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5篇匯總
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5篇匯總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著作。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歡!
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1
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發(fā)現(xiàn)一本好書,非常棒,是美國的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看后感覺非常受用。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書里講述的溝通方式很簡單,就是把不舒服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說對方引起的。比方說,每次你看到孩子滿地亂丟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務,就會叨念他們,結果他們不但不改,屢屢讓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氣,他們煩,你也煩。其實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說話方式就可以改變他們這些“屢教不改”的行為:
第一句:當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亂丟在地上(要述說事實,任何人都不可以反駁的事實。比方說,亂丟,就是一個批判,不是事實,人家覺得玩具本來就該放地上的!)
第二句:我覺得很不舒服(陳述自己的感受,誠實、中肯)
第三句:因為我很不喜歡家里看起來凌亂(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歸咎到自己身上,因為我不喜歡凌亂,我才不喜歡你把玩具丟地上,否則我一點也不在乎的,不是嗎?)
第四句:可以請你撿起來嗎?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將玩具收進玩具箱里嗎?(提出一個可行的要求,對方可以照著做的合理要求)這種溝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糾紛,尤其是對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別管用。
這本書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達感受,與人溝通,它還從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們如何傾聽內心中不同的聲音,以及懂得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學會觀察內在的情緒和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等——學會懂得自己,就會懂得別人,獲得愛、和諧和幸福!
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2
因為讀書會要組織《非暴力溝通》專場活動的原因,這周又重新翻一遍這本書。也許是在聽了很多次對它的分享,抑或上次讀后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生活和閱讀的積累,尤其是這段時間在工作中出現(xiàn)了溝通問題的情況之下。重讀這本書,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且有用的細節(jié)。
第一點,是作者個人的簡歷。聽過的分享者都極少注意到作者馬歇爾盧森堡也是一位臨床心理學的博士,而且是在書中也多次提及的是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卡爾羅杰斯的學生。不難看出,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思想,在雙方溝通之中要尊重對方的感受與需求同時也要真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是在羅杰斯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心理治療理論的發(fā)展而來。此外,馬歇爾強調非暴力溝通中的不帶成見的觀察與羅杰斯強調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的深度傾聽也是相同的方法。人本主義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并強調人的成長和發(fā)展。非暴力溝通同樣強調溝通過程人的正面性和溝通產(chǎn)生價值,以解決而非分析問題為導向。此外在非暴力溝通中最關鍵的是正確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認識對方的需求,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無法真正認識到對方的需求,都會造成溝通的失敗。這也是在基于另外一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之上的發(fā)展。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六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超越的需求。因此,非暴力溝通的理論核心是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點,作者多次提到不能機械的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形式,而忘記了他的目的。所謂非暴力溝通的形式正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詳細點說,就是不帶偏見的觀察,充分表達和引導對方完全表達內心感受,明確自己和對方的需要,正確提出自己的和引導對方提出請求。形式看似簡單,在實踐中卻非常困難。主要原因大概就在于,我們過于注重非暴力溝通作為工具的形式而忘記了使用它目的。非暴力溝通作為一種溝通方法,它的核心仍在于溝通。人與人之間需求溝通原因是雙方存在不同的觀念和行為模式需要達成一致或者相互理解,溝通的過程就是交換雙方的不對等的信息從而雙方可以改變觀念或行為。因此在使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時要時刻記住溝通的目的,不然就達不到溝通的最終結果。
第三點,作者提到了異化的溝通方式,也就是暴力的溝通方式,主要有四種形式:道德評判,對比評價,固化責任和強迫威脅,源自于等級社會或專制社會。雖然作者在文中沒有提及,但是可以從中推斷出的是,非暴力溝通只適用于自由和平等地位的雙方,或者雙方雖然處于不平等地位,但溝通仍然平等的。一旦雙方是地位不平等的,一方統(tǒng)治甚至奴役另一方,那主要溝通方式便會是異化的溝通方式。因為這種情況下溝通的目的要讓一個人服從另外一個人的意志,服從者的個人的自由意志是被拒絕的。這是一種壓倒性的信息傳遞方式,是命令而不是非暴力溝通中的請求。作者也多次提到非暴力溝通的應用對于家長,老師和公司管理者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地位的優(yōu)勢,這些人不愿意作出請求,或者作出的請求被理解為命令。但在異化的溝通情境中,處于弱勢的一方要改變局面,最好的方式仍然是采取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如果也是采取暴力的方式,如拒絕和反抗,只會造成強勢的一方使用暴力的程度增加,而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可以減輕暴力帶來的傷害。
第四點,非暴力溝通最主要的是強調人的本體和主動性以及人的同理心,這些都是人本主義的核心理論。人的感受是自己決定的,外界只能刺激和影響它。面對他人的不當?shù)闹肛煟覀兛梢韵乱庾R地感到內疚和自責或者立刻反駁對方,也可以有意識的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采取后一種方式,我們就不會被對方的情緒牽動,而是專注于對方和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從而可以真正解決溝通的問題。另外對于很多因為社會因素,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很多不得不去犧牲個人自由完成的義務,如果從主動選擇的積極角度出發(fā),我們會將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轉變成是我們所自由選擇和愿意的承擔的事情,這樣對于個人而言,同樣的行為帶來的幸福感會大于痛苦感。
第五點,是語言的局限性。非暴力溝通相對于暴力溝通,在語言表達上明顯的更豐富和復雜。暴力溝通中的一句簡單的道德評判,非暴力溝通中卻要劃分為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四個部分。而且非暴力溝通要求觀察的客觀與準確,感受表達的充分與完全,需要和請求提出的明確與完整。缺少其中任何一項的語言表達,都不足以成為非暴力溝通。所以,馬歇爾開篇就提到,語言是窗戶,也是墻。語言有它天生的局限性。例如中國人一直不喜歡直接表達感受和需求的原因,個人認為,一方面是傳統(tǒng)文化要求謹言拒絕巧言,另一方面是我們的語言在表達感受方面缺少一種自然性。中國語言里就找不到i’m
sad 的表達。另外作者提到語言是靜態(tài)的,而我們的世界是動態(tài)的,靜態(tài)的語言無法與動態(tài)的世界匹配,其中也會產(chǎn)生很多由語言產(chǎn)生的問題。
最后,引用譯者結語的話“藉由這本書,依稀間遙望到夢寐以求的美麗心世界,并且知道,生活永遠等待人們以一己之身去領略生命的美和神奇”,所表達的是,非暴力溝通的世界是一個理想的世界。非暴力溝通的世界是一個人人自由和平等的世界,但現(xiàn)實是到處都有壓迫和統(tǒng)治,有壓迫和統(tǒng)治的地方就有暴力存在,面對暴力的世界,我們可以選擇以暴力的方式回擊,但是結果是暴力變的更泛濫,壓迫和統(tǒng)治也會更嚴重,也可以選擇以非暴力的方式去應對,一方面減少暴力對我們的傷害,另一方面暴力也會因此而減少。如何應對,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
非暴力溝通最終全部實現(xiàn)雖然是要在更大的社會層面,但是需要從每一個個人開始。正如歌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充滿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這也是馬歇爾書中隱藏的愿望。現(xiàn)實雖然是美好人間遙不可及,然而包括馬歇爾在內每個個體追求它的過程也是同樣美好和有意義的。
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3
《非暴力溝通》讀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處:其一是愛自己(第九章內容),對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對自我表現(xiàn)的包容;其二是非溝通的四個關鍵性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以及第三點對話中對他人情緒的理解。
整本書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溝通的關鍵——愛,這也是后文作者反復強調的觀點;然后展示了“非愛”的異化的溝通方式;繼而分五章講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對個體具體的或連續(xù)性的行為發(fā)表不帶道德評價的意見,而不由此行為推測、總結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們不對行為進行評價,而是表達此刻的心情)、需要、請求(減少抽象的語言,具體的描述請求內容);此后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溝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傾聽別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達憤怒與感激,熱愛生活。
在閱讀中,除了“愛”以外,給我很深映像的另一個詞是“具體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中,作者一再強調我們具體的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具體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發(fā)出具體的請求。其實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只是在表達感受和發(fā)出請求這兩點上,我覺得這種具體化和我們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沖突。我們很多時候有意無意間會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暗示出來,而不會明示。當然,另一方面而言,這種風俗,也讓我們更擅長體會別人的情緒。(至少我個人感覺,內向者普遍如此)
第九章愛自己給我很大的震撼,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有一點完美情結的緣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氣,自我糾結。第九章作者的疏導,確實讓我很受益。不同于以往我所看過的文章,在這里作者強調了“對自身需要的關注”,讓我覺得以“滿足需要”為導向去處理問題,而不是糾結于自我的憤怒與不滿——雖然這是句正確的廢話,但當我在與人共事中再體會這句話時,確實感到身心的一陣輕松。(當然這也是因為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決)而后文所提的“愉快的工作”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做”好像我還沒有體會到二者的區(qū)別,因為我這確實是我的工作,雖然我很討厭。
其它幾章除了具體討論非交流溝通的細節(jié)外,我個人喜歡的還有第二章。異化的溝通方式的提出,讓我反復回味了很久,反省了自己,確實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總是不經(jīng)意的采用里面的某些方式跟人溝通,引人不快。而在第五章作者提出的四點關于聽到不中聽的言論是的內心放映,也很令我欣賞,負面的感受是由于需要未得到滿足而并非行為本身。至于其他各章,暫時觸動一般,不過對于兩個人的對話交流,我覺得可以再著重看看六、七這兩章。
雖然作者反復強調的“愛”有時讓我覺得像在看《少有人走的路》,都有點扯淡(畢竟國內沒有教會那種氛圍)不過就溝通方式而言,理論講解的很清楚了。雖然我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完全地按照那四個步驟去實施,但是那種自我克制、客觀具體的討論事物的態(tài)度我想自己是會努力做到的。同時,從需要是否被滿足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以及他人的情緒也是值得一試的。
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4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shù)睦斫?。讀完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斗潜┝贤ā愤@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并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學會傾聽尤為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著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非暴力溝通還要求我們學會表達感激。
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容理解的較為淺薄。但我相信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5
其實最早選擇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有功利性的。功利的原因很簡單—為了完成一篇關于人際交往的教案,而正好的是上網(wǎng)的時候,可愛的小何(值得說明的是她是我在漳州師院培訓認識的心理學系的研究生)向我推薦了這樣一本書,她只是說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對自己很有幫助的書。
于是我就很認真的買了這本書,也很認真地給自己制定了讀書的計劃。到今天為止,這本書也漸進尾聲,于是又給自己一個目標---寫個讀后感吧。
“非暴力溝通”---第一次接觸這個名詞的時候,估計都會給人一種很震驚的感覺,暴力?往往給人打架,造成身體傷害的一個攻擊性強的名詞,而這樣的一個名詞與“溝通”相聯(lián)系,往往讓人好奇而又覺得有些牽強。
書中介紹了與人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然而看了書的大概,對“需要”和“感受”這兩個詞最為深刻。
感受—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忽略了別人的那一份呢?
需要—多久以來我們都沒有問問自己我們需要的是什么?
晚上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桌前,陪伴自己的是一盞臺燈,一杯水,一只筆,和這本《非暴力溝通》。忽然間很有感觸,忽然間想到了今日上班時候和那“美好時光”沖影店老板的溝通。因為價格的問題,在電話中我明顯表達了自己的憤怒,我想指責他的不是。其實現(xiàn)在想來那時候的我已經(jīng)徹底地將不滿和憤怒表現(xiàn)出來了,只是因為殘留的一點禮貌而沒有掛掉電話。我當時其實該冷靜的,不是嗎?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指責他的不是,雖然他比我客氣地很多。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我很認真地分析著這整個事件的過程和當時的情況。
非暴力的溝通讀書心得范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