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教育敘事 > 2017特殊學生教育教學案例

2017特殊學生教育教學案例

時間: 學良775 分享

2017特殊學生教育教學案例

  學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對特殊學生和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一直都是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下面是有2017特殊學生教育教學案例,歡迎參閱。

  2017特殊學生教育教學案例范文1

  剛接觸王巖她10歲,卻還在上一年級,那是她上的第三個一年級。說起她來真是讓所有教過她,了解她的老師感到頭痛,不光是頭痛她那差的到家的成績,更頭痛她那一身的壞毛病。由于家庭環(huán)境比較特殊,她從小便養(yǎng)成了小偷,小摸,搶東西,打架的壞習慣,同時她喜歡要求所有的同學都聽她,只要稍不順她意,便會大打出手,雖是女孩卻有一身的力氣,同時跑的又特別快,(據(jù)說是偷東西被人追打練出來的)連高年級的學生都拿她毫無辦法。

  為此一些學生家長時常到校找班主任告狀,她的家長也成了學校的長客,至使家長一談到她便頭痛不已。之前對她雖早有耳聞,但心卻很不明白,一個又小又瘦的女孩子怎么就成了一個壓不住的石猴呢?她到底有多么大的本事呢?我的教育信念是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她成了我初接一年級的一個挑戰(zhàn)。

  開學第一天,學校各班要求先指派一個值周生,我便不經(jīng)意似的指派到“王巖,第一周,你先去負責值周吧!”她睜大一雙眼睛不相信似的看者我,問到:“老師是我么?”“對,就是你,你一定要認真做。”我給了她肯定并帶有鼓勵的答復。我看到了她那雙原本含有敵意的眼睛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了解到她以前總是不寫作業(yè),我便故意安排她當了檢查作業(yè)的小組長,并以十分信任的語氣找她談話,告訴她我對她的信任,相信她一定會把這項工作安排好。她欣然接受,作業(yè)檢查很下工夫,并開始在我的監(jiān)督下準時的完成自己的作業(yè)。

  但在班級,她總是在老師不在時一手遮天,隨意搗亂,弄的整個班級亂七八糟,于是經(jīng)過仔細考慮我又安排她當了紀律委員,專門負責班級紀律。我用一種極為信任的態(tài)度找到她說,“聽說最近班級紀律不太好,老師想讓你來當班級的紀律委員,老師相信你是有這個能力的。”她很高興的接受了,再次流露出被賞識的喜悅。果然,她上任后整個班級一片井然。偶爾出現(xiàn)混亂局面,也主要是因為她把持不住自己帶頭引起的。我也明白,讓她一下收起野性來是不可能的,想改正她一身的壞毛病,必須給她充足的時間。而我能做的便是耐心的等待,隨時的加以引導。每當她一有犯錯誤的苗頭,我便及時的找她談話。

  談話時我會用一種信任的表情和語氣,夸獎她這段時間表現(xiàn)的很好,幫了老師很多忙等。平時課上或課下我與她眼神相遇時,總會給她一個賞識的微笑,每當她一有進步便加以表揚??此瞄L跑步,于是我便經(jīng)常組織課間活動,主要以跑步、接力為主,當她取得成績時便大加稱贊,并經(jīng)常稱贊她為班級“小飛人”,以此來增強她的自信心。也許是基于這種對她的特別的關愛,她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整個人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使所有了解她的人感到奇怪,使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奶奶見到我就像見到了大恩人一樣的念叨,“可真是個好老師呀!我們王巖可多虧你了。我們王巖一回家就說你好。”看著她正在逐步提升的成績,不斷端正的品行,我的心中也充滿了滿足感。正在我為自己的教育感到成功得意時,卻又以意外的發(fā)生了“愛心箱事件”。

  2017特殊學生教育教學案例范文2

  男,7歲,小學一年級學生,上課時,別的孩子能按教師的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而顧某稍不注意就鉆到桌下,在教室內(nèi)到處爬,在桌面上、墻上亂畫,到同學的座位旁拿別人的東西,拿剪子剪同學的頭發(fā)和衣服,上課從不聽講,作業(yè)從來不寫,一分鐘都沒辦法安靜。課間操時,要么在隊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課間活動時經(jīng)常傷害他人,拿著鉛筆和尺子打鬧,入學一周不到就將班上的同學都打了個遍,其中一個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發(fā)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時時告他的狀,也不太喜歡和他玩。老師找他談心時,他根本不能傾聽,無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顧左右而言他”,無法與其交流,如果訓斥,則咬牙切齒,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讓人束手無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屬于外來務工家庭。父親在飯店做廚師,母親推銷白酒,平時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時候和鄉(xiāng)下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農(nóng)村老人對男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無任何約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歲時就曾經(jīng)從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為也讓他自己傷痕累累。家長對其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也很少關心,是那種典型的“自由生長”。

  3、學校教育背景

  (1)老師看顧某

  初進校園,就發(fā)現(xiàn)他很好動,眼神不定。進入課堂后感覺他更特殊:上課一分鐘也定不住神,總愛滿教室爬,喜歡到別的同學座位下去搗亂,拿同學抽屜、書包里的東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嚴重干擾課堂,有時甚至讓課堂教學無法進行,對老師的批評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無法與其交流。

  (2)同學看顧某

  上課影響他人學習,很討厭;欺負同學,故意破壞別人的東西;不講衛(wèi)生,習慣很不好,不愿意和他玩。

  二、問題分析

  (一)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

  1、親情的需要:父母讓顧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點左右才會接他回家,根本沒有感情的交流,更沒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因為顧某上課不聽講,經(jīng)常調(diào)皮搗蛋,作業(yè)無法完成,又不聽母親的話,因此對其不是打就是罵,漸漸地對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發(fā)展。顧某因此也對父母存在敵對情緒。

  2、歸屬的需要:由于顧某學習習慣不好,成績差,同學們不愿與其交朋友。再加上經(jīng)常被老師批評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其他同學,同學們對他的疏遠,造成了顧某歸屬需要的缺乏。

  3、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表現(xiàn)自我的需要越來越明顯。再加上自控力比較薄弱,就想通過怪異的行為獲得大家的關注,但又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所以說表現(xiàn)自我、獲得承認與尊重的需要無法獲得滿足。

  4、成就的需要:顧某在學習上沒有成功感,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因為不遵守課堂紀律,一開口大聲講話就受到老師的制止,使他喪失了積極進取的信念,從而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

  (二)不良后果

  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使顧某心理嚴重失衡,由此帶來了行為反應偏差,如下課打鬧、上課破壞課堂紀律、自己不學習也不讓別人學等,更加重了周圍環(huán)境對他的拒絕,惡性循環(huán)的結果使顧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頑劣的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危害,更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成為大家所不喜歡的“特殊學生”。

  (三)診斷

  根據(jù)觀察和其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現(xiàn)狀,顧某基本屬于不良習慣造成的學習適應障礙,導致自信的喪失,榮譽感的缺失。

  2017特殊學生教育教學案例范文3

  本學期,我接了一個新四年級班。還沒開學,同事就和我開玩笑,說我“中獎”了:全校最傻最難管的學生趙某分到了我班。他的前班主任趙老師也感慨:總算是送走了這個活菩薩,以后學生再怎么差,也不可能比這個更難管了!一番了解后,我對趙某有了一些了解,趙某某,男,11歲,智力水平很低;父親是手扶拖拉機的司機,靠臨時性拉貨維持家用;母親在家翻襪子補貼家用,父母兩人智力均不及正常人。趙某在校的特殊表現(xiàn)為上課亂喊亂叫,在教室里隨意走動;下課惹事生非,經(jīng)常無辜打罵同學等;對于老師的詢問與教育只會回答:“不是”、“他罵我”、“好”、“知道了”。我對他今后的教育產(chǎn)生了一絲擔憂。

  開學第一天,他的許多不良行為都暴露無遺。在接下來的日子,我特別留意對趙某的觀察。隨著一天天的與趙某接觸,我發(fā)現(xiàn)上課時,別的孩子能按教師的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而趙某總是沉浸自己的世界里,在桌面上亂畫,隨意撕些本子,弄得滿地都是紙屑。寫作業(yè)時,別的孩子專心致志地寫自己的作業(yè),而趙某在老師給別的孩子指導時,滿教室溜達,給別的同學搗亂,自己的作業(yè)不寫(除非老師幫他準備好本子,他才磨磨蹭蹭地寫,而且沒能寫對幾個字)。有時還拿別人的筆、橡皮,丟到垃圾桶。課間趁別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其他孩子又打不過他(他個子高大而且很胖)。把痰吐到手上再擦到衣服上,有時還吐到其他同學的課桌、書本上甚至是別人衣服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時時向我告他的狀,孩子們也不太喜歡和他玩。

  分析問題的成因:

  從發(fā)育上看,趙某像是7歲的孩子,個頭比正常的孩子大一號。通過多次與家長交談和多方位的了解,得知趙某在出生時就不會哭,但當時并沒有做及時的診斷,估計是腦部缺氧,;而在成長過程中,家長也不重視,沒有給孩子做任何檢查和治療,因而造成孩子智力上的永久性缺陷。

  這些是趙某智力不正常的的首要原因,但這并不能成為他行為古怪、習慣差、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學習的主要原因。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由一個個的原因一層一層地累積起來的:父母的遺傳可能是第一個原因;腦部缺氧是第二個原因。但是,如果沒有后來第三種不良的影響──趙某早期受到了不正確的教育──來加重這種狀況的話,在許多情況下還不至于造成現(xiàn)在這種嚴重的后果。在某些情況下,這最后一種狀況成了使他在發(fā)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

  對于趙某來說,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貧乏性,也是造成他發(fā)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父母親智力水平有限,不能給予他正常家庭的正常教育。在他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也不可能受到完滿的母親教育,因而他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種智力水平的孩子在進入學校后也很難得到應有的教育。一般的教師都會用教所有孩子的方法來教這些孩子,那么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學得很差,成為可憐而不幸的人。成績差,加上行為習慣怪異,很少有老師不放棄他,班級里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相處。這又使他變得更糟糕,從而進入“老師不管——行為習慣變差——學生告狀——教師不當處理——表現(xiàn)更差”的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他將成為學校教育的犧牲品。

  解決問題的對策:

  那么如何來解決這類孩子的教育問題呢?有人建議送他們?nèi)ヌ厥鈱W校學習。這并不是拯救他們的最好方法,只是部分人用來推卸責任的最佳捷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應當在普通學校里對這些兒童進行教學和教育,因為有一個完滿的、在智力方面不斷地豐富著的環(huán)境,是拯救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既然普通學校無法將這些學生拒之門外,那么就應該承擔起教育這些學生的責任。

  
看過2017特殊學生教育教學案例的人還看了:

1.2017小學特殊學生教育案例

2.特殊學生教育成功的事例

3.2017年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工作計劃

4.2017高中學生厭學教育案例范文

315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