,感覺心理舒暢多了!”在感覺有趣的同時,學鼓仍然需要毅力,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需要堅持性。正確的姿勢和練習方法也絲毫不能馬虎,因為當錯誤形成了習慣,改正起來會非常困難。當他們通過練習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進步時,當他們表演,受到表揚和贊賞時,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得到了培養(yǎng),因為他們有成功的體驗,有創(chuàng)造的快樂。而這些的前提是教師指導時,要如《綱要》所說:“要避免僅重視表現(xiàn)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的傾向。”只有讓幼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有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學鼓才不會成為他們的沉重負擔。同時,要注意讓他們學會尊重別人,不因自己有點“本領”了,就驕傲自大,趾高氣揚,看不起比自己進展慢的幼兒。齊奏時則可有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架子鼓的介紹
架子鼓又名爵士鼓,英文:DRUM,最早起源于美國,后傳入中國,真正讓大家知道這門樂器是80年代未,當時隨著歌舞團的興盛也使老百姓知道了有怎么一個樂器。而讓架子鼓發(fā)展起來卻是當時北京的一些樂隊鼓手,在當時教材資料和教學極其匱乏的情況下,他們因為熱愛搖滾音樂,所以利用手邊僅有的資料刻苦的研究和練習架子鼓的技術。也就是他們才逐漸把架子鼓的演奏技術和教學普及發(fā)展到中國其他地方。時至今日,架子鼓在我國的發(fā)展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言,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國外一些鼓音樂家的來訪交流,我國的架子鼓演奏和教學都已經(jīng)基本跟上國際的軌道。在某些地區(qū)的架子鼓培訓班經(jīng)常有上百人的學員在進行著架子鼓的學習。下面將給大家詳細介紹下架子鼓的作用和構成。
架子鼓最少由四個鼓,3片镲構成,并且可以隨自己的需要隨意增加,有的甚至多達十幾個鼓和镲。而這么多的樂器都是組合在一起由一個人演奏,所以對于四肢的協(xié)調和大腦對身體的控制力有相當大的要求,因為它需要你的四肢同時演奏,所以相對于其他樂器如鋼琴小提琴二胡等等樂器,架子鼓對左、右腦的開發(fā)和訓練,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等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并且它也是一個相當好的發(fā)泄情感的樂器。讓你能忘卻心里的煩惱,用音樂來凈化心靈。
猜你感興趣:
3.打架子鼓的好處
4.學架子鼓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