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五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結晶。下面是新勵成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篇一
就像大江大河最后都會匯入海洋一樣,各國文化的長河也必然會交錯、沖擊,然后流入海洋。而我們大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也正遭受著西方文化的沖擊、挑戰(zhàn),只有我們每一位國民,誓死捍衛(wèi)我們大中華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在歷史的競爭中不被淘汰。
從望聞問切到火藥、指南針,我們大中華民族對世界作出了多少貢獻,創(chuàng)造了多少奇跡?五千年文明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去改變世界,創(chuàng)造未來。而這一代的年輕人們,卻拋棄祖國崇洋媚外!
西餐、韓國日本料理在中國的猖狂,就是因為這一代人的民族意識淡薄,盲目地追捧。例如冬至,我們大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們潮汕地區(qū)也吃冬至圓,吃了長一歲。去年冬至,學校像往日一樣,也沒人在談論關于冬至的事;而幾天后外國的圣誕節(jié),全校學生都對這個外國的新年著迷得走火入魔,猖狂的互送蘋果,甚至連學校都要學生做圣誕賀卡。這難道不令人感到可悲嗎?
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確讓我們自豪,可從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不再是當年受到各國人尊重的“唐人”,而是侵略者刀叉下的一塊肥肉,中國文化被美國日本摧殘,國民對自己的民族失去了信心,于是清朝滅亡。現(xiàn)在我們中國的確是一個經(jīng)濟、軍事強國,可我們的文化卻是十分脆弱,連那個小韓國都來搶我們的端午節(jié),甚至是四大發(fā)明的印刷術……
各國家之間的文化戰(zhàn)爭,是不會停止的,而勝者可以存留,失敗者只能退出歷史舞臺。作為世界文明的主導者,我們中華民族絕不能倒下。文化長河之間互相碰撞,只有我們每一位國民,都用自己的靈魂捍衛(wèi)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才能讓中國真正強大起來。校園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amp;rdquo;的誦讀儒家文化的讀書聲、春節(jié)時家家戶戶團聚吃年夜飯、京劇川劇的精髓代代相傳……這不是人們對中華文化的支持嗎?
握緊刀槍,打一場文化的翻身戰(zhàn),我們中國一定會成為文化強國!
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篇二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它其實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
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端午節(jié)的故事。
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士大夫,名叫屈原。他被楚王流放了。當楚國滅亡時,他心情十分悲痛,于是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了江水之中。
當附近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后,一些漁民劃著小船去打撈屈原大夫的尸體。一位老中醫(yī)將一罐雄黃酒倒入江水之中,說蛟龍怕雄黃酒,倒入雄黃酒,蛟龍就不會傷害屈原大夫了。還有一些居民將米飯用稻葉和五彩絲線包起來,扔進湖里,這樣,魚蝦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噬咬屈原大夫的尸體了。就是這些行動,漸漸地演變成后來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的習俗。
所以有些人也說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大詩人的節(jié)日。
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中就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吃飯時握的筷子,就說明了中華民族是用筷子吃飯的。還有我們日常交談中使用的漢語,也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是用漢語交談的。
這不,轉眼間又到了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了。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lián)和“福”字。我們中華民族貼“福”字時,喜歡把“福”字倒著貼。這是因為:“福到了”與“福倒了”諧音,給人一種喜氣洋洋的感覺。
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人們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
接著,在大年初一,人們都會互相走訪、問候,這就是所謂的“拜年。”
其實,傳統(tǒng)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
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篇三
今天一起床,我看了看論語日歷:2月14日,星期六,七九第一天,西方情人節(jié)。我換上昨天就選好的唐裝背心,媽媽還給我扎了配唐裝的發(fā)型。為什么呢?因為今天我們蘋果小隊的八位同學要在我們家開展“傳統(tǒng)文化代代傳”的小隊活動,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首先,媽媽說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先把客廳裝扮得有中國味兒。于是,我找出了串串裝飾彩炮,三羊開泰圖,彩色亮片蝴蝶,福滿家門的祝福牌,我寫的書法作品“仁以為己任”“福”等。想到我們班的同學們平時就在有濃厚的國學氛圍的教室里誦讀論語,我就拿出了寒假里挑戰(zhàn)胡老師要背的《學庸論語》,平時我最喜歡的一套書《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爸爸小時候的一本古書《唐詩三百首》:它和現(xiàn)代書可不一樣,里面是繁體字,而且是從右往左翻頁的,是中華書局出版的,1959年9月新1版,1982年6月第13次印刷的,定價0.57元。整個客廳頓時喜氣洋洋了!
爸爸去奶奶家把我的阿太接來了,九十三歲的阿太教我們小隊隊員包粽子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頭戲。媽媽小時候放寒假會跟著她的阿太和她的外婆洗棕葉包粽子,我還從來沒包過粽子,今天我也可以體驗媽媽小時候的寒假生活了。阿太今天穿著花棉襖,她紅光滿面地告訴我這可是老底子的緞子棉襖,叫真絲織錦緞呢。哈哈,阿太真好看!同學們也都準時到了我們家,大家都打扮成了標標準準的中國娃娃的模樣。媽媽們說看著阿太和我們八個中國娃娃,真有一種以前大戶人家過年的感覺呢。阿太教我們包的是赤豆紅棗粽,只見她左手拿起一張粽葉,右手將粽葉折出一個角,放進赤豆糯米和紅棗,再將粽葉蓋住米后一折一彎,抖出棉紗線后把粽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后覺得不難,也開始做了起來。雖然我也把粽子五花大綁了,但是我包的粽子卻會漏出米來,我問阿太是不是我的粽葉破了,阿太看了后笑著說:“粽葉沒有破,是因為你沒有折好粽葉的緣故。”我看了看旁邊的呂昱萱,她已經(jīng)成功包好了一只,我仔細地琢磨了她的成功之作,又和自己的粽子比了又比,看了又看,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我確實沒有翻好粽葉,才讓米成了漏網(wǎng)之魚啊!最后,我包了三個粽子,趙愷瑞第一名,他竟然包了七個粽子呢!不光小朋友,還有好幾個媽媽也興致勃勃地學著包了幾個粽子呢。
我們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進行了我們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知識問答,交流了寒假學習《國學》第6冊的心得體會,誦讀論語,讀唐詩,猜字謎,寫書法。最后我們八個還親手學著包了湯圓燒給爸爸媽媽們吃,我們包的湯圓有的大有的小,但爸爸媽媽們說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湯圓。湯圓真是為我們蘋果小隊的這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啊!
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篇四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身為中國人不僅應該學習優(yōu)秀文化,還要傳承傳統(tǒng)美德。
中華上下五千年,通過這五千年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我國形成了泱泱大國的民族精神。我們也要學習這種民族精神。
我們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文化。
中國神話,中華文化與歷史的瑰寶,通過口耳相傳或書面文字記載等各種形式流傳在寓言,小說,宗教,舞蹈,戲曲中。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話會被假定是歷史真實的一部分。
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也是作為中華民族信奉的圖騰,龍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質和神奇的傳說。在龍的身上集中了人們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間的杰出人物稱為人中之龍。
無論是什么中華文化,我們都應傳承下去,從現(xiàn)在開始,"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境界。努力學習優(yōu)秀文化,傳承傳統(tǒng)美德。
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篇五
“傳統(tǒng)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糧。”生于斯,長于斯,渾金璞玉,天然美質。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攝了你的魄,卒成豐富的內在。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風度,也曾大碗喝酒,暢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養(yǎng)育情懷。情感豐富來源于文化的底蘊。 正如古語“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風,不知不覺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龍孕育了林徽因這樣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帶著一種動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黃鹿,從不想痛苦的事,從不發(fā)怒,從不傷心。”眸子里顯現(xiàn)著山水的靈性。這種無法否認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會讓異域之人賽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養(yǎng)育她的中國,帶著一種文化的憂傷。
文化是一個人的魂魄,無論是信天游還是沂蒙小調或是閔音,都在生命里唱響。 《雅舍談吃》中,梁先生大談令他魂牽夢繞的正陽樓的烤肉,薄如紙的燒餅和一鴨三吃的北平烤鴨。老北京的文化符號連同胡同與冰糖葫蘆刻到了他的腦海里,在內心中未然成杯。
抑或是葉子說她發(fā)了瘋地想念南京,想念路邊攤的蝦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馬路上油沆氣混著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將車站修在周圍綠得不像話的群山。這是石頭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讓生活豐富且安詳。 所以說,鴻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靈氣。
傳統(tǒng)教育中《顏氏家書》更是以“令熟讀經(jīng)史子集”為教育目標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我們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或者說文化成為自我的內在。而這種巨大的影響,是夏懷罵蟲,玩物成癡的壬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從文念念不忘的鳳凰古鎮(zhèn),是莫言傳奇魔幻的山東高密鄉(xiāng)。今生今世,定時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離不棄。 而羅素感概“參差百態(tài)而幸福本源。”那就和鮮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