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辦公文秘 > 方案大全 >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

時間: 新華0 分享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精選12篇)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精選12篇)】,供你選擇借鑒。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2的分解和組合,認識分合符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fā)現數的多種分解方法。

2、激發(fā)幼兒學習數的組成的興趣。

重點分析:

初步學習2的分解和組合,理解分解組成的含義。

難點分析:

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fā)現數的多種分解方法。

活動準備:

蘋果兩個、果盤兩個、雪花片、小木棒、小積木等小型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講解演示,學習2的分解和組合。

1、講解示范:把兩個蘋果分到二個果盤里,提問:2可以分成幾和幾?再把兩個果盤中的蘋果放到一起,提問:1和1和起來是幾?用數字表示算式并講解算式:2-整體數、∧-分解號、∨-合成號、11-部分數。老師在黑板上記錄分合式:

2   1 1

∧   ∨

1 1  2

讀作: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來是2。

2、自身體驗:幼兒自由結合2人一組,按老師的口令進行分合練習,如老師說:2可以分成1和1,兩人迅速分開,老師說:1和1合起來是2,兩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請幼兒自由嘗試:充分利用積木、操作雪花片、小木棒,等進行組成分解組成練習,教師巡回指導,鼓勵他們發(fā)現數的組成方式。

4、用"拍手對歌"進行鞏固。

拍手對教師:小朋友,我問你,2可以分成幾和幾?

幼兒:某老師,我告訴你,2可以分成1和1。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2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引導幼兒發(fā)現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3、幫助幼兒將數字運用于生活中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布置任務,請幼兒在周圍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數字?它們表示什么意思?

2、教具:0—9的數卡二套,有數字信息的`物品若干,數字信息若干條

3、學具:幼兒人手三套0—9的數卡

活動過程:

一、游戲“請出數字娃娃”

數字娃娃來做客,聽來得是幾?

1、我比3多1,是幾?

2(拍六下手)聽我拍了幾下手?

3、7可以分為4和幾?

4、我排在6的后面8的前面,猜猜我是誰?

5、3和5合起來是幾?

6、1個娃娃,1朵花,1個蘋果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7、我像鴨子,我是幾?

8、我比8多1比10少1,猜猜我是幾?

9、2加3等于幾?

10、1減1等于幾?

教師按0—9的數序排列數字,請幼兒集體讀

二、聯想生活中的數字

1、我們周圍生活中有許多數字,想想你們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數字?并說說它們表示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回答,師隨時引導歸納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三、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

1、說說我們幼兒園有幾個班?我們班共有幾個小朋友?(數字可表示個數的多少)

2、認讀尺子上的數字。(數字可表示長度的長短)

3、看溫度計的刻度(數字可表示高低)

4、看電子稱上的讀數說出物重(可表示重量的多少)

5、認讀人民幣,郵票的面值,物價牌上的價格?(可表示金額的多少)

6、找出表示當天日期的日歷,說說今天是幾年幾月幾日(可表示時間的順序)

7、認讀郵編,書頁碼,車牌號,信用卡號碼(可表示號碼的順序)

8、我們是大幾班的小朋友?第3組的小朋友起立(數字可表示排列的次序)

四、討論“假如沒有數字,生活會變得怎么樣?

五、按指令擺數字

1、請找出表示自己年齡的數字

2、擺出自家電話號碼,門牌號

六、活動延伸:用撲 克牌表示大小,次序。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2、引導幼兒知道日歷等是查看時間(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他們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__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qū)分),小字卡(同前)和數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等布置的展覽區(qū)。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激發(fā)興趣。

導入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高興嗎?那我們先一起來認一認、讀一讀??吹竭@些數字,你想到了什么?(學號、年齡、時間等) 評: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擴展性思維.

二、出示房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1)出示房子圖,小朋友瞧,這里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字呢!仔細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你們發(fā)現了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這些數字里還藏著一個好聽的故事呢!想不想聽?

教師利用大字卡講述故事。

評:幼兒的積極性很高,聽故事很認真.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卡回答問題。

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個日娃娃呀?它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有哪幾個月?小月房有哪幾個月?大月有幾日?小月有幾日?頂小的月是幾月?有多少日?

三、學習查日期

1)現在老師指日期,請小朋友說出是幾月幾日? 老師說日期,請小朋友把它找出來。

師:那今天是幾月幾日?你們怎么知道的?

教師總結:對了,象日歷、掛歷、臺歷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幾天小朋友都帶來了一些掛歷、臺歷,今天我們就來開個展覽會,看看找找說說日期(如:生日、節(jié)日等),并介紹給旁邊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師聽。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4

一、設計意圖: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在老師給孩子們滲透新年和幼小銜接的一些知識時,很多孩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年是多久呀?幾個月是多長時間啊?有多少天呢?"幼兒對于"年、月、日"這樣抽象的要領掌握起來有很大難度,而數學教育能激發(fā)孩子多方面智能的發(fā)展,因此,我從孩子們的問題入手,設計了"年媽媽的一家"這個活動,將"年、月、日"人物化并帶入到故事中,設計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禮物的"形式"出現,以童話般的生動形象展示12個月、大月、小月、365個日娃娃,使原來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過游戲,知道掛歷等是記錄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它們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和想象能力。

三、活動準備:

字卡(年、月、日)各一份、房子圖卡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qū)分);日歷、臺歷和掛歷各一份、小字卡(年、月、日)和數字卡片(12、28、30、31、365)水彩筆、人手一份、2011年日歷表人手一張

四、活動過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哪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任務。

1、幼兒擺弄數字卡并認讀。

2、你認為數字與房子有什么關系?(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三)、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1、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發(fā)現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系。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年媽媽給房子起了什么名字大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么這些房子比較大小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么這些房子比較小最小的月是幾月?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五、學習查看年歷的方法。

1、認識日歷、臺歷和掛歷。

2、學習查看年歷的方法:認識年份、生肖、月份、幼兒嘗試在日歷上找節(jié)日和自己的生日(例如:五一、六一)。

附故事:

年媽媽的孩子真多呀!她給孩子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呢?數呀數呀,一共有365個日娃娃。

這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媽媽就為它們蓋了12座小房子,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里,并且給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這些房子怎么看起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還有一座頂小頂小的房子,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來,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點兒,每座有30個娃娃。那座頂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個日娃娃。

年媽媽是那么地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她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蓋好了以后,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開始數著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里的最后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著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復過著同樣的生活……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序列,產生對規(guī)律活動的興趣。

2、能仔細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guī)律的主要特征。

3、嘗試自創(chuàng)規(guī)律,發(fā)展幼兒的實際運用能力。

活動準備:

1、有色彩排列出規(guī)律的衣服。

2、可以串掛的小積木若干,穿掛用的繩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規(guī)律事物的課件(照片以幼兒身邊場景為主)。

活動過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

1、欣賞衣服

引導幼兒觀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發(fā)現衣服上的規(guī)律。

2、觀看課件,進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

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嗎?這個規(guī)律是怎么樣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種規(guī)律

1、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guī)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體交流自己運用的規(guī)律,并將其轉換成符號形式。

3、引導幼兒分析與提煉規(guī)律的主要特點。

(三)運用規(guī)律

1、排隊:我們小朋友可以排排隊,排出規(guī)律。

2、編動作:用動作表現規(guī)律。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6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感知三幅圖的含義,繼續(xù)學習加減法算式。

2、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買面包圈。

1、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面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面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1個面包圈;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4個面包圈;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5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面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二、大老虎吃點心。

1、教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5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4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和符號的意思。

三、小組操作活動。

1、看圖列5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操作紙上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一共”和“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3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5的加減算式。

2、看圖形記錄圖形特征??此闶竭M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3、看算式寫得數。讀一讀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

四、活動評價

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重點引導幼兒鞏固正確使用“一共”、“還剩下”等詞語。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七巧板,初步了解七巧板的拼搭規(guī)則。

2.借助課件,嘗試以多種方式用七巧板拼搭相關圖案,感受七巧板的有趣。

3.提高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七巧板的拼搭規(guī)則。

活動難點:能夠嘗試以多種方式用七巧板拼搭相關圖案。

活動方法

1.演示法:動畫激發(fā)興趣?;顒油ㄟ^動畫,小熊借助七巧板的幫助,克服困難,得到了魔法棒,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

2.操作法:操作體驗樂趣。在課件演示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動手、動腦中,嘗試以多種方式用七巧板拼搭圖案來幫助小熊尋寶。

活動準備:

1.《小熊尋寶記》課件。

2.七巧板(每人一份)。

3.教師七巧板操作卡片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認識七巧板

1.(出示課件)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看看是誰?(小熊)它有一套心愛的玩具——七巧板。

2.七巧板里有哪些圖形?數一數,一共有幾個三角形?認識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教師小結:就是這七個圖形組成七巧板,"它們就像是7個好兄弟,相親相愛不分開"。

二、自由探索,初步感受七巧板的拼搭規(guī)則

1.小熊很喜歡變魔術,瞧,它用七巧板變出了什么?

2.你們想不想玩玩小熊的七巧板?把它拿出來玩一玩吧。(幼兒操作)

3.誰來說說,你用七巧板拼的什么?

教師小結:七個圖形組合起來,就變成不同的圖案。

三、嘗試用七巧板拼搭不同圖案,大膽挑戰(zhàn),體驗拼搭成功的樂趣

(1)師:(播放課件)小熊一直想要一根魔法棒。終于有一天,它知道了魔法棒的消息,于是,小熊迫不及待帶著它的七巧板出發(fā)了。小熊帶著七巧板走到岸邊,想要過河,可是該怎么過去呢?提供"小船"的結構圖,幼兒看圖拼搭,教師指導。

(2)(播放課件)小熊過乘著小船過了河,來到草地上。天黑了,小熊累了想休息,這時該怎么辦呢?(搭一頂帳篷)提供"帳篷"的外形輪廓,探索幾種不同的拼搭方法。

(3)(播放課件)第二天,陽光明媚,小熊帶上七巧板繼續(xù)出發(fā)。走過森林,來到一個山洞前。小熊走進去,發(fā)現了藏寶箱??墒?,寶箱卻打不開,為什么?(因為有鎖)創(chuàng)設集體合作的氛圍,幼兒完成"正方形"圖案,打開寶藏箱。

(4)(播放課件)藏寶箱打開了,小熊終于得到了想要的魔法棒。小熊帶著魔法棒,心滿意足的回家了,為了謝謝大家,決定要把好玩的七巧板送給大家。

四、延伸: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愿望1.七巧板真好玩,它還可以變出很多不一樣的魔術呢,讓我們帶著小熊送給我們的七巧板,再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玩法吧。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8

活動目標

1、操作中發(fā)現物體不同的組合方法,發(fā)展幼兒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數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小猴、小松鼠各一張。

2、每組一個小筐,每人10顆紙?zhí)恰?/p>

3、蛋糕紙杯5個、4個空易拉罐、3個餅干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小猴。

1.教師:小猴弟弟過生日,要請好朋友來做客,準備了許多糖果。

為了讓每個朋友都可以吃到,它為每一位客人準備了一個或者兩個糖果。

朋友來了,小猴真開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沒有搞清楚今天來了幾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間時發(fā)現,小客人在廢物筐中剩下10張?zhí)羌垺?/p>

2.提問:客人一共吃了幾個糖果?

3.幫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來了幾位小動物?請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個客人只吃一個糖果,那來了幾個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兩個糖果,那來了幾個客人?

6.如果每個客人可以吃一個糖果也可以兩個糖果,那來了多少個客人?

7.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每人拿10顆紙?zhí)?,算一算來了幾個客人?

8.比較三種分法,最多來幾人,最少來幾人?

二、再次出示圖片

1.現在小刺猬也要請客了。它為每一位客人準備了兩個或者三個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時候,它發(fā)現廢物箱里有蛋糕紙杯5個、4個空易拉罐、3個餅干袋。

2.現在請小朋友猜猜看來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幾個食品?我們一起來數數?

4.如果每個客人只吃兩樣食品,那來了幾個客人?教師操作。

5.如果每個客人都吃三樣食品,那來了幾個客人?我們也來算算,請幼兒操作。

6.現在請小朋友想想還有沒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個客人有的吃兩樣、有的吃三樣食品的話,那來了幾個客人呢?現在請小朋友動動腦,算一算。請幼兒上前操作。

7.請小朋友比較一下,最多來幾人。最少來幾人?

三、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幫小猴和小刺猬解決了難題,他們都夸小朋友聰明,下次有困難還請你們來幫忙,如果小朋友遇到這樣的困難,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算。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義。

2、根據“>”、“<”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這兩個符號開口的方向。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幼兒操作單。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看看那兒有什么?

二、認識“>”。

1、感知數量的多和少(演示課件)

師:這兒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么呢?(樹,山,河等)

師:瞧!美麗的景色把誰給吸引來啦?(蟬)

師:飛來了幾只蟬?(3只)

師: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3)

師:看,又有誰飛來了?(邊說邊放課件)(蜻蜓)幾只蜻蜓,(1只)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1)

師:3只蟬和一只蜻蜓哪個多,哪個少?(3只蟬多,1只蜻蜓少)

2、認讀“>”,初步感知不等式

(1)認讀“>”

師:3只比一只多,所以3比1多也比1大,我們可以在3和1之間放上一個符號,這樣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了。我們學過“=”,看看這兒能放嗎?(不能)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新朋友就能幫助我們,它的名字叫大于號“>”(邊說邊放課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大于號(跟讀)。把它放數字的中間怎么讀呢?先聽老師讀一遍:3大于1(3>1),一起讀。

(2)動作感知“>”

你們看,大于號長什么樣子的?你能用你的身體動作來學學它的樣子嗎?(引導幼兒運用肢體動作)

(3)書空“>”

小朋友們模仿“>”的樣子可真像,那“>”應該怎么寫呢?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大口向前還是向后呢?大嘴巴向前大于號(教師邊說邊帶領幼兒集體書寫“>”)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10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對等分的興趣。

2、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學習感知二等分。

3、發(fā)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若干、各種實物圖片若干、夾子若干、拱形兩個、記錄卡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參觀商店導入,引起興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導入語:“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參觀商店,好嗎?”

2、幼兒自由參觀。

3、小結:“你看見了什么?”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請用折疊的方法把喜歡的折成相同大小的兩份。

6、小結: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叫做二等分。

二、幼兒操作探索,進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請用折疊的方法把圖形分成相等的兩份,并完成記錄卡。

(2)操作時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筆姿勢。

三、小結與評價。

四、游戲:“找朋友”,鞏固二等分的學習。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11

活動目標:

1、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系。

4、培養(yǎng)幼兒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及幼兒動手嘗試的精神,訓練幼兒運算速度和準確性,激發(fā)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卜,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布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游戲。

一、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復習4的組成

1、游戲“開火車”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jié)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里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們坐火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復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么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游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游戲“對數”

剛才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chuàng)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龜子姐姐說:“你們都很聰明”,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么本領呢?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卜豐收了,請兔寶寶跟著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每個寶寶拔4個蘿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么多蘿卜,我們把蘿卜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只手上的蘿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卜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采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里的花舉起來,看看兩只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只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后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金龜子姐姐還想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著編加法應用題,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干,不會編的也不用著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大全簡單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引導幼兒體驗將一種物品抽象成數的過程,滲透集合思想,感知加法的含義。

2.學會用計數的方法進行加法運算,初步學會觀察圖意,培養(yǎng)幼兒視圖和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豐收的圖片磁性教具;玉米、西紅柿卡各10張、1—5的點數卡兩套、1—10的數字卡、點數卡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兒歌《秋天到》引入并以故事的方式向幼兒講述,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農民伯伯都忙著把地里的莊稼收回來,幾只可愛的小白兔也沒閑著呀,快看他們也在忙著呢,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小朋友們看圖上有兩只可愛的小白兔,一只是灰色的一只是白色的看看他們在做什么?

幼兒自由發(fā)言(原來他們是在院子里摘蘋果呢)分別數一數兩只小兔手中蘋果的數量,并用數字表示出來用計數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加法運算

二、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一個長方框,玉米卡

1.請兩個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長方卡里放玉米,并說出自己放了幾個,找出相應的數字放在長方卡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算出一共是幾個?并找出總數的數字卡

2.依照方法,將實物換成西紅柿,繼續(xù)練習

3.將實物卡換成點數卡,繼續(xù)練習

三、幼兒探索操作

1.請幼兒看圖,說說圖意,猜猜小朋友在做什么

2.請小朋友數一數左右兩邊的方框分別有幾顆草莓,把數字寫在下變相對應的方框內,在數一數算一算一共有幾顆草莓,把答案寫在最下邊的方框內

以下逐一進行教師巡回指導

四、結束活動

教師收書及整理工作

199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