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實用范文>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5篇

時間: 小姚4561 分享

一定時期的工作預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時,都要制定工作計劃。我們要養(yǎng)成做工作計劃的習慣,日后做事都按這個工作計劃流程來走,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guī)律發(fā)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制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制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才能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簩W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guī)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后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制作計時工具并進行觀測和測量,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fā)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fā)展對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xù)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guī)律,發(fā)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于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p>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溫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qū)圖、陀螺。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yǎng)得到相當的培養(yǎng),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yōu)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后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tài)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態(tài)勢一般。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fā)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xù)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fā),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應該基于對證據意識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yǎng)科學游戲信息發(fā)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qū)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2

一、在教學觀念方面

我積極參加教科培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認真參加學習,并做好學習筆記,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主要學習了《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和《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努力使學生能接受我、喜歡我。

二、在教育教學方面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作為專職的科學老師,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guī)課上要質量?!把性谡n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后”這幾句精辟的話一直指導著我的教學思想,我嚴格要求自己,精心預設每一節(jié)課,盡量使教學工作更加完善。我是這樣進行教學活動的:

1、課前準備:課前要備好課,一定要弄清楚所教課內涉及到的科學概念,所以,我會提前查閱書本或上網。另外,科學課上常常需要實驗材料,而我校的儀器室基本沒有適用的材料,幾乎不可能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動手操作,但是為了上好課,偶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動手制作,能讓同學們利用較容易得到的材料來動手做實驗。比如第二單元,學到光,為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我讓學生自己用手電筒模擬光線,自行設計小孔成像的實驗。

2、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會在根據每節(jié)課堂上的情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指導措施。并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盡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對個別學生進行引導。由于學生的科學知識較零散,缺乏系統(tǒng)性,以及主動思考的習慣沒養(yǎng)成,故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時,偶爾會出現學生無從下手的情況。

3、研究教學方法: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新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我教的五年級兩個班,一個好靜一個好動,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和輔導,包括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4、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

5、做到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三、在繼續(xù)學習方面

我積極主動參與教科培組織的同行之間的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但由于各種原因,這樣的機會很少,而且自己能去參加的機會更少,所以這方面做得確實不足,今后希望能努力爭取到鞥多學習的機會,走出學習向優(yōu)秀的前輩老師學習!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1、人數:男生34人;女生23人;合計57人。

2、學生學習習慣: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對科學教學都已經熟悉,與四年級相比,更加的活潑,有更強的好奇心,同時對問題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在此之前也對五年級的同學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級時因為參加科技活動,所以學生表現出對活動的喜愛,這是學習科學的有效動力,同時也通過這樣的活動開始初步建立學生自己的探究問題的模式。因此在本學期將會加大對科技活動,包括動手試驗這一塊的力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著重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本學期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是由原來的兩個單元合并而成,進行了科學的整合,將動手操作性大大加強,提升了從“動手操作獲取知識——做模擬試驗收集事實——擴展研究認識自然界”這一過程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單元的重點問題:外界條件如何影響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適應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生物活動又是怎樣影響自然環(huán)境的?

2.第二單元:《光》

本單元內容分為兩個板塊,第一板塊是1—4課,是光傳播的特點,第二板塊是光和熱的關系。學生學習從觀察開始,觀察一天中光和影的關系從而揭示光的傳播規(guī)律,之后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之上回頭解釋影子的成因,接下來不斷的提升知識層次,開始探究光和熱的關系,在本單元的最后讓學生大上動手來制作太陽能熱水器,對本單元進行實用總結。

本單元的重點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現代科技中有哪些應用?

3.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本單元注重的是通過觀察來推測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時還強調了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在科學探究方面注重學生用文字、圖畫、符號紀錄試驗結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現象有不利于人類的一面,也有利于人類的一面。

本單元重點問題:地球表面是誰“塑造”的?它們發(fā)生過變化嗎?它們是怎樣變化的?

4.第四單元《運動和力》

本單元內容原本為五.下,現調整至五.上,這一單元沿著“運動和力”這條線發(fā)展,以探究車的運動為主體,對力的研究相伴相隨貫穿始終,重點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單元的重點問題:初步了解物體運動與受到的力的關系,動手試驗時的準確性上。

三、教學措施:

由于本學期教材內容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學措施也相對應的做了一些調整:

1.落實好沒一堂課的知識點以及課標中相應的要求

2.結合五年級的具體情況對寄宿生和走讀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學上班級整體的統(tǒng)一。

3.加大試驗在教學中的力度,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試驗中來。

4.加大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訓,加強學生動手能力。

四、研究課題或創(chuàng)新思路:

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經歷“搜集→展示→交流→觀察探究→交流總結→家庭作業(yè)展示→課堂深化”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實踐能力。

五、教學時間安排:

周次

內容

第1周~第4周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5周~第7周

《光》

第8周~第12周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第13周~第15周

《運動和力》

第17、18周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小學階段的兒童思維能力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經過三年的科學課學習,六年級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知識的獲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運用,正逐漸的進入到科學探究之中,為解開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礎。

通過多種途徑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科學充滿濃厚興趣,能夠比較主動地去學習,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積極性都比較好,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動手能力比較強。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學對科學不重視,會出現上課不認真、實驗胡亂做以及不按要求完成作業(yè)等情況。

二、教材分析

本冊科學課本有4個單元,每個單元有8個課題,全冊共有32個課題。教材從簡單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原理分析到較難的能量轉換過程,內容涉及廣泛,對學生來說,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是一個由簡單到困難的知識獲得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要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按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充分深刻地理解內容,不斷地掌握知識和提高探究能力。

1.《工具和機械》單元

(1)本單元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課):通過使用工具,發(fā)現關于工具和機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研究工具和機械的興趣。第二部分(第2-7課):通過設計、觀察、研究杠桿等不同類型的簡單機械,認識這些機械的構成及其功能。第三部分(第8課):通過研究自行車這一常見的交通工具,總結和提升有關工具和機械的認識。

(2)主要教學目標:對各種簡單機械(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等)進行實驗,包括設計和制作一些簡單裝置,并對其進行觀察和加以解釋,認識機械的各個部件,了解它們各自的功用,嘗試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形狀與結構》單元

(1)本單元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7課)是探究形狀結構的科學道理。其中,第1-6課是分別研究條形、拱形、框架等結構,第7課是認識橋梁的結構。第二部分(第8課)是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

(2)主要教學目標:認識身邊常見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狀結構,研究物體不容易倒的形狀特點,探究怎樣用紙做一座能承重的橋。通過研究認識不同的形狀和結構承受力的特點不同,能滿足不同的需要。

3.《能量》單元

(1)本單元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課),認識電流能夠產生磁性,制作電磁鐵并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電動機是怎樣轉動起來的,感受電能轉化成動能的奇妙。第二部分(第6-7課),通過尋找電的用途,研究電的來源,認識電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間的轉化。第三部分(第8課)探究煤、石油、天然氣能源礦產與太陽能之間的關系,認識我們使用的能量幾乎都源于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

(2)主要教學目標:制作和研究電磁鐵,探究玩具小電動機怎么會轉動起來,研討各種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轉化。通過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電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轉化,了解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

(1)本單元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課),從校園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拓展到對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第二部分(第5課),以人類自己為研究對象認識到生物的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第三部分(第6-8課),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多樣性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初步理解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保護生物賴以生活的環(huán)境。

(2)主要教學目標:調查校園里生物的種類和分布,給動植物分類,研究人的相貌差異,探究不同環(huán)境對生物種類和性狀的影響。通過研究知道生物種類和差別是多種多樣的,認識生物的多樣性與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知道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三、主要材料清單

1.《工具和機械》單元

常用的工具:螺絲刀、羊角錘、鉗子、鑷子、開瓶器等。

實驗裝置和實驗器材:杠桿尺、輪軸、滑輪、滑輪組、搭斜面的木板、測力計、鉤碼、鐵架臺。

做小桿秤的材料:筷子、粗線、螺絲帽。

做滑輪游戲的材料:長繩子和兩根光滑的木棒。

觀察用的實物或圖片:鐵皮剪、理發(fā)剪、核桃夾、桿秤、木螺釘和鐵螺釘等。

2.《形狀與結構》單元

做實驗的材料:長、寬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長、厚相同寬度不同的紙條,折紙梁和做拱形的紙,鐵墊圈、完整的和剖開的乒乓球,塑料瓶。

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

搭吊橋的材料:瓦楞紙板和繩子。

做紙橋的材料:舊報紙、膠帶。

觀察用的材料:包裝箱瓦楞紙板、塑料飲料瓶。

3.《能量》單元

做電產生磁實驗的器材:電池、電池盒、小燈泡、燈座、開關、導線、指南針。

做電磁鐵實驗的材料:多股絕緣導線、大鐵釘、大頭針、直徑不同的塑料管、長短粗細不同的螺栓。

研究電動機觀察、實驗器材:玩具小電動機、紙杯、橡筋圈、V形粗導線、鐵絲支架、磁鐵。

手搖發(fā)電機、各種電池或電池圖片。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

考察校園生物器材:放大鏡、小鏟子等考察工具。

做模擬實驗的材料:不同形狀的紙魚,球形燒瓶、長頸玻璃瓶、溫度計。

魚、鳥、兔的骨骼標本或圖片。

適合教學需要的各種動物、植物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狀圖。

四、具體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大膽利用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物和現象進行有根據的推測,作出假設性解釋。比如推測小電動機轉動原因,煤的成因,根據動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推測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等。

2.指導學生認真收集數據,意識到要尊重數據,用嚴謹的態(tài)度得出結論,如研究杠桿尺的實驗,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

3.本冊中的很多內容適于動手操作,材料簡單易得,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保證學生能真正地動起手來進行探究學習,這更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

4.建立能量概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在學生三年學習的積累上進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們原有的知識,并幫助他們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學概念。

5.充分用好多媒體工具。由于本冊教材有許多內容都是學生平時沒有看過或者無法通過感觀來認識的,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使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1、《工具和機械》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形狀和結構》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3、《能量》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tài)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guī)律,使學生養(yǎng)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讓學生知道生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制作生物分布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qū)域的生物種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教學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處: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的學生發(fā)言不夠積極,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到科學知識提高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yǎng)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教學關鍵

1、把握這部分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復習、檢測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5篇相關文章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五篇范文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模板5篇

科學教師學年教學計劃5篇

科學教師教學工作計劃5篇

科學教師教學工作計劃五篇

科學教學計劃5篇精選

科學老師學期教學計劃5篇范文

學??茖W教師教學計劃5篇范文

科學教師教學工作計劃5篇范文

科學老師學年教學計劃五篇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5篇

一定時期的工作預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時,都要制定工作計劃。我們要養(yǎng)成做工作計劃的習慣,日后做事都按這個工作計劃流程來走,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科學教師課程教學計劃五篇范文
    科學教師課程教學計劃五篇范文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計劃,就等于明確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標準流程。就不會出現先射擊后畫靶子的情況,打到哪兒就算哪兒。以下

  • 科學課程教學工作計劃5篇
    科學課程教學工作計劃5篇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工作職責,確定一下工作目標,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明確自己的工作計劃,可以先確定一個總的方向,在按時間分段完成。以

  • 科學教師學年教學計劃5篇
    科學教師學年教學計劃5篇

    寫工作計劃實際上就是對我們自己工作的一次盤點,讓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計劃是我們走向積極式工作的起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師學年

  • 科學老師學年教學計劃5篇
    科學老師學年教學計劃5篇

    做任何工作都應該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我們應該要有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合理的時間計劃。以下是小編整

129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