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風景名勝導游詞2021
鄭成功是鄭芝龍之子,1624年生于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早年以廈門為根據(jù)地起兵抗清,被南明永歷帝封為延平王。因進攻南京受挫,后回師廈門大修船艦,傾力籌劃驅(qū)逐侵據(jù)臺灣的荷蘭人,收復國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臺灣風景名勝導游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臺灣風景名勝導游詞2021(精選篇1)
阿烏瀑布又稱大津瀑布,地處三地門、高樹兩鄉(xiāng)之界,是一處雄偉、秀麗兼具的瀑布,全境縱深而廣,景致絕佳;由于步道設(shè)施完善,為熱門的賞瀑去處。
阿烏瀑布共分五層,以第二層可及性最高,瀑水高長而涓細,非常勻稱、秀氣,順著陡高的岸壁沖下,水勢強勁,聲勢宏壯,時有游人沖入瀑布下方,享受瀑水當頭沖下的刺激與暢快。瀑水下墜之后先蓄積為一泓深潭,再潺潺注入溪谷,溪谷中大石錯落,兩岸綠蔭濃密,更增添靜謐幽深。
循著步道上行,在將抵瀑布之前有一處涼亭,由此處眺望,盡是一片綠野平疇,尤其夕陽西下時,老濃溪映著斜暉,波光粼粼,景色最是醉人。
乘車風向標:自屏東火車站旁搭往大津的屏東客運,在尾寮站下車,右轉(zhuǎn)社區(qū)道路行約1.8公里至慈津?qū)殞m,由廟后步徑上行,約15分鐘可抵。
臺灣風景名勝導游詞2021(精選篇2)
北回歸線天文廣場規(guī)劃十分完善,包含停車場、入口太陽廣場、九大行星戲水區(qū)、時光軌跡和綠色隧道、星座區(qū)、古天文步道、古天文區(qū)、北回歸線太陽館、北回意象標線和歷代標展示區(qū)等10大展覽區(qū)域。
古天文區(qū)設(shè)有窺陽管與八字形日晷等古代天文知識儀器,民眾可利用窺陽管運用立竿見影的科學原理看到太陽的位置,而八字形日晷利用影射的位置了解目前的時間,是讓民眾了解昔日古人了解時間的方法;
九大行星戲水區(qū)利用行星縮小比例的模型并展出其信息,讓民眾了解九大行星,旁邊的打水泵更是小朋友的最愛;
北回意象標線以省道為界線兩邊分別種植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完整呈現(xiàn)北回歸線的天文地理象征;
歷代標展示區(qū)展出從第一代至第五代的紀念性標志,與現(xiàn)在的第六代地標太陽館相互呼應,讓民眾見證北回歸線地標的歷史發(fā)展。
太陽館
航天飛機的建筑外觀十分具有現(xiàn)代感,建筑內(nèi)部則以天文星象為主題作展覽;北回歸線太陽館共有5層樓,1樓是天文教育中心,讓民眾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識,2樓至3樓則是天文教室,5樓為太陽主題展覽區(qū)域,以太陽為展覽主題對于宇宙有更多的介紹,還設(shè)有觀景臺和遠眺區(qū),民眾可以在此欣賞到北回歸線天文廣場的優(yōu)美景色。
北回歸線的地理意義
北回歸線意指太陽在北半球直射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大約在北緯23.5度事黃赤交角,每年夏至是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緯度最大的時候,即北半球最熱的時節(jié),同樣在南半球也有一條南回歸線,其地理天文意義是一樣的;
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熱帶和溫帶的界線,他的位置是在北緯23.5度正負一度的范圍內(nèi)變化,目前北回歸線的位置定為23度26分21.448秒,北回歸線經(jīng)過的地方除了有臺灣以外,還有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聯(lián)合大公國、沙特阿拉伯、中國大陸、緬甸、印度、埃及、西撒哈拉、巴哈馬和墨西哥等等共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
臺灣風景名勝導游詞2021(精選篇3)
陽明山國家公園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成立之大屯國立公園(1937-1945)。位于臺北近郊,行政區(qū)域包括臺北市北投區(qū)、士林區(qū),新北市的萬里區(qū)、金山區(qū)、石門區(qū)、三芝區(qū)、淡水區(qū)一帶;地理上則屬于大屯火山匯區(qū)域,1985年9月1日公告計劃,1985年9月16日成立管理處,轄內(nèi)面積經(jīng)過三次通盤檢討,至20__年為11,338公頃。
陽明山原名草山(臺羅:Tsháu-suann),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這一帶的山區(qū),而非單指某座山峰。清治時期,官府憂慮賊寇可匿于林中竊取硫磺,故定期放火燒山,因此整個山區(qū)只能長出五節(jié)芒這類的芒草。
日治時期,1920__年,臺灣日日新報舉辦民眾投票,選出“臺灣八景十二勝”,草山獲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日本人稱草山為“臺灣的箱根”。
1932年成立大屯國立公園協(xié)會,將大屯山地區(qū)列入國立公園的范圍。1937年12月27日,大屯國立公園與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兩處國立公園同時成立,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zhàn)日本投降。唯當時的大屯國立公園尚包括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
1945年國民政府取得臺灣,1950年,總統(tǒng)蔣中正為紀念明代學者王陽明,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原名草山的山區(qū)改名為陽明山。1962年,當時的臺灣省公共工程局開始規(guī)劃陽明山國家公園,初步規(guī)劃面積為28,400公頃,包括北海岸、觀音山與大屯火山群。
1985年9月16日,經(jīng)過多年規(guī)劃并解決土地資源糾紛后,陽明山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其范圍以大屯火山匯的中心地帶為主,并未包含日治時期及初期規(guī)劃中的觀音山,北海岸亦不包括在內(nèi)。20__年10月17日,上述兩地區(qū)另行由交通部觀光局規(guī)劃成立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qū)。
臺灣風景名勝導游詞2021(精選篇4)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北平故宮等地存藏的珍寶南遷。在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主持下,經(jīng)過挑選、造冊、編號、裝箱,遷走故宮博物院古物約20萬件,《溪山行旅圖》亦包括在內(nèi)。
南遷古物暫存上海,抗戰(zhàn)前夕運到四川,抗戰(zhàn)勝利后又遷回南京,1948年又從南京遷往臺灣。幸運的是當時雖然兵荒馬亂,烽火連天,文物的遷運過程時日綿長、道路艱險,卻無損毀丟失,確實是奇跡。
故宮博物院,位于外雙溪,占地20甲,啟建于1962年,于1965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落成;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形式,采中國宮廷式設(shè)計,外觀雄偉壯麗,背負青山,是中國收藏文物藝術(shù)菁華所在。
進入故宮廣場前,即見六根石柱所組成的牌坊,坊上題有孫中山手跡“天下為公”,拾級而上,可見刻有“博愛”二字的銅鼎。
按照展品每三個月五千件、每年兩萬件計算,這里的藏品70萬件,要一次不落,35年才能看全。這是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都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