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試一試》教師教學反思
《動手試一試》這篇課文教會我們做事情要去動手嘗試,小朋友們是否學到這個道理了呢?如果沒有學到的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砹恕秳邮衷囈辉嚒方處熃虒W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動手試一試》教師教學反思篇1
課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記敘了居里夫人小時候不迷信權威,通過動手試一試來尋求問題正確答案的事,贊揚了她肯動腦、善思考、重實踐、敢發(fā)問的優(yōu)良品質和可貴精神,揭示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課文按照事物發(fā)展的順序,依循“設疑--探疑--釋疑”的線索,一步一步地揭示全文的中心--“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課文言近旨遠,極富人生啟迪意義。
今天,我講了《動手試一試》這篇課文,一上課,我就問學生們,一塊石頭方如今裝滿水的杯子里,為什么水不會流出來。孩子們個個舉起了手,有的說,因為石頭有縫,可以吸水;有的說,因為石頭輕,漂在水面上……雖然進行了課前預習,但是還是回答出了錯誤的答案,可見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并不是很到位。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學習完課文同學們就知道了。“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孩子們都能說出課文的大概內容。那么,為什么剛才老師說的話,你們不想一想就認為對,就猜是石頭的問題呢?記住,實踐最重要。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把醬油、醋、辣椒混在一起,嘗嘗是什么味道。”學生們親眼看著我把這幾樣東西放到一起,然后用手指沾了一下,嘗了嘗,我說什么味道也沒有,孩子們都要自己試一試,學生們很快就一個個齜牙咧嘴的下去了,說不對味,又辣又酸。我不滿意的搖搖頭,請學生們再看一遍我的動作,這時才有人看出我下去的是中指,而嘗的卻是食指。我讓他們說說剛才的試驗你知道了什么,孩子們說還要聽老師的話,因為老師讓我們認真看我們沒有認真看。還有其他的嗎?老師做這個試驗可不是想讓你們聽老師的話。又有同學站起來了。說道,要認真觀察。對!我高興的肯定道。老師就是想告訴你們,遇到問題不光要自己動手親自試驗,還要多——“觀察”。學生接過話題。
“我說,孩子們科學需要實踐,更需要細心。剛才,老師伸到杯子里的是中指,舔的是食指,這非常重要的一點大家都沒有看出來??茖W可來不得半點馬虎。說一說,這次試驗你有什么收獲呢?”孩子們都不好意思的笑了,說出了要仔細觀察,要不然就會鬧笑話。我想,這節(jié)課孩子們不但從課文中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明白了道理,這對他們將會產生深遠影響。
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動手試一試》教師教學反思篇2
學生是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主體,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有賴于教師創(chuàng)設相應的探究情境。首先,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誘發(fā)問題的過程,而且問題應來自于學生自己。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材,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網絡。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過程。富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始終處于疑問的狀態(tài)中,處于求知若渴的狀態(tài)中。其次,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上述教例中教師以讀書質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始終處在饒有興趣的自主探究的狀態(tài)中。長此以往,學生的探究精神將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并將最終發(fā)展成為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
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教得一本正經,學生學得一本正經,課堂生活沉悶,缺乏生機情趣,缺乏創(chuàng)新的火花。課堂教學應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方式應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方式。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理論》中提出:課堂教學本身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這是活生生的生命活動,而不是游離在生活以外的認識活動。學生喜歡玩,喜歡游戲,喜歡表演,這是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教例1中教師巧借文本資源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口語交際的表演情境,為學生提供了自由主動的學習空間,保證了學生活動的“面”和“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興致勃勃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自主建構、自由快樂表達、創(chuàng)造。
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教材、作者的多維對話,學生個性化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師生情感的交流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諧。整個教學進程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氣息。
《動手試一試》教師教學反思篇3
《動手試一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ldquo;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進行教學時,我開頭設計了兩個問題: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呢?再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去學課文,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而后在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時,我緊抓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圍繞這兩句話,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學習時,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等手段,隨著課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并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在閱讀對話時,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總體來說,在教學時,我比較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教學內容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課堂的壁壘,把課內與課外,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個人學與集體學結合起來,把封閉的課堂教學變?yōu)殚_放的教學。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把金魚放到裝滿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來”,從而讓語文教學活動化,實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