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
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大家了解嗎?導(dǎo)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么導(dǎo)游詞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精選篇1
歡迎各位來桂林旅游,祝各位在桂林度過一段輕松愜意的時光。
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會讓您流連忘返,終生難忘;桂林不僅是中國著名的風(fēng)景旅游城市和山水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會讓您在它的歷史長河之中傾聽它那流傳千古的故事,回味它那余味無窮的篇章。桂林山水是中國十大風(fēng)景名勝之一,它是一本厚厚的書,氣勢恢弘,博大精深;是一首長長的歌,流光溢彩,韻味綿長;是一幅大大的畫,美麗無比,秀甲天下。在大家來到桂林的幾天中,請您靜靜地聽,多多地看,慢慢地游,細細地品,相信新的桂林、新的旅游,定帶給您新的享受。
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精選篇2
國家首批“信得過”景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發(fā)源地,總面積0。4平方公里。始建于1820__年,全長1。27公里,寬9米,被國內(nèi)外專家學(xué)者譽為“近代建筑年鑒”。
這條街最大的特點是“建筑風(fēng)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主要景點有東安馬頭、三皇廟、丸一藥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搖水井、永濟隆、雙水井、單水井、北海海關(guān)大樓舊址、大清郵政北海分局、宜仙樓、電報局舊址、房產(chǎn)界碑等,特別是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北海坭興陶館、北海明清木雕館、北海水彩畫館等展館濃縮了北海老城歷史文化的精華,展示了獨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蘊。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qū)旗下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位于珠海中路102號,該館在梳理北海老城的歷史脈絡(luò)中,重現(xiàn)老城昔日繁華景象,展示老城獨具特色的歷史遺存,深度挖掘老城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展示出一種緣海而生、伴海而興、中西合璧的濱海古城歷史文化底蘊。通過高科技多媒體、場景復(fù)原、實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時間為橫坐標(biāo),歷史事件為縱坐標(biāo),以事帶物,以物帶人,將整個老城的發(fā)展歷程完整的鋪陳開來。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qū)旗下北海水彩畫館位于珠海東路181號,該館由老街保存最為完好的嶺南騎樓建筑風(fēng)格的民居改建而成,重點介紹代表北海畫派的十一名畫家:蔡道東、張國權(quán)、張國楠、劉少華、張虹、包建群、吳明珠、吳志剛、黃小其、張濟良、張斌等的個人精品展。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qū)旗下北海坭興陶館位于珠海中路20號,主要展示許維基先生所收藏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坭興陶藏品,輔以13位坭興陶大師的個人精品展,可堪稱“全國獨一無二”。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qū)旗下北海明清木雕館位于珠海中路10號,館內(nèi)展品來自澳大利亞籍華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陳列明清時期北部灣地區(qū)古民居中的建筑木雕及民用家具,這些展品主要采用了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動,是北部灣地區(qū)收藏古建筑木雕中數(shù)量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展館之一。
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精選篇3
各位游客:
你們好!我是導(dǎo)游員,你們可以叫我__,今天我?guī)ьI(lǐng)大家暢游象鼻山,在此,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wù)能給大家?guī)硪欢蚊篮玫南硎堋?/p>
象山公園地處廣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占地面積11。88公頃,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園內(nèi)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山、水、洞、島、亭、臺、坪、徑、文物、古跡相映成畫,美不勝收,令人心馳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人們美譽為桂林市的城徽。山體前部的水月洞,彎如滿月,穿透山體,清碧的江水從洞中穿鼻而過,洞影倒映江面,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象山水月”因之成為桂林山水一絕。水月洞的幽奇迷紀(jì)令古往今來的墨客騷人文思泉涌,洞內(nèi)外石壁上留下了歷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為宋代鐫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東、西麓,艾有石級曲折百上。山頂平展,樹木成蔭,小徑通幽;明代建筑普賢塔聳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形似劍柄,又似寶瓶,古樸凝重;游人立于山頂,神清氣爽,極目遠眺,桂林山城美景盡收眼底。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得古老而年輕的象山魅力獨具。象山公園常舉辦各類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見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嬌媚,幾疑身處仙境,流連忘返。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
從濱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覽象山全景,“象汲長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園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萬年左右,地殼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寬度不斷縮小,江水在山體東麓沖刷溶蝕出一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與象之間通透圓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陽洞。江水穿洞而過,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詩贊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與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樹蔥蔥,竹籬茅舍掩映其間。若是雨季,云蒸霧騰,村舍與綠樹皆似披上一襲輕紗,古人稱之為“訾洲煙雨”。將其列為桂林八大勝景之一。此時的巨象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為神往的風(fēng)景點。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約1。2萬年前,地殼抬升,漓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fā)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象山記》載,“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圓而長,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時高時下,故其穴亦時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跋笊剿隆笔枪鹆稚剿淮笃婢?,文人學(xué)士屬文賦句,莫不嘆為觀止。宋薊北處士《水月洞》詩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之句,細致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宋代在洞中建朝陽亭,清代改稱得月樓,已廢。洞內(nèi)有張孝祥《朝陽亭詩并序》、范成大《復(fù)水月洞銘》、陸游詩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朝陽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內(nèi),始建于宋,亭已早廢,但遠在800多年前,圍繞水月洞的命名,兩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長官之間展開的一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一直成為到此游覽的人們永恒的話題。原來,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張孝祥游水月洞留連至晚不歸,不久再度重游,一高興題詩作序,因洞口東向,把亭名、洞名、巖名統(tǒng)統(tǒng)已為“朝陽”,并把記述其事的《朝陽亭詩序》該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見,恢復(fù)了原名,寫下《復(fù)水月洞銘》,并鐫在洞的南壁。
象眼巖
象眼巖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cè),互相貫通,高約2米,寬5~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巖原是一段不長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沿石級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巖,盤山道可達山頂。北眼懸崖峭壁,無磴可通。象眼巖南北兩洞,是一對眺望風(fēng)景的絕妙窗口。從左眼張望,高聳的漓江飯店近在咫尺,城區(qū)樓宇街市鱗次櫛比,半城山芭歷歷在目;從右眼遠眺,江波帆影,閃爍隱現(xiàn)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間。云崖軒宋代園林建筑。明張鳴鳳《桂故》載:“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軒。軒廢已久?!备鶕?jù)方信孺《題云崖軒》和邵以仁在方所鐫詩之前便建“古云崖軒”的記述。云崖軒確建何時無可考。方信孺詩有“不用窮探費杖藜,隱然林壑挾城陴。曾尊月洞千巖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說云崖軒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普賢塔
普賢塔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劍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寶瓶,因此稱“劍柄塔”,或“寶瓶塔”。該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為雙層八角須彌座,在第二層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淺刻的南天普賢菩薩像。普賢塔位于象山之顛,不僅與桂林山水的傳說相吻合,又印證了普賢菩薩乘大象之說,而大象馱寶瓶,在亞洲各國的許多傳說中,也象征著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巖與水月洞相鄰,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處而得名。巖高1。9米,,寬3。3米,長約13。5米,面積44。5平方米。巖口面江,東向,呈條形封閉狀態(tài),是內(nèi)涼、眺望江景佳處。明代學(xué)者毛賓泉曾在此讀《周易》后人在巖口刻“讀書巖”3字,并稱此巖為“點易山窗”。萬歷丁丑(1577)春正月中進行修整,有“賓泉山人開深此洞”題名石刻。明詩人張襄《訪毛賓泉點易山窗》詩,有“千頃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靜觀周易”句,詳見水月洞摩崖石刻。
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精選篇4
陽朔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桂林市南面。地處東經(jīng)110°13′~110°40′,北緯24°38′-25°04′之間,東與恭城縣、平樂縣交界,南與荔浦相鄰,西與永??h接壤,北與臨桂縣、靈川縣毗連??偯娣e1428.38平方千米。20__年末有人口299434人,其中壯族、瑤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37760人。縣治地陽朔鎮(zhèn)。轄陽朔、白沙、福利、興坪、葡萄、高田等6個鎮(zhèn)金寶、普益、楊堤等3個鄉(xiāng),110個行政村。
陽朔建縣始于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在今陽朔地置尚安縣、熙坪兩縣,屬荊州始安郡,為陽朔建縣之始。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縣治由陽朔遷至今陽朔鎮(zhèn)。唐朝武德四年(620年),分陽朔縣增置歸義縣,縣治在今白沙鎮(zhèn)舊縣村北側(cè)。與陽朔縣同屬桂州轄地。貞觀元年(620_年),撤消歸義縣并入陽朔縣。為嶺南西道桂州轄地。
五代十國陽朔為楚、南漢治地,屬桂州所轄。北宋大觀元年(1120年),改桂州為靜江府,陽朔由靜江府所轄。元朝十五年(1278年),改靜江府為靜江路,陽朔屬靜江路。明朝洪武初年,改靜江路為桂林府,陽朔屬桂林府。清朝,陽朔仍屬廣西桂林府。
民國二年(1920年)廢府設(shè)道。陽朔屬漓江道,次年六月改桂林道。民國十九年(1930年)桂林道廢,陽朔屬桂林民團區(qū)。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改屬桂林行政監(jiān)督區(qū)。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四月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qū)。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屬直隸省政府。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qū)。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改屬第十四行政督察區(qū)。1949年11月25日陽朔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稱陽朔縣,屬桂林專區(qū)。1968年4月改稱桂林地區(qū)。1981年7月1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陽朔劃歸桂林市管轄。1978年國務(wù)院批準(zhǔn)陽朔為對外開放。
陽朔東北部和西部地勢較高,為中山、低山盤踞,分布有黃壤、黃紅壤、紅壤、紫色土,是我縣主要林產(chǎn)區(qū)。其中以東北部地勢較高,最高峰松坪龍海拔1701米;西部次高峰為木灣嶺,海拔1394米。石山星羅棋布,約56%為喀斯特地貌,無數(shù)奇峰平地拔起,遍布于江河兩岸。特別是漓江兩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清澈見底的漓江水蜿蜒于叢山之中,江流成峽,山光水色相互輝映,景象萬千,構(gòu)成綺麗多姿的山水美景,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之稱揚名于世界,成為祖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人。境內(nèi)中部、東部、南部地勢平坦,水源條件好,是我縣最主要的產(chǎn)糧區(qū)。在縣內(nèi)的中心地帶有一塊方圓150平方公里的丘陵,坡度較緩,土層較厚,土壤含鉀高,是我縣四大名果金桔的主要產(chǎn)區(qū)。
陽朔,中國旅游名縣。歷史悠久,人居歷史逾五千年。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縣,城史已有1410余年。陽朔位于廣西東北部,桂林市區(qū)南面,屬亞熱帶季風(fēng)區(qū),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9度。全縣總面積1428.38平方公里,轄6鎮(zhèn)3鄉(xiāng)。全縣人口30萬,漢族占87%,其他還有壯、瑤、回、洞、苗等11個少數(shù)民族。1987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對外開放。1982年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首批風(fēng)景名勝區(qū)。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大景觀特色,造就了陽朔這方人間仙境,上帝的特殊恩賜,給予了陽朔富甲天下的靈山秀水。全縣擁有奇特山峰2萬多座,大小河流17條,8大景區(qū),250多個自然景點和人文景觀。迄今,已有世界上150多個國家,300多位總統(tǒng)、首相、部長等到陽朔觀光考察。
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精選篇5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南寧旅游,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
青秀山在南寧市區(qū)往東南約五公里處的邕江江畔,有一處秀麗的青山,青山頂上有一座高高的寶塔,這就是被譽為“南寧市的巨肺”——青秀山風(fēng)景區(qū)所在。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嶺,因林木青翠,山勢秀拔而得名。它海拔207米,占地近八百公頃,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風(fēng)吹過時,發(fā)出海濤般的聲浪,形成青山著名一景——青山松濤。 青秀山頂上矗立的寶塔叫龍象塔,俗稱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共有九層,后被雷電擊塌了兩層,抗日戰(zhàn)爭期間政府認為此塔是日機轟炸南寧的“航標(biāo)”,就把它炸掉了。
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還是保留了明代建筑風(fēng)格,青磚碧瓦,八角疊檐,塔有九層,高60米,塔基直徑12米,有207級旋梯,為廣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頂,可眺望遠近一二十里的風(fēng)光,南寧城景色更是一覽無遺。 與滿山青翠的樹木相映襯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瑤池這兩個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積達到一萬五千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藍天白云倒影水中。池中小島建有宜棲亭和盼鵲亭,微風(fēng)輕拂,正是上得山來的游人歇息的好去處。
瑤池位于供有壯族女神洛甲、聰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寶堂”東邊,面積有五千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兩座,東沿岸的花崗巖青石上刻有八仙聚會瑤池的浮雕圖,形態(tài)栩栩如生。天池周圍種有一片桃林,游人若是春天到此游玩,便可觀賞桃花盛開的美景。天池和瑤池,加上滿山翠木,使青秀山成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空氣調(diào)節(jié)器,成為南寧市區(qū)呼吸新鮮空氣的“巨肺”。
青秀山是南寧市重點開發(fā)的風(fēng)景區(qū),除保護和修復(fù)原有的古跡如董泉、擷青巖崖刻,石香灶等外,還新建了不少景點。如泰國園就是南寧市與泰國孔敬市政府文化交流項目中互建的園林旅游景點,它由泰國建筑師設(shè)計,園內(nèi)完全是泰國風(fēng)貌,游人可到此親身體驗到異國風(fēng)情。
青秀山新修建的大門氣勢不凡,風(fēng)格獨特,為風(fēng)景區(qū)增添了不少亮色。青秀山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精選篇6
日月雙塔,是在唐代佛塔基礎(chǔ)上于20__年重建的,地處桂林市中心區(qū),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軸線、桂林杉湖島上, 與“象山水月”相鄰。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雙塔則是新桂林的標(biāo)識。日塔、月塔與象山上的普賢塔、塔山上的壽佛塔,相互呼應(yīng),相互映襯,有“四塔同美”之說。
日月雙塔號稱世界第一銅塔,是桂林旅游的一個夜景觀賞地。其中日塔高4 米共九層,通體均為純銅裝飾,耗用銅材350噸,并有電梯供游客觀光乘坐。
銅塔所有構(gòu)件如塔什、瓦面、翹角、斗拱、雀替、門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銅壁畫裝飾,整座銅塔創(chuàng)下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質(zhì)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高35米共七層,為琉璃塔。每層的雕花彩繪門窗寓意不同的主題,富含中國傳統(tǒng)韻味,通過水下 8米長的水族館與日塔連接,其地宮之中有桂林明代青花梅瓶大型壁畫。
介紹廣西旅游景點的導(dǎo)游詞精選篇7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的旅行社歡迎大家到廣西旅游。我是你們本次旅游的導(dǎo)游。我叫余春玲,年年有余的余,四季如春的春,玲瓏的玲,大家可以叫我小余。
首先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廣西。廣西區(qū)位優(yōu)越,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背靠大西南,是中國唯一既沿海,沿江又沿邊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也是我國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地帶,是西南地區(qū)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是中國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泛北部灣區(qū)域,大湄公河區(qū)域和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廣西面積23.67萬平方千米。20__年末人口5049萬,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口為1869萬,壯族人口1588萬。廣西世居:漢壯瑤苗侗等12個民族。它的行政區(qū)劃為14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56個縣,12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廣西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年平均氣溫16.7--23攝氏度。
從考古發(fā)現(xiàn)的百色古人類遺址可知,早在70萬年前廣西就有了原始人類生息了。距今5萬-1萬年前就有白蓮洞人,柳江人,麒麟山人生活在廣西的土地上。秦朝統(tǒng)一百越后在嶺南設(shè)立桂林。南海。象郡。廣西的簡稱桂由此而來,這期間開通了靈渠,溝通了漓水和湘水,連接了珠江和長江水系,為廣西后來成為中原物質(zhì)的出海通道打下了基礎(chǔ)。在宋開寶年間,廣西屬于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的名稱由此而來。到了明朝時期,全國設(shè)立13個布政使司,廣西屬于其中之一,叫做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廣西的名稱由此固定下來。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上了中越邊境鎮(zhèn)南關(guān),宣告廣西全境解放。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
而廣西地形;山嶺連綿,山區(qū)廣大;巖溶廣布,山水獨奇;平原狹小,丘陵錯落;海岸曲折;島嶼眾多。擁有巖溶,丹霞,花崗巖地貌。廣西交通便捷,土特產(chǎn)豐富。
大家都知道廣西民歌藝術(shù)節(jié)吧,它是壯族三月三傳統(tǒng)歌節(jié),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把它定為文化藝術(shù)節(jié),后來演化為廣西國際民歌節(jié),1999年改為南寧民歌節(jié),每年10月或11月在南寧舉行。
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走近廣西認識廣西吧,那就請隨我隨司機的方向盤開始我們這次廣西之旅吧。同時,希望大家能夠?qū)ξ夜ぷ鞫嗵嵋庖姡刮夷軌驗榇蠹腋梅?wù)。再次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