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朗讀者心得體會5篇
由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打造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自首播以來備受關注,收獲好評無數(shù)。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朗讀者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朗讀者觀后心得1
《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通過節(jié)目中嘉賓的朗讀,讓觀眾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
蔣雯麗分享與艾滋病患者“親密”故事
從2002年開始,蔣雯麗已經(jīng)做了十五年的預防艾滋病宣傳員了,她說當初只是有這樣一個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結果一做就是這么多年。蔣雯麗與先生顧長衛(wèi)合作的電影《最愛》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這群感染者來拍攝。在《朗讀者》訪談中,蔣雯麗談起了電影拍攝時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劇組工作人員和艾滋病感染者們同吃同住。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讀者》的現(xiàn)場將會出現(xiàn)神秘嘉賓,讓蔣雯麗感動不已。
“同桌媽媽”16年陪讀 兒子以朗讀感恩母親
除了蔣雯麗分享與艾滋病患者“親密”故事外,另一位感動無數(shù)國人的“同桌媽媽”陶艷波也將和兒子楊乃斌一起走上《朗讀者》的舞臺。因為16年堅持陪伴患有聽力障礙的兒子楊乃斌讀書,“同桌媽媽”陶艷波曾獲評“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朗讀者觀后心得2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據(jù)爆料,王源受邀參加CCTV的《朗讀者》第一季的收官錄制,將于近日錄影,同期嘉賓陣容強大。厲害了word源哥,如若能去,十分了不起呢,朗讀的話,源哥會朗讀什么呢?以本人來說出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同時可以講講我們不知道的背后故事,真是很期待呢~
王源昨日受邀參加了《朗讀者》以“青春”為主題詞的錄制,王源以少年之名,朗讀青春之華彩;以少年之意,書寫年輕的奇跡。期待最年輕的朗讀嘉賓。
4月16日,TFBOYS組合成員王源參加央視節(jié)目《朗讀者》的錄制。
這檔節(jié)目自開播以來便是名家匯聚,制作陣容亮瞎眼。王源更是參加這檔節(jié)目的唯一一位當紅小鮮肉。
節(jié)目主持人董卿在采訪中也曾提到,很多演員主動聯(lián)系希望參加這檔節(jié)目,但是節(jié)目組不關注流量,只想找到真正了解文字之美的人。
《朗讀者》節(jié)目已經(jīng)播出到第九期,目測王源將是這季節(jié)目中年紀最小的朗讀者,同時也是唯一一個00后。舞臺上,王源穿著白襯衫站在董卿身旁,用清亮的聲音講述著自己較同齡人來說更為“特殊的青春”,13歲就已成名的他在收獲鮮花和掌聲的同時,也聽到過很多質疑聲甚至謾罵聲?,F(xiàn)場,王源笑稱以前看到這些也會不開心,還會在房間里吐槽。但現(xiàn)在面對這些,16歲的王源已經(jīng)變得更加從容淡定。
據(jù)悉,這檔節(jié)目將于五月播出,一起期待吧!
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有著獨一無二的青春,比別人更多幾分從容自如和溫柔堅定。王源用清亮的聲音,挺拔的身姿,追逐夢想的態(tài)度,在青春的畫紙上描繪自己的故事。猜猜朗讀者王源會帶來什么讀本呢?
朗讀者觀后心得3
《朗讀者》是董卿的一次華麗轉身,有觀眾說:“董卿到底讀過多少書,這張口就來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朗讀”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袄首x”是和文字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種人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這兩部分都是我感興趣的。所以,未來節(jié)目一定不僅僅是朗讀,你首先看到的還是人,人生命之中發(fā)生的故事、留下的痕跡。所以,《朗讀者》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和一段文字間的關系。
這些東西不嘩眾取寵,被遺忘在角落,我們今天就是要把它們打開,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看一眼你就知道它們有多好。我覺得好壞大家都有自己的審美。為什么“詩詞大會”這么受歡迎?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我們平時忘了,央視提供這個平臺讓我們溫故而知新,大家就覺得特別滿足,因為好的東西永遠總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糧總是供不應求。如果大家能安安靜靜地看完這期節(jié)目,覺得這篇文章寫得真不錯,我就特別滿足。如果在節(jié)目中這段沒聽夠,再重新翻一翻,回去再看一看,就更好了。其實,這本書可能就在你的書架上,只是你很久沒翻它了。
朗讀者觀后心得4
今天,我觀看了《朗讀者》這個大型綜藝節(jié)目的一、二兩期,這個節(jié)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這檔綜藝節(jié)目的總主題是:一個人,一段文。而第一期的主題是:遇見。
通過這檔綜藝欄目,我學習了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學會了怎樣讓朗讀帶有感情。欣賞著他們朗讀文章的聲音,我仿佛身臨其境。
朗讀的人來自不同行業(yè):有成功人士柳總、有無私奉獻的無國界醫(yī)生、也有創(chuàng)建鮮花山谷的夫婦、還有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許淵沖老爺爺……朗讀的內(nèi)容也豐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讀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師》,來感謝人生路上幫過他的人、有無國界醫(yī)生朗讀的《答案在風中飄揚》,來表示她們對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讀《朱自豪情書》的夫婦,來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愛意……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在節(jié)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jīng)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愿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
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jié)選,內(nèi)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jīng)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yī)生”,在戰(zhàn)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洞鸢冈陲L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沖“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在第二期“朗讀者”節(jié)目,我看到節(jié)目中朗讀的作品多種多樣:詩歌、散文、歌詞,甚至是柳傳志自己在兒子婚禮上的發(fā)言,有一個朗讀者講述自己故事的時間遠大于其朗讀的時間,節(jié)目組及觀眾所關注的重點并非是作品本身或朗誦技巧,而是朗讀者與作品間的情感關聯(lián)。
同一本書,不同基因、不同經(jīng)歷的人所體會的是不同的。張愛玲八歲時便能讀出紅樓夢的續(xù)書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而我等到十八歲讀紅樓都沒有屬于自己的對結局的理解,縱使有天分差異,張愛玲兒時的家庭環(huán)境或許也給了她很大的影響。她的經(jīng)歷,將她自己帶入了紅樓夢的世界,與之發(fā)生了情感共鳴??梢哉f,一個人對某部作品的理解與情感偏好,所反映的是這個人本身。
一個人對作品的選擇,也可看出他是什么樣的人。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讀過這樣一位女子,恰是芳齡二十出頭的女郎,卻偏好---的詩詞,窮盡她的朗誦技巧,去表現(xiàn)出她心目中主席詩詞的雄渾壯闊。我雖不能完全看懂,但卻能從她的選擇中,感受到她對豪情萬丈的向往。無國界醫(yī)生選擇的鮑勃·迪倫的歌詞,浪漫的花園主選擇的朱生豪情書,在他們選擇將這一作品帶到朗讀者的舞臺上時,已經(jīng)向我們表明了什么才是他們心中最美好的東西。
“朗讀者”這一節(jié)目透過朗讀看到了發(fā)聲的人,而我們?nèi)羰敲允Я俗晕?,或許也不妨在朗讀與閱讀中看清自己。
朗讀者觀后心得5
《朗讀者》中的眼淚不少,但細細想來,這些眼淚,與文章本身,有多大關系呢?
濮存昕和醫(yī)生的故事感人,卻多多少少和老舍與宗月大師的故事隔著層皮;姚晨作為一個媽媽感激月嫂,和魯迅感激自己的保姆阿長又存在著些許出入。人設和情感與文章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來自本土,而是我早先并不看好、香港的羅家英、汪明荃夫婦。他們的幽默、淡然、豁達、開朗,才正應了馮驥才的《老夫老妻》,既沒有搶戲,又很合適。
當我看到羅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淚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兩個經(jīng)歷了幾十年風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靜。
雖然他們的故事是喜劇收場,但相信許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繹得哀而不傷。因為,我們要向孩子傳達的是,比感動更遠的領悟,是即使面對苦難,也能平靜處之,淡然微笑的風度。
學會節(jié)制,比只會哭泣更重要。
學會內(nèi)心深藏悲愁卻不顯露,而不是滔滔不絕去訴苦抱怨。
《朗讀者》好,但它更像藝術人生,講的是嘉賓的故事;但如果它更專注文章,學會控制情緒,我會給更多掌聲。
有人會說,讀書的境界本來就分為兩層,一是我注六經(jīng),二是六經(jīng)注我,也就是說一種是用自己的話解釋好文章,一種是用文章的觀點來說自己的故事,《朗讀者》顯然屬于后一種,它的境界更高呀!
這種觀點似乎也說得通,但對于孩子,連第一種我注六經(jīng)都還沒有親自體會,直接給第二種不應該是過度拔高嗎?
所以,如果要給孩子看《朗讀者》,還是先讓他讀文章,看書,讓他理解原文的內(nèi)涵,再看節(jié)目更好。
反觀也還算熱的《見字如面》,請兩位教授來解讀文章,就來務實得多。但無奈,比起一本正經(jīng)地討論文本,還是煽情火得快!
在朗讀面前,每一個讀者都是平等的,他無關乎名望、地位、金錢、曲折的經(jīng)歷,你可以飽經(jīng)滄桑,也可以不諳世事,閱讀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套用簡愛那句話,我們的靈魂穿過書本,站在作家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唯有熱愛書本身,才會給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并賦予他們豐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朗讀者觀后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