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心得
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心得5篇
為了可以將自己的教學課堂活動記錄下來,通過書寫自己的教學心得體會,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心得5篇,歡迎大家分享。
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心得(精選篇1)
本學期為了適應新的教學工作的要求,我認真學習教材大綱,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一切為學生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發(fā)展為目標。
一、認真?zhèn)湔n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教學方法,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
二、更新知識
為了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教育形勢,在實踐中還需要不斷學習,我每學期堅持訂閱教學報刊,并利用電腦經常上網查閱、儲存資料。
三、課堂管理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盡量增多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幾率,優(yōu)化小組合作教學,避免小組合作討論教學走過場,裝門面,“假大空”的情況出現,建立合作小組時,人數最好是4—6人為一組,小組成員由文化基礎、智力水平、能力傾向、性別、興趣、愛好等有差異的優(yōu)秀生、中等生、學困生組成。
通過這學期成功訓練學生各方面成功素質初步形成。當然,我知道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多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
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心得(精選篇2)
一、教學工作中成功的方面:
上學期的教學成功的方面有:使三年級的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知識有了較大的進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了一些關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知識,基本明確了鍛煉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項目及標準所規(guī)定的考核事項。有了一定的體育考核專業(yè)知識。對立定跳遠、50米往返跑、50米跑等體育考核項目已經掌握,并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本學期學生復習了向右轉、向左轉和向后轉這三種轉法,在此基礎上學會了向右轉走,向左轉走和后踢腿跑。
教學中,我努力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能按照口令迅速做出相應的動作。其次強化了學生的應變能力,這方面的能力的鍛煉我是通過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多做游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并且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的濃厚興趣。
對安全問題常抓不懈,本學期第一堂課上就講好幾點安全要求,每次上課前都不斷強化學生的安全意思。因此,在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沒有發(fā)生安全事故。
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好思想、好品質,培養(yǎng)他們?yōu)樽鎳憻捝眢w的好習慣。
二、學期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三年級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對達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教學中也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一些體育器材不能正常使用。
2、學生的認識沒有完全轉變,仍然有一小部分學生把體育課看成是在操場上玩,只要不學文化知識就可以。
3、對于小學體育教學缺乏理論知識,對孩子的心理掌握得不夠好,沒能很好的做到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
4、學生對體育知識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對于隊列對形不能完全掌握,還不能達到聽到口令后立即做出相應的反映,并且做到快、齊靜。
三、改進方法:
1、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在體育課上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多進行身體素質的練習,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小老師”,讓學生管理,教導學生(解決因材施教問題)。
2、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充實自己。要不斷研究《新課程標準》,緊跟時代步伐,學習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查閱兒童心理方面書籍,做到知己知彼。
3、徹底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課堂中教授一些新奇的教學內容,使他們愛體育課,游戲中,讓學生學會游戲方法,游戲規(guī)則,并從游戲中學到社會知識和簡單的生存技能。
4、在教學工作中多于上級領導教育系統(tǒng)的專家以及在體育方面有特長的同事多聯系,多對體育教學知識進行研究,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文化知識與技能。
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心得(精選篇3)
剛剛執(zhí)教了一年級的《語文園地八》,回想整個上課環(huán)節(jié),包括上課前的準備過程,感受良多,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著重整理了本節(jié)課的不足:
一、激勵性的評價語偏少。
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老師的表揚,老師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影響孩子一節(jié)課的狀態(tài)。反觀我的這一節(jié)課,因為擔心廢話太多,不自覺地將本應該有的評價語也忽略了不少。孩子回答對時,沒有及時給與鼓勵性的評價語。有些孩子說錯的地方,也沒有及時地糾正過來,這都是不應該的。如何在不說廢話,又能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語,這中間如何平衡,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課前學情了解不夠深。
在執(zhí)教第三部分字詞句運用時,我直接出示了四種不同的心情,沒有帶領學生認一認這些表情,也沒有帶著學生讀一讀。上到寫的這一部分時,我才發(fā)現有些學生不知道什么樣的表情是高興,什么樣的表情難過,也不知道什么是生氣和害怕。在課前了解學情時,如果我能詢問一下一年級的老師,請他們指導一下,可能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想當然以二年級的思維設計一年級的課堂,這中間就出現了偏差。
三、學生缺少一把扶手。
模仿對孩子來說是最容易的,當我們對孩子下達指令時,特別是對孩子來說可能存在難度的題目,如果能夠有一把扶手,孩子更能爬到我們想要的高度。在讓孩子用生活物品說一句完整的話時,明顯感覺到孩子沒達到我理想中的效果。而第二節(jié)課,吳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說的就特別好。差別就在吳老師給了他們一個例子,這樣孩子們就有了攀登的扶手,順利攀登。
今后在課堂上,在這三個方面要關注,哪怕一節(jié)課只針對一點改也可以。尤其是評價語這一塊,作為常規(guī)來要求自我。
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心得(精選篇4)
經過一番調整,我在備課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靜下心來潛入文本,不再是立即參閱名家分析等,就是老老實實“讀進去”。在熟讀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真正屬于自己的見解。
在讀的過程中我發(fā)現,課文里邊有很多的“三”。
于是我就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回家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三”,不僅是三什么,更是“三個什么”或者是“三什么……”,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就詢問是否找了,而學生說的幾乎全是課文中出現的,什么“三十年”,什么課文分“三個部分”等,這可不是我要的答案,也不是我希望出現的答案。
于是我就開始了指導學生如何來找“三”,并不是說在課文里明明白白地寫著,而是需要你自己通過讀課文,來歸納總結,整理概括,才能夠更加明確的“三”的具體內容。
隨著自己的課的完結,學生的總結也接近了尾聲。自己在講課的時候,也是在有意無意之中給學生點撥或者暗示出那些三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那些三具體指什么呢?下邊有具體的解釋:
1.三個故鄉(xiāng)
課文中一共寫了三個故鄉(xiāng):一個是現實中的故鄉(xiāng),一個是過去的故鄉(xiāng),一個是理想中的故鄉(xiāng)?;貞浿械墓枢l(xiāng)是過去時的,而現實中的是現在時的,而理想中的則是將來時的。
回憶中的故鄉(xiāng)是充滿神異色彩的圖畫,這里有生機勃勃的西瓜地,這里有兒時的玩伴,這里有希奇古怪的事情,這里有鮮活的世界,這里更有作者美好童年的記憶??傊@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是“我”少年時代的天堂。這個“故鄉(xiāng)”是一個美好世界,是少年美好心靈的反映,更是我記憶寶庫里的珍寶。
而現實中的“故鄉(xiāng)”則是一個“蒼黃的天底下橫著的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在現實社會里失去活力的故鄉(xiāng),是一個讓作者覺得悲涼的故鄉(xiāng)。
物是人非事事休,更何況不光這里的物非,人也非了,原來是童年的好伙伴的閏土,卻與自己有了很深的隔閡,讓自己禁不住打了一個寒噤,原本性格開朗的閏土,中年的時候卻變的吞吞吐吐,原本與自己是兄弟相稱,而今卻是形同陌路人……原來是文靜的豆腐西施而今卻是畫圖儀器里的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原本終日不說話的,而今卻是尖酸刻薄的化身,這怎么能夠不讓“我”傷心……不管是閏土,還是楊二嫂,他們的身上都反映一個時代的印記。
他們的遭遇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寫照,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了這篇文章,因而更加具有代表性。
2.三種生活
很顯然這是說課文的倒數第三段中的“如我辛苦展轉而生活,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這里否定了三種生活,一種是像“我”那樣異地謀生,到處奔波,生活不安定;一種是像閏土那樣在生活的重壓下貧困艱辛,精神委靡而麻木;一種是像楊二嫂那樣生活每況愈下而變得尖刻、潑悍和勢利。全句表達了“希望有新的生活”的愿望。
3.三代人
短篇小說里,不僅僅說的是現實的社會,也不僅說的是對未來的希望。課文里書提到了母親、“我”、閏土、楊二嫂、水生、宏兒,歸結起來是三代人,母親是長輩,“我”和閏土、楊二嫂是同輩中人,而水生、宏兒則是下一代。在這三代人里,母親是輕描淡寫的幾筆,去勾勒出一個知書答禮,富于愛心,愛護兒子的長輩;而我是整個社會的目擊者,而下一代則是接班者,代表著故鄉(xiāng)的希望,代表著國家的未來??梢哉f在這三代人中,我對水生、宏兒是充滿希望的。
4.三種感情
這三種感情是對母親的尊敬,對閏土、楊二嫂的同情,對水生、宏兒的愛護。對母親長輩的尊敬還體現在聽從母親的話,去拜望親戚本家和鄉(xiāng)鄰的關心;對閏土的同情,主要是從他的變化上的來體現出自己對他的同情;而對下一代的愛護,主要是對下一代人熱情的關注。
在同學的歸納總結的內容里邊,還總結出三種吃西瓜的動物:刺猬、獾豬和猹,三種做工的方式,三次提到了“隔膜”的一詞。
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心得(精選篇5)
《故鄉(xiāng)》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收入魯迅的小說集《吶喊》。這部小說集里的作品,用魯迅自己的話來說,是“聽將令”的作品。也就是說,從大的主旨來看,是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整體基調相契合的。
《故鄉(xiāng)》一文無論是從內容到形式,從人物塑造到環(huán)境描寫,從歷史意義到現實價值等,可講可學可探究的內容太多了,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讓學生在能接受理解的范圍內探究,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
不得不說,教學中做“減法”對我來說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備課過程中也走了不少彎路。
當我初次構思時,還是走了“介紹背景、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子,但是在我試講的過程中會發(fā)現,這樣設計教學完全就是辜負了這篇文章的深意。
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無法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未能深入文本,讀出自己的感受。因為閱讀文本有所欠缺,在后續(xù)講解時也沒有引導學生真正進入文本,而始終是浮于表面。這不僅使課堂時間浪費,更使整個教學流程堵塞。
當出現了以上問題時,我就覺得我的教學設計需要做一定的調整了。正巧在學校教育家書院組織的“教學能手比賽經歷分享”活動中,有幸聽了張璐老師的備課感受,令我恍然大悟。張璐老師提到,經過這次比賽,她在備課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就是備課的順序發(fā)生了轉變——起初是查看各種名家的分析,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加工,再到從導語到結語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但是經過多次比賽,張老師的備課發(fā)生了變化——首先從文本出發(fā),熟讀成誦,要有自己的理解、發(fā)現和情感體悟;接著確定教學內容,即這節(jié)課要“教什么”;最后依據“教什么”確定“怎么交”。
張璐老師備課順序的變化給我?guī)砗艽蟮母形?,我也試著進行轉變,果然有令人欣喜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