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
心得是指工作或學習中的體驗和領悟到的東西。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規(guī)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供大家參考。
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篇1
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聆聽了專家王海英主講的“學前教育政策法規(guī)解讀”。專家針對學前教育政策和學前教育政策對教師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結合祥實的案例進一步的分析,聽后受益匪淺。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不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熟練的教學技巧,更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教師不僅向幼兒傳授豐富的科學知識,重要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巨匠廉。詹姆斯有一段對學習的經典注釋:“種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庇纱丝梢?,教師的師表作用是對幼兒的最好的教育。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都有巨大的影響。
因此在幼教工作崗位上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幼兒園保教計劃,履行聘約,完成工作任務。
3、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保教目標,組織帶領幼兒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4、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5、制止有害于幼兒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幼兒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幼兒健康成長的現象。
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
總之,這次培訓學習,對我的促進很大,我喜歡和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也更加明確了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篇2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海南省幼兒園教師美術教學能力提高培訓。培訓前三天里,我們先是在吳官友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美術基礎理論和技能。吳老師通過課堂實訓和教學展示,對我們進行了繪畫的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簡筆畫理論方法和技能的提高培訓。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如何表現物體和光線的關系,人物的比例關系。用了幼兒園最常用的油畫棒,學習嘗試了平時很少涉及的畫法:風景、花鳥;學習用更專業(yè)的方法和技能畫人物和動物;如何創(chuàng)作簡筆畫。我學習到了畫簡筆畫的規(guī)律和關鍵:角度和特征。知道了如何將繪畫對象簡單化,找出繪畫對象最具代表性、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并用流暢動態(tài)的線條表現出來。簡筆畫在幼兒園使用最多,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和工作幫助非常大。
我們還聆聽了海南省軍區(qū)幼兒園于嫻園長的講座《幼兒園美術領域活動》。在講座中我收獲很多,講座更新了我的美術教育理念,解開了我多年來美術教學的一些困惑,堅定了我對自己教學的一些嘗試的方向和信心。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教師要更新自己的美術教育理念,知道美術教學的核心要素是讓每個幼兒學習如何在生活中發(fā)現美,感受美,樂于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美。而不止是美術技能的傳授和簡單的臨摹。
要讓幼兒發(fā)現美、感受美,可將美感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例如可引導幼兒從大肌肉活動中感受身體的美,從人際交往中感受善行的美,從閱讀中體驗文學的美,從科學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從數學中感受秩序的美,色彩、圖形、建筑的美,讓幼兒發(fā)現美無處不在。學會欣賞,幼兒才能夠表現和創(chuàng)造。
二、兒童在美術的發(fā)展上是自然發(fā)展的過程。不應過早地教授繪畫技能,干擾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畫畫不是教會的,受制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教師所教的繪畫技能是很難遷移的,幼兒的繪畫技能是在大量表現表達的機會中自然成熟的。
三、幼兒繪畫需要大量更多的觀察,只要得到充分的觀察,拋開繪畫技能的標準和要求,幼兒天生都會用自己的方式畫任何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
四、幼兒繪畫時,盡量少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按照范畫來畫。
范畫臨摹局限了幼兒的思維和對事物的認識,使幼兒的繪畫模式化。而范畫臨摹對繪畫技巧的要求,會使幼兒對繪畫喪失信心和樂趣,導致常常有幼兒說“我不會畫”。
五、最基礎的技能技巧如點、線、面的學習。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我很少出示范畫,一般都會出示各種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再講繪畫方法和技巧,可是常常有幼兒說不會畫,或者畫得不太好,為此我常常困惑到底要不要教技能,怎么有效的鍛煉幼兒的繪畫技能?
于園長在講座中提到諸如點、線、面等最基礎的學習,可融入到情景性強、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繪畫練習中,采用多種表現形式和材料,用游戲的方式去練習。如果是內容、形式枯燥單一的練習會讓幼兒失去興趣,不能充分感受繪畫的美和樂趣。可以欣賞一些有趣的作品再嘗試模仿再創(chuàng)作:如吳冠中《小鳥天堂》。點的練習可通過手指點畫,線的練習可用毛線沾顏料,面的練習可用棉簽、海綿印畫等更有趣的材料進行。我覺得這些可在集體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在區(qū)域活動中進行。
六、教師設計的美術活動,要讓幼兒自主學習,給幼兒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必要時才給予支持。允許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鼓勵、傾聽幼兒表述自己的畫,理解、欣賞幼兒的作品。如欣賞活動可在每天的離園活動時進行,請幾位幼兒來向大家說說自己的作品,可以提高幼兒的表達、欣賞作品和他人的能力。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感覺自己在繪畫理論、技能技巧和自身美術素養(yǎng)都得到了提升,對今后的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和信心。
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篇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在第一部分“總則”、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和第四部分“教育評價”中,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各項具體的要求。
要達到這些具體要求,教師不可能在一次、兩次的培訓中完成,而是要通過不斷的工作實踐,并且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才能完成。
下面結合《綱要》的學習,談談教師專業(yè)成長中的幾個問題。
一、對幼兒的發(fā)展和學習的理解
《綱要》在“總則”中強凋,幼兒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要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并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在“組織實施”中強調,教育活動的組織,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要結合本班幼兒發(fā)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教育活動的內容要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
這里所倡導的是一種新的對幼兒發(fā)展的認識和對幼兒學習的理解,滲透了更多的人性的東西,體現了對幼兒權利的尊重;對幼兒個性、能力和學習的尊重;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尊重。
過去我們較多地強調幼兒園教育要為幼兒人小學做準備,而忽略了幼兒現實生活中應有的幸福、快樂,以至于我們過多地強調認識,強調幼兒要學會什么、掌握了什么,而不顧幼兒的實際能力與需要。
而實際上,幼兒不僅是為將來活著,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為現在而生活。
幼兒應有時間慢慢地渡過他們的童年。
在幼兒階段,學習是一種經驗的積累、擴展和提升,它需要與周圍環(huán)境中的人、物等相互作用。
對幼兒來說,學習的東西應當是對他們的生活有意義的,而能學的東西并不代表是他們一定要學的。
要落實《綱要》中所提出的上述要求,不僅要求教師重新確立自己的幼兒觀、幼兒教育觀、幼兒學習觀,而且要求教師具有較多、較深的關于幼兒發(fā)展的知識和幼兒如何學習的知識。
教師要對幼兒這個群體的特點有相當多的了解,了解他們的交往、溝通特點,了解他們認識事物的特點,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
同時也要求教師對每個幼兒有相當多的了解,了解他們各自應付外界環(huán)境的方式,也了解他們各自獨特的學習方式,他們的家庭,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
一個幼兒園能否提供高質量的幼兒教育,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有較深厚的關于幼兒發(fā)展和學習的知識,是否對幼兒個體有較充分的了解,以及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用這些知識、信息的能力。
然而目前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教師對幼兒發(fā)展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些條文式的年齡特點上,而對幼兒在身體、情感、社會及認知的發(fā)展并無整體的把握,反映在課程中,就是教師無法根據幼兒一定年齡階段典型發(fā)展狀況的知識去準備學習環(huán)境和安排合適的經驗。
在對待幼兒個體上,教師對幼兒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已有的知識經驗、特殊的學習方式了解得很少,從而導致了課程中反映幼兒個體興趣、需要和經驗的內容較少,更缺乏對幼兒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內容。
因此,作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無論是對在職教師,還是對正在學校學習的教師),首要的是加強教師的幼兒發(fā)展知識的學習,具體地說,就是要加強教師的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兒童教育學以及特殊兒童教育學的學習。
幼兒教師培訓機構應提供給教師更多、更好的關于兒童社會的、情感的行為知識,提供給他們關于兒童思維發(fā)展和語言發(fā)展的知識。
當然,作為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基礎知識,還應當包括教學的、科學的、文學的等方面的內容。
另外教師還要有指導孩子進行各種活動的知識。
通過學習,教師要能夠對幼兒的學習和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行為有正確的理解,要能對幼兒個體成長中表現出的獨特的價值給予重視,要能幫助所有的幼兒克服遇到的障礙,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幼兒教師只有以關于幼兒發(fā)展的知識為基礎和幼兒相處,和幼兒一起工作,才能真正體現出他們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
二、建立一個適合幼兒發(fā)展的課程
幼兒的學習,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與人、與事件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幼兒園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幼兒學習的環(huán)境是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
教師應當為幼兒提供真實的、具體的以及與他們生活有關的活動材料,而且這些活動材料應當是變化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
同時教師應當給幼兒足夠多的時間去自由擺弄、操作這些活動材料。
在幼兒與各種活動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提供幼兒相互交流、溝通(包括幼兒與教師交流、溝通)的機會。
但我們現在的幼兒園,能真正提供給幼兒足夠真實、具體以及與他們生活有關活動材料的并不多。
很多時候,教師只是將一些并無挑戰(zhàn)性的材料交給幼兒,而并不考慮這些東西的真實、具體性以及是否與幼兒的生活有關,這就造成了幼兒并不喜歡教師所提供的材料。
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教師給幼兒提供的活動材料十分的少,以至于幼兒無法進行自發(fā)性的探索性學習,他們大多數時間只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活動。
幼兒園的課程目標應當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同時應當讓所有的幼兒都能獲得成功。
課程的設計應包括幼兒所有領域的發(fā)展,因為這些方面是以綜合形式對幼兒施加影響的,并非狹義的學科領域的學習。
但目前我們相當多幼兒園的課程只限于一些學科領域,并且這些學科領域是不相關聯(lián)的。
教師注重的是某些技能的訓練,或是如何將計劃中設定的內容教給幼兒。
這樣的結果,既沒有考慮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無助于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視野,同時也忽視了幼兒在興趣上和能力亡的個體差異。
幼教的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多年,盡管“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發(fā)展”已成為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但應當看到,這些年的改革,較多的是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并沒有觸及到實質――課程。
因此,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建立適合幼兒發(fā)展的幼兒園課程問題。
1.關于各領域發(fā)展幼兒園的課程應當包括幼兒所有領域的發(fā)展:身體的、情感的、社會的以及認知的,它是以綜合的方式對幼兒施加影響的。
在課程實施中,一方面教師要傳授一些領域的基本技能(如美術活動中工具、材料的使用技能等);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理解各領域的工具性質,將各領域作為幼兒認識環(huán)境、事物的工具(如語言、數學、科學等)來處理。
2.關于研究性學習幼兒園的研究性學習,正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人、物、事件作深入、細致的研究性過程,它是幼兒將學習、掌握的各種技能綜合地運用到對實際問題的處理上,同時也是他們獲得更多的經驗、技能的過程。
這種研究性學習(有稱“主題研習活動”、“主題探究活動”等)與以往的“主題”活動是不同的,它強調的是問題的研究,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領域僅僅作為研究問題的工具、手段,而不是相反。
強調他們的自主性學習,強調他們運用已有的經驗解決某些問題,并且研究性學習還能使幼兒獲得更多新的經驗。
對相當多的幼兒來說,研究性學習同時還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zhàn)性,因而這種學習活動也越來越受到許多幼兒園的重視。
3.關于課程計劃的制訂以往教師制訂課程計劃,多以學科方面的知識作為主線,很少考慮幼兒的現有發(fā)展水平,尤其是較少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
而且幼兒園的課程計劃往往是一成不變的。
一個年齡班幼兒的課程計劃,除了在某些學科內容上作一些調整外,每學年的變化是不大的。
因此,要使幼兒園現有的課程計劃方式有一個較大的改變,教師就必須對幼兒個體的需要、天賦和興趣進行定期觀察和評估,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家庭/文化背景、表達方式、相互作用方式、興趣差異、能力差異等)制訂課程計劃,以使課程適合于所有幼兒。
在制訂課程計劃中,要考慮動態(tài)問題,即課程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根據環(huán)境、幼兒以及幼兒所接觸到的事件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的。
當然這并不是說,幼兒園課程計劃無確定的要求,對于具體幼兒園來說,幼兒的某些領域的發(fā)展是可以作事先考慮的,如動作發(fā)展,可以按其規(guī)律(從大肌肉到小肌肉,從大動作到小動作)進行某些活動內容的安排,但只能是根據具體年齡班的幼兒的實際情況來訂。
4.關于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與幼兒如何相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因為課程目標的實現,幼兒身體、情感、社會和認知的發(fā)展在相當程度上要依賴于教師如何與幼兒相互作用。
現在有一定數量的幼兒園不太注意教師與幼兒相處方式以及相處的質量,許多幼兒園在教師與幼兒如何相處方面并沒有具體的要求,因而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目標的實現,也影響了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
教師與幼兒相處,我們過去習慣稱之為教育技巧,也有人稱之為教育策略,實際上教師與幼兒相處問題涉及到教育觀、兒童觀,也涉及到兒童發(fā)展觀、學習觀,它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教育技巧或教育策略問題。
因此,在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中,這一問題應當引起十分的重視。
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涉及到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應當直接、迅速對幼兒的需要、愿望以及發(fā)出的有關信息作出反應,并努力使自己的反應適合幼兒的特點和水平。
(2)教師要提供給幼兒各種不同的交流機會(包括傾聽并作出反應、集體語言活動和文學活動、一對一的交流、小組學習討論等)。
(3)教師要通過支持和鼓勵(包括通過注意或靠近)來促使幼兒成功地完成任務(允許幼兒在學習中犯錯誤)。
(4)教師要注意幼兒行為中出現的精神緊張信號(如新來園的幼兒對環(huán)境不熟悉、有的幼兒擔心自己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走等),并進行一些消除緊張的活動(如身體接觸安慰或語言安慰、傾聽幼兒訴說等)。
(5)教師要接受、理解幼兒出現的各種行為(如游戲中搶玩具、打人,做錯事后撒謊等),教師要杜絕自身的一些不正確行為(冷落、笑話他們,當他們做錯事后對他們吼叫等)。
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篇4
這段時間,無論是牽手結對的現場觀摩還是收到的老師們的咨詢問題,都會談到孩子們在戶外混齡的問題,老師們覺得孩子們并沒有按照理想中的樣子進行混齡活動,所以問我怎么才能讓孩子們“混”起來。
一開始看到這些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從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來進行思考的,但這幾天看著孩子們在戶外的活動狀態(tài),我覺得我們還不能僅僅從這樣一個視角來考慮和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回到孩子們本身之上來。
孩子們?yōu)槭裁礇]有“混”在一起玩,這背后其實有很多的因素,既有我們組織與安排的外部影響,也有孩子們原有的習慣和意識的內部控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就像前幾天在一個園所看到幼兒園里有一片場地,但并沒有孩子在里面進行活動,在和老師們交流分析原因時我們一起判斷:孩子是“不想去”還是“不能去”或者是“不敢去”?
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對于好玩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幾乎沒有不想去的念頭,更多的是他們知道“不能去”或者是“不敢去”,追因分析就是我們常常出于安全和秩序的需求,在活動之初就已經給孩子們劃定了活動范圍和活動內容的界限,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意識和習慣,那就是必須要在自己老師的視線范圍內活動。所以,這個時候即使我們告訴他們,去吧,去其他地方玩吧,大部分的孩子一開始也未必會或者敢離開班級所在的活動的區(qū)域,至于什么原因,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
再回到我們的戶外活動中來,我們對戶外活動調整、優(yōu)化、改革到底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僅僅是為了混齡嗎?是不是孩子們“混”起來了,我們戶外活動的目標與價值就達到了呢?一定不是,因為混齡不一定就是在游戲,游戲也未必一定需要混齡。個人認為,混齡游戲是需要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圍繞同一個活動或材料,有著諸多的互動與作用的一個歷程或過程。
而只是在相同的&39;時間和空間內,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在一起活動,是不能簡單的稱之為混齡游戲的,充其量只是混齡的活動而已。目前很多園所的戶外活動現場來看,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們還是傾向于和同齡的孩子們在一起進行游戲,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混齡游戲。
在同一片場地上的戶外活動中,混齡或混班是孩子們在游戲狀態(tài)下自然而然的過程和呈現的狀態(tài),因為當孩子們擁有了自主選擇、自由活動的權利和空間后,自然會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材料、場地、玩伴和玩法,當孩子們在場地上自由流動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混齡或混班的游戲或活動。基于當下諸多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建設和戶外活動安排的實際情況,只要戶外活動真正變成了孩子們的戶外游戲,混齡或者混班自然而然的就會發(fā)生,但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們由原來被安排、被主導的意識逐漸轉變成為主動的、積極的意識和行為的一個過程。
所以,混齡的形式或狀態(tài),應該是孩子們游戲形態(tài)轉變后的自然呈現,切忌不要把它又變成了一件被教師主導和安排的事物?;忑g還是不混齡,僅僅只是一個外顯的形式而已,讓孩子們游戲起來并在游戲中有所發(fā)展,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戶外活動優(yōu)化的開始和過程之中,我們所關注的重點還是應該考慮怎樣更好的把游戲的時間、空間、材料還給孩子,更好滿足每一個孩子每一天不同的游戲需求。至于形式,那是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周期,根據園所實際條件和幼兒、教師、家長們的認識與經驗的提升,在實踐和優(yōu)化中慢慢形成并最終確定的最優(yōu)方案。
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篇5
我們班有一個小美女,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可愛的小圓臉,什么都好,就是有一個小缺點:愛哭!她的哭聲是無處不在的,早上來要下“幾滴雨”,上廁所褲子脫不下來也會“下雨”,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她的衣服,她還是會“下雨”,出去玩排隊走得慢了也要“下雨”,吃飯“下雨”,睡覺“下雨”……總之,下一整天的小雨。
瞧!還沒進教室,就聽見馨馨寶寶的哭聲了:“嗚嗚,晚上早點來接我?!蔽易叱鲩T,結果抱在手里的馨馨,開玩笑地說:“喲,今天又下雨了,寶寶,什么時候出個太陽呢!”她似乎聽懂了我的話,又是想笑又是想哭,一臉可愛。
活動結束,孩子們都去入廁了。馨馨寶寶開始哭,問她“怎么了?”“老師,我不會。”原來,她不會脫褲子,好,幫忙一把。小便完又開始哭,“老師,拉不上來”,“好,看好了哦!”我一邊幫她穿衣服,一邊教她應該怎么穿,她點點頭說:“下次不哭了?!?/p>
吃飯了,又傳來馨馨習慣性的哭聲,“老師,我吃不下?!蔽乙豢此耐?,飯和菜基本上還沒動過,我知道,她這樣的哭聲是要我們喂她吃飯。因為,在家訪的時候,我就了解到馨馨平時的衣食住行全都是奶奶包辦的,她幾乎什么時候也不用做。奶奶對這個唯一的孫女非常疼愛。她姑姑對我說磬磬在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就會哭,孩子一哭奶奶就心疼。于是,不想做的事就不做了,不想吃的菜就不吃了。
其實,家長不知道,孩子是機靈的,而這種“機靈”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認知的。千萬不要看不起孩子,其實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了,已經會對成人的行為做出觀察了。當她發(fā)現只要他做出某種動作或情緒(如哭泣、憤怒等)反應時,大人就會迅做出反應,滿足她的需求。而這個時候大人的反應就在有意無意中強化了她的情緒反應,以后只要遇到類似的事情,她就會給你來一招。這就是“隔代撫養(yǎng)”常出現的問題。
試想:為什么現在的孩子能力越來越差?習慣差、自理能力弱?我想,原因不在孩子,更多是我們大人的“包辦代替”。從對幼兒的家訪中,我認識到如今的成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的。他們總認識自己的孩子還小,大人是應該盡我所能地去幫助他,孩子不會吃飯,吃得慢,那就喂吧!反正不吃力,省的他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其實,成人自己的懶造就了孩子的“懶”,懶惰思想一旦形成,孩子就輸在了第一起跑線上。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孩子做到能和大人一樣吃飯、穿衣服,那不是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練習,反復練習。人的技能都是在不斷地練習中得到提升的。我想,只要我們做一個“懶惰”(此懶非彼懶)的老師、家長,孩子一定會比我們想象得更出色!
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篇6
近年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被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使一名新教師成長為骨干型教師?如何推動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暑假里,我在細細品讀了《聽那成長的拔節(jié)聲》一書后,對此頗有感觸。我從中聆聽到了一名教師和一個團隊成長的美妙拔節(jié)聲,領悟到了加強教研組建設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
教研組是幼兒園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管理和開展園本教研的基層單位,是幼兒園重要的學習小組。一個教研組的成長,可以帶動一批教師的成長;學校整體教研組建設得到提升,全體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也將出現整體上升的良好局面。
回顧我們早期的教研活動,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教師思想上的不重視;將教研活動簡單地等同于集體觀摩活動;教師參與比較被動,經常以傾聽者的身份參加活動等。近年來,我們教研組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教師參與的積極性高了,教研活動在教師心里的分量變重了,教研形式多樣了,教研氛圍濃厚了,教研活動逐步步入正軌。但如何使教研活動真正走向積極、有效呢?
在閱讀了書中的許多教研案例后,特別是在學習了夏之篇《學科教研組:我的組長我的組》之后,讓我靜下心來反思:我們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科學、合理地設置教研組,在確定教研組成員上要盡量讓教師自愿報名,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
2.用學?;顒訋咏萄薪M的常規(guī)活動,如學校的讀書活動等教研組都要參與其中。在確定教研主題上要自下而上,引導各組從日常教育教學中發(fā)現具體問題,制定教研計劃,確定研究方法。還要利用課題研究帶動教研組的科研活動。
3.每一次教研活動的組織都要做到有計劃、有準備、有調控、有記錄、有反思,講究活動的實效性,提高教研效率。
4.要不斷拓展我們的研究思路,探索教研組管理方法和教研形式,可嘗試開展中心內外“姐妹園”結對研討,嘗試采用多種教研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
書中的許多教研活動形式都很有創(chuàng)意,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努力通過教研組這個團隊,在平時的點點滴滴教研活動中讓老師們感受教研的輕松及意義所在,積極參與互動,以更熱情、專注的態(tài)度投入到教研活動中,從而享受到拔節(jié)的幸福和喜悅。
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篇7
望著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感受到一種自豪感,一個學期轉眼過去,耳邊仿佛還是孩子們剛入園時的熱鬧聲。近半年的集體生活,使孩子們學會了許多,各方面進步也不錯。
本學期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勇于奉獻、勤勤懇懇,無論是否當班,都要做好并檢查班級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他老師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fā)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團隊精神作用,團結一致地做好班級工作。在狠抓班級常規(guī)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動有組織、實施有計劃,使班級的吃飯常規(guī)、收拾玩具、排隊等常規(guī)初見成效。做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在班中的位置。
俗語說:“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良好的常規(guī)可以使幼兒生活具有合理的節(jié)奏,即能使神經系統(tǒng)得到有益的調節(jié),促進身體健康,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生活能力,為今后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學期,根據班級計劃中我班的幾個弱點,著重開展以下活動來促使班級常規(guī)良好風氣的形成:一是制作“幼兒一日生活”評比欄,用紅、黃、紫、綠四色花,分別代替良好作息時間、衛(wèi)生情況、午休情況、活動情況。
為了更好的做好家長工作,在每月的家訪活動和“家長接待日”活動中,我同其他教師一道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里的各種表現。對個別幼兒出現特殊情況時,我都要求必須立刻打電話向家長詢問、了解幼兒情況,及早掌握幼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對教師關心和愛護幼兒的一些舉措,家長們也表示認可。對于一些幼兒在園內有一定進步時,我們馬上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請家長配合,使該幼兒能繼續(xù)進步。
時間在幼兒的成長中過去了,我們班幼兒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的進步,這雖然是可喜的,但在其它方面的工作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后工作中,我將帶領其他教師一道,吸取他山之成功經驗,在學習上認真努力,研究探索;在工作中,銳意創(chuàng)新,用新的思維理念、新的工作方法,打造培養(yǎng)出一批高素質的,為我園添姿加彩的亮麗花朵。
幼兒教育的感想體會心得篇8
孩子們陸續(xù)被家長接走了,看到雜亂的教室,我和錢老師站在一起,相視一笑,“開始整理吧,明天還是這樣子?!笔茄?,面對孩子,我們沒有苛求,雖然,每天不管多累都要收拾戰(zhàn)場一樣的場面,畢竟,看重孩子們的進步是我們最大的滿足,累點也值得了。
邊收拾凌亂的玩具,不由得讓我想起剛被家長接走的孩子們,看到插塑玩具,讓我記起哭鬧的新生王子恒,正是這個插塑,讓我打開了孩子的話題,孩子由原來的哭鬧到學會了創(chuàng)造,入園以來,飛機、花朵、長城在孩子的手中盡情展現。他在幼兒園找到了樂趣與歡笑,還時不時的走到我面前跟我炫耀:“老師,我沒有找奶奶,我自己玩的。孩子們玩耍的場面在我這里歷歷在目,我不由得笑出聲來,真的,好可愛的孩子們?!盁o奈了吧?!甭牭轿倚β暤腻X老師對我說,“誰說無奈,是太可愛,看吧,等到下一星期,雜亂的教室就不雜亂了。”怎樣,想到這些孩子們可愛的身影,在不知不覺中,教室就被我們收拾的整整齊齊,一切又回復了昨天的樣子。因為,我相信,雜亂是暫時的,它需要我們每個教師的耐心與愛心。在一日活動中,我這個當老師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對待孩子,恨不得孩子們個個十全十美,處處都能合乎我的標準。然而那一次孩子們對我的寬容卻讓我深深的感動,同時也啟迪我對以往的做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