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那么關于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教育家精神的心得,僅供參考。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1
一切教育都源于愛。”師愛是教書育人的核心,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也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因此我們要用我們的愛去浸潤學生的心靈。愛心是教好學生的必要條件。
加強對師德師風的學習。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但“育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有新的內容,現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師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yè)務素質。師德師風應注入新內涵、新時代的師德師風應注入新的內涵:第一,視野和思維不能僅僅著眼于學生的現在;第二,不能用過去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來教育現在的學生。
從我們的民族傳統上講,當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誠信、守禮,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品德。教師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價值觀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我覺得新時代的師德師風應該是與傳統的標準揉在一起的。我們教師的選擇標準應該是平易近人、嚴中帶慈、公平待人、勤奮好學。嚴厲并不是苛刻,老師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學生當作發(fā)泄的對象,這不是教育學生。我覺得傳統中的師德師風與新時期的師德師風都應該是一樣的,但現在存在的區(qū)別在于:師生關系的變化。以前的學生對教師要絕對服從,但現在則要求教師對學生也應1 / 6 尊重,這是個進步。因此,新時代的教師在關愛和嚴格要求學生上要提出新的標準。
通過的學習,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個人的事,應該是學校所有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責任和義務。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說過,人者,德為先。
素質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發(fā)展。能夠全面發(fā)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發(fā)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無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們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發(fā)展。我們的社會不光需要學者,還需要專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專才。事實上想面面俱到的話,到頭來一面都難到。也許有的人會擔心,不多學一點,以后在工作中碰到來自其他方面的難題時怎么辦?這好辦,先使專長得到發(fā)揮后,即便將后的工作中會遇上其他方面的難題,補起課來也會效率很高,因為這時候的學習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興趣也大??鬃釉缇驼f過,要“因材施教”,他的門生們也確實都各有所長。咱們的當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師德體現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上,成效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實際上明確了“育人”的具體目標和內容,強調了教師“育人”的職責。我們教師要確切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yōu)良教風,以高尚師德影響學生,以風范學識感染學生,作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指路人。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強調教師的敬業(yè)奉獻,就是要教師做到淡泊名利,敬業(yè)愛生,在為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chuàng)新施教,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同時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教師敬業(yè)奉獻,就是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yè),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那究竟要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奉獻,教書育人呢?
一、心目中有追求。
一個有理想的人,他會為實現這一理想而不懈地去追求,并會付出終身的努力。如果你把教師這個職業(yè)當作事業(yè)來經營,你就會和事業(yè)同歡樂,共成長,你就會愛思考,勤琢磨,給自己設定目標,在工作過程中朝著目標一步步邁進,隨之再設定下一個目標,隨著目標的實現,自己也就在不斷的成長和進步,的稱號,學生喜愛的老師等榮譽也會接踵而來,這就是教師這一偉大的職業(yè)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二、工作中有目標。
目標是什么?是人生道路的指明燈,是人成長的.方向。有了指明燈,有了方向,我們才會有動力,才會去尋找實現目標的方法,去努力不懈地追求。沒有誰一當教師,就會當教師,就成了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但有經過幾年或十幾年的努力后,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受人愛戴的老師的。這都來源于他們的執(zhí)著、敬業(yè)、奉獻;來源于他們在工作中目標明,方向清,在不斷朝著目標努力、奮進著。
三、行動中有體現。
除了心目中有追求,工作中有目標外,“敬業(yè)奉獻,教書育人”還要體現在工作中,我認為以下三點是必須的:
1、時間的付出是根本。
要做好工作,要提高技藝,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學習需要時間,思考需要時間、備課批改作業(yè)需要時間、輔導學生解答問題需要時間。因此,在時間上來說,沒有內外區(qū)別,有追求,有目標的人,他會隨時利用時間,隨時把握機遇,隨時都會在學習?;畹嚼?,學到老嘛,教師也一樣。
2、責任的增強是重點。
我們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祖國的未來的棟梁,我們面對的是人一生成長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增強我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必須立足本職做好我們承擔的教育責任,并時刻把責任裝在心里,重要的還要落實在行動中,落實到每一天每一節(jié)的教學任務中。
3、成效的明顯是必然。
只要我們在實踐中,為達成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為實現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加以努力,加以奮斗,就會有成效。當然,我們還會在行動的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但我們不能被困難嚇倒,要銘記“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這就是我們教師行動的準則。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身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立足本職,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要認真思考教師職業(yè)對我們的要求,做一個心中有追求,干中有目標,行動中有體現的人,不斷地增強我們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做一個合格并且優(yōu)秀的好教師。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3
柔弱女子三尺講臺樹立偉岸身軀,“燃燈”校長邊陲境地書寫不朽人生。
張桂梅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yōu)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yè)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yōu)越環(huán)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人民的教師”。正因為如此,張桂梅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為邊遠地區(qū)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選擇了貧困山區(qū)教育事業(yè),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qū)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她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她心系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她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教師的驕傲、偶像和榜樣。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在土壤里。張桂梅對教育和孩子充滿愛,與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qū)的孩子走出大山,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沒有張桂梅那樣艱苦的條件,但一定要像她那樣,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用心工作,恪盡職守,在普通的教師崗位上做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yè)績!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4
6月29日下午在昆明舉行“云嶺楷?!睂霭l(fā)布會,授予張桂梅“云嶺楷?!狈Q號,號召全省干部群眾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學習。
張桂梅是一名貧困山區(qū)基層教育工作者,現任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曾榮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十大女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名優(yōu)秀母親”等稱號。
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授予決定指出,張桂梅同志是脫貧攻堅中涌現出的教育扶貧先進典型,她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堅守貧困地區(qū)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qū)教育扶貧主戰(zhàn)場,尤其為解決貧困山區(qū)女孩教育問題,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qū)女學生圓夢大學。她敬業(yè)奉獻,長期拖著病體忘我工作,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的抗爭中,以實際行動兌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無私無我,給予福利院孤兒和貧困山區(qū)女孩母親般的呵護,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yè),托舉起了貧困山區(qū)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
“云嶺楷?!睂霭l(fā)布會上,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教師代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現場講述了“張校長”“桂梅媽媽”的.動人事跡。堅守貧困地區(qū)40多年的張桂梅,也在現場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所有山里的女孩都能夠上高中,上大學!”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5
“躬耕教壇”這個詞語,字面意思是親自在教育領域耕耘。這其中包含了對教育工作的一種敬業(yè)和熱愛的精神。以下是我對躬耕教壇的一些心得:
熱愛與敬業(yè):首先,對于我來說,躬耕教壇最重要的是對教育工作的熱愛與敬業(yè)。只有真心熱愛這份工作,才能從中得到滿足和成就感,才能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
不斷學習:教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領域,新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和技術不斷出現。為了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必須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需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關注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各自的興趣、優(yōu)點和挑戰(zhàn)。我關注每個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盡力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
溝通和合作:教育是一項團隊工作。我積極與同事、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互相協作,共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持續(xù)反思和改進:我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尋找改進的空間。通過觀察學生的反饋和同事的建議,我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總的來說,躬耕教壇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使命和責任。我熱愛這份工作,愿意為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每一個學生實現他們的潛力,開啟美好的未來。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6
今年師德培訓的主題是《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由來自__中學有著四十年教學經驗的__老師為我們主講。讓我感到敬佩的,不是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特級教師身份,也不是獲得過那么多的榮譽,而是即便如此,也認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的一顆平常心,而是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師第一線——班主任崗位上的這份熱情、執(zhí)著和責任,更是她對教師這份職業(yè)的熱愛和敬業(yè),對學生的.真誠和尊重,對語文教學的專業(yè)和鉆研。
我想我是愛每一個學生的,但是怎么去愛,其實我不懂,也許這是因為缺乏經驗。但是通過這次師德培訓,聽了黃靜華老師的講解,我突然茅塞頓開,收獲頗豐。所以我談談“怎么用心”這方面的體會。
首先,我們要真誠,用一顆愛心換學生真心
黃老師給了我們一點提示:“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通過這樣的假設,可以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我想學生是喜歡學習的,因為人天性好奇,但是對事物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作為老師就要去創(chuàng)造出他們喜歡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這里的方法方式值得我們去思索和研究。黃老師還講到了一點:“要認真、執(zhí)著、民主地去愛,使他們充滿自信地一步步走向成功?!蔽矣X得很有道理,但是說實話,我做得并不好,特別是在執(zhí)著這點上。比如,面對喜歡故意搗蛋的學生,我批評教育一兩次后,如果效果不明顯,連我自己都會喪失信心,覺得自己教育不好他了。我想,在接下來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更加執(zhí)著,更加耐心,去尋找合適的方法來關心幫助我的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其次,在教育中要民主,尊重學生
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難做到的,但是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做到。我們在愛學生的過程,因為覺得他們還小,不懂事,所以常常會有“一廂情愿、專制的愛”,包括大多數父母也會犯這樣的錯。所以作為一名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的老師,在這方面應該做得更好。學生雖小,但也是一個充滿個性的生命體,需要我們去尊重和理解。我想“因材施教”的本意,也大抵如此。
第三,把握契機,激勵自信
我覺得黃靜華老師是個真誠直率的人,因為她在演講過程中毫不掩飾她的困惑。比如,她說她有時也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學生,想教育學生的時候覺得自己還沒想好怎么說。這讓我很驚訝,一個經驗這么豐富的老師怎么還會有這種問題呢?這更讓我佩服黃老師的敬業(yè)和對每一個學生的真情。她需要一個機會,來激勵學生的自信,而不是盲目地表面地教育好學生。我覺得在這方面我也需要好好地反思和行動。
最后,重視反復,持之以恒
很多事說說容易做做難,做一次容易,做一百次就很難。對于好的習慣,好的思想,好的方法,我們應該堅持下來。學生是這樣,我們老師也應該這樣。
這是我對這次師德培訓的體會和收獲,一點拙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會努力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7
我是個剛剛踏上幼兒園教育工作崗位的教師,但我深深地認識到對幼兒充滿愛是做好教師工作的關鍵。記得有位老教師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贝笞骷腋郀柣f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笨梢姡瑦凼峭ㄍ逃晒Φ臉蛄?,也是一條基本準則。
一、純真的愛心是“施愛”的基礎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幼兒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币虼俗鳛橐幻處煟紫葢撟龅綈酆⒆?。
剛接觸幼兒,他們純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因此對于一些童趣十足、無傷大雅的舉動我總是寬容對待,欣賞他們的可愛之處,保護他們珍貴的自尊心。幼兒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嚴厲批評時,我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正是老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二、真摯的情感是“施愛”的前提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fā)出強大的愛流,有利于傳導,教師把心里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打開幼兒的心扉,引導他們走上一條充滿自信,充滿歡樂的人生大道,這比什么都重要。
三、尊重幼兒是“施愛”的關鍵
優(yōu)秀的教師給幼兒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在“施愛”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對幼兒持尊重的態(tài)度。即: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有禮貌地對待幼兒。嚴厲的責備和不適當的`批評都會招來失敗,甚至導致師生的對立。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強,對他們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避開嚴厲的直接批評,盡量和風細雨,說服教育。
四、了解幼兒是“施愛”的途徑
教師對幼兒的情況要深入了解,對幼兒的心理變化要細致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以更好地接觸到幼兒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就好像是“心竅”,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老師用心去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幼兒,然后適時地進行鼓勵,這可能改變幼兒的一生,畢竟,一個人人品好,誠實,最可貴。
五、面向大多數,是“施愛”的良法
教師生活在幼兒中間,深知幼兒需要教師的關懷與愛護。而喜歡得到這種師愛的并非是一個或幾個幼兒,而是所教的全部幼兒。但教師只有一個,時間和精力都有限,這就必須調動集體的力量,通過集體的關心使幼兒感到溫暖,相互影響、幫助、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教師的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地、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幼兒。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對優(yōu)秀幼兒偏愛,對后進生另眼相待。教師對優(yōu)秀生要嚴格要求,對后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相信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微笑著面對幼兒,幼兒會把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我們的工作也一定會開展得生動活潑,卓有成效。愛,是啟動教師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幼兒心靈深處的道路;愛,是創(chuàng)設優(yōu)化的教育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的瑰寶。對幼兒熱愛、理解、尊重、關注他們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將教師的愛通向幼兒的心靈。
最后,讓我用魏書生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總結吧: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教師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事業(yè),這一職業(yè)應該是神圣的。愿我們以神圣的態(tài)度,在這神圣的崗位上,把屬于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們無愧于自己的幼兒,以使我們的幼兒無愧于生命長河中的那段青春年華。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8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理解“躬耕教壇”這一詞匯所蘊含的意義。這不僅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種形象描述,更是我們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熱忱和承諾的體現。以下是我對躬耕教壇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躬耕教壇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是一項需要我們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的事業(yè)。我們需要以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對學生的真摯關愛,來開展每一天的工作。只有在這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tài)下,我們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成長。
其次,躬耕教壇需要我們有強烈的責任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工作本身,更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未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應該根據他們的特點和興趣制定教學計劃,盡最大的努力去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這種責任感驅使我們始終以高度的專注和熱情去面對教育工作。
再者,躬耕教壇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進步。教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領域,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涌現。我們需要持續(xù)關注教育的發(fā)展動態(tài),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將其融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教育工作的活力和創(chuàng)新性,更好地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
此外,躬耕教壇還需要我們注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只有建立互信、尊重和互惠的師生關系,我們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我們應該傾聽學生的聲音,尊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
最后,躬耕教壇需要我們懷有熱愛和奉獻精神。教育工作雖然充滿挑戰(zhàn),但也同樣充滿機遇。只有對教育事業(yè)充滿熱愛,才能克服困難,持續(xù)投入工作。我們應該以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學生們的成長和發(fā)展獻出自己的力量。
總結來說,“躬耕教壇”這一詞匯不僅揭示了教育工作的艱辛和投入,也表達了我們對教育事業(yè)的熱忱和承諾。在躬耕教壇的過程中,我深刻理解到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但也深感其中的價值和意義。我將以這些心得為指引,繼續(xù)在教育道路上積極前行,為實現教育的目標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9
有人說,長江后浪推前浪。確實,說得沒錯。但是,沒有前浪又哪來的后浪?在生活中、工作中,正是一代代“前浪”亦師亦友,在成功的時候提醒我們,在失敗的時候鼓舞我們,幫助我們成長、成功。在第39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后浪”對“前浪”有話要說。
感謝你們,不低頭,謀發(fā)展,讓我們自由徜徉。我們都很幸運,遇上了和平的繁華盛世,前輩們用血汗所付出的勞動為我們鋪就了一條走向成功的康莊大道。在那個與現在截然不同的年代,你們白手起家,下過農田,爬過深山,拿著不高不低的文憑走向縣城,只是為了讓我們不輸在起跑線上。你們默默肩負起了生活的一切,賺錢養(yǎng)家、贍養(yǎng)老人、柴米油鹽,正是你們的堅守,造就了這個繁榮發(fā)展的時代,讓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感謝你們,用自身的實際教會了我們什么是“不服輸”的人生,什么是打不垮的人生態(tài)度。
敬佩你們,不退縮,勇前行,為我們樹立榜樣。面對戰(zhàn)爭,你們以鮮血為祭,拼出一條救亡圖存的血路;面對疫情,你們用生命守護生命,奮力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面對工作,你們“5+2”“白+黑”,不辭辛勞,全力拼搏。是你們用愛國、守護、努力教會我們什么是忠誠、擔當、奉獻。作為“后浪”,我們擁有更美好的時代,更豐富的資源,更全面的經驗,這些都激勵著我們更加要以“前浪”為榜樣,與他們交流,向他們學習,用實際成果回饋他們無私的奉獻,真正做到榜樣在前,不負韶華青春。
美好未來,與你們同行,助我們到達共同的向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代表“后浪”的.青年一代,毫無疑問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是接班人,而“前浪”則是無論何時都不能忘卻的初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唯有“前浪”與“后浪”共同努力,一手__,一手牢記使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在變幻莫測的時局中,共同實現構建美好生活的向往。
終有一天,“后浪”也會變成“前浪”,希望在變成“前浪”的那一天,可以給“后浪”做個榜樣。在教師節(jié)這天,向所有辛勤付出的“前浪”致敬!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10
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發(fā)布了20__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他們雖處不同環(huán)境,但有同種身份,他們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做學生錘煉品格的鍛造者,做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學者,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領者,做學生奉獻祖國的示范者。他們是廣大優(yōu)秀教師的代表,是全國教師隊伍的縮影,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每一位優(yōu)秀教師都值得敬佩。
在平凡的崗位上,廣大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書寫新時代鑄魂立德育新人的燦爛篇章,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突出貢獻。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強國富民,育人為先,這是對教師、教育的更高認可,也是對全黨全社會的更高要求。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11
教書育人者不應該是弱勢群體,然而時常出現在媒體的教師被打或被逼辭職現象,真讓人訝異。
我們不去苛責別人,就說說我們自己:
你連小屁孩兒都治不了,還教什么書?
還記得剛工作那會兒,隔壁班老師的白襯衣老是被學生用墨水弄臟,我們其他幾個老師看不下去了,直接走進教室,把那搗蛋的學生送進了政教處。
有時真替那個老師悲哀,作為老師你是干啥吃的,對學生的挑釁不聞不問,任由其調戲,你除了上課你還能干嘛?
學生是弱勢群體,我們要保護,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我們更應知道,我們保護的是接受教育的學生,而不是無所不為的.其他。如果他的行為超出了學生的范疇,我們當然可以采取超常的方式來讓其得到懲戒,不然我們針對大多數人的教育就無以為繼,還談什么教育。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是成人,難道還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牽著鼻子走?
其實說白了,還是老師在教育方式上的不當,讓孩子得寸進尺,無法無天,說得更嚴重一點就叫姑息養(yǎng)奸。
真切地記得剛上班那幾年,面對的是和我們年齡相差不了幾歲的高中生,你對他們的好他們當然記得,但難免有時會有個別學生會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
一天課堂上看見一個學生傳紙條,親眼所見,但他就是不承認,那時年輕氣盛,當第三遍讓他拿出紙條他不肯時,一個大巴掌就向他飛去,當然老師只能做個樣子,并不要真的打他。孩子一看老師發(fā)怒了,也就乖乖地繳械投降了。
后來回想這樣的處理方式并不恰當。如果冷靜點,課后再找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不相信他還會死不認錯。如果真是這樣,你也沒有必要去嚴格要求他,因為你是在對牛彈琴做無用功!
對孩子首先是愛,讓其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再來談教育的事就有效多了,完全沒有必要的孩子搞得成了仇人,當然不是老師主觀要和孩子做仇人,而是你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和你成了仇人。
其次,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yǎng)的多了,你得和他們斗智斗勇而不是蠻干。要先讓學生尊其師才能讓其學其業(yè)。時常聽到有老師被學生氣哭了,我想這個老師不是水平有限就應該是太軟弱,讓學生掌控了他的弱點,而大多數其他學生只是看熱鬧,當作枯燥學習生活的一種調料。
老師啊,你的職責是教育,而不是讓孩子來教育你!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12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教書育人是一名人民教師的基本職責。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需要有愛心,在教育中,愛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
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把學生當做自己的親人和孩子,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彰顯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心智,啟迪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我是20__年7月來____工程學院報到的,今生有緣認識了____級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的新生,他們富有個性、天真可愛。
在高溫的武漢,我們一起度過了軍訓難忘的日子。有時候,這群孩子們有不想接受軍訓考驗的念想,我多次深入宿舍,了解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和高考經歷,和他們談軍訓的意義,一時間我們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讓這些遠離親人的學生們盡早適應大學生活。在與他們的談心過程中,剛走出校園門口的我,好像又回到了大學校園,感覺自己又年輕了很多。 其次,教書育人需要耐心。 有時候開個主題班會,班委通知后,又在群里通知,以為每個同學都會記在心里,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學打電話一一問我時間和地點,學生的頻繁來電致使手機都沒電了。
有的學生年齡小,習慣了在家養(yǎng)尊處優(yōu)習的安逸日子,在課堂上按耐不住,總想回宿舍休息,我就在教室門口看管著他,利用晚上查寢時間,多次深入宿舍與他們交流,談心,教育他們養(yǎng)成好習慣。 隨著時間的積累,這群孩子們慢慢地成長,逐漸適應了這里的生活,也能夠按時上課,認真聽講。面對這些不懂事的學生,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充滿耐心,屏住自己的性子,不能隨便發(fā)火,時刻提醒自己:他們還是孩子。 第三,多關注“三困”學生。 來武漢生物工程學院之前,有一種錯覺,總覺得美麗的三本院校學生家庭條件一定不錯,在20__年9月辦理新生入學手續(xù)的過程中,有的家長咨詢綠色通道新生助學貸款的'事宜,在辦理完學生陳鵬輝的入學手續(xù)之后,有個浙江金華的家長在新生接待點與我聊天,怕我記不住她的孩子姓名,特地把她的孩子介紹給我,介紹一些他的高中情況,以便于我開展工作。 由于我所帶的班級的“三困”學生比較多,我一一找他們聊天,想方設法走進他們心底的最深處,想給他們最好的關懷。
有一次我去查寢,有個學生趴在桌子上面在哭,平時總是笑呵呵的他看起來非常難受,我去安慰他,他告訴我說沒事,也許在宿舍不方便的緣故吧。 事后,我發(fā)短信給他,才知道今天他爸爸生病了,無人照顧,他是單親家庭,自小和爸爸相依為命。高中的時候,他爸爸為他付出了很多,因為他還不懂事,經歷過兩次高考的他才考到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那一刻我才知道學生是那么信任我,把我當做了他的親人,我深深感覺到輔導員身上的重擔,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牽動學生的心。 最后,端正態(tài)度,心態(tài)平和。 輔導員每一天要處理學生的日常生活瑣事,手機24小時保持開機狀態(tài)。90后的學生缺乏獨立性,團隊意識不強,缺乏毅力,以自己為中心,喜歡跟風趕潮流。80后的我與他們有代溝,很難走進他們的心。有的學生性子很急,一生氣就發(fā)火,連最基本的禮儀都拋在了九霄云外,讓人費解。遇到這種情況,我首先對自己說:淡定。 輔導員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我們的一舉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我們把情緒帶給他們,已經成年的他們會有抵觸心理,反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有個11信管班平時表現很好,爭取到了“五四紅旗優(yōu)秀團支部”榮譽稱號,在此期間,出了一點小差錯,“五四紅旗優(yōu)秀團支部”榮譽稱號被系黨總支取消了。 我對全班人發(fā)了火,同學們對我很有意見。那一刻我曾心灰意冷,曾經的付出就這樣被否定了。
后來我多次反思才明白是自己的問題。輔導員無論遇到什么問題與困難,應該端正態(tài)度,心態(tài)平和地解決問題與困難。 人生最難得的是經歷,一年來的工作經歷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積累了寶貴的教書育人經驗,這將指引我不斷向前進,走向更加完善的人生。多學習,多實踐,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1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好!首先感謝張老師給我提供這個機會能站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對怎樣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進行交流,十分高興。但就教育孩子的經驗而言實在是有點心虛,因為在場的老師和各位家長都是教育專家,我就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和大家一起來分享。說的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教。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的心愿,當然我作為家長也不例外。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只要是家長能真正用“心”去體會就會發(fā)現孩子的亮點。我感覺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第一:養(yǎng)成好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生,也可以影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的道路。因此做為家長要在習慣養(yǎng)成上多下功夫。所以從孩子一開始上學我們就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鍛煉他。比如要求他上課認真聽講,做作業(yè)要集中精力獨立完成,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和孩子一起討論當天解決,使他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對待任何事情認真不拖拉的態(tài)度,同時在探討的過程中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做為家長要持之以恒,并且要多動腦筋用一些孩子樂于接受的方法和語言來幫助他養(yǎng)成好習慣。
第二:有愛心。
讓孩子知道尊老愛幼,孝敬長輩,體會父母工作的艱辛,懂得關心和幫助他人。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所以孩子非常容易養(yǎng)成以自己為中心的習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求孩子時首先要自己做到。所以我們平時從生活中點點滴滴來熏陶他。譬如: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不亂花錢,樂于助人。
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心得感想篇14
我們群眾學習了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事跡,這些教師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卻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感覺自己與這些優(yōu)秀教師相比還有差距。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yè)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yè)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的事業(yè)是平凡而謙遜的?!薄笆陿淠荆倌陿淙恕?,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蔽覀兘處熑舨皇锹窐?,你講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樹、無源之水、無雨之云、無光之燈!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tài),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著現場的觀摩表演,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范性,這種示范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構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學子對恩師的追隨,如同云翔而影從。
沒有什么比師魂的陽光更有無窮的魅力的了。沒有什么比師行的榜樣更有無比的功能的了。
常言道,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這天,應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應對課程改革的新標準、新要求,我們就應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yǎng)。首先,我們要自覺創(chuàng)造教師職業(yè)內在的尊嚴與幸福。讓自己有價值、有尊嚴地活著,應成為我們的職業(yè)立場。只有這樣,我們在喧囂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輕易迷失自己。比如,在應對家長物質上的“尊重”時,應對市場經濟的遍地誘惑時,我們該如何固守自己的'價值觀念,堅持自己的生活信條呢我想最關鍵的還是,你是否找到了從事這個職業(yè)的尊嚴、價值與激動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應對家長,我們將成為他們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這樣,樸素而平凡的教師生活才會變得充滿智慧與人格的挑戰(zhàn),天天應對的學生在我們眼中才會每一天都是新的。這就是教師獨有的享受。也只有這樣,教師職業(yè)才能真正成為令人羨慕和富有內在尊嚴的職業(yè)。
第二,我們要在真實的道德沖突中實現道德的發(fā)展。教師也是真實生活情境的個體,在那些復雜而難以取舍的道德沖突面前,有時侯,要做出正確的決定很難。但只有這樣的真實經歷,才真正考驗著我們的道德。我只想說,“德”是一個人內心對自己的要求,底線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誤往往就是因為降低了自己的底線,只有在真實的經歷中自己與自己對抗,師德素養(yǎng)才會有所提高。第三,我們要堅持學習,不斷豐富發(fā)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師德不是靠講出來的,而是靠內心世界的豐富、文化底蘊的提升、人格素養(yǎng)的完善。所謂德者,得也。教師師德的提升,關鍵還在于文化、藝術、心理、社會等諸多精神營養(yǎng)的植入。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yè),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史煙飄過,回看這天。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精神禮貌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