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西藏導游詞 >

關于西藏的景點導游詞合集

時間: 鄧茵20 分享

西藏北鄰新疆,東接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云南;周邊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國家及地區(qū)接壤,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藏導游詞,歡迎參考閱讀。

關于西藏的景點導游詞1

柴達木──神秘多彩的“聚寶盆”,范圍包括格爾木市柴達木部分,德令哈市、天峻縣、烏蘭縣、都蘭縣、大柴旦行政區(qū),冷湖行政區(qū),茫崖行政區(qū)。旅游區(qū)包括:格爾木旅游區(qū)(含昆侖旅游小區(qū),鹽湖旅游小區(qū)、雅丹旅游小區(qū));天峻-德令哈旅游區(qū)(天峻旅游小區(qū)、德令哈旅游小區(qū));都蘭旅游區(qū)(都蘭旅游小區(qū)、諾木洪旅游小區(qū))。

格爾木旅游區(qū)擁有豐富的高品位旅游資源,是青海省西部旅游發(fā)展中心。格爾木為青海旅游中轉樞紐和西部旅游中心,以尋根朝覲、文化旅游、洞經(jīng)古樂、觀光購物、蒙古風情為主題。昆侖山是昆侖第一文化山,朝覲修煉圣地、華夏兒女尋祖地。格爾木是融觀光、娛樂、健身、修學、科考為一體的鹽湖旅游勝地。它將是西北靚麗的,獨具魅力的高原旅游名城,成為吐蕃、吐谷渾古文化研究重要科考園地。

柴達木是神仙福地,道教圣境、鹽湖之王,是神秘多彩的“聚寶盆”。柴達木旅游區(qū)北依祁連、南靠昆侖,有八百里瀚海之稱。位于本區(qū)西南的昆侖山是昆侖神話的搖籃。巍巍昆侖,橫空出世,被世人譽為萬山之祖,亞洲的脊柱。玉珠峰、玉虛峰傳說是玉帝兩位妹妹的化身,終年積雪,多冰川。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形成聞名遐邇的“昆侖六月雪”奇妙景觀。玉虛峰腳下是中華道教昆侖派發(fā)祥地的昆侖主道場。傳說是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山間奇峰怪石,飛禽走獸出沒。山谷昆侖河清澈見底。西王母瑤池,湖水粼粼,碧綠如染,清澈透亮,水鳥云集。湖畔水草豐美,野生動物出沒,傳說是西王母舉行蟠桃盛會之所。昆侖神泉傳說是西王母釀制瓊漿玉液的泉水。

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堪稱“中華第一湖”,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奇觀。察爾汗鹽湖是一個“不沉的湖”。由于鹽蓋異常堅硬,所以在湖面上可以修公路、建鐵路、造高樓,形成湖面車水馬龍,湖下碧波蕩漾的奇觀。橫跨湖上長32公里的“萬丈鹽橋”,是世界上最長的鹽橋。整座橋由鹽鋪成,堪稱世界奇橋。察爾汗鹽湖上建有多座鉀肥廠,其中青海鉀肥廠先進的船采船運生產工藝構成鹽湖上一道亮麗的工業(yè)旅游風景線。鉀肥廠內的大型人工鹽池,在日光照耀下,絢麗多彩,形成“鹽海玉波”的奇觀。此外千奇百態(tài)的鹽花、鹽腦、鹽鐘乳是鹽湖孕育出的自然奇觀。

位于本區(qū)西北的風蝕地貌雅丹群,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觀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里坪一帶,分布面積達千余平方公里,被世人視為魔鬼城,迷魂陣。南八仙一帶雅丹猶如一個動物世界,有“野馬奮蹄”,“駱駝昂首”,“巨鯨戲水”,“虎臥龍騰”,妙趣無窮。一里坪雅丹則是寶塔巍巍,千舟競渡,適入其間如入迷宮。

都蘭縣察汗烏蘇河畔分布著唐朝二百余座吐蕃墓葬群,是我國最早發(fā)現(xiàn)的吐蕃墓葬群。墓中出土的大量絲綢是南絲綢之路存在的重要證據(jù)。都蘭縣西部諾木洪文化遺址,是柴達木迄今了現(xiàn)的最大的古文化遺址,文化內涵獨特,別具一格。都蘭的貝殼山、海蝦山是古海遺蹤,滄海桑田的證據(jù)。

本區(qū)東部天峻縣迷人的草原風光和純樸的藏族風情。天峻八景之一的二郎洞傳說為西王母的降生地,高原綠洲德令哈有神奇一咸一淡兩湖相連的褡褳湖,湖畔的外星人遺址至今無法考證其成因,引人探究。青鹽故鄉(xiāng)茶卡鹽湖有著迷人的鹽湖風光和美麗動人的傳說,更讓人留連忘返。109、315、215國道穿越本區(qū),構成一個兀字形交通網(wǎng)絡,青藏鐵路一期直達本區(qū)中心城市格爾木市。格爾木市機場的開通將進一步完善本區(qū)交通條件,形成了本區(qū)完整的陸、空立體交通網(wǎng)絡。本區(qū)僅有二星級賓館一家,旅行社一家。旅游基礎設施薄弱。

關于西藏的景點導游詞2

山南是指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區(qū),橫闊420公里,縱長329公里,總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瑪拉雅山脈將不丹、印度與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魯藏布江曲水大橋達拉薩,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喀則,相反則抵達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區(qū)--林芝。

山南海拔3600米,氣候溫和,屬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區(qū)。岡底斯、喜瑪拉雅等高大山脈的巍然夾峙,使得此地降水頗豐,氣溫也不似藏西、藏北那般嚴寒。橫貫于山南中部的雅魯藏布江正處中游,江面開闊,支流眾多,寬十數(shù)公里、長幾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布。河谷兩側山地的高處是牧場,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則是肥沃的農田,最適宜于青稞、蕎麥、小麥等高原農作物生長,是歷史悠久的人類聚居區(qū)和農業(yè)發(fā)達區(qū),自古享有“西藏糧倉”之美譽。

山南地區(qū)以澤當鎮(zhèn)為地區(qū)中心,山南地區(qū)下轄12個縣,現(xiàn)有藏、漢、回、門巴、珞巴等民族共29萬多人口,其中藏族占98%。

山南是西藏自治區(qū)最富庶、歷史文化淵源最深厚的地區(qū)。由高地農業(yè)文明發(fā)展壯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興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稱為西藏文明的發(fā)祥地并兩度成為西藏史上的統(tǒng)治中心。群峰、湖泊、溫泉、河谷組成了山南獨特的地理風光,雅礱河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這里有吐蕃王朝時期留下的藏王陵墓群、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遺跡。悠久歷史留下的豐厚的文化遺產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山南成為旅游者向往之地。

關于西藏的景點導游詞3

朋友們,你們今天來到的是黃教六大寺之首--甘丹寺。

甘丹寺全稱為喜足尊勝洲,也譯為兜率天極樂寺。位于拉薩東面達孜縣境,距布達拉宮47 4公里。旺波爾山位于拉薩河畔南岸,山形南北走向,稍微向東。甘丹寺就建造在旺渡爾山巒的山坳里,海拔3800米。相傳,一日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和弟子們正籌劃選址建寺時,一只過路的烏鴉突然叼走了他頭上的帽子。只見它在空中盤旋了幾圈,將帽子丟在半山腰上。他趕緊和弟子們追尋到這個地方,并以為這是佛的旨意,當即選定為甘丹寺址。一年之后,氣勢恢弘的甘丹寺拔地而起,1410年2月5日,宗喀巴主持了甘丹寺的開光大典,并擔任了第一任甘丹赤巴。經(jīng)歷了95代赤巴的經(jīng)營,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在鼎盛時期,甘丹寺占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7 75萬平方米。寺內主要建筑有措欽大殿、宗喀巴寢殿、羊八犍經(jīng)院、宗喀巴靈塔祀殿。絳孜扎倉以及夏孜扎倉、23個康村、20個密村。

現(xiàn)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宗喀巴大師,宗喀巴是西藏最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被稱為藏傳佛教史上力挽狂瀾式的人物。他于公元1357年出生于現(xiàn)在青海省湟中縣宗喀地方,原名羅桑巴。藏族民眾為表示對他的尊崇,不愿直呼其名,而尊稱他為宗喀巴。14世紀末,西藏佛教各教派相互爭斗,戒律廢弛,僧侶腐化,宗喀巴進行了宗教改革。他建立新寺,創(chuàng)立法會,廣收門徒,創(chuàng)建了格魯派,而成為一代宗師。他所倡導的以顯密雙修、嚴格加持為特征的格魯派影響深遠,受到藏族人民虔誠信仰。他還撰寫了《菩提道次第廣諭》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系統(tǒng)地論述了佛教顯密兩宗的要旨,概括了他的全部宗教體系。而使格魯派成為西藏占統(tǒng)治地位的教派,以至15世紀以后的歷史和格魯派的歷史密不可分。甘丹寺的建立被視為西藏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建的標志。

我們現(xiàn)在參觀的是甘丹寺最大的經(jīng)堂措欽大殿。該殿,寬43.8米,深44.7米,有大柱108根,可容納3300名僧人同時誦經(jīng)。殿中有宗喀巴的五獅金座,殿內主供的是未來佛強巴佛、宗喀巴等鎏金銅佛。殿后左側有一小殿,門額上有一組“兜率天”(佛教中傳說的未來佛彌勒的宮殿)的雕塑,塑造技藝極其精細逼真。小殿內有宗喀巴靜坐的禪床及純金汁書寫的全套《甘珠爾》和《丹珠爾》藏文大藏經(jīng)。殿內的設置、供器、裝飾等物均系明代文物。大家請看大殿中有一根很奇怪的大柱,懸離地面有一掌厚的距離。這根大柱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在修建甘丹寺時,為了使大殿更加牢固,宗喀巴大師決定在大殿中間立一根大柱撐住殿頂,可是找遍拉薩地區(qū)也找不到那么高大的樹木。后來,在西藏東部的原始森林里找到了大樹。于是,宗喀巴便派人去砍伐.砍時大樹直流血,大家非常疑懼。樹砍倒后,便往回運,作業(yè)中住宿時大樹卻不見了,找時又見大樹長在原地。他們再次把樹砍倒日夜不停地運,終于運到了拉薩甘丹寺。打磨好后豎在大毆正中,但是大柱不肯支撐而離地一掌。從此,甘丹寺朝佛的人都要摸一摸柱底,以祈禱吉祥。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宗喀巴寢殿,這是宗喀巴和歷任甘丹赤巴起居、修習密法之所,始建于1409年。殿內主供文殊菩薩和尊勝佛母、大白傘蓋佛母等。大家看文殊菩薩身色杏黃。肩有經(jīng)卷,梳高髻戴花冠,長發(fā)披散垂在肩旁,袒露上身佩環(huán)戴釧,體態(tài)婀郫多姿;尊勝佛母,她有三面八臂,額上生有一眼.梳高髻戴花冠,左邊的是紅色的,右邊的是藍色的,主臂兩手分別托著金剛杵和繩索,左側第一只手上揚,第二只手持一弓,第三只手托一只諍瓶,瓶中生一朵花卉;右側第一只手托著一尊小化佛,第二只手特一支箭,第三只手掌向外作如愿印;大白傘蓋佛母,她身著臼色,三頭三眼,有無數(shù)只手臂,主臂左手持金剛杵,右手拿一柄白傘茸,每只小手臂都生有一只眼睛,手中持有鉤、索、箭、弓、杵,腳下密集了無數(shù)人物、飛禽、走獸、游魚。另外,殿內還設有黃教修習密法的本尊壇城。由于殿內保存有宗喀巴及歷任甘丹赤、巴用過的衣物,因此叉名“存衣殿”。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羊八犍經(jīng)院,這是一處有名的古跡,高4層,面積800平方米,于1409年興工建造的。殿內后墻有巨石一塊,相傳是從印度羊八犍地方飛來,所以得名為羊八犍。大家請看,神殿內主供吐旺慈誠瑪觀音化身像、鎏金銅像及壇城。1610年第四世班禪加蓋金頂。往里走這是護法神殿,供奉的是大威德金剛塑像,這是有9頭、牛面、3只眼睛、34臂、16個腿、藍身擁妃的塑像。旁邊供奉的有護法神當欽曲杰、大黑天以及桑旺堆巴帕魯不動佛32尊,吉祥輪樂魯意神像62尊、瑜伽本尊金剛13尊及3座壇城。這些壇城都是鎏金銅制造,其中神佛像皆系白銀鑄造,塑制精細,裝扮得盒碧輝煌,加上四周漂亮優(yōu)美壁畫,滿室高懸的幢、幡裝飾,華麗的柱體粱枋,滿目琳瑯,目不暇接,猶如進入龍宮寶殿。

現(xiàn)在請隨我來到經(jīng)院南面,墻上一組壁畫,是當年宗喀巴的得意門生克主杰畫的佛像和佛本生故事,筆甚流暢獨到??酥鹘芎髞沓蔀榘喽U一世,他的手筆自然是稀世珍寶。

關于西藏的景點導游詞4

所謂風情,就是風土人情。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但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都不相同。

我來到了拉薩老城。從貢嘎機場出來,我覺得呼吸困難,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原反應吧。

剛到拉薩城,我覺得一切事物都是那么新鮮。甚至有點像置身于異國他鄉(xiāng)的感覺。藏民住的房子非常有特色。房子的顏色一般最常見的最紅、白、黑這三種。從遠處看,房子是一個梯型。我有幸參觀了一個民居。這可不是普通的民居,聽說這是藏族文字的創(chuàng)作者以前住過的地方。距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了,看來這房子真牢固。原來,房子是用寬2米的磚頭建造的。在這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那些虔誠的藏民。在拉薩的街頭,隨處可見手拿轉經(jīng)筒,身穿破舊的羊毛氈的朝圣者。他們嘴里念著六字真言,手里的轉經(jīng)筒不停地轉。大家常說,西藏人很窮。其實不是這樣,西藏有許許多多的礦產資源。藏族是全民信佛的一個民族,藏民們只要有什么值錢的東西,都會自愿奉獻出來,捐到寺廟里,絕對沒有一點私心。

拉薩,是西藏的縮影。從這里我看到了西藏人的樸實無華。這里也是西藏的中心,匯聚了各方來客。文化在這里碰撞著,交流著。心與心也在碰撞著,交流著,探出真誠的火花。

關于西藏的景點導游詞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承德小布達拉宮就是普陀宗乘之廟,俗稱小布達拉宮。在避暑山莊以北,“須彌福壽之廟”的西側,是一座具有特殊藝術價值的寺廟建筑。全廟除主體大紅臺、大白臺等外,還有四十多座各式各樣的僧房佛殿白臺和塔臺,是承德外八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氣勢雄偉,十分壯觀。

清帝乾隆修建這座規(guī)模宏偉的喇嘛廟宇,是有其用意的。乾隆三十五年,是乾隆六十壽辰,乾隆三十六年是他母親八十壽辰,蒙古族又虔信黃 教(喇嘛教格魯派),借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少數(shù)民族的王公、部落長來承德為他祝壽之機,利用喇嘛教,進行綏撫。

桑珠孜宗堡始建于1363年,是后藏日 喀則地區(qū)最早的建筑之一,被稱作“小布達拉宮”。布達拉宮擴建時,在形制和風格上受到桑珠孜宗堡影響。在承德市避暑山莊正北,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是為慶祝乾隆的60大壽而建的,也是“外八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其樣式仿拉薩布達拉宮,氣勢壯觀,故又稱為“小布達拉宮”。

小布達拉宮是仿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譯。廟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門內是碑閣,北是五塔門,高十余米,有拱門三個,上建紅、黃、黑、白、綠五座喇嘛塔。門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漸高,各式白臺、塔臺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別,變化多端。最后為雄偉高大的主體建筑大紅臺。大紅臺的正面,下面是高達十八米的大白臺,其上聳立著高達二十五米的大紅臺。紅臺內四周為三層群樓,中央是重檐攢尖鎏金銅瓦項的“萬法歸一”殿。

這座寺廟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藏式建筑,廟內共有大小建筑約60處,多是平頂白墻。主體建筑大紅臺是一座暗紅色的方形建筑,在周圍白色樓宇的映襯下,非常搶眼。大紅臺中心的萬法歸一殿頂部全部被鎏金銅瓦所覆蓋,僅此一項造價即是黃金萬兩,這里是舉行重大的宗教儀式或清帝接見重要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首領及王公大臣們的場所。普陀宗乘之廟古木參天,環(huán)境清幽,還可在此遠眺棒槌山,是外八廟中不可不游的一處。

乾隆三十六年,為乾隆帝六十壽辰和皇太后八十壽辰之年,邊疆各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都要集承德,舉行盛大的慶壽活動,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全國民族大團結的局面。為了敬重各族信仰,團結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建造這座大型寺院。

當時,邊疆各少數(shù)民族大都尊崇藏傳佛教。拉薩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一個中心。而藏傳佛教宣稱布達拉宮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觀民音菩薩的道場據(jù)說有三處:一在印度,一在西藏,一在南海(浙江普陀山)。乾隆帝認為,觀音發(fā)祥于印度,然后先到西藏為本土,所以在承建觀音道場便"仿西藏,非仿南海"。普陀宗乘之廟是在漢族傳統(tǒng)建筑的基礎上融合藏族建筑特點建造的,它是漢藏建筑世術交融的典范。

關于西藏的景點導游詞合集相關文章:

關于西藏導游詞的5篇合集

魅力西藏景點導游詞合集大全

關于西藏導游詞的5篇優(yōu)秀范文合集

西藏導游詞最新合集大全

關于西藏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

關于西藏拉薩的導游詞5篇

最新西藏景點導游詞大全

西藏景點導游詞大全

關于西藏著名景點的導游詞大全

2020年最新西藏導游詞5篇大全

6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