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的范文,歡迎閱讀!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篇一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各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取得的偉大成果,它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保存了紅軍隊伍和革命力量,讓革命的火種傳至各大神州,而且在這場遠征中產生出來的偉大精神—這也許就是長征精神吧。
做為西部地區(qū)教師,我們更應該以紅軍精神為指導,不斷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爭做人民的好老師。下面是我羅列的一些關于學習長征精神的要點:
一、 學習發(fā)揚長征精神。就是樂于奉獻
紅軍老戰(zhàn)士陸力行說“提起長征,我們世代難忘。在最為艱難的時刻,我們靠什么支撐?靠信念!靠一切為祖國、為人民的堅定革命信念!”正是這種奉獻精神,讓我們紅軍戰(zhàn)士堅持到最后,取得最后的勝利。古往今來,涌現出無數無私奉獻的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甘于奉獻是青年應有的精神境界。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只為自己打算,會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奉獻精神雖然很高尚,但做起來也不是高不可攀,奉獻就在身邊,奉獻就在眼前,人人都可以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奉獻,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多講些奉獻,少講些索取,多為他人著想,少考慮個人得失,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精神充實的人。邊緣地區(qū)教師更應該如此,現在教師緊缺,在鄉(xiāng)村學校的教師每個人至少有著20節(jié)以上的課,因此我們更應該具有奉獻精神,不為一時得失而計較,也不為多干一點工作而抱怨,張云泉說得好,“做人必須像人,不求驚天動地,但求問心無愧”。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就要有胸懷大局,恪盡職守,愛崗敬業(yè)的責任心,艱苦奮斗,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
二、 現如今,在第30個教師節(jié)前夕訪
問北師大時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紅軍,一支靠著小米加步槍走出來的隊伍,他們在武器短缺、物資稀少的情況下翻雪山、過草地、嘗毒草、啃樹皮。十萬人的隊伍,在急行軍過程中面對的不只有數十倍于己方的敵人,還有饑餓、寒冷、傷病和死亡的威脅,我還記得那位被冰雪矗立的軍需處長,當周發(fā)現他時向旁邊的同志說:“把軍需處長叫過來?!倍卮鹚闹挥幸痪渌褪擒娦杼庨L。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能夠讓那位軍需處長如此從容的為革命事業(yè)奉獻一生,原來是信念,是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念支撐著中國紅軍,讓他們無懼艱難險阻,即使在陜北勝利會師時只剩1萬人,也將革命的火種傳播開至全國大地,最終實現中國革命的勝利。作為一名祖國西部地區(qū)的教師,我們更要學習紅軍的精神,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克服困難,利用有限資源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我們更應該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即使在最艱苦的地區(qū),依然為教育事業(yè)奮斗不止,不因為條件艱苦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不因為生活清苦而失去追求。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終身讀書,只有擁有扎實的知識,才能為成為學生所熱愛的領路人,才能有更高的眼界為學生指引方向,為自己探索夢想。我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業(yè)務能力、奉獻精神,將教書育人與中國夢聯(lián)系在一起,為實現祖國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三、 學習紅軍精神,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特別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從思想上建黨則體現在堅持使用馬克思哲學教育和武裝自己。對事物的發(fā)展要用辯證和統(tǒng)一的目光來看待。做為一名教師,馬克思哲學亦是指路的方向,通過學習,對于我們的學生,我們要發(fā)現他們好的地方,引導他們改正不良行為習慣,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經驗,不斷實現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與教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良性互動。
四、學習紅軍精神,終身學習
紅軍長征經歷了無數次的勝與敗,在勝利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在失敗中總結下次能勝利的經驗,他們在8年的抗戰(zhàn)中沒有絲毫的放松與懈怠。正是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讓我們的長征精神得以極大的豐富,即使在抗戰(zhàn)勝利也依然指引著我們前進。教師是人類永恒的職業(yè),但社會對教師條件的選擇并不永恒,時代是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成長和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作為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須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隨著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從中總結更多經驗,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缺點,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成績。同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上進,也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五、學習長征精神,就要嚴守紀律
軍紀嚴明,才能打勝仗。長征中,紅軍能殺出重重包圍,闖過道道險關,與鐵的紀律密不可分。正是因為紅軍官兵嚴守紀律聽指揮,才保證了政令軍令的暢通。紅軍嚴守紀律,表現在對黨忠誠、行軍打仗、內部管理、軍民關系等諸多方面,具體而鮮活。比如,一些老紅軍回憶,過草地時,糧食奇缺,為共渡難關,有的部隊規(guī)定個人隨身攜帶的糧食屬于集體,沒有命令不得私自動用。官兵對此都能嚴格遵守,不少人就是餓得發(fā)暈,也不向自己身上的糧袋子伸手。這種恪守紀律的自覺,源于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同時也閃耀著團結、友愛、無私、互助的人性光芒。穿越時空,看似冰冷的紀律,讓我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感受到紅軍內部關系的和諧,感受到革命隊伍的溫暖。2014年3月9,習的“三嚴三實”講話以及更是讓我們感受更加紀律的魅力。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應該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作為基層人員,我們更應該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fā)謀劃事業(yè)和工作,使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客觀規(guī)律、科學精神。認真工作,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我們要把實作為一種品質去追求、作為一種境界去修養(yǎng)、作為一種責任去承擔,始終堅持埋頭苦干、踏實肯干。
六、學習和發(fā)揚長征精神。就是堅持黨的領導
毛澤東曾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笨梢姡h的堅強而正確的領導,是奪取紅軍長征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證。
紅軍長征初期,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實行消極避戰(zhàn),退卻中逃跑,把戰(zhàn)略轉移變?yōu)榇蟀峒?,致使中央紅軍在通過國民黨軍設置的四道封鎖線后,折損過半,引起了黨和紅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強烈不滿,堅決要求恢復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加強黨的正確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泱泱大國,已于歷史中佇立5000多年,素有古文明之國,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男有三綱五常,女有三從四德,自古是一文明之邦,惠于中華文明熏陶的華夏兒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等為基礎的民族精神,除了作為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外,還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一種信念存在于每一個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這種精神的力量。介于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努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篇二
光陰荏苒,一晃80年過去了。80年前的長征,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跡,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茫茫長征路,途中艱辛誰能體會?寒風刺骨,風如刀一般割在臉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在云霧中蜿蜒盤旋,慢慢地蠕動……夜,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堅強的紅軍戰(zhàn)士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7天內走過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的《長征》讀起來總是那么令人振奮,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敵人的圍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聳入云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黑草地,這些被人們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堅強的紅軍戰(zhàn)士征服了嗎?
雖然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zhàn)士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他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對革命理想和對革命事業(yè)鍥而不舍的追求和無比忠誠。英勇頑強,勇于拼搏,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憧憬未來,充滿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他們高尚的品格永遠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永遠激勵著我們。
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語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沒錯,長征是宣言書,它不僅宣告了共產黨的勝利,更是宣告了我們建設祖國的決心。長征是宣傳隊,它既向人民宣布共產黨是解放他們的隊伍,還向我們宣傳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長征是播種機,它播下了無數革命的火種,也播下了我們這些還未發(fā)芽的種子,總有一天我們會結出累累碩果報答祖國。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莊嚴的歷史時刻,老一輩革命家點燃的革命火炬,無疑要靠我們擎起,祖國燦爛的明天也都要靠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chuàng)。如今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應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要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讓我們發(fā)揚長征精神,好好學習,努力奮斗,迎接新的長征。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篇三
一、長征勝利的政治意義
1、長征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軍長征,是震驚中外的偉大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粉碎了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縱橫十四省,轉戰(zhàn)數萬里,終于相繼在陜甘地區(qū)會師,勝利完成了戰(zhàn)略大轉移。從此,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中國共產黨以陜北作為根據地,將中國革命的勝利推向全國。
2、紅軍長征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長征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把黨中央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在西北、紅軍主力轉移到抗日前沿陣地的戰(zhàn)略任務,為黨和紅軍的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在陜北,中國共產黨召開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關系抗日全局的會議,如洛川會議、瓦窯堡會議,發(fā)出全民族抗日的偉大號召,妥善地解決了西安事變,積極聯(lián)合國民黨抗日,最終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偉大勝利。
3、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毛澤東同志在總結長征經驗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沒有照抄照搬國外理論,而是立足本國實際制度、政策、方針、路線,并與盲目照抄、照搬國外理論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堅決而持久的斗爭,最終將中國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革命路線和斗爭路線的勝利,證明了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正確性。
4、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在革命危急關頭,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我們黨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正因為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我們黨才能堅持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fā)展的道路。
5、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wěn)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有了穩(wěn)固的后方。中國共產黨在陜北建立陜甘寧抗日根據地,以陜甘寧抗日根據地為基點,將革命輻射到全國。紅軍到達陜北后,與陜北紅軍一道致力于根據地的建設鞏固,最終將延安建設成中國的"紅色之都"。陜甘寧抗日根據地建設經驗,對全國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在全國范圍內有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綏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開創(chuàng)了抗日戰(zhàn)爭的新局面。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的建設和鞏固"三三制"原則的確立、土地改革地進行,一方面團結了最廣大的中間力量共同革命,另一方面,邊區(qū)政府的建設也為我黨后來取得政權、進行政權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二、長征的精神意義
1、實事求是的精神。長征是實事求是精神的典范。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這項原則的魅力在長征的實踐中得以充分體現。長征之初,紅軍則面臨覆沒之險,是在飽嘗王明為代表的"左"傾中央領導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苦果,那么,后來紅軍擺脫險境,爭得主動,獲得生存,贏得勝利,則是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領導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勝利。縱觀整個長征的全過程:棄湘西,轉貴州;否定博古、李德的錯誤領導,確認毛澤東為首的正確路線;舍棄川西,北上陜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智取婁山關,突破臘子口……。每一個戰(zhàn)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zhàn)略任務的確定,每一套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實施,每一次戰(zhàn)斗勝利的取得,都無不與共產黨人的探索和求實精神息息相關。
2、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無論是拿破侖從莫斯科的大撤退,還是色諾芬率領一萬名陷入困境的希臘雇傭軍撤出波斯,其面臨的艱險、蒙受的犧牲、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都無法與中國的長征相提并論。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臨一條條波濤洶涌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無際的草地,前有荷槍實彈的堵軍,后有鋪天蓋地的追兵,上有狂轟濫炸的飛機……就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中國工農紅軍忍受了酷暑嚴寒、干渴饑餓,爬雪山,過草地,涉沼澤,眠雪野,食草根,艱難跋涉25000里,翻越18座高山,度過24條江河,轉戰(zhàn)10多個省,終于同總兵力多達100萬的敵人苦戰(zhàn)殺出了一條生路。長征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yè),創(chuàng)造輝煌
3、長征的紅軍將士心系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彪炳千古。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長征是最嚴峻的生死考驗,死亡的陰影時刻籠罩在紅軍將士的頭頂上。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干渴饑餓……隨時都有可能吞沒他們的生命。就是在這樣恐怖的環(huán)境中,紅軍將士懷著對共產黨的堅定信念和對革命事業(yè)的無比赤誠,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4、紅軍將士顧全大局,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光耀歷史。長征是一首團結協(xié)作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風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現了許多顧全大局、團結協(xié)作的感人事跡。首先表現了紅軍將士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與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行為作針鋒相對的斗爭。再次表現在紅軍將士同甘共苦、患難與共。行軍途中,紅軍將領朱德、周恩來把自己的馬讓給傷病員騎,自己則踏著泥濘道路艱難前進構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敵長城。
看過“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的人還看了: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經驗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